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愛的教育

讀後感9.59K

愛的教育1

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時,我才知道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裏,纔會真正的享受到愛,感受到愛。書中人與人之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讓我感動不以。

愛的教育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四年級男孩兒安利柯以日記的方式,從四年級10月份開學

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的7月份,記錄了他身邊各種感人的小故事,記錄了他

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所積累的愛,他一天感受一點,一天反思一點,每天都在愛的

世界裏成長。

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非常感人,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篇《災難》:

一個名叫洛佩諦的一個二年級的學生,上學來的時候,有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忽然離開了母親的手,在街路上倒了。這時,街車正往他倒下的地方駛來,洛佩諦眼見這小孩將被車子軋傷,大膽地跳了過去,把他拖救出來。不料因爲來不及拖出自己的腳,自己反被車子軋傷了。

讀了這本書,我終於深刻體會到同學之間、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應該學會寬恕別人、學會理解別人,我們自己遇到困難時總想獲得別人的幫助,而我們平時遇到有困難的人時也應該盡力地去幫助他,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有時雖然是微小的,但它是無私的、珍貴的、非凡的。

我相信,只要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世界將會永遠充滿愛!

愛的教育2

今天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被裏面的故事感動了。裏面有一篇文章叫做《費魯喬的血》,讀了以後讓我回味無窮。

裏面的內容是這樣的:在藏族一個小村莊裏,就在這一天,一個小孩出生了,爸爸給他起名叫費魯喬,媽媽在不久後出外看病了,醫生說:“他得了傷風,已無藥可救”。不久後,媽媽便與世長告辭了。費魯喬到了11歲時,爸爸就到外地去做生意了,臨走時還留了一大筆錢鎖在了箱子裏,就走了,這時家裏就剩下了費魯喬和他的祖母在家了。

這天晚上,不幸的事發生了,晚上九點多鐘,祖母焦急的做在院子裏的椅子上,等着費魯喬,生怕他會出事。不一會兒,費魯喬回來了,他全身衣衫不整,“肯定又和別人打架了”祖母說,“奶奶,我以後再也不打架了。”費魯一下子撲到奶奶懷裏,“好媽,認識到錯誤就好。”於是,他們倆就走進屋裏,奶奶給費魯喬講道理,忽然聽到吵吵聲,費魯喬說:“可能是風吹聲吧。”“是啊”忽然,窗戶開啟了,進來兩個黑衣人,一個用手抓住費魯喬,一個抓住祖母捂住它的嘴,對他說:“你老子把錢藏哪兒呢?”“我知道,在箱子裏。”於是,那個男人移到那邊,用一個東西把鎖孔一轉就解開了,把錢都扔進袋子裏,一陣風吹來,把這個蒙面人臉上的黑布吹下來了,“啊,尼爾”“住嘴,死老太婆”,於是將刀拔出,刺向祖母,費魯喬以閃電般的速度衝過去,擋了這一刀,兩個人急忙逃走,費魯喬也倒在地,剛纔那一刀正命中他心臟,這個小鬥士的靈魂也早以飛到天國。

我們真應該學習費魯喬的精神,勇於改錯、舍已爲人、尊敬長輩的精神。

愛的教育3

意大利的文學家在中華的譯文。前者據日語翻譯,後者亞米契斯所作,也是根據前者是一個俗話的補充,在看《愛的教育》的同時,被書中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蹟所感動,這些平凡事蹟歌頌了人們應該具備的感情。

愛像空氣瀰漫在生活周圍,充滿了人的內心,它的意義已經融進了生命。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對個人來說,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的少年。就如父母的愛,恩裏克有一本與父母共同的日記現在很多同學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鎖。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這一個個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被其中強烈的情感所震撼。面對我們的教育,《愛的教育》用簡單的語言塑造一個命運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動,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些平凡的人物的命運和情感在我心中激進了一陣陣感情的波濤。

