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通用15篇)

讀後感2.04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通用1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1

書中自有黃金屋,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面對浩如煙海的書海,美文雜誌數不勝數,外國名著琳琅滿目,但當我遨遊於書海中時,我更喜歡捧一本古書,一本散發着書香的《三國演義》。

作爲四大名著之一,它可謂是老少皆可讀之,它生動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無一不讓人稱讚。面對一章一回的故事,我更喜歡撇下這陳舊的想法,將它作爲一本人物傳記來閱覽。

縱觀三國無數豪傑,在武將中,我最喜愛的便是關羽了。他武藝高超,技壓羣雄;他爲人忠義,有義氣,有膽識;但他歧視別人,爲人驕傲,以致最後驕兵必敗……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刮骨療傷的鎮定自若,是他被呂蒙俘虜時的一腔熱血。面對魏軍的威逼利誘,他從容鎮定,不向敵人妥協半步,被風吹起的長鬚,掃盡了曹操的希望,也揚出了一篇千古讚歌。他教會了我爲人正直、忠義。

而對於謀士,我喜愛的便是大名鼎鼎的諸葛孔明瞭。諸葛亮擁有曠世之才,有勇有謀,且善於用兵,能洞察一切。可以說劉備事業的成功有一半是他的功勞劉備死後,蜀軍完全由他主持,若沒有諸葛亮的幫助,蜀國早已滅亡。他三氣周瑜,諸葛亮巧妙地把周瑜氣得身亡,盡顯了他的智高一籌,勝券在握、成足在胸的智謀。他草船借箭,則是體現出他巧用天時,知己知彼。諸葛亮的無數英雄事蹟,不僅讓我拍手稱讚,更是教會了我要積極思考,知識全面。

除此之外,劉備的寬容,曹操的奸詐,典韋的勇猛,張飛的豪爽……這些令人記憶深刻的性格鑲嵌在一個個故事中,人們在閱讀時大飽眼福,亦受益匪淺。這無疑是一本成功的書,是不朽的書,無愧於其四大名著的稱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後記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臺,把重多人物刻畫地淋漓盡致,使我不得掩卷長思

先來談談曹操,大多數人認爲他很奸詐,也有人總結了一句話: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他做事周到的特點。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曹操也有優秀的一面,他求賢若渴,看重人才,無貴賤之分,打破了當時書香門第、貴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規矩。

與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劉備,在現在的社會上,人們都打趣的說劉備是哭來的江山,劉備膽小,當年他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天下英雄,惟操與使君耳。可把劉備嚇出了一身冷汗。劉備講仁義,愛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關羽、張飛、趙雲都在他帳下聽令。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今這就是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再現了赤壁之戰的戰火紛飛,也爲三國鼎立定下了基礎,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曹操也差點在赤壁之戰中丟了性命。

一個國君要想建立一個好的帝國需要一個輔佐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大臣,這就是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事實也證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記、草船借箭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看出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識可不行,還需要有膽,就像趙雲,幾乎百戰百勝,無戰不勝,他也稱趙子龍,他其時也爲曹操效過力,但後來歸了劉。雖說一代天驕是成吉思汗,但子龍也可以做了。

我們世紀少年應該具有諸葛亮的識,趙子龍的膽,這就是膽識。《三國演義》有三絕:義絕、奸絕、智絕。恰恰,關羽見證了義絕,曹操見證了奸絕,諸葛亮見證了智絕。讀了這本,《三國演義》,我獲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3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我感覺在不同的時期讀它,會有不同的感受。

現在,讀少年版的《三國演義》,我對裏面的人物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我最崇拜的偶像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計”。都顯現參觀出他的才華橫溢、雄才大略······

讀一年級時,它在我的心中是一個個傳奇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含義······

在三年級時,我看《三國演義》,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住了那一個個好漢,一個個英雄。料事如神的諸葛亮,英勇、善戰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陰險的曹操······

它裏面有許多讓我敬佩的人物。關羽單刀赴會、水淹七軍、亂骨療毒······關羽的忠義之舉。其實當時,見風使舵已成氣候,哪國強大就哪國亦不少見,像馬超,姜維,張鬆······或許在當時威名遠揚,但當歷史沉澱到了今日,他們都已經暗淡無光了。一巨待二主可以長安無樂的,但關羽寧死不降說:“蜀國的恥辱就是關羽的恥辱”。

