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傳統文化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讀後感5.32K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傳統文化讀後感1

學習了《中華傳統文化》之後,我明白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她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有着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她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動力,也是中華民族共同奮鬥的源泉。

我從傳統文化中學到最深刻的是——“孝”,“孝”——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爲規範。我作爲孩子,應該孝順父母,孝敬長輩。

我們的父母生育了我們,養育了我們,教育了我們,是他們給予了我們新的生命。他們辛辛苦苦地付出太多太多,給了我們一個完整的家庭和美滿的生活。也許有的地方他們無法讓我們一一滿足,但他們爲了這個家任勞任怨,辛辛苦苦地工作,我們還能有什麼不滿足、不滿意的呢?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父母、怨恨父母、嫌棄父母。

生活上從根本上要記住——感恩。我們任何一個人是無法在世界上生存的,因爲有了他們,纔有我們的存在。所以我們要孝順父母、感恩父母、敬重長輩。在生活中、在學習中,有父母的養育,師長的關愛,朋友的陪伴,同學的互助,使我感受到了心靈的溫暖,也是我人生中前進的動力。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好好報答我們的父母,我們的長輩。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學習到“孝”的重要性,如何去“孝”。讓我們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永世相傳!

傳統文化讀後感2

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後,我在爲人處事上學到了很多。“孝”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教育我們,也許有的地方他們做的不能讓我們滿足,但是孝在任何時候都是不能忘記的。讓我們想想,父母辛辛苦苦養家,一切爲我們着想,我們有什麼理由嫌棄父母?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父母愛我們,我們孝父母,沒什麼可說的。我們的爸爸媽媽都那麼愛我們,給我們完整的家,幸福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幸福和快樂。“念恩幸福一輩子,念怨痛苦一輩子。”生活中記得感恩,我們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在社會上生存,有父母的教育,朋友的陪伴乃至以後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關切的眼神,都讓我們身上涌起一股溫暖。別人關心我們了,我們應該感恩。

在法制比較健全的國家,按照法律制度處理就可以了。在中國十分普遍,每一起腐敗案件發生後,都有許多人在背後活動,找人講情。沒有人情,便辦不成事。各種事情的解決,都離不開人情。什麼事情都由領導說了算,結果只能脫離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權謀個人之私。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會正常秩序遭到破壞,在維護少數人的特權利益的同時,最大程度的損害了廣大百姓的利益。這嚴重影響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發展。

傳統文化讀後感3

讀了中華傳統文化這本書我的震撼很大,更深的瞭解到中華傳統文化它有着悠久的歷史,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之瑰寶,是中華民族的根。這書介紹了剪紙藝術、戲曲、皮影等內容。

作爲一名小學生,我最喜愛手工剪紙了,記得在我很小的時侯,奶奶就教過我剪紙,剪花,剪四瓣花、五瓣花……奶奶還誇我心靈手巧。每當手工課上剪紙時,我都興奮不已,在手工課上我和同學們認真地學習剪窗花,剪燕子,做風車,這些在我的手上一點也不難,手工課的王老師經常獎勵我一顆顆紅星……當看了這本書我的剪紙興趣更濃了,加上我有學畫畫的功底,剪的花樣就更多了。今年過年的時侯我剪了各式各樣漂亮的窗花,貼在奶奶家的窗戶上,全家喜慶多了,過年的味更足了。

中國的戲曲品種繁多,曲調優美,具有地方色彩。比如中國的京劇,河南的豫劇,浙江的越劇等等,作爲一個安徽人,我不得不說說黃梅戲,他深受從們的喜愛,大街小巷的人們都能哼唱上幾句黃梅戲。去年學校藝術節,我們代表學校排演的節目《黃梅小花》,我還是領唱的主要演員呢!老師一點一點的教,我們一板一眼的學,每一個唱音,每一個手勢,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

我覺得中國古代流傳文化,深入淺出的引導着我們後人,引領着我們新一代。我們將尋根溯源,繼承中華民族傳統而又優良的文化!

