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魯濱遜漂流記》的讀後感(通用6篇)

讀後感5.84K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魯濱遜漂流記》的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魯濱遜漂流記》的讀後感(通用6篇)

《魯濱遜漂流記》的讀後感1

今天看完,《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我萬分激動,真希望能和魯濱遜一起去漂流大海,和他一起去巴西植物園裏享受豐收的快樂,和他一起去孤島籌備過冬的糧食,當他逃離荒蕪人煙的孤島時,我一顆懸着的心才放了下來,真爲他感到高興,同時深深地佩服他用智慧創造了一切。

是啊,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古今中外,許多偉人都發明瞭東西,爲正在新世紀的世界做了貢獻:愛迪生髮明瞭白熾燈,比爾﹒蓋茨發明了微軟,雷奈克發明了聽診器……他們的一生也就是用智慧來爲人們造福,這種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所需要學習的嗎?

生活不也是這樣嗎?我聽過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徐長卿。有一次,他的伯父拿來一根竹竿,竹竿頂上用繩子掛着一個禮物,伯父對孩子們說:“誰能不跳、不爬把這件禮物拿到手嗎?”孩子們都沒有回答。這時,徐長卿站了出來,把竹竿放到一口井裏,竹竿碰到井底,這樣不就能順理成章地拿到禮物了嗎?因爲徐長卿善於發現,善於思考,所以他比其他孩子更多地利用了智慧,拿到了禮物。

我應該向徐長卿學習,有時一些不會做的題目,我都要去問媽媽。其實,我可以再想一想的。比如有一次,我碰到一道“蝸牛爬竿”的題目,我看着題目反覆思考還是想不出來。突然,我靈機一動,拿出一張草稿紙,在草稿紙上畫圖思考,最後算出來是8天。我拿給媽媽看,媽媽誇我說:“祝賀你自己動腦筋,把題目做出來了,你真棒!”我開心極了!我明白了只有動腦筋,纔可以換來無窮的歡樂。我一定要養成這種勤動腦筋的好習慣,做一個有目標,有計劃,善於思考的好孩子。

《魯濱遜漂流記》的讀後感2

《魯濱孫漂流記》是外國作家笛福所寫的一本長篇小說,整本書講述了一個名叫魯濱孫的年輕人是怎樣在荒島生活二十年之後又回到自己的國家。

魯濱孫在1651年那年的9月1日,不顧父母反對,和朋友一起出海。在海上他們遇到了暴風雨,船上的人全部都跌進了漫無邊際的大海里,魯濱孫和船都被捲到了一個荒島上。從此他開始過起了艱苦的生活。他克服了常人所不能夠想到的困難,搭帳篷、採野果、飼養牲畜。

他醒來以後,身上沒有任何工具和糧食,他把船上能搬下的物品搬下來了。他用一塊布搭了一個帳篷,以後他就稱它是“城堡”了。他以爲這島上沒住人,就稱自己是這座島的“國王”。有一天,他遇見了一隻野獸,他馬上用帶在身邊的工具打死了它。後然他又在這島上發現了野生的椰子樹、橘子樹,他採了許多果實帶回家,並又飼養了一隻鸚鵡和一羣山羊,從此他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了;他在島上竟生活了21年,在第21年,他遇見了一羣愛吃人的野人,他們正要吃一個同胞,魯濱孫看了非常生氣,一下子把野人都打死了,救出了被抓的俘虜,並取名叫“星期五”,因爲這天正是星期五。他又把星期五變成一個文明人“星期五”成了他最忠實的僕人……又過了幾年,他們救下了一位船長,船長把他們送回了英國。

如果是是我,可能早就被這些困難嚇得要死。就拿兩次軍訓來說,我都沒有堅持到底,去的時候都是信心滿滿、勇氣十足,但沒想到每次竟都沒有堅持到底,原因是我自己沒有勇氣,不能夠下定決心去克服困難,這和魯賓遜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其實一個人經歷的越多,他就會變得更加成熟,我們在和困難做鬥爭的同時,就是在和自己做鬥爭,就是超越自己,要知道,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超越自己就是贏!

《魯濱遜漂流記》的讀後感3

這幾天,我正在津津有味地拜讀英國作家笛福的名作《魯濱遜漂流記》。讀着讀着,我情不自禁地被它深深吸引了。這部小說主要介紹了主人公魯濱遜所乘坐的船在途中遇到風暴觸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難,唯有魯濱遜倖存,隻身漂流到一個沒有人煙的孤島上,他用沉船的杆子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工具等運到岸上,並在小山邊搭起帳篷定居下來,一住就是17年,他不僅自己在島上種植大麥和稻子,自制木杵、篩子,加工麪粉,烘出了粗糙的麪包;而且還製作陶器等等,保證了自己的生活需要。

