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通用11篇)

讀後感2.57W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通用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通用11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首詞寫的就是三國時期的事情。

《三國演義》被學者們列爲“四大名著”之一,而它也確實無愧於這一美譽。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畫卷描繪出朵朵奇異之花,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地陶醉於其中。

書中內容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臨析,戰爭紛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三國逐鹿,造就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忠厚義氣,驍勇善戰的關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心胸狹窄的周瑜,胸懷大志、知才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爲人奸詐的梟雄曹操《三國演義》以描寫戰爭爲主,大概分爲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四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寇第斯曾說:“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溫暖,它字裏行間蘊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我內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生共鳴,激盪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爲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說?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2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好書能使我們瞭解古今中外發生的趣事;好書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好書還能使我們明辨生活中的是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也證明了讀書的重要性。

這不,暑假我就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的作者是羅貫中。它與我國的《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合稱爲四大名著。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三國演義》塑造了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代表人物。

這本書中最令我佩服的是諸葛亮。從“草船借箭”這一章就可以體現出來:因爲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智,假裝商議軍事時,周瑜問諸葛亮,與曹兵交戰,用什麼兵器比較好。“用弓箭最好”諸葛亮答,周瑜說:軍中正缺弓箭,麻煩先生製造十萬支弓箭,這等是公事,還請先生不要推脫。諸葛亮答應後,並問有多長期限,周瑜則問十天可以嗎?諸葛亮有把握的說,三天就行了,到時候如果沒完成,甘願受處罰。周瑜自然高興,用酒席招待他,諸葛亮喝了點酒便告辭了。之後諸葛亮請魯肅把二十隻船全蓋上青布擋起來,再在船兩邊紮上千個稻草人,每隻船裏還要有三十人。霧出來了,越來越大,即使是面對面也不容易發現,諸葛亮催促船快速前進。忽然開始打鼓,曹軍開始射箭,只見霧中弓箭如同雨點般向二十隻船襲來,過了不一會兒,諸葛亮讓士兵把船掉頭,頭朝北,尾朝西。諸葛亮又命船上士兵大喊:“多謝丞相賜箭!”曹操知道後火冒三丈,諸葛亮對魯肅說:“每條船上約有五六千支箭,不費我們一點兒力量,就得到十萬多支箭。周瑜知道此事後非常驚訝、嫉妒。此外可以表現出諸葛亮聰明的章節還有很多,例如:空城計、反間計等等。

書就像是一盞燈照亮着我們前進的路,書就像是一本本字典讓我們瞭解我們不會的知識,書就像是一場春雨滋潤着我們的心田,書就像是一位老師細心地輔導着我們。所以,我們應該時刻記住“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這句話。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3

我最喜歡讀的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我國古代小說家羅貫中寫的。書中主要講了我國古代三國時期的三個國家:魏國、吳國、蜀國三國鼎立,互相想征服對方,互相攻擊,互相爭奪的故事。書中涌現出了一批批能人志士,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英勇事蹟,比如: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火燒赤壁……。

書中塑造了許多英雄人物,蜀國:劉備,他是蜀國的主公,他禮賢下士,愛民如子。雖然是主公,但他還是經常爲別人編草鞋,正是因爲他爲人正直、豪爽的精神,所以纔在桃園三結義中與關羽張飛結爲兄弟,傳爲美談。關羽:他是一個武藝高超、行俠仗義的英雄,他過五關斬六將,忍受刮骨療毒的痛苦。他還有一個報恩之心,在赤壁大戰中不顧自己的安危放了敵國主公曹操。張飛:性格衝動,好打不平。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終於請到了諸葛亮來做他們的軍師。諸葛亮雄才大略,用軍如神,他創造了一大奇蹟,那就是發明了木牛流馬,它是用木頭做的馬樣的車,靠齒輪的轉動來替蜀國運送糧食,這是多麼偉大的發明啊!,他幫劉備指揮行軍大打戰,用他的計謀制定了一個又一個戰略,譬如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你說厲不厲害!劉備手下還有很多大將,如趙雲,黃忠,馬岱等。魏國:曹操,他是一代梟雄,“夾天子以令諸侯”,他有雄兵百萬,本想稱霸三國,最後在赤壁大戰中輸了。吳國:孫權,他有一個厲害的手下,那就是大都督周瑜。他在赤壁大戰上和諸葛亮合作大敗了曹操。

