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範文850字

讀後感8.29K

在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在作家的濃墨重彩之下,構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銳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巴黎聖母院》的情節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僞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伽西莫多。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範文850字

波希米亞少女愛斯梅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靠街頭賣藝爲生。她天真純潔,富於同情心,樂於救助人。因爲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見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會同情憐憫,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鐘人的脣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被教會、法庭誣衊爲"女巫"、"殺人犯",並被判處絞刑。作者把這個人物塑造成美與善的化身,讓她心靈的.美與外在的美完全統一,以引起讀者對她的無限同情,從而產生對封建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

至於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鐘人伽西莫多,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過着清苦禁慾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自私、陰險、不擇手段。而伽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在愛斯梅拉達那裏,他第一次體驗到人心的溫暖,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便將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熱情寄託在愛斯梅拉達的身上,可以爲她赴湯蹈火,可以爲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

而整部小說中最令我感動的還是那位偉大的母親。當巴特剛生下那個可愛的女兒時,她就對自己說:"女兒就是我的全部。"的確,她全身心地愛她。當吉普賽人將女兒搶走後,她悲痛欲絕,走進巴黎聖母院,當了修女。以後的每一天,她無時無刻不爲女兒祈禱。她希望女兒能夠平安、幸福。

一隻孩子的小鞋對她來說就整個宇宙、整個世界。爲了這迷人的鞋,她曾經對着天空惡意地詛咒、深情地申訴、虔誠地祈禱、悲傷地哭泣…。15年,這對一位失去兒女的母親來說,每天都是第一天,哭聲仍像第一天那樣肝膽俱裂。當官帶走她的孩子時,她的目光、她的呻吟,

在人類語言的庫存中我似乎找不到一兩個字來形容來表達…巴格特對女兒的愛,是母愛的真諦,是奮不顧身地想爲女兒做一切的情感的涌動。

而作爲孩子的我們現在不可能體會到這樣的情感。儘管知道父母對我們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而我們也是隻有在面對困難父母給予援助的時候纔會感受的那樣強烈。你是否在細微處體會媽媽是怎樣關心我們,怎樣教育我們的。讓我們閉上眼睛去用心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