有一集叫白馬坡,關羽降曹操,曹操對武藝高強、非常守信譽的關羽十分敬佩。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還選了十個美女和許多禮物給關羽。

關羽把美女、禮物全送給了他嫂嫂,曹操十分感動,就認爲關羽是個義士。曹操送給了關羽一件新戰袍,關羽把新的穿在裏面,把舊的穿在外面。曹操又把呂布的赤兔馬送給關羽,關羽十分感謝。

曹操說:“我以前送你美女都不說謝謝,這次卻十分感謝,爲什麼呢?”關羽說:“馬一天可以走一千里,我要是知道了哥哥的下落一天就可以趕到那!”

《三國演義》是本好書,我建議大家看一看。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4

書是知識的源泉,是由無數知識的溪流交織匯聚成的知識的海洋。但我認爲書中蘊含的不只是知識,它存在着,另一個世界……

每當我看到《三國演義》這本書出現在書架上,我都會忍不住去取下它。用手輕輕的摩挲它亙古的書面,彷彿整個人回到了戰場,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爲保衛城池,寧願馬革裹屍也絕不後退半步的男兒熱血情懷;看到了趙雲百萬軍中來去自如的的颯爽勇猛;看到了三英戰呂布的激烈難擋。我多想去三國的世界去撒熱血、護疆土。

但是每從美好的幻想中迴歸時,才發現只是黃粱一夢。比起“乏味”的現實,我更憧憬書中的世界。書中的世界更加兇險,更加奇妙。

夜半,枕在牀頭,心裏想的滿是三國。諸葛亮輕撫鵝絨扇,望着滿城曹兵,面不改色心不跳。司馬父子在城門口兇猛的望着諸葛亮,而諸葛亮卻彷彿沒有看見一般,從容的彈着琴。

他深知自己兵數不如司馬懿,明知道自己不是敵方的對手。但他仍從容自得,冷靜應對。就是這一種舉動才使多疑的司馬懿退兵。我佩服他,三寸不爛之舌敵百萬的豪氣,敬佩他兵臨城下,面不改色的沉着,冷靜。我多想進入書中,進入三國的世界,我多想在諸葛亮身邊,記錄他的一言一行來勉勵自己。

我知道他們,這些三國里正直的人們,我知道他們厭倦戰爭,厭倦殺戮。但是他們即使懲奸除惡,窮盡了一生的時間也沒能盼到和平。如果他們能從書中的世界走出,看到這個和平的世界,他們一定會很欣慰,因爲他們知道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和平在不遠的今天終於到來了。

書中記載了那個時代的人們,那個時代的社會。那個時代被銘刻在歷史書中,他們會隨着書一直被人們傳頌。

每一本書中都藏着一個世界,每看完一本書就彷彿遊歷過書中世界一個個奇妙的國度。讀罷一書,游完一國,識過一人,我的心中,酸甜苦辣,五味陳雜,只爲那書,那人,那戎馬輝煌、快意疆場的世界……

願我能與書同醉,一書一世界,讓我再去書中的世界裏遊歷。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5

我是一個外表文雅的小姑娘,但是,我的性格特別像男生,愛研究兵書戰策。每當我拿起這些書津津有味地看時,一些女生就會來逗我:“瞧瞧你,簡直是一個小男生!”而我總是一笑置之。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本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那裏面的人物才華出衆,武藝高強。對於我這個“內心小男生”來說,那可是令我愛不釋手的珍寶了。我下課捧着它、放學捧着它,甚至睡覺前還捧着它,似乎它對我的生活,已是必不可少的了。

我最喜歡趙雲趙子龍,他是一名文武雙全的大將,因公孫瓚自盡,劉備又對其有知遇之恩,所以轉投劉備並拼命地保護劉備。每當我讀到趙子龍大戰長阪坡,他那英姿就浮現在我的面前。他爲何大戰長阪坡呢?是爲了保護主公劉備的獨子劉禪和妻子。在八百萬曹軍陣中殺進殺出,如入無人之境。有時候我真有些想爲趙雲鳴不平,他赤膽忠誠武藝高強,爲什麼不可以和美髯公關羽一樣成爲武聖呢?

