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未來簡史讀後感範文三篇

讀後感1.06W

導語:寫讀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未來簡史讀後感範文三篇,希望有所幫助!

未來簡史讀後感範文三篇

未來簡史讀後感

終於花了兩個禮拜把《未來簡史》看完了,對這本書及作者可謂仰慕已久。看了些之前的書評,驚訝的發現貶大於褒,大多是噴這本書與前作重複、人工智能講的不夠深層。造小就今天就想就這本書說說自己的見解,各位大神不喜勿噴哦~

在我看來,本書最令人欣賞的兩點,一是在於它的辯證思維,二是在於它的爭議性。

辯證思維,是指“將對象作爲一個整體,從其內在矛盾的運動、變化及各個方面的相互聯繫中進行考察,以便從本質上系統地、完整地認識對象”。事物可以在同一時間裏“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無礙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是它的主要特點。

這種思維方式在本書中無所不在,例如序言中對於知識悖論的闡述:“知識如果不能改變行爲,就沒有用處。但知識一旦改變了行爲,本身就立刻失去意義。我們擁有越多數據,對歷史瞭解越深入,歷史的軌跡就改變得越快,我們的知識也過時得越快。”聯想到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知指導行,行再反過來更新知,否定之否定,以螺旋狀前進,方是萬物進步的普遍真理。

再看作者在第3章中對於人類特殊之處的敘述,原文分了幾段:“如果說靈魂是不可分割、永恆不變的,那麼進化論無法接受靈魂的概念”。“可能有人會說,人類的靈魂就不是進化來的,而是在某一天突然出現的,而且完整無缺。”“要說父母一絲一毫的靈魂都沒有,小孩身上卻出現了永恆的靈魂,這就不是生物學說得通的事了。”作者對靈魂是否進化而來進行雙方論證,從而得出“進化論無法解釋靈魂存在”的結論,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還有第5章中對於科學與宗教關係的解釋,作者首先表達了“科學研究事實,宗教給出倫理判斷”的觀點,又以經典宗教故事三部分爲例闡述了“宗教並非只管倫理判斷,還包含事實聲明”的觀點,從而得出“科學與宗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不可對立”的結論。辯證思維與內容有機結合,有略微燒腦的閱讀快感,同時呈現出世事並非非黑即白,亦正亦邪、亦對亦錯纔是萬物本質的真相。崇尚的唯物主義辯證法被運用的爐火純青,造小就對這本書的好感度提升了一個檔次。

第二點是,本書極具爭議性。比如華大基因CEO尹燁認爲《未來簡史》嚴重低估了人類,整體思想、包括一些推論都太過悲觀;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評價它會顛覆你的思考方式。對於這種爭議性,造小就是十分欣賞的。總有一些人,透過一番看似嚴密的論證,讓人得到洗腦般的效果,以致看完書的幾小時內在作者的邏輯中不可自拔。雖然一番細思量後,發現不完全是那麼回事兒(比如對作者的智人征服世界、數據主義等觀點持保留意見),但你不能否認,它對多元觀點表達所作的貢獻。

世上已經有太多“正確”的理論,大到阿基米德定理小到語文閱讀理解,當你看到一個看似有理又荒謬、激活你全身辯論細胞的“人工智能秒殺人類”觀點,難道不覺得如飢似渴、兩眼放光?光是把人從所謂的“成功學”中解救出來,就值得送他一個大雞腿了,更何況這番論證相當有理有據。多有意思,世上若少了這些不同的精彩觀點,是否無趣得像一灘死水?

順便再扯一句,尤瓦爾憑藉現象級暢銷書《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已經躋身全球收入最高學者行列,聽說時薪達40萬美元(此數據待考證),簡直成了斜槓青年中的槓把子。如此高的收入,似乎爲我廣大文藝青年指出了一條明路,這條明路叫:靠賣觀點,你能走多遠?時薪40萬美元,想走多遠走多遠!所以就衝這一點,也得共勉吶騷年們~

所以無論是尤瓦爾的觀點、還是這個人,都挺讓人覺得好奇的.。想親眼見見他,順便跟他探討一下你眼中的人類未來發展方向麼?機會來了!7月8日,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舉辦的“主動進化——造就未來大會”上,尤瓦爾將詳細闡述他在書中的觀點,並與觀衆親密互動。

除了尤瓦爾,還將有8位重量級嘉賓加入我們對未來的討論中。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他認爲即便人工智能發展到極高的水平,但他們始終無法如人類一般進化出“意識”,沒有意識的存在,機器永遠是機器,只能服務於人類;耶魯大學遺傳學系副主任、講座教授許田疑問是,“智能”是否就編碼在我們的基因裏?機器智能又將怎樣學習基因智能?另有啓明創投管理主管合夥人甘劍平等3人將與尤瓦爾·赫拉利一起展開精彩辯論環節,4個半小時,給你帶來一場絕對值回票價的燒腦盛宴!

過去,人類花了數千年學會了控制饑荒、瘟疫和戰爭;現在,進步列車將再次啓動,錯過的人,或許永遠不會再有上車的機會。7月8日,造就未來大會,將帶著你一起,主動進化!