《愛的教育》這本書在漫長的歲月,陪伴孩子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愛的教育》讓我步入了恩裏克的生活,瞭解他們是如何生活,如何去愛。但只有愛是不行的,還要有好的科技,正是沒有好的科技,以前才被別的國家欺負,但我們國家現在科技好了,不會被欺負了。但我們還要去愛,讓我們開啟充滿愛的門,讓世界充滿愛。

愛的教育4

最近我讀完了一本書《愛的教育》,而它給我的第一感受就是——人間處處都有愛。這本書是以小學生安利柯的日記來體現了家庭之間的愛、同學之間的關愛以及兄弟姐妹的天倫之愛。

書中的每一篇故事都顯得十分溫暖又十分感人,那一個個樸實平凡的人物和事情都顯得那麼真實、生動。他的每一篇故事都沒有什麼懸念,可卻那麼使人深受啓發!

《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是一口氣讀完的,書中的人物個性十分鮮明。這裏有讓安利柯引以爲傲的好朋友卡隆,他善良、無私、友愛,有品學兼優、樂於助人的德羅西,有天真可愛又頑皮的“小石匠”,也有虛榮的華梯尼和諾必斯的驕傲和不懂禮貌。其中我最喜歡善良友愛的卡隆,他身材高大,常常爲那些弱小的學生打抱不平,伸出援助之手。自從我在書中認識了他以後,我覺得卡隆的確是我學習的榜樣。他雖然學習一般,可是他有一顆善良又純潔的心啊!而我在生活中也經常遇到一些小事而計較,同學遇到困難也沒有主動及時的伸出援助之手,真是自愧不如啊!文中還有許多人物也有我需要學習的地方,他們身上都有優缺點。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人們平時從嘴裏所說的“愛”根本大多數人都沒有做到,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而許多愛往往都被我們看爲理所當然。現在看完《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深受感動。

愛是什麼?愛是每一份付出,每一次奉獻,每一次認真負責,還是每一次體諒理解。這其實都沒有錯,重要的是你是否把愛分享出來,把愛傳給更多的人。讓我們一起乘着愛的小船去航行吧!

愛的教育5

在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小學生的日記,其中還有他的家人給他的信。所有內容都告訴我們,要心中充滿愛,做一個有禮貌、懂禮儀、講文明、懂得感恩的人。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每一個幫助過你的人心懷感激,報以微笑,當他也遇到困難時,真誠地去幫助他。

我覺得,我們首先要感謝父母,是他們養育了我們,爲我們遮擋一切風雨,保護着稚嫩的我們,是我們健康成長。父母爲了我們,操碎了心,。我們有一點點不舒服,他們都會關心地問,深怕我們有任何閃失。父母,使我們第一個要感謝的人。

我們還應該感謝老師。老師每天爲我們辛勤的教書,講解知識,卻無怨無悔;老師每天在一方講臺上,默默耕耘,卻不求回報。老師爲了我們,耗盡心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如果沒有老師,就沒有我們滿分的成績;如果沒有老師,我們就不會懂得這麼多知識。老師那麼平凡,卻又那麼偉大。我們也要感謝老師。

……

身邊還有許多需要我們去感謝的人,感恩別人並不難,別人勞累時,給他一張椅子;別人傷心時,好心地安慰他;別人摔倒時,主動去扶起……我們要知恩圖報,而不是忘恩負義,心中充滿愛,懂得感恩,世界就會更美好!

愛的教育6

《愛的教育》一書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一個每月故事——《愛國少年》。一個意大利少年用他的一個舉動——將錢扔回給侮辱他祖國的人,維護了祖國的尊嚴,也爲“愛國”這兩個閃亮的字眼作出了很好的詮釋!少年的一句“你們侮辱了我的祖國,我不要你們的錢”顯示出他內心堅定的信念。這位少年的故事使我頗爲震撼,也令我陷入了沉思……