傳統文化讀後感4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獨具特色的精神風貌。想到中國,我心中敬佩之情就油然而生。什麼尊老愛幼,什麼執著追求,都是我們中華兒女的代名詞。風流人物、九州風景、民間故事、藝術符號、八方習俗、文學瑰寶……都反映了我國的傳統與改革。我沉浸在這一則則故事裏,猶如置身於廣大的海洋。

《中華傳統文化》中記載了許許多多,有神話、有歷史、有藝術、有瑰寶……其間我最喜愛那美輪美奐的民間故事。那牛郎不顧那洶涌奔流的銀河,同兒女拿起糞瓢去舀那天河的水。皇天不負苦心人,他們那堅強而執着的愛情,感動了皇母娘娘,終於允許他們相見一次。這讓我想起一句話:把愛情去掉一個字,那就是愛。是啊,這就是純真而堅韌的愛啊!梁山伯與祝英臺到死都要相見,在墳墓裏化作一對鴛鴦鳥,飛到高高的樹上去了。那扯下的裙角,化作蝴蝶,也化作心裏沉澱的愛意了。

如此美麗的愛情,如此純真的愛,也值得我爲之感動。但還是文學瑰寶更對我的胃口。我同書本一起探討誰纔是《三國演義》的“一號人物”。《三國演義》我看過,但不過草草翻了一下而已,根本不記得什麼“計”。這個故事裏卻貶低諸葛亮,擡高反派曹操的身價。其實也不算是貶低擡高,事實證明就是這樣。諸葛亮表面謙虛內心卻十分狂傲,不但編造歌謠搞當地個人崇拜,還廣告揚名,即使屬下是個能人,他也認爲那不過是智商底下。反而曹操卻真實得多,他是一個生來就有領袖能力的人,也是個浪漫主義者,他乾的那些壞事,也多半是“不得不”的。我們很多人都認爲周瑜氣量小,心胸狹窄,恨不得殺死處處都勝過他的諸葛亮,就是教科書也是這樣說。其實並非如此。殺諸葛亮是爲了護國家的安全,是替大衆着想。這樣一分析,我想你也改變了傳統的看法吧。

九州風景也是美麗的很。天空灰濛濛的一片,連火紅的果實也沾染上了一絲素白,草尖上幾滴霧氣凝成的水珠,映出遠處朦朧的山峯。走在這樣的霧裏,連衣服都會溼淋淋的。這樣輕幽淡雅的風景,無不顯露出中華秀麗的自然風光。

這樣的《中華傳統文化》,真是令人興奮難以忘懷啊!

傳統文化讀後感5

放假了,自己在這短暫的假期裏擠出一下午的時間,觀看了同事給我下載的《中華傳統文化公益論壇》,大家知道現代人心腸通常比較硬,不太容易被感動落淚的,但看了此視頻不易落淚的我也被其論壇感動了,淚不止一次滑落。

公益論壇以原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陳大惠爲代表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彙報團”三四十位老師以自己血和淚的教訓史真誠地奉勸世人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實實在在觸動了人們柔軟的靈魂,喚醒了人們的純善之心。其文化精髓之根本《弟子規》,被它所蘊藏的深厚內涵而打動,由於自己的無知,錯誤地理解了很多聖賢的教誨,我甚至叛逆地將一些傳統文化也曾一度看成爲封建糟粕。以前,我從來沒有真正感到過“我們是驕傲的中華兒女”,覺得那是一句空口號。而此時我才明白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真正原因;中華民族讓世界人民喜愛的真正原因:因爲我們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有着優良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一代代賢良的中華兒女!

看着視頻感悟頗深:

其一,懂得感恩。“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讓父母爲我們而感到自豪,做到這些也算是給父母的一種報答吧。

其二,找準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自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所以不用羨慕別人取得什麼樣的成就,獲得多少財富,過多麼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努力工作,貢獻社會”做爲自己的人生目標。把自己的夢想和對工作的熱情獻給熱愛的工作事業,做有用的人。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應該看清世事,既然認識到在現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方面,就應該從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做起,從自己的教育教學抓起,彌補上。以便讓我們培養的學生在走上社會後,不會因爲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