另外,已成爲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的武侯諸葛亮更是令我十分敬佩。這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來的。孔明一生善用火,神不知鬼不覺地不知放了幾把火呢!火燒新野、火燒樊城、火燒赤壁……我最愛看孔明六出祁山與司馬懿鬥智的情景。有書上說,三國演義裏最精彩的就是司馬諸葛鬥智的故事。每當讀到孔明獲勝的環節,我就不禁拍手叫好,而讀到仲達(司馬懿)獲勝的環節,我就連聲嘆息。但是,天有不測風雲,美好的東西總是不能永恆,誰知孔明病歿五丈原!讀下去,我真想號啕大哭。爲何劉禪信黃浩,活活把孔明累死?爲何孔明不注意自己的身體?爲何魏延踢翻本命燈?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調寄《臨江仙》

《三國演義》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次聽到這首令人耳熟能詳的詞時,我便想起了中國古典文學鉅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述了從184年到280年之間瞬息萬變的中國歷史風雲。全書大致分爲五個主要部分: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爭霸、三分天下、天下歸晉。

《三國演義》總共描寫了約1320個人物,每個人物都描寫得栩栩如生。有斬顏良、誅文丑的關羽;一聲喝退曹操百萬大軍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仁義之主劉備;大軍事家曹操;老當益壯的黃忠和趙雲等人都是家喻戶曉、流芳百世的英雄,千載以來,仍讓人熱血沸騰。當然也有一些無能之輩:優柔寡斷的袁紹;殘暴不仁的孫皓;賣主求榮的楊松;昏庸無道的劉禪;有勇無謀的呂布等等。這些人遺臭萬年,讓人不由越看越氣。

《三國演義》中我最欽佩的就是曹操了,儘管羅貫中說他是奸臣、是漢賊,但沒有否定他是一個大軍事家、大詩人。曹操自己本身就有非常高的軍事才能,再加上他求賢若渴,網羅了一大批極有才幹的文臣武將。最終他成就了一番霸業,佔領三分之二的中國土地,爲強大的魏國打下了非常堅固的根基。不僅如此,他還有較高的文采,寫出了許多家喻戶曉的詩篇,爲後人所傳誦。曹操真不愧是一個當世英雄!

魏國爲何那麼強盛,這與曹操的突出才幹不無關係,其中,最絕的.一招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天子的名義號令天下諸侯;再加上程昱、荀攸、郭嘉等足智多謀之士出謀劃策;許褚等能征善戰之將衝鋒陷陣,滅亡了除西蜀和東吳以外的大小軍閥。但曹丕、曹睿去世之後,權高位重的司馬三父子掌權,曹家的權力每況愈下,接連換了三個皇帝,後來,司馬炎強行奪走了曹奐的帝位,建立晉朝,滅亡吳國,三國歸晉。實乃“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也!

《三國演義》是今年我看的書中最讓我百看不厭的,看了還想看,令人難以釋手。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7

蔚藍色的天空與飄動的朵朵白雲使我的心情格外舒暢,我的手指輕輕地摩挲着泛着墨香的封面,等待他的到來。

他來了,邁着自信的腳步向我走來,給我帶來了火的洗禮:火燒赤壁的熊熊烈火彷彿還在燃燒。年少的周瑜意氣風發,談笑間曹操的百萬雄兵隨之灰飛煙滅。這把火改寫了歷史,成爲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之火。

他來了,邁着輕盈的腳步向我走來,爲我開啟了智慧之門:霧氣濛濛的江面上,飄來了一艘艘小船,船邊站滿稻草人。忽然曹軍亂箭齊發,頃刻間十萬箭雨在諸葛亮輕搖羽扇,悠閒地品茗中,輕而易舉地收入囊中。

他來了,踏着沉重的腳步向我走來,給我帶來了無盡的悲傷:志比天高的關羽竟然敗走麥城,一代梟雄怎麼會落得如此地步?大意失荊州,驕兵必敗啊!

