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8.2K

第一次上《聲音是怎樣傳播》時,首先透過鈴鐺聲學生知道聲音能透過空氣來傳播,我再按照書上的活動安排先讓學生貼耳傾聽寫字聲,體會桌面能傳播聲音。之後我呈現鐵棒、玻璃棒、塑料片、紙片、一根線等材料,學生根據這些材料設計實驗,研究這些材料的傳聲本領。經過這些活動的體驗學生總結出固體能夠傳聲。最後學生猜想和研究液體能否傳聲。整堂課上得很順利,學生的體驗活動也很豐富,本來以爲應該不錯。沒想到經教研員一評,整個一傳統的課,沒有體現新課標的理念。新課標倡導學生提出問題,自主探究,開放的`教學,忌諱老師設計好問題牽着學生按部就班地研究。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讀後感範文

爲了體現開放的理念,我把整堂課又進行了重新設計。在揭示課題之後,學生直接猜測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學生的猜測作爲他們研究的問題。他們從這些問題中自主選擇一個進行研究,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交流發現,得出結論。

在教學過程中由於三個問題同時研究,教師的指導作用相對不能集中,對學生實驗中的細節(例如選擇怎樣的材料、如何聽、如何敲)也很難指導到位,材料發放也來不及。學生因爲沒有實驗修正的環節,所以實驗不夠科學現象非常普遍。

體驗了課堂的混亂之後,我感覺應該把研究的問題減少些,像聲音可以透過空氣來傳播這麼普遍的現象就不讓學生設計實驗去驗證了,舉幾個生活的例子就足已。開放的環節主要放在研究固體傳聲和液體傳聲上。學生自己猜測,提出研究問題,選擇一個來研究。重點放在實驗設計和修正的環節,讓比較好的幾組先來介紹實驗的過程,學生吸收科學的做法,指出需改進的地方,共同交流提高。待實驗細節都討論充分之後,再開始實驗。爲了避免出現領實驗材料時的混亂場面,我事先在每組旁邊放好可能需要的所有材料,學生實驗時只要選擇自己所需的材料就可以了,節省了領材料的時間,也體現了學生自主選擇的思想。不過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要監督有些學生拿無關的材料玩的現象,儘量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事可做,真正實現小組分工。

經過兩次修改之後,課堂顯得整齊有序了,教學設計更開放了,學生得到了真正的探究權,真實經歷了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感受到了科學的樂趣。從中我也感覺到教師應該更宏觀地來看待課堂,並不以課上得順不順單一地來評價,主要還是着眼於學生的學。爲了學生能學得自由,學得愉快,教師要經得起反覆思考,反覆修改,反覆嘗試,以一種執着的精神來面對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