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何以笙簫默》的讀後感

讀後感2.53W

我初三時便接觸了這本書,之後也有過回看,到如今怕是有四五次了吧。

《何以笙簫默》的讀後感

我當然不記得第一次時我是隨意翻看到了哪一頁,只知我當時被那文字吸引得無法自拔,一夜便將之看完。

講的並不是多麼波瀾壯闊如史詩般的故事,也並非有多麼深刻的道理蘊含其中,甚至沒有多麼讓人驚豔的句子。但是讀它的時候心中總有種脹痛,卻非難受,反而是甘之如飴。

要說書中流傳最廣的句子必定是何以琛那句“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願意將就”。書中一直秉持着這樣純粹的味道,“不是這個人就不行,不是這個人就不要”,純粹到讓人心痛、羨慕。

因爲現實中尋覓不到。

小時候總以爲有個人在以後的以後等着自己。他定當溫柔,笑起來如同整個世界的陽光都照耀身上,適合白襯衫和棉織物,會彈吉他或吹薩克斯,不但做得一手好菜還會擒拿手,有上進心會修電腦換燈泡,喜歡動物會照顧人,髮質柔軟清爽無屑,手掌要大和細長以及等等。讓我寫肯定能寫它個三天三夜,再在最後加一句“還得深深愛着我。”

而當我揣着份“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感情人海尋人的時候,我發現現實生活中實在讓人失望,這世間多的是連節操都沒有的人。

所以要當真出現過那麼一個人,那個人,不是要他傾國傾城,也不是富可敵國,而是當兩個人在一起時,入目眼中的風景都那麼青翠欲滴,小夜曲落到耳中猶如天上仙樂,一切都無比美好,每天笑着迎接清晨。

如果當真出現過這麼一個人,又誰能忍受將就。所謂曾經滄海難爲水啊。

而文中最讓我喜愛的必是這樣一段對話:

“你覺得以琛是個什麼樣的人?”向恆不答反問。

“冷靜、理智、客觀。”老袁中肯的評價。

“那麼這個人就是他的不冷靜、不理智、不客觀。”

從此之後我便覺得這就是愛的形式。那個人是特別的,是最能撥動自己神經的`,是能把自己的原則搞到一團糟的,但自己又會無限寵愛他的,是無人能替代的。這樣一種美好的讓人落淚的感情。

我想這就是這本書要表達的,作者用11萬字給我們了一個故事,一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故事。它那麼近那麼遠,像是無法存在於現實生活中,又好像地球總有個地方有它的存在。

我又一次想起初中那個胖胖的音樂老師眯起眼睛問我們:

“你們知道俄羅斯歌劇永恆的主題是什麼嗎?”

“是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