他向我講述了幾多人物的坎坷命運:諸葛亮才智過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但正如水鏡先生所感嘆:“孔明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啊!”最終,他還是沒能看到蜀國稱霸的那一天,帶着遺憾離開了人世;周瑜從十七歲開始帶兵打仗,十八歲當上大都督,本來前途無量,可爲東吳創下一番偉績,但氣量窄小,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嘆中逝去;司馬懿一生不得志,曹氏幾代君主都提防着他,幾次罷免他的官職,但他父子深謀遠慮,忍辱負重,設計騙曹芳,殺曹爽,終得天下,建立了晉朝。

歷史的車輪一刻不停地向前邁進,這些人物的音容笑貌還依稀可見,他們的坎坷命運給了我許多啓示,讓我們認識到:不管是高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不管是輝煌還是失敗,都要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認識歷史,以史爲鑑。

一陣清風吹來,吹亂了書卷,我不情願地合上書,他該走了。我依依不捨,滿眼留戀。

他,是《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是癡迷這本書的讀者。我們相約在金色的季節裏,相約在藍天白雲之下,相約在美好的書香畫卷中。我們擊掌爲盟,共赴一場跨越時間、空間的曠世之約。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首詞寫的就是三國時期的事情。

《三國演義》被學者們列爲“四大名著”之一,而它也確實無愧於這一美譽。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畫卷描繪出朵朵奇異之花,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地陶醉於其中。

書中內容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臨析,戰爭紛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三國逐鹿,造就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忠厚義氣,驍勇善戰的關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心胸狹窄的周瑜,胸懷大志、知才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爲人奸詐的梟雄曹操《三國演義》以描寫戰爭爲主,大概分爲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四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寇第斯曾說:“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溫暖,它字裏行間蘊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我內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生共鳴,激盪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爲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說?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9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述了很多鬥智鬥勇、驚心動魄的故事。故事人物中,我最喜歡關羽、諸葛亮、還有趙雲這三位人物。

關羽是五虎大將軍之首,以重達82斤的青龍偃月刀爲武器,看上去就很威武!關羽的英雄事蹟有很多,其中我喜愛“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這三個故事。

在“千里走單騎”這則故事中,關羽表現得十分忠義。曹操十分想招攬人才,關羽就立下戰功以報曹操的惜才之情,曹操還想用黃金、錦袍留關羽,關羽不忘與劉備的情意,孤身一人去追尋舊主。

在“過五關斬六將”這則故事中,關羽英勇無比,以一己之力殺死曹操的六名大將,十分的勇猛!

在“刮骨療毒”這則故事中,關羽中毒了,華佗用刮骨去毒的方法爲他療傷,關羽談笑自如,一邊喝酒,一邊和軍師馬良下棋,十分堅忍,真是一位神人也!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寫諸葛亮的故事中,我最喜歡“七擒孟獲”這個故事。

在“七擒孟獲”中,諸葛亮以自己的智慧一次次打破了孟獲的一個個計謀,讓孟獲心服口服。每次看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都讓我佩服到不得了,這也說明他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識淵博的能人。

趙雲,蜀國名將。我最看好“趙雲單騎救主”這個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趙雲一個人在茫茫人海中一邊找甘夫人、糜夫人還有阿斗,一邊還要勇闖殺敵。趙雲在劉禪的福氣下直透重圍,後來曹操說:“趙雲不減呂布當年之勇!”劉備也誇:“趙雲一身是膽!”我覺得呂布比趙雲差遠了,哪有趙雲的有勇有謀。

《三國演義》讓我明白什麼是忠義,勇猛,足智多謀;也讓我明白應聽從別人的意見,不要諱疾忌醫;還明白了做事要三思而後行;也讓我更加了解了三國時期的歷史。這真是一本讓人細細品味的好書啊!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10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知道了先是黃巾起義,後來劉玄德與兩位弟弟在桃園結義,這本書一共五個階段先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大戰、三國鼎立、三國爲晉。這本書裏寫了許多英雄豪傑、忠義之士、文學才官,其中有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忠義的關羽,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等等,

其中諸葛亮是個重要人物,他是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他在書裏利用火燒了新野,利用天理借了東風,向曹操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神料華容道,妙擺八陣圖,七擒七縱孟獲,空城計,,以假諸葛亮退司馬懿,妙計殺魏延,使我們不由的大振,因爲這是常人想不到的。

書中還寫了劉備的禮賢,對百姓的尊重,還寫了他三顧茅廬。才把諸葛亮請來說明了他的求賢若渴的心裏,使我們對他有了種從心底裏發出的敬佩。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而且我對他的感覺也不好,雖說是一個人才,非常聰明,且善於打仗,但卻挾天子以令諸侯,使有些人對他有着深厚的仇恨。不過他與劉備煮酒論英雄,而且沒有殺劉備,雖當時劉備正是他的“嘴邊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並不是奸惡,畢竟他還有些對人才的敬佩。周瑜這人自以爲是、目光短淺,氣量狹小。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才會太平,但後來被諸葛亮救走,還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話,使周瑜吐血身亡。