在這個連年戰爭中,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孫權都死去了,司馬遷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在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蹟中,體會到他們那勇敢頑強的`精神,從他們的計策中得到啓發,來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去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4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更是本家喻戶曉的好書,讓人愛不釋手。這段時間,我如飢似渴的拜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品讀之間,我被書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住了,猶如身臨其境。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從桃園三結義到吳末帝孫皓投降的期間,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比如“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漢壽侯五關斬六將”“用奇謀孔明借箭”“孔明三氣周公瑾”等。其中,最讓我受啓發的故事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孫權讓呂蒙率兵去攻打荊州,陸遜利用關羽的驕傲用計,讓關羽放鬆警惕,把荊州的大部分人馬調去攻打樊城,致使荊州被呂蒙的軍隊佔領了。這個故事體現了陸遜的聰明機智,關羽的驕傲自大。

在“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個故事裏,我的心情不由自主隨着故事的情節此起彼伏。當我讀到陸遜向呂蒙獻計時,我暗暗爲陸遜的聰敏叫好;當我讀到關羽把荊州的人馬調走時,我對關羽的粗心大意感到失望;當我讀到呂蒙佔領荊州的時候,我不禁嘆惜——唉,這都是因爲關羽自恃英雄、驕傲自大之後果。

“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我期末考試時粗心大意的事情:在我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數學期末考試。在考試前,監考老師叮囑我們一定要仔細讀題,認真檢查,然後就把試卷發了下去。我一看試卷,題目好簡單,就把老師的話當成了耳邊風,快速地寫了起來。寫完試卷,我也不檢查,就在座位上熬時間。“鈴鈴鈴”,交卷時間到了,我得意洋洋地把試卷交了。過了幾天,當我一看我的成績單,我頓時驚呆了——我才得了93.5分,如果我不驕傲自大,粗心大意的話,我一定會得滿分。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我們做人一定要謙虛,不要輕視別人,也不要驕傲自大、粗心大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錯誤。這就是所謂的“滿招損,謙受益”。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5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個戰火紛飛,英雄輩出的時代,就此在羅貫中的筆下拉開了帷幕。

在剛開始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因爲是文言文的緣故,我會覺得書中的描述有一些晦澀難懂,但是透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我漸漸發現這不單單是一本書,而是一塊值得我花時間和精力去慢慢發掘的寶藏。在第一次認真通讀《三國演義》後,除了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我最大收穫有兩點:一是智慧比武力更加重要,二是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理性的思考。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誰在智謀上略勝一籌,就會取得勝利;相反,誰有勇無謀,就會在戰場中陷入被動,最終導致失敗。在“猛張飛智取瓦口隘,老黃忠計奪天蕩山”中,武將張飛就利用計謀取得了勝利。當時張郃兵敗退守在瓦口關,張飛帶兵前來攻打。張郃在城內堅守不出,張飛等人見連日攻打不下,便將軍隊退回二十里,自己和魏延兩人去哨探兩路。探路中發現有當地居民經過,便上前詢問,得知有條小路通往瓦口關的背後。張飛聽後大喜,便命魏延正面攻打,張飛卻引五百輕騎從小路繞到背後,待張郃下山迎敵,張飛從背後攻打,前後夾擊,一舉殲滅張郃大軍。在以前的印象中,張飛只是一元猛將,但是透過這個故事我也領略到張飛過人的智慧。有時單靠武力並不能解決問題,而是要多動腦筋,利用智慧來解決各種難題。

另一方面就是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理性的思考。在“急兄仇張飛遇害,雪弟恨先主興兵”一回中,先主劉備聞知關公遇害,便要起兵攻打東吳爲弟報仇。趙雲聽聞進諫說到:“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凶逆,則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若舍魏以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願陛下察之。”但是劉備不聽勸阻,執意起兵,最終導致了兵敗。因此,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要意氣用事,而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性的去思考問題。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6

寒假裏,老師推薦我們讀《三國演義》。透過讀這本書,我瞭解到《三國演義》主要講的是魏蜀吳三國羣雄爭霸的故事。故事中主要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等。

在三國衆多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諸葛亮了。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他出了許多計謀來助戰,像美人計、三氣周瑜、火燒藤甲兵等。他還利用自然環境來使用謀略,草船借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且他十分大度,曾經七次捉住孟獲,都應孟獲不服而放走了他,直到最後一次,孟獲才心服口服的投靠了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號稱"武聖"的關羽了也是我喜歡的人物之一。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曾經斬顏良誅文丑,還在千里走單騎中過五關斬六將而且溫灑斬華雄。他還是個講義氣的人,因爲跟曹操打仗時爲了保護二嫂迫不得已纔像曹操投降。投降之後曹操一直厚待着關羽,不想讓他走。爲了報答,他斬顏良,誅文丑。在華容道上時,他念着以往曹操對他的厚待於是把他放了結果差點被斬首。由此可看出關羽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讀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是啊,長這麼大,幫助過我的人數也數不清,可我記住了嗎?回報了嗎?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討厭的人就是心胸最狹窄的周瑜了。因爲他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於是命諸葛亮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想害死他。幸好諸葛亮早料到三天後有大霧,用船借來十萬支箭,纔沒讓周瑜得逞。周瑜不死心又派人去刺殺諸葛亮,可諸葛亮早知道了,派趙雲把他送回去了。最後周瑜沒有殺死諸葛亮,反倒被諸葛亮氣死了。我覺得蜀國完全可以統一天下,就是因爲劉禪繼位後整天吃喝玩樂,與宮女嬉戲。讓臣官掌控了大權所以朝廷才崩潰,滅亡了。

