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讀後感2.22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二十四孝》,有戲綵娛親的老萊子,有鹿乳奉親的燕子,蘆衣順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動的是戲綵娛親的老萊子。

他是春秋時期的楚國隱士,爲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麗,他總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總是給父母。他七十歲還不覺得自己老,還經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開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來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灑了,他不想讓他的父母傷心,便靈機一動,扮成小孩子一樣倒在地下玩撥浪鼓,二老看見了還以爲他又向前此一樣玩,所以二老大笑。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思緒萬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麼孝順,我們現代人就更應該孝順父母了。這使我我想起了一個詞“百善孝當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纔是孝順。此時我想到了,我有沒有像老萊子一樣孝順父母?有沒有讓父母開心?

這使我想起了春節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媽媽和我在家。突然,媽媽的肚子疼了起來,媽媽叫我拿藥來,可是藥竟沒了,只能我親自下去買藥。這麼黑的天,身手不見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爲了媽媽,我一咬牙一跺腳豁出去了。出門便一路小跑到了藥店,往家走的時候,我累得不行了。這時,我腦子裏浮現出一個身影,那是媽媽,他肯定爲我買藥的時候也一路小跑。現在,正好讓我有一次表現的機會,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終於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經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藥媽媽說:“有兒子真好。”我開心地說:“還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後會向二十四孝裏的孝子好好學習,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讀了《二十四孝》故事,其中有幾隻故事我印象特別深刻。分別是哭竹生筍、臥冰求鯉、棄官尋母……

哭竹生筍講的是在三國的時候,有一個孝子,叫孟宗。從小爸爸就死了,家裏十分貧窮,母子倆相依爲命。長大後,媽媽年紀老了,體弱多病。不管媽媽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媽媽病了,想吃竹筍燒的菜,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着竹子大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臥冰求鯉講的是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小時候失去了媽媽。後來後媽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他壞話。他父親對他也開始不好了。王祥的後媽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爲了能得到鯉魚,光身臥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求鯉魚。正在他求的時候,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準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燒給後媽吃。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爲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

讀了這兩隻故事,我知道長大了要報答爸爸媽媽的養育之恩,要孝順爸爸媽媽。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3

剛放暑假,在讀魯迅的《朝花夕拾》前,我和好朋友去北京的孔廟參觀,在衆多的展品中,我不知爲何一眼看見了牆角極小,連字都看不清的二十四孝圖,而且一眼看見了其中的“郭巨埋兒”。正如魯迅所說,圖的確很清楚,可我還是不願意承認我理解的意思。圖上還有批註,字非常小,我又一眼看清了,而且後來發現也只能看清其中的一列字,“子可再有,母不復得”,不過我並不知道他爲什麼埋兒。直到八月,看了《朝花夕拾》,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們家窮,實在養不起那麼多人,只好先養活老人,把兒子活埋。

這二十四孝圖太恐怖了,爲了一個“孝”字,竟要那麼多講究,甚至把自己、子女等全部拋棄。更何況,有時還是爲了孝順並未養育過自己的後母!難怪過去人見父母都是跪下說“不孝兒來見爹孃,求爹孃……”就這二十四孝圖,我與小時侯的魯迅先生真是有同感,自己不要做孝子,並且希望父母也不要做孝子!畫中的那個孩子還在她母親的懷抱中笑着玩呢,旁邊的他父親卻要。那小孩的母親似乎有些不捨呢,我記不清了,若是,這婆媳關係將來好不了,若不是,那這個小孩也是孝子了!一點也不反抗他父母!

舊社會真是萬惡,人們說的沒錯。而且我想,郭巨的母親會不會是故意的?她不會想不到郭巨會埋兒吧。因爲郭巨一定一直很孝順。

後來,我與我的朋友一同去首都博物館玩兒,又看到了二十四孝圖,這次的圖很大,我把這個故事講給他聽,她也深感恐怖。看來魯迅先生認爲的不錯,小孩子們都是可愛的,且心意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