後來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黃蓋受罰巧用苦肉計、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經典故事。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有好有壞。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使我大開眼界!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11

最近,我校開展了讀書活動,我們讀的是四大名著。其中,一本吳承恩的《三國演義》吸引了我,於是我開始細細的讀,慢慢的品。裏面的情節、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動着我,令我愛不釋手。

這部書內容主要講的是蜀、魏、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敘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爲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要數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計謀都瞞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環境及氣候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

我覺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懷詭計,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藉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說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這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卻要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嚴懲。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他的智慧和學識,在三天內向曹操“借”了十萬餘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劉備、關羽、張飛是在桃園結義的生死兄弟。他們在討伐黃巾起義軍勝利後,卻只得了一個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無眼哪!後來,靠公孫瓚大人他們才任平原縣的縣令。他們三個人都是英雄豪傑。劉備是皇室後代,父親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軍,爲天下百姓着想;

關羽也是英雄,他因爲憤憤不平,而殺了家鄉的解良惡霸,所以也來投軍;張飛雖然說是個急性子,但是他從不向無能的人投靠,對自己的結義大哥二哥聽命是從,也爲百姓着想。所以,他們三人就像現代中人們的公僕,爲人民服務。

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我希望透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爲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12

外面豔陽高照,陽光的氣味香噴噴的,聞起來讓人神清氣爽。在這樣的好天氣中,我拿起了我最喜歡的書——《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中最讓我喜愛不已的場景便是火燒赤壁了,那一把大火燒得曹操大軍暈頭轉向,連曹操也差點喪命。但在這次的戰役中,最大的功臣還是黃蓋,如果不是他詐降,曹操也不會上當受騙。

讀着這個故事,我的腦海中逐漸浮現出一副大火連天,一隻只戰船被慢慢燒掉,船上的將士倉皇逃竄的場景,也彷彿看到了曹操心急火燎的逃竄,結果被關羽抓住的情景。就連窗外的樹葉也“沙沙”作響,好像在說:“我們的祖先見證了赤壁之戰”。這本書讓整個故事的情節活靈活現得浮現在我的腦海之中,這本書真是妙不可言!

火燒赤壁大部分是文臣的功勞,而三英戰呂布則是真刀真槍的打仗了。從“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中可以看出,呂布是非常厲害的人物,呂布是豪傑,不畏生死。但是有膽量敢跟呂布對戰的,也一定不會是普通人。劉關張三人敢冒着生命危險跟呂布對戰,也一定是有勇有謀之人。

我坐在椅子上,彷彿感覺到了戰場上穿過來的陣陣殺氣。這時,我覺得,就連天也陰沉沉起來,太陽躲在雲中不敢出來,彷彿被他們四人的武藝和智謀給嚇壞了。就連窗外的小狗也“汪汪汪”地大叫起來,彷彿看到了什麼異常危險的事情。

文臣武將,各有所長,雖然我非常羨慕武將的武藝高強,但是我還是更佩服文臣的機智聰明。諸葛亮算是我最敬佩的文臣了,他的草船借箭廣爲流傳,面對艱鉅的任務,他也能冷靜思考,把曹操的箭給取到手,讓周瑜自嘆不如。

這時,窗戶外面安靜了下來,傳來一陣陣淡淡的幽香,彷彿大家都對諸葛亮敬佩不已,都不敢說話了,連花兒也爲諸葛亮獻上了自己的花香。

外面的天漸漸地亮了起來,空氣也清新了,鳥兒的清脆歌聲再次響了起來。而我的心中卻是對文臣武將的敬佩之情。《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妙不可言!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13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喜愛看的書吧!我更是不例外,在衆多的書籍中,我最愛看的就是《三國演義》了,對它我真是百看不厭,愛不釋手!我喜歡時不時地神遊在三國之中,去琢磨他們身上所散發的人格魅力,去聆聽他們留給後人的處事之道!