我身爲一箇中華兒女,我有沒有盡到我愛國的責任?》什麼是愛國?其實,“愛國”的含義很廣,愛國的範圍更廣。由古至今,涌現出許多愛國的中華兒女:劉胡蘭臨危不懼,鎮定自若,堅持不出賣共產黨,最終鮮血橫飛,頭顱拋地,但她卻無怨無悔;抗戰時期,反動派非但沒有專心抗日,反而來“剿共”。國難當頭,張學良、楊虎城毅然起軍扣押了老蔣,逼蔣“停止內戰,聯共抗日”。老蔣最終被迫同意,但兩位愛國將領缺爲此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張學良被軟禁了99年,楊虎城則被殺害。但他們卻因此而流芳百世!這便是愛國。

如今,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舉行,廣東選手陳燮霞的女子48公斤級舉重爲中國贏得了首金!緊接着龐偉衝破困境射下了第二枚金牌!郭晶晶/吳敏霞天衣無縫的組合也爲中國摘下了女子雙人3米板決賽的桂冠……這是健兒們的愛國體現,他們不愧是中華兒女!

愛的教育7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了安利柯小學四年級時的成長故事。讀完這本書,我被書中人們之間互相關心、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的真情深深地感動了。

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卻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它比珍珠寶貴,比糖果甜蜜。它像空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因爲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忽略。如爸爸媽媽批評了我們,會感到委屈和生氣,感覺不到父母平時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遇到挫折,考試失利,就怨天尤人,好像全世界都在和我們作對。讀完《愛的教育》,我爲自己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而慚愧。其實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裏,小時候,父母、爺爺奶奶的愛;長大了,上學了,老師、同學的愛,讓我們時時感受到一份份的溫暖。我們在愛的懷抱中一天天成長。

讀《愛的教育》時,我被書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平凡的事蹟感動得熱淚盈眶。《掃煙囪的孩子》教會了我應該力所能及地幫助陷入困境的同學;《感謝》讓我下定決心用優異的成績、良好的品德來回報給我智慧、培育我心靈的老師;《吵架》使我懂得了如何與同學和睦相處;《告別》告訴我愛的力量是博大的、無窮的,還有許多,許多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要學會愛我們的國家,社會、學校,愛我們的父母、老師、同學。讓我們用愛去感動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記得有一首歌的歌詞是: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愛駐在你我他的心間。

愛的教育8

今年暑假,我懷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日記小說《愛的教育》,深深地被小說中的一個個平凡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故事打動了。

我覺得恩里科是個聽話的孩子,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善良、可愛、勇敢。在他生活中有許多真心朋友,時常鼓勵他,安慰他,所以他纔可以健康成長,也可以從中獲得友誼。

我最喜歡的人是二年級的學生羅貝蒂,他爲了保護一年級的小學生朱利奧,自己躲閃不及,被馬車壓碎了腳骨,從此以後只能靠柺杖行走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幫助同學是有的,但像他這樣了奮不顧身保護別人而犧牲自己的同學,我們就不一定有幸遇到了。看到這一個故事,令我想到了報紙上的一則報道: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奶奶倒在人行道上。20分鐘裏,竟沒有一個路人上前攙扶。等到120急救車趕到時,老太太已經去世大約20分鐘了。同樣是兩個值得去幫助的人,但是遇到的結果卻完全不同,一個得到了別人捨命相救,一個去世了很久才被人發現。這些路人跟捨身救人的羅貝蒂簡直是差之千里。

正是因爲恩里科身邊有這麼多善良的夥伴,他纔可以明白:愛,無處不在。我覺得這本書很有意義,讓我體會到什麼是同學之間無法摧毀的友誼,什麼是師生之間無微不至的`關懷,什麼是父母無止境的愛!我知道了有真、善、美的人,一定是世界上生活最美好的人!