《三國演義》教會了我許多道理,讓我百看不厭。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7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刻畫了上百個個性鮮明的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其中最令我欣賞的是諸葛亮,最喜歡的故事是“草船借箭”與“火燒赤壁”,我從中獲益匪淺。

“草船借箭”展示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心胸狹窄的周瑜發現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高於自己,於是他一心想把諸葛亮置於死地,周瑜就想出一計,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但是,獨具慧眼的諸葛亮看出了周瑜的陰謀,不但滿口答應了他,還立下了軍令狀,三天之內保證能完成任務。果然,諸葛亮在三天之內利用草船“借”了十萬支箭,當週瑜知道了諸葛亮的借箭詳情後,對他稱讚不已、自嘆不如。爲什麼諸葛亮會這麼聰明呢?我從書中得知:他透過刻苦鑽研,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博學多才,寬宏大量,而不要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高傲自大,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學好本領,將來爲祖國做出貢獻。

“火燒赤壁”又一次展示了諸葛亮的過人才識。曹操想帶領十五萬大軍搶奪東吳江南的地方。龐統出了連環計,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諸葛亮前來借東風,最後是黃蓋寫詐降書來攻打曹操,讓曹操不知所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是靠了團體的智慧戰勝了曹操。在日常生活中團體的力量是巨大的,俗話說:衆人拾柴火焰高。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團體可以互相幫助,互相把缺點彌補。我們還需要智慧和勇氣,在遇到困難是不能不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動腦筋,想出化解困難的好辦法,面對困難要有勇氣去面對。如考試遇到難題,我們不能空着不做,得透過腦子的思考來尋找一個正確的答案,你實在不會了,蒙也得蒙上。智慧固然重要,但是我們也需要勇氣,如果沒有勇氣的話,你的智慧也是用不上的。比如遇到搶劫的,我們要用智慧和勇氣並存,才能制服強盜。生活中既要有勇氣,又要有智慧,讓我們做一個智勇雙全的人。

《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身上精忠報國、勤儉節約的美德與英勇無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8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當我看完這本名著後,便不禁開始佩服起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這部緊張激烈、驚心動魄的書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寫的。裏面描寫了從東漢靈帝建寧二年起,到晉武帝太康元年發生的事件,並寫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還介紹了心直口快的張飛,忠厚的關羽,求賢若渴的劉備,隨機應變的曹操,但還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最讓我印象深刻。

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而且謙虛、認真、盡職、謹慎,但是再大的智慧當然也少不了一份沉着,諸葛亮除了十分有智慧,還有,在遇到困難前非常沉着冷靜,一點也不慌張,也不手忙腳亂,所以,正是他這份沉着,曾經草船借箭,還三棄周瑜,並七擒孟獲,甚至在十分危險的情況下,當司馬懿帶來十五萬人馬向諸葛亮他們殺來時,諸葛亮自己手下只要2500人的時候,他很沉着,巧妙使用空城計。我要學習諸葛亮這種智慧卻不失沉着的精神,甚至不慌不忙,不急於求成,沉着冷靜的去面對。凡是遇到任何困難,只要靜下心來,沉着的去做,纔會順利的成功。所以在生活中,做任何事都往往少不了“沉着”這兩個字。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級激烈的展開了辯論會,那次的辯論主題是多看電視的弊與利,身爲反方的我聽了正方一辯3分鐘的觀點後,感到壓力無比,腳顫抖着,我緊緊地拿着我手中的辯論稿,我閱讀越緊張,甚至差點讀錯字,這時,我猛然想到,無論做任何事都不能太慌張,應該要沉着冷靜的去面對,否則就不會順利的成功。於是我讓自己的心慢慢地靜下來,漸漸地,我不再慌張了,最終,我用沉着冷靜的心順利的讀完了辯論稿,連正方都向我投來了驚訝的目光。