《三國》就好像是我的一位從不開言的良師。每次當我捧起它時,裏面的人物立即躍然紙上。他們或是在鐵歌戰馬前揮灑自己的職責,或是在故事情節中嘆息命運的成敗。其中令我最敬佩的人物代表是關羽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忠誠”兩個字,還看到了做人要“知恩圖報”。一次,曹操送雲長一件戰袍,可關羽就是不脫下劉備送給他的舊袍,可見雲長對自己主上有多麼的情深意重。關羽又是那麼忠心耿耿地向着劉備。雲長千里走單騎護送嫂嫂,寧願自己受苦受累,也絕不讓嫂子受一點點的委屈。怪不得聽媽媽說關羽就是我們中國人心目中“忠誠”的象徵了,現在有好多人的家裏和廠裏就是因爲這樣才供奉關羽的神像呢?

《三國》又彷彿是我的一位沉默的益友。每當我走進《三國》時,它總會耐心地向我娓娓道來做事要貴在堅持!其中,司馬懿與諸葛亮之間的長達十年之久的戰爭更能讓我明白這樣的道理:司馬懿用他的“恆”和“韌”的精神,最終在對抗諸葛亮六出祁山、大舉伐魏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獲得了成功!

當我再次讀到這一段時,去年做實驗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眼前。爲了完成老師佈置的實驗論文,我着手做雞蛋的實驗。可是剛開始,我們做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當我想放棄不做時,司馬懿與諸葛亮長達十年之久的戰爭故事在我腦海裏不時的浮現,司馬懿彷彿也不斷地說:“我都堅持了十年之久,你連這點困難都堅持不了?”於是我又充滿了力量,果真在接下來的第二次我成功了,還獲得了區三等獎的好成績呢?由此可見,堅持就能成功!有志者貴在堅持就能成功!

《三國》更猶如一位神祕的世外高人,總是這樣吸引着我繼續聆聽這無聲的教誨。使我不禁讚歎,讀此書果真受益匪淺呀!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14

都說: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性格都尤爲重要。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從《三國演義》裏,我們可以看到那一幕幕精彩好戲:劉關張結義、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好戲讓我留連忘返,直呼過癮!但是看到劉備的結拜兄弟關羽與張飛相繼死去,我不免有些傷感,也萌生了對人性的追問—————性格決定命運。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我最敬佩的人物是關羽,他可謂是“忠勇雙全”。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能可貴的忠。關羽曾經雖然是忠義的化身,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所殺。這就是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

書中還描寫了陰險狡詐的曹操,禮賢下士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心胸狹窄的周瑜……總之,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點。

都說: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性格都尤爲重要。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得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15

《三國演義》藝術地再現了東漢末年一個羣雄爭霸的恢宏歷史時代,描繪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塑造了衆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於是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

嘆蜀亡,遙想三國,最可悲的莫過於蜀國了。想想那劉備,本來是仁義之師,又有五虎將,臥龍、先生相佐,怎麼會有那麼悲慘的結局呢?原因只有三點:一時劉備的婦人之仁。有一些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常被劉備的仁推得一乾二淨。所以,劉備的仁爲蜀國的滅亡埋下了禍根。二是後主劉禪的不思進取。安於現狀,總認爲自己擁有蜀國就夠了,不想與魏、吳兩國爭奪天下,這怎麼行呢?第三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莫過於諸葛亮的頑固。諸葛亮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智者諸葛亮卻不敢有此非分之想,以至於最後六出祁山,客死五丈原。論五虎三國可以說是精彩紛呈,其中每個人物都寫得栩栩如生,我最喜歡其中的蜀中五虎將關、張、趙、馬、黃:

先說關羽,手執一把青龍偃月刀,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力拔山河,武藝超羣,有武聖的美稱。他義薄雲天,溫酒斬華雄、單刀赴會等,可謂是五虎之最。

再說張飛,他豹頭龍鬚,虎背熊腰,好不威風!他聲如洪鐘,一聲大喊,足以讓三山五嶽黯然失色,在戰鬥中取上將之首級如探囊取物,是一條鐵骨錚錚的英雄好漢。

還有馬超,一柄寒光槍如銀龍出海,一件銀袍與日月同光。俠肝義膽的他藝壓羣雄,縱然置身於百萬大軍中,也能殺出一條血路安然脫險。

接下來是趙雲,他英俊瀟灑,文武雙全,既有過人的膽識,又有不同尋常的智謀。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真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最後便是黃忠。他刀法揮舞如風,箭法更是了得,百步穿楊的黃老將軍可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神射手,一箭可射的山開石裂。雖說已是老將,但他老當益壯,戰場經驗豐富,真是寶刀不老!

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還是讓經典《三國演義》伴你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