愛的教育9

在假期裏,我讀了很多本書,其中讓我最受教育的是《愛的教育》這本書,它的作者是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本書主要教育我們:愛祖國、愛父母、愛同學、愛人民。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意大利小孩,他從小被賣入戲班子。有一次,他來到巴塞羅納演出,趁機逃了出來。一位意大利船長可憐他,就讓他上了開往意大利的船。船上有幾個外國人也很可憐他,就給了他幾個硬幣。

當他想用這些硬幣買好吃的東西,填飽兩年來飢餓的肚子,買件上衣換上,過上像人的生活的時候,忽然聽到剛剛那幾個外國人說他祖國的壞話,於是,他毫不猶豫的把那幾個硬幣扔給了外國人,並警告他們說以後不能說他祖國的壞話。這個少年寧肯自己捱餓,也不願意讓祖國丟臉。他的愛國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自從讀過這本書,我就一直在想,愛是什麼,愛是力量,愛就是希望。就拿8·8 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來說,在發生泥石流之後,全國人民都伸出愛的雙手,築成愛的城牆。救援物資源源不斷,全國各地的消防官兵、武警部隊、解放軍、醫生從四面八方趕來了,他們用愛的雙手傳遞愛的火距!舟曲人民被愛所感動,重新振作起來,勇敢的面對殘酷的現實。這就是愛的力量!

那愛還是什麼呢? 愛還是父母、老師親切的關懷。記得有一次,我們來到餐廳吃飯,我不小心拌在樓梯上,腿都流血了。老師看見了,連忙跑過來,邊扶我邊心疼的問我:“疼不疼?”看着老師慈祥的臉龐,我忘記了疼痛,一股暖流迅速流遍了我的全身。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每時每刻都被愛所包圍着,有父母的愛、有老師的愛、有親朋好友的愛……讓我們在享受愛的同時,也獻出一點愛,讓我們的世界變成美好的人間!

愛的教育10

魚兒感謝水源,是它能讓魚兒在海洋中暢遊;鳥兒感謝天空,是它能讓鳥兒自由飛翔;而我卻感謝您——龔老師,是您對我的教育、鞭策我成長。

記得那是四年級的一次課間……“劉家蓀,你跟我來一下。”這聲分外響亮的話傳入我的耳朵,我尾隨您來到走廊,像一隻偷了食的老鼠一樣惶惶不安。您帶點責備的語氣對我說:“你這次口算,怎麼連個三等獎也沒拿到,是不是回家沒有好好練?”而此時,我己是滿面羞愧,我紅着臉說:“嗯。”說完,我便低下頭去。良久,我見一場鋪天蓋地的“暴風雨”還未降臨,便微微擡起頭,膽怯地看着您,只見您眉頭緊鎖,一副失望透頂的樣子。這時,我想起了平日裏您對我悉心關懷:手把手地引領我走進作文的樂園,讓我愛上了寫作;每次課堂上,您鼓勵的目光,總讓我的思維靈感迸發;在六一家長開放日裏,是您輔導我這個引導員成功地解說,獲得了好評……而我今天卻辜負了您,我的淚水在眼眶裏打轉。又過了一會兒,您才語重心長地說到:“劉家蓀,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只有努力,纔會有回報,纔會創出佳績!”

離開了您的視線,我眼中的淚不由自主地流了出來:龔老師,你的苦口婆心,我懂了。只要用盡全力去拼,去努力了,多多少少都會有回報的。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涯中,我會用我十倍的努力,十倍的認真來報答您對我的殷殷厚望!

龔老師,您是露水,我是萌芽,是您澆灌我讓我成長。您一直在默默地幫助我,您是我“隱形的翅膀”,當我懈怠時,讓我振作,助我飛翔!老師,對您的感激之情,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讓我深情地道一聲:

老師,您辛苦了!

愛的教育11

有對朋友的愛,有對父母的愛,有對師長的愛,在閱讀中我彷彿融入到了這一個個故事裏面,感受到了愛的神奇魔力,心裏盪漾着一陣陣感動,如同大海上的波濤陣陣,同時我也得到一個深刻的教誨,感受到了世界上的真愛無處不在。

感動之餘,我也在默默反思着:父母那麼疼愛我們,爲我們打點好一切,讓我們吃飽穿暖用好。我們在接受父母的疼愛時,曾抱有一絲絲感恩之心嗎?也許,給他們倒一杯茶,爲他們捶捶背,詢問一下他們的工作情況和身體狀況,聽聽我們訴說心中的煩惱或是分享愉快的校園生活,父母就能心滿意足了。

