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哲學的慰藉讀後感【《哲學的慰藉》讀後感】

讀後感1.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哲學的慰藉讀後感【《哲學的慰藉》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哲學的慰藉讀後感【《哲學的慰藉》讀後感】

算起來,我們這一輩的讀者讀哲學的時間並不短,但卻始終害怕讀哲學。因爲,哲學書籍常常擺出高不可攀的架勢,讓普通讀者望而生畏。弄哲學的人有時也故弄玄虛,把本來可以理解的東西弄得“一些不懂了”。西方哲學於文字又隔了一層,我們只好仰仗三家村夫子們的翻譯,結果追求到的是影子的影子,離真理更加遠了。我自己閱讀哲學的經歷大抵如此,也許只能怪自己愚鈍而沒有悟性。有一天,在自己的破書堆裏找到威爾杜蘭(willdurant)寫的《哲學的故事》,發現原來哲學也並不難讀如許。杜蘭說讀哲學也有快樂,連形而上學都有誘人之處。每個學哲學的人都曾有這樣的閱讀體驗,只是迫於生計,人們在刨食的過程裏忘卻了這樣的體驗。詩人勃郎寧說尋找生命的意義是日常必需一如飲食。思索生命意義的過程就是哲學的過程。《哲學的故事》和房龍的《人類的故事》一樣改變了我的閱讀習慣。我努力尋找一個學科的邊緣而懷有寫作熱情的人物的著作來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比如,英國的阿蘭德波頓(alaindebotton);

他的《哲學的慰藉》就給了我這樣的閱讀樂趣。譯者資中筠先生推薦我讀這本小冊子時,我內心有着一向的對於書的傲慢,並不以爲會一字一行一頁地讀的。及至書到手,不知不覺竟然全讀了。資先生的散體文功夫當然給這本書的中文字增色不少。不過,原文據說也得英語古典散文的三昧的。“我一向認爲,一種臻於上乘的文字首先是本土的,不是洋腔洋調的……”我把這句話視爲資先生的翻譯主張。也因爲這個我拿到了英文字也不願意去看。我不想破壞已讀中文字給我帶來的文字享受。兩種文字給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好的翻譯在文字上應當說是一種創作。莎士比亞之所以在中國膾炙人口,是因爲翻譯家們把莎士比亞的文字用地道優美的中文轉達給中文讀者了。我讀《哲學的慰藉》一開始就讀的是中文字,語感定勢有了之後,並沒有想到要讀原文。這就是有語言魅力的翻譯所具有的效果。假如,讓我來做文字翻譯的裁判,我寧願給風格記分,而不在科學界定上糾纏不清。因爲,任何文學翻譯都是不能用科學的手段來裁判的。兩個人同爲高手來翻譯同一部著作,結果一定是兩個文字,因爲兩人的語言感覺和文化理解是各自的。翻譯批評如果不考慮這樣的因素就談不上專業。錢鍾書說理論是不實踐的人制定的,翻譯的理論家尤其缺乏實踐。鑑於此,我通常不從事翻譯評論。這當然也有心虛的原因,一提翻譯批評,就感覺人家要批評我自己的翻譯嗄。

《哲學的慰藉》書分六章,分別“慰藉”與世不合、缺少錢財、受挫折、有缺陷、傷心和困難的衆生。哲學的終極作用大概就在於此吧。

真正的哲學家“寧願失歡於衆,或罪於邦,而決不折腰。他決不因別人指責而收回自己的思想。”哲學家對世俗的東西棄置不顧……你可能以爲我會這樣引下去。然而我不會。假如《哲學的慰藉》只有這些,我就沒有必要向讀者介紹了,這樣描述哲學家的書籍太多了,給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

《哲學的慰藉》裏的每一個哲學家都是個性鮮明的人。個別人選如蒙田算不算哲學家,作者並沒有按照學院的規定來安排。我接觸蒙田超過二十年,《哲學的'慰藉》卻讓我從另一個視角瞭解了這位隨筆作家。飲食男女在蒙田的筆下都有細微的觀察,異地風俗也是他散文揮發極致的對象。“我之所以爲我,每一樣器官都同樣重要……我有義務向公衆展現自己完整的形象。”在寫叔本華的愛情故事時,德波頓說:“我們比鼴鼠總還有一項優勢。我們同它們一樣需要爲生存而奮鬥,爲繁衍後代而求偶,但是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去戲院、歌劇院和音樂廳,晚上睡在牀上還能看小說、哲學書和史詩……”這種思索本身就很有哲學意味了。寫尼采時,德波頓用了“推崇悲苦的哲學家”這樣的字眼:“很少有哲學家推崇悲苦。”尼采把大多數哲學家譏笑爲“捲心菜頭腦”。“說實在的,在活着的人裏沒有一個人是我在意的。我喜歡的人都在很久以前作古……”關於尼采,人們已經說了很多,我並不想在這裏誤導讀者。我感興趣的也許跟哲學沾一點邊:資先生做了幾十年入世的學問,從事的一直是理性思維。德波頓選的幾位哲學家或者思考入世問題的角度不合常規,您翻譯時有什麼樣的感想?人在擺脫了職業讀書的羈絆之後,閱讀趣味是否更合人性一些?思想的閃光和邏輯的亮點是一回事嗎?理性如果能指導實踐,思想又能解決什麼?與其說這些是我讀《哲學的慰藉》時產生的疑惑,毋寧說是讀書以來就有的疑惑。

哲學如果真能慰藉人生,讀書倒是一件幸事。理性思維的極致有時近乎瘋狂,幾個循環你便找不到北了。這個時候,沒有哲學的人可能倒能解脫。如此,幸福倒離無知近一些。

標籤:慰藉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