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老子老說》讀後感

讀後感2.77W

《老子他說》是南懷瑾先生關於《老子》的講記。南懷瑾先生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小編給大家分享了《老子老說》讀後感,歡迎大家來閱讀!

《老子老說》讀後感

《老子老說》讀後感一

今研讀南懷瑾先生《老子他說》頗多感觸,現抄錄如下,以加強記憶,便以提升自己。

南先生在《老子的士的內涵》這樣寫到:所以老子說:“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意思是說精微到妙不可言的境界,素淨到冥然通玄的地步,便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了。而且,“妙”的境界勉強來說,萬事萬物皆能恰到好處,不會有不良的作用。正如古人的兩句話:“聖人無死地,智者無困厄”。一個大聖人,再怎麼樣惡劣的狀況,無論如何也不會走上絕路。一個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根本不會受環境的困擾,反而可從重重困難中解脫出來。

南懷瑾是我敬仰的大師,在我內心中早已將他當作自己的老師,雖無緣謀面,但老師的着作常常啓迪着我尋找內心中的淨土。世界太紛繁,我追求空靈的自我,遊蕩與翠雨青竹之間,徘徊在仟陌小路之上,摸着自然的味道,呼吸着天地的精華,容許自己隨思緒飄遠,穿越時空,到達飄渺的世界,與鬆爲伴,與鶴爲友,臥看山色,醉看花。問一聲我如何能夠如此的逍遙。

再回到現實,回頭看走過的路,環境再怎麼惡劣,我只當作是在歷練自己。雖然也曾報怨,但內心中卻想征服,征服自我。今後我將少一些報怨,多一些坦然。如果不能改變環境,我將尋找內心的清靜。向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境界去做。

《老子老說》讀後感二

讀南懷瑾的《老子他說》,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當時那本書只講到老子八十一章的前二十六章,那時候很希望能讀到南老先生講解《老子》的全部。一晃十幾年過去了,直到2010年6月,東方出版社纔出版了這本《老子他說(續集)》,算是將南老先生講解《老子》的功德圓滿。

奇怪的是,這本書買來後,一直斷斷續續沒有讀完,全然不像以前讀南師作品時的廢寢忘食、一氣呵成。元旦前後,醒悟到追逐知識的虛妄,發見智慧的難得,於是準備系統學習南師的着作,首先做的,就是重新拿起這本《老子他說(續集)》,竟然越讀越有味道,越讀越喜歡,用了三四個晚上就讀完了。

由於《老子》這部書本身就是大智慧的結晶,加之南懷瑾先生學問和智慧的博大精深,在講解的過程中旁徵博引,從《老子他說》中可以看到做人做事的最高原則和一些具體方法指南,也體會到儒、佛、道以及世界上各種宗教和哲學,在最高處都有其相通之處。

雖如此,正如老子所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每個人的理解,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知是行之始,要真正知行合一,更需在事上磨鍊。

《老子老說》讀後感三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也就是說,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老子說的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辯證法思想的哲學家之一。關於老子其人、其書及其“道論”歷來有爭論。根據司馬遷在《史記》一書中給他寫的一個簡單的傳記來看,他是春秋時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厲鄉曲仁里人。“老子”是人們對他的稱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他的生卒年月不詳。

老子做過周朝的“守藏室史”(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或歷史博物館館長),所以他諳於掌故,熟於禮制,不僅有豐富的歷史知識,並有廣泛的自然科學知識。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發生爭奪王位的內戰,這年4月,周景王卒,大夫劉耿立王子猛爲悼王。王子朝殺悼王自立。晉人攻王子朝,立王子匄爲敬王。這次內戰達5年之久,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敗,席捲周室典籍,逃奔楚國;老子所掌握的圖書亦被帶走。於是,老子遂被罷免而歸居。形勢的變化,使老子的地位發生變化,使他的思想起了大轉變,由守禮轉向反禮。

老子由於身受奴隸主貴族當權者的迫害,爲了避免禍害,不得不“自隱無名”,流落四方,後來,他西行去秦國。經過函谷關(今河南靈寶縣西南)時,關令尹喜知道老子將遠走隱去,便請老子留言。於是老子寫下了5000字的《老子》。相傳老子出關時,騎着青牛飄然而去。

老子的思想主張,大都儲存在《老子》一書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兩篇,共5000多字。因爲它所講的是道與德的問題,後來人們又稱它爲《老子道德經》。現在我們所見到的《老子》一書,並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戰國時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卻是屬於老子的。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國第一個力圖從自然本身來解釋世界,而不求助於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學家。在老子之前,人們以爲宇宙間的萬物都有神在統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稱天帝。這種觀念,到了社會大變革的春秋時期纔開始了變化。老子就是較早的從哲學方面有意識地、明確地否認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道論”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說,“道”是萬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