曾經有許多老師、同學幫助過我,老師在學習上爲我鋪設基石,同學在我的學習生活中爲我加油助力。一個個讚許期望的眼神、一份份千叮嚀萬囑咐、一張張溫暖人心的笑臉,我心存感謝嗎?我是否能將這種無私的幫助提供給別人呢?有愛的社會,懂愛的社會,才能將愛傳遞到每一個角落。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真正懂得了什麼是愛,讓我學會了怎麼去表達愛、傳遞愛,讓我從小就心懷一顆感恩的心,關愛父母、尊敬師長、關心他人。我們活着,所以豐富多彩;我們愛着所以執着勇敢!愛,是一雙可以相執的手和一顆理解的心;愛,是無私地奉獻;愛,是空氣無時無刻圍繞在我們身邊。感受着各型各色的愛,我們應心懷感恩。感恩大自然的賜予,感恩時間的公正,感恩父母的悉心照料,感恩老師的教導,感恩好心人的出手相助。感恩不只是感謝,更是一種行動:珍惜大自然的資源,認真對待每一分一秒,給予父母關懷,用端正的學習態度迴應老師,懷着同樣助人爲樂的心施於困難之人援助。愛讓我學會感恩!

愛的教育12

愛,是多麼熟悉的一個字,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感受到了愛是無私的,也是偉大的,只有心中充滿愛,纔會感受到愛。

《愛的教育》這本書的作者是亞米契斯,主要講了四年級的小男孩安利柯的所見、所聞、所想。從四年級十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十月份在校內外的生活與學習。記錄了許許多多的感人小故事,他每天都在愛裏長大,也會讓我們感受到愛。

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意外事件這一篇文章,主要講了二年級學生洛佩蒂爲了救一個站在街上的一年級學生,而擋在車前面,救了他,自己卻被車子壓斷了一條腿。同學,老師,校長都紛紛稱讚他是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洛佩諦的善良與捨己爲人的品質,讓我十分敬佩他。令我印象特別深刻。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有着捨己爲人精神的人,如:教師李芳那一天傍晚,教師李芳在回家的路上,綠燈亮了,孩子們走在前面,一輛失控的三輪車,飛速的開來,正對着幾名孩子,教師李芳飛快地推開孩子們,自己卻被撞倒了,在醫生的搶救下,還是不幸犧牲了。這位教師非常偉大,她被稱爲;好媽媽;,她讓無數人流淚了,也讓無數人心痛了,她是最美教師;,也是;最美媽媽;。

《愛的教育》這本書裏面充滿了愛,也讓我們的心充滿了愛,只有我們的心充滿了愛,世界纔會充滿愛,讓我們用愛換醒人類的真情實感,讓愛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永駐。

愛的教育13

《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已經讀完了,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在一學年十個月裏記載的日記,構成了這部作品的主要內容。它讓我領悟了許許多多的道理,它是透過一件件具體的事例來體現出一個字,那就是“愛”,是啊,全世界都需要愛,每個人都需要愛,然而,愛就在我們身邊:父母的愛;親朋好友之間的愛;陌路人之間小小的關愛……

愛就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又最容易被忽視。但是我們的生活中一刻都不能失去它,不僅僅是大人才會懂得愛,小孩子也會,就如“陪護爸爸”中,少年聽說父親進了醫院,便來到醫院,照顧父親,但由於醫院的疏忽,少年被領到陌生人的面前,他一直細心照顧這個素不相識的“爸爸”,後來他知道牀前的這個並不是爸爸時,是可以完全離開的,但是這個少年卻出人意料地決定留下來。他的這種舉動,不僅讓在場的人們驚呆了,也令我震驚。他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孩子啊!這難道不是愛的體現嗎?

