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

讀後感7.37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1

老師講了一篇重點課文《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很有童真的課文。

他筆下的百草園,是那麼的生機勃勃。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和高大的皂莢樹,何首烏藤,木蓮藤還有覆盆子是那麼的自然;他筆下的鳴蟬,黃蜂,叫天子,油蛉,還有蜈蚣。整個泥牆根一帶,都洋溢着歡樂和自由。我更喜歡魯迅寫的關於美女蛇和赤練蛇的故事,增加了百草園的神祕色彩,更豐富了百草園作爲兒童樂園的情趣。還有何首烏藤的傳說,“我”夢想成仙,於是經常拔起來,顯出我的天真和那傻乎乎的“幼稚”。

後面則是寫“我”到三味書屋裏生活的事情。我想先生詢問“怪哉蟲”一事,但是先生卻有了怒色。我也喜歡那善良、極方正、質樸的先生。整篇文章下來,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與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反映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愛自由生活得心理,更抒發了作者對封建教育強烈的不滿。但是,魯迅筆下的童年,還是有些樂趣的,至少還有陪伴他的百草園。而我們這些生活在21世紀的小孩子們,陪伴我們的也只是不斷翻新的玩具和令人激動的電子遊戲,生長在大都市裏的我們,哪裏有一片綠色?

天啊,魯迅多少年後卻仍然記得自己的童年並用極其優美的語言把他描繪到每一個人的心中。而我們呢,當我們長大是回憶自己的童年會是什麼樣的呢?是一堆的補習班還是摞起來高的像塔的作業?不得否認,現在小孩子的生活,很無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2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個簡單的名稱,連地點都說得清清楚楚。那麼,看着還有意思嗎?我帶着這些疑問走進文章。

我有一個當老師的媽媽,很小的時候便從她的備課書上見到了魯迅先生的照片:少年的魯迅先生,身上透着一絲傲氣;中年的魯迅先生,目光中帶着一絲深遠;晚年的魯迅先生,整個的帶着期望,遠望中國的前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隱隱看到,魯迅先生幼年時代的影子:無憂無慮的“百草園”生活,輕鬆而自在,草邊的蟋蟀,橄欖葉的夏蟲,山海經的故事,童年思想中的故事,以及傳奇的幻想。不是刻薄生硬的批評,而是簡潔優美的筆調,逼真,形象,栩栩如生。

在文中以後的日子裏,魯迅先生把童真與自由帶到了三味書屋,朗朗的讀書聲,教書先生的搖頭晃腦的自得其樂的誦讀聲,魯迅先生攜着這一切的一切,從幼年走到了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文中的主人公形象,如此清晰,是帶着無所顧忌的童真的孩子,文中也處處夾雜着童真的語言。

這篇選自《朝花夕拾》的文章,開啟扉頁,一股鄉村泥土的清香氣息便撲面而來,文中並沒有過多的繁瑣字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魯迅先生向大家展示出自己的“樂園”。段落中,字裏行間都透漏出對兒時童真的不捨。

最後,希望大家抽空拜讀一下魯迅先生的這篇大作,真的很精彩!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3

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後,十分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度過的完美時光。文中充分描述了百草園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的無限樂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光這些景色,就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百草園這個樂園彷彿會讓讀者恨不得立刻去那兒飽飽眼福呢!

文中的長媽媽還給魯迅先生講過一個關於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們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然而這個故事給魯迅先生有了些“後遺症”。魯迅先生從此在夏夜乘涼時,總有些擔心,並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合理的寫出了魯迅先生年幼時害怕的心境。

當魯迅先生要到上學的時候,家裏人將他送到三味書屋,也就意味着魯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等……要說拜拜了。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一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儘管如此,魯迅先生還是經常和同窗們出三味書屋後的一個小園玩。雖然能折梅花、尋蟬蛻、喂螞蟻,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教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這遠遠不及在百草園的自由、快活。

這篇文章不僅僅用百草園的自由歡樂同三味書屋的無味作比較,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嚮往自由的心境,並且經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境。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4

細細品讀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感受到先生兒時在百草園得到的樂趣,體味到他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與枯躁。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無疑是一座兒童的樂園,難怪魯迅先生喜歡這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看似有趣、幽默,其實也包含了他不想離去的痛楚與對百草園深切的不捨之情!

而在描寫他到“三味書屋”裏學習時,卻遠沒有像在百草園時那麼自由,“我就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功課。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常到屋後的園裏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日復一日,叫他怎能不留戀百草園?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隱隱諷刺了魯迅先生對封建教育的不滿,因而也更加體現了他對大自然和快樂生活的嚮往,表達了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渴望自由的心情。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想起自己的點滴生活,倍感慶幸:過去,摘桑葚、掏麻雀窩、幫小雞洗澡……現在,課堂上我們輕鬆愉快,書聲朗朗;操場上我們盡情飛翔,健康活潑;閱覽室我們沉醉書香,遨遊書海……也許,這就是我和魯迅先生童年生活的不同之處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5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一個多麼令孩童神往的所在。

興許這在大人們看來,只是一個無比荒涼的園子,可是,孩童可以用那鮮活的心,去找到這園子裏的美妙!

