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巨流河》讀後感1200字

讀後感2.62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巨流河》讀後感1200字,歡迎大家分享。

《巨流河》讀後感1200字

若不是老師推薦,我想我不會翻開《巨流河》這本書的。這是去年老師推薦的一本書,我也是在20xx年看完的,但看完之後一直沒來得及寫讀書筆記。今年下定決心,要多寫,不管想的深還是淺,都要有多少寫下來多少,否則我這健忘的腦子,過幾個月全忘乾淨了,只剩下個熟悉的書名。

其實我是有些後悔現在纔讀到這本書的,若是在我大一大二的時候,少讀些辛夷塢,郭敬明,唐七公子,而是在那時候就接觸到類似齊邦媛大師的《巨流河》這樣的大作,立志和格局是不是應該又是另一番樣子。

這本書算是齊邦媛大師的個人自傳。“巨流河”是“遼河”的別稱,是一個地名。作者以八十多的高齡歷時四年寫作完成,以縝密的筆力,從長城外的巨流河開始,到臺灣的埡口海結束。從兒時的故鄉寫起,父親齊世英跟隨郭鬆齡將軍倒戈反張作霖兵敗巨流河,開始從東北流亡到關內,九一八事變發生,又從北平輾轉到南京,到漢口,後到重慶,在父親的安排下,就讀南開中學,後考入國立武漢大學,之後又到臺灣教書。個人成長與家國喪亂如影隨行。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讀來,只能跟着當時的世界變化或悲或喜,同時慶幸我們是生在這和平時期。

齊邦媛的個人傳記應該是代表不了當時的大多數女性的。他出生於大家,父親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英雄,留過學,當過進階官員,辦過學,辦過雜誌,所以她才能在那個戰火紛飛,多數人顛沛流離,吃飯都困難的時代逃離東北,在重慶,武漢讀書,接受到高等教育並思考國際關係和個人理想的問題。其溫和潔淨的性格,也可能與其父親的耳濡目染有關。

看這書的時候,我隱約是有些羨慕作者的,可以接觸到那麼多大家,比如胡適、錢穆、張伯苓、孟志蓀、朱光潛、吳宓、袁昌英等等。豐富的精神生活讓苦難都有了味道。看這本書能意識到文學的重要性。文學帶來的格局,情趣與深度。上學時,與舍友一起讀的詩既浪漫又夢幻,原來我們中學學習到的那些撫慰人心的詩誕生於那個動盪而艱難的年代,“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站在樓上看你”。文學是人心靈的養料。“中國不亡有我!”知識分子的吶喊,文學的傳播也讓年輕人們認識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書的後半部分寫作者在臺灣定居的工作生活,她相夫教子的同時,從生活瑣碎中擠時間學知識以及中年去美國進修,回臺後推動臺灣代表性文學和西方文學的交流,做文學傳播者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生活。參與小學語文課本文章摘選的事蹟也讓我深受感動。雖說歷史爲政治服務,但能堅定從孩子成長角度出發而不是政治角度出發,在那個時代還是很難的.。現在回頭看我們的小學啓蒙課文,特別是語文書上“默讀全文並背誦”的那些作品,真的是很好的文章,以至於我們成年後還會受其影響。作者在書中盡情抒發對文學的相知相惜,對走過戰亂回首望去的感懷,對已逝親友如張大飛等人的懷戀,所以說這是本厚重的自傳書。

從女性的角度來看,從齊邦媛的身上,我看到的是教養,是儘管皮囊歷經風霜但思想及其豐富的教養;是一個女孩的成長史,成長爲溫和而又堅韌的女性的過程。我們的成長史中,學習了很多偉人的事蹟,從古至今,也學習了很多歷史故事,它教我們如何成爲一個正直,堅持,善良,愛國,無私奉獻等的人。男與女的差異在這時候是被弱化的。所以我們也一直覺得人是無差別的“男女”。然而在大學時一時興起的青春疼痛文學,如前文提到的“辛夷塢”“顧漫”“唐七公子”“九把刀”等作者的文學作品,多是青春時期男男女女的情感糾葛。我認爲這些作品會在一定程度上誤導年輕人,給我們一個錯誤的“男生”“女生”差異的認識。人到三十,才慢慢意識到其實性別差異是存在的且各具優勢的,我認爲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女性應該少讀些“言情小說”而多看看類似於齊邦媛,楊絳等的作品,從他們身上汲取“女性”的力量,學習堅韌堅定溫和而又內心豐富所帶來豐富生活的能力。畢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且潛移默化的。

唉,太久不寫東西手太生了,慢慢成長和記錄吧。今年的主要詞語應該就是“沉澱”了,別無他求。

標籤:巨流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