在戰爭中,也有愛。那些醫護人員們忘我地工作,連續幾天奮戰在第一線,最終圓滿的打了勝仗。是什麼讓他們如此的奉獻呢?是愛,是這個如空氣般不可缺少的東西。

在這裏,我懂得了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愛,那麼他就等於失去了一切。甘願付出真愛的人,是最幸福的,因爲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而樂於奉獻善良的人。因此,愛,使我們心靈相通;愛,使全世界變得更加溫暖。讓我們伸出溫暖之手,讓生活中到處開滿真、善、美和愛的鮮花!

愛的教育14

今天,語文課本里的《小抄寫員》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細細的讀着,品味着,感受很深。

這篇文章講的是徐利奧一家很窮,父親白天在鐵路上工作,晚上從雜誌社接籤條來寫,徐利奧爲了減輕父親的壓力,請求爲父親抄寫,但被父親拒絕。徐利奧便半夜起牀偷抄籤條。由於夜晚睡眠不足影響學習,一次次遭受父親的誤解,但他默默忍受着,堅持夜晚起牀偷抄。追後父親發現了真相,才知道了錯怪了徐利奧,十分懊悔。

我從中體會到了徐利奧是一個善解人意,體貼父母的孩子,充分表明了徐利奧深愛着父親,同時他也希望得到父親的諒解。雖然父親多次責罵他。可他默默的忍受了。覺得這是徐利奧對父親強烈的愛。

再聯想一下我們自己吧!如果是我的話,早就氣得暴跳如雷了,把實情告訴父親後就離家出走了。可徐利奧卻默默忍受着,這是多麼有修養的表現呀!再想想我幫父母做過什麼呢。天天爲我洗衣,做飯,忙個不停,我卻天天坐在電腦前優哉遊哉,孝敬過父母嗎?頂多只有偶爾幫洗洗碗,擦擦桌子而已。

們可曾想過,作爲家中的一份子,也有着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的責任就是儘自己的能力,主動爲家庭分憂解難,體諒父母。其實家長對我們的要求並不高,只要我們不那麼淘氣,學習更有功些,取得好成績。當父母勞累了一天回家後,爲他們遞上一杯茶,爲他們揉揉肩,錘錘腿什麼的,就是對父母莫大的安慰了。這就是們的責任,不難吧! 嘻嘻……

們一定要當像徐利奧一樣體貼父母,關心父母的好孩子。

愛的教育15

《愛的教育》這本書中第八章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馬爾科六千英里尋母記。

這一章節主要寫了:爲了擺脫貧困,兩年前馬爾科的母親遠到阿根廷當傭人,因爲音信全無,少年馬爾科便堅持獨自到美洲去尋找母親。經過二十七天的艱苦航行,到了阿根廷首都,他滿以爲可以很快見到母親,卻被告知堂伯死了,無法知道母親的住址。幾經周折得知母親隨主人搬到科爾多瓦,當他坐了三天四夜的船和一天的火車到科爾多瓦時,又被告知母親在圖庫曼,歷經千辛萬苦到圖庫曼並找到母親時,母親因爲思念親人而不肯動手術已經奄奄一息,馬爾科的到來給了母親精神支援,最終救活了母親。

我的體會是:一個才13歲的小孩子,竟然獨自一個人從熱那亞去往美洲,走了6000里路。支援他走完這麼多路的信念是什麼?是他心中對母親濃濃的愛。在行走途中,他遇到了許多苦難和挫折,可他有放棄嗎?沒有,我們學校操場一圈200米,我們跑一圈就累得氣喘吁吁,而那個小男孩竟然驚人地馬不停蹄繞操場走15000圈的路程。這種毅力和執着,是我們這些嬌生慣養的“小公主”、“小皇帝”所沒有的。

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三口去爬泰山,剛剛爬了沒多久我就累得大喊“不爬了,不爬了”,想想那個爲了尋找母親而走6000里路的男孩,他一路上沒有充足的食物,飢腸轆轆地走了6000里路,再想想自己的行爲,真的太不應該了。

同學們,讓我們學習男孩的執着精神,不讓自己陷在父母的蜜罐溫牀中。用自己的力量,走好那人生路上的“6000里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脫離父母的溺愛和呵護。

標籤: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