他的那種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鬥爭,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他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把自己從絕望中解救了出來,魯濱遜長達二十幾年對生的希望就是毅力,我不禁想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軟弱的人,他們有的只因爲受到了一點點小挫折,就產生了輕生的念頭,真不應該啊。跟魯濱遜比起來,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多麼優越,因此,我們更應該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崇尚我們的生活。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不要輕易就放棄了寶貴的生命,想象一下,魯濱遜當年遇到了多大的困難,都能夠克服,而我們現在的這點小麻煩又算得了什麼呢?縱使生活中存在着千千萬萬個困難,但也共存着許許多多的精彩與幸福。

讀完之後,我不禁反問起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我準會

憋死的!可見魯濱遜是多麼樂觀向上!頓時,一個高大的形象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遜。他憑着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夢想。永不放棄,是我從他身上學到的。

其實,生活就本身就是一幅畫,有的人畫出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穫;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卻畫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淒涼;冬天的悲哀。畫的色彩如何,全取決於作畫人本身對生活的態度。魯濱遜那種對生活不斷追求,對交往的嚮往都源於他那對生活無比熱愛崇尚的精神。而這些也都正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魯濱遜漂流記》的讀後感4

在約讀書房,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魯濱遜漂流記》。我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讀起來了。讀着,讀着,我被魯濱遜身上那種冒險、智慧和勇敢的精神深深吸引住了。

那是在1659年9月30日,主人公魯濱遜在一場風暴中沉船落難,在船上除了他以外的人都不見了。魯濱遜流落到了一個荒島上面。但憑着他驚人的毅力和勇氣,在找到武器和食物之後,又學會了打獵、牧羊、種植,還搭救了一個名字叫“星期五”的人,他的荒島生活又充滿了希望。直到他在荒島上生活到第28年,他才依靠自己的智慧離開了荒島。

魯濱遜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島上生活了整整28年的時間啊!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啊!但是魯濱遜他做到了。剛到荒島上的時候他很絕望,他在書中寫道:沒有食物,沒有房子,沒有衣服,沒有武器,也沒有藏身之地。沒有被救的希望,在眼前的只有死,不是被野獸吃掉,就是被野人殺死,或者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餓死。

但是,慢慢地,他堅強的個性體現出來了,他又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悲觀當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建造房子、製作桌子、匣子;馴養小羊、小狗;種植小麥、稻子。

漸漸地,魯濱遜就這樣用自己的雙手,依靠辛勤的勞動在荒島生存了下來。

魯濱遜對生活充滿着熱愛,充滿着無限的憧憬與嚮往,雖然他承受了這麼大的打擊,但卻發揮出超出常人的承受能力。魯濱遜的離奇遭遇告訴我: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只要有勇氣和毅力並且發揮出自己的智慧,就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創造奇蹟!

《魯濱遜漂流記》的讀後感5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叫《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是越讀越有意思,情節環環相扣,非常詳細地講述了魯濱孫漂流前、漂流時、漂流後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魯濱孫出生在上等家庭,成年之後一直想去海外看看,但是他的爸爸媽媽一直不同意,但是他最後還是從家裏掙脫了出來,去了海外。在船上他可就不好受了,遭遇了大風暴,幾次風波以後,就到了他漂流的小島上,他在島上建了兩個自己的城堡,並學會了做麪包、種莊稼、養家畜。一直在島上待了28年,最後帶着星期五回到了英國,賺了大錢,做了商人。

魯濱孫很有意志力。魯濱孫當初剛到這島上的時候,雖然害怕,但是沒有放棄希望,就這樣,他才擁有了自己的城堡、船、種植園……就是意志力讓他過上了舒適的生活。

魯濱孫很勇敢。他在和野人戰鬥的時候不怕犧牲,他不知道把野人叫到自己身邊會發生什麼。就是勇敢讓他過上了理想的生活。

魯濱孫很機智。他在和敵人戰鬥的時候,不是蠻幹,而是先計劃,再戰鬥。就比如對抗野人的時候,他計劃了好長時間才決定去攻打。還有英國商船來到這個小島的時候,魯濱孫和星期五一直密切觀察着,直到能跟正式的船長說話時纔出城堡,最後他得到了支援。也是機智讓魯濱孫、過上了理想的生活。

《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在未來用的上的道理……

《魯濱遜漂流記》的讀後感6

今天我終於讀完了《魯濱遜漂流記》,感悟頗深。

《魯濱遜漂流記》講的是出生於英國中產階級的魯濱遜·克羅索,他非常喜歡航海,以至於放棄自己優越的生活而和朋友一起出海,這一次他遭遇了暴風雨,船上的同行者都葬身海底,他也因此險些喪命,頑強的生的渴望使他飄落到了一座無人煙的孤島上。他勇敢頑強,勤勞能幹,不言放棄,樂於助人,沒有活在自己的消極之中,而是樂觀地面對現狀,在這個島上生活了28年後成功回國。在孤島上,他還拯救了一個船長,一個副手,一名遊客,一個野人,這些人對他都感激不盡。

我作爲一個新時代的中學生,要學習魯濱遜的勇敢頑強,永不放棄,要對生活充滿信心。學習要持之以恆,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學習一小會兒就厭煩,不能背單詞時總是背一半剩一半,不能練字爲了應付,而不提高寫字水平。我要坐得住,耐得住寂寞,這樣才能讓自己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