其實,諸葛亮是我們每個人的榜樣,我們都要學習他遇難事不慌張的精神。智慧還需要一份沉着。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9

大家想必都聽說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三國演義》吧!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粲明珠。它描寫了東漢末年三國之間的紛爭。全書一百二十餘回,回回曲折迷離,引人入勝。其中那一個個膾炙人口的故事,無不讓人沉醉其中,那一個個雕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更讓人有和這些英雄結交的念頭。

更重要的是讀《三國演義》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能因小失大!書中的劉備因爲孫權殺了自己的二弟關羽,就一賭氣率領蜀軍攻打東吳,又不慎被陸遜火燒連營,且燒得片甲不留。自那一仗後,蜀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乃至滅亡。本來蜀國兵多將廣,人才濟濟糧食充足,是三國中最有希望統一中原的國家。但因爲劉備的因小失大,一切都變了。

劉備的過失恰恰應證了那名話:“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哪怕我們做不了聖人,那麼我們就做愚人,事事考慮周到且小心,就會取得成功。

正如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假如他當時只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滿足現狀,而沒有選擇開闢中國的道路。中國會有現在富強的現狀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所以說,做人要胸懷大志,有時更要放棄眼前的小利益,去追求更具價值的東西。

作爲青少年,我們更應明白這個道理,否則,就會失去我們的大好前程。汶川大地震中的小英雄——雷某某,備受人們矚目。可他因小失大,受外界的不良誘惑放棄了自己的前程而踏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我們辛苦修建的大堤,絕不能因小小的螻蟻而毀滅,讓自己的辛苦付諸東流。所以,我們要明白:“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現在做起,以不因小失大爲鑰匙,開啟那扇成功的大門。

因此,我們要做到能屈能伸,還要謹慎。不能像劉備那樣因小失大,而應該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爲人所不能爲,才能成就偉業。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10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爾虞我詐是三國,分不清對與錯,紛紛擾擾千百年以後,一切又從頭”

東漢末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徹底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中國進入了一個羣雄爭霸的時代。《三國演義》藝術地再現了這一段歷史畫卷作家羅貫中用他那如椽的大筆,描繪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塑造了衆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性格直爽的張飛,一身是膽的趙子龍,還有曹操,劉備......正因爲如此《三國演義》成了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顆明珠。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完美的詮釋了這句話,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歷史總是在不斷改變。

書裏的人物多種多樣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我最佩服的當然還是諸葛亮。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爲卻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三國演義》有兄弟,有敵人,有謀略,有忠心,有奸詐,有陰險,演繹了歷史的變遷,

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感情、比星閃得還美的智慧,是我們到了一百歲還忘不掉的信念,文學名著永遠是全世界人民的無價之寶,是值得人民繼承和發揚光大的精神財富。

《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11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給我的感受特別深,今年寒假我讀完了這本書。

首先,我對這本書有了一些瞭解。《三國演義》古典文學名著之一,更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形象鮮明的人物、駕輕就熟的計策……劉備、張飛、關羽、諸葛亮……桃園結義、空城計、草船借箭……《三國演義》裏獨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一個又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讓我欲罷不能。

原著描寫了東漢未年至西普初年,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以蜀漢興亡爲主線,塑造了智謀驚人的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猛粗魯的張飛、狡猾奸詐的曹操等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其傳播之廣,影響之深。

這本書給我看得很投入印象最深刻,那驚天動地的場面、引人入勝的情節,當劉備三顧茅廬終於打動諸葛亮時,我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所折服,也爲他得到知己而高興;當週瑜和黃蓋巧施苦肉計時,即感慨周瑜的過人機智,有爲那一鞭鞭的痛打而忍不住心疼,,明知是假,卻不由得同情黃蓋;當諸葛亮鎮定自若地坐在城牆,悠然自得地撫琴退兵時,我下出一身冷汗,生怕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計謀;的司馬懿中計退兵時,我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來了,也爲諸葛亮精妙的空城計而拍案叫絕;當趙雲在曹軍的千軍萬馬中來去自如,孤軍奮戰,單騎救主時,我不禁爲趙雲的英雄氣概所震撼,同時爲劉皇叔慶幸,得這樣一位忠心的將士足矣;關羽深處曹營,深受曹操的賞識,卻不忘與劉備的結義之情,在得知劉備的消息後,他義無反顧,過五關,斬六將,堅決回到劉備的身邊,如此義薄雲天,怎能不令人感動?

三國的故事道不完,說不盡,真佩服我們的古人——智慧、勤奮、忠誠、勇敢……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不就是這樣嗎?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來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品《三國》,悟《三國》,讓我們的這部名著永遠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