未來簡史讀後感

未來到底會怎樣?這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一直困擾了許多代人。但無論是誰,那些科幻小說電影關於未來的描述大多都是以人類爲中心作前提的。

然而《未來簡史》卻提出了未來人工智能可能會取代人類,頓時社會上一片譁然,各位大咖紛紛議論起人工智能,彷彿人類末日已經來臨一般。

本書透過對人類社會的過去和現在,展望未來。前面兩章回顧了人類社會的過去跟現在,這部分在《人類簡史》已經論述過了,重點是第三部分的對未來的展望。

作者認爲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將逐漸退出舞臺。人類並不比其他動物神聖高貴,最終將跟曾經統治過地球一段時間的霸主——恐龍一樣銷聲匿跡。不同的是恐龍的退場是由於氣候環境的突變,最終無法適應氣候條件而滅絕。而人工智能統治地球以後,人類並不會消失,那麼人類會以什麼形式繼續生存呢?作者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人類將會分成幾個層級,最高層級的人類統治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將統治下層人類。隨着人工智能不斷升級,最終將統治所有人類。到那時候人類就跟現在的野獸一般,地球霸主的寶座又一次易位,人類降格,跟野獸無異。

儘管有大部分人宣稱人類比野獸高貴多了,我們有思想,能創造各種新事物。但隨着科學的進步,研究表明,思想只是算法的一種表現。而且現在的人工智能創造的音樂比音樂家更動聽。人類標榜的高貴土崩瓦解,最後的一根稻草已經不復存在,人類只能低下高貴的頭顱,承認自己與野獸無異。

這現實確實讓人難以接受,但這就是現實。在人工智能升級取代人類之前,我們需要仔細想想未來到底還能幹啥了。

當然這個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只是作者的一種預測,並不代表未來的走向。作者觀點有點悲觀,到底是人工智能控制人類還是人類使役人工智能,這還需要時間驗證。但無論如何,財富兩極分化,人類階級固化是無法避免的了。

未來簡史讀後感

今天是新年上班第一天,本以爲會在一片輕鬆和諧中度過,未來簡史讀後感。沒有想到第一天上班就連開四個會,感覺昏天又暗地。今年的工作方向又要有大變化,又是從零開始的節奏。

這是我做互聯網的第5個年頭,我自己最大感覺就是變化。每一年都在變,每一年都是全新的一年。我們幾乎沒有任何老本可以吃,因爲去年的經驗在今年就完全失效,而且很多事情、項目已經被砍掉了。

雖然在體制內,我們的人員直接被砍掉的情況還沒有發生,但是我總覺得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過節期間,我把《未來簡史》全部看完了。看完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在未來,我自己還會有競爭力嗎?這樣的競爭力可以維持多久?

赫拉利在書中的一句話,我非常喜歡,分享給大家。

知識如果不能改變行爲,就沒有用處,但知識一旦改變了行爲,本身就立刻失去意義。我們擁有越多的數據,對歷史瞭解越深入,歷史的軌跡就改變得越快,我們的知識也過時得越快。

以前,一個本科生在學校學的東西可以在社會上用3年,研究生學的東西可以用5年,博士生可以用10年。可是,現在呢?不管你是什麼生,只要你一畢業,你上學學的東西基本都過時了。

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甚至不能接受的。很多人對於知識的理解像是"養老金"。年少時花時間存上一筆知識,然後上班之後慢慢消耗它就可以了。可是現在的社會變化太快,我們的知識消耗太快,就像我們的養老金一樣,不夠了……

《未來簡史》中說,我們這代人會趕上生物科學、醫藥科學發展的紅利,我們有機會消除癌症等疾病的影響,而實現超長的生命力。而人們真的準備好了迎接這樣的生命力嗎?

以前我們60歲退休,過個10年左右就安息了;現在我們60歲退休,我們要過20年才能安息;在不久的未來,我們發現自己60歲退休之後,自己還有60年要過。那我們要怎麼辦?我們要怎麼去面對呢?我們要以什麼樣的知識儲備去面對呢?

在另外一方面,我們的競爭對手可能不再是和我們一樣可以活到120歲的人類,而是人工智能。在未來20年中,將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風險被計算機取代。我撥指一算,糟糕,20年之後,我才50歲。如果那個時候我失業了怎麼辦?

當然,在未來也會有很多新的職業誕生,比如虛擬世界的設計師。但是已經50歲高齡的我,能夠轉型成功嗎?就算我真的轉型成功了,根據社會進步的速度,很有可能,我10年之後又需要轉型一次。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消息,說硅谷已經在探索使用人工智能寫代碼了。背後不禁一陣寒風,連程序猿哥哥都危險了。

面對一個如此"悲壯"的未來,赫拉利給了一條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一輩子不斷學習,不斷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過,許多人,甚至是大多數人,大概都做不到這一點。

至於,怎麼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赫拉利在書中並沒有說,也不需要他說,這也許是《未來簡史》交給我們所有不想被淘汰的人的作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