碧綠的菜畦,油亮油亮的;光滑的石井欄,充滿趣味;高大的皂莢樹,不知藏着些什麼;紫紅的桑葚,彷彿只一眼,便已經嚐到甜……

雪,也是會飄的,輕盈地,便來了。我想——在百草園,興許雪是這樣的——一片片雪的精靈落在光滑的石井欄上,悠悠的;落在皂莢樹上,輕輕的;落在泥牆上,融融的;落在那幹了的,脆了的,枯黃的長草上,潤潤的……

這聽啊,不僅僅是蟋蟀的彈唱,不僅僅是叫天子的啼鳴,還是那赤練蛇與美女蛇的故事。想必,孩子的眼裏,一定是有這蛇的。草裏的黑影,樹葉的顫動,泥牆邊的聲響,都是這蛇!

一定有的。孩子總是這麼想。

百草園裏野趣頗多。味,更是佔了一大部分。

比如,“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讓人簡直想立刻捧下一串來嚐嚐,可又怕弄壞了這些美麗可愛的小寶石。

再說吧,還有那何首烏的根,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傳說,也吸引着天真的孩子。

這味,還有精神上的味,給了一個孩子多麼美好的童年!

相比之下,那三味書屋後面的園子顯得多麼促狹!野趣少得多了。雖也有吸引孩子之處,但與百草園相比,也就不足一提了。

當年的魯迅,甚是無憂無慮,想必這份野趣,正是他日後心靈力量的源泉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6

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起他嚴肅莊重的面孔。讀了《朝花夕拾》後,令我感觸頗深。特別是其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它向我展開了魯迅的童年之窗,將我帶進了魯迅的童年,讓我看到了魯迅先生也有頑皮的一面。

魯迅的童年,是沉浸在燦爛的陽光中的。無味的冬天也藏有童趣,在小小的不玩耍中,充滿了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

百草園是“快樂”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追趕着雲雀,直到它們飛上雲霄;拿着樹枝像趕着馬車一般將蜈蚣趕來趕去。……”這些都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

三味書屋是“枯燥”的。每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就是魯迅先生的生活。但是,在學習之餘,魯迅先生還能折梅花、尋蟬蛻、喂螞蟻……讓枯燥的學習生活中,又充滿了生趣。

看了魯迅的童年,不禁讓我想到我的童年。我們的童年可以說是幸福的。看,我們有有趣的玩具、美麗的洋娃娃……我們當然是幸福的。但我們似乎少了大自然的薰陶。我們一直在接愛父母的關愛,生活在溫室中,父母把我們保護的無微不至,然而,正是由於這樣,我們缺乏了對大自然的瞭解,缺少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

看着魯迅先生的快樂童年,羨慕之情由然而生,多希望自己也能有這樣的童年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7

黃昏,於海邊漫步,夕陽的餘暉斜斜地灑落在這金色的沙灘上。拾起那朵還帶着朝露清香的野花,靜臥掌心,閉上雙眼,感受生命的波浪在心中搖盪,引領我走向思想的彼岸......

魯迅,他飽嘗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與荒謬落後,腐朽卑劣作了最堅決的鬥爭。他也有一份童年的回憶:一座幸福的百草園。

因爲貪玩,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神祕的“美女蛇”的故事縈繞耳畔,雪地捕鳥的妙趣橫生......都是他童年最珍貴的回憶。百草園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玩伴,都飽含了一份真情。魯迅童年的生活,無憂無慮,天真爛漫,不正如我們一般?每個人的心中最深處的角落,都珍藏着那最寶貴的回憶。每當憶起,心中便洋溢着幸福與溫馨。

但美好的日子終究會結束,他踏上了學習的路途。那文字中充溢着多少對百草園的眷戀,又有即將離開的辛酸與無奈。當我們結束童年,步入校園,是否也有同樣的心情?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我們是否也爲之憂愁?

步入書塾的日子,是壽鏡吾老先生的教導伴他走過。儘管書塾的讀書生涯也有它獨特的趣味,然他依舊懷念在那擁有無限趣味的百草園中度過的時光,在課堂之餘偷偷地玩耍。

“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這深深的懷念與惆悵,我們也會有一絲感觸吧。

封建教育那扼殺兒童天性的本質,那個年代的黑暗使我感到可怕。他們的童年被無情地終止。相比之下,我們又是何等幸福,至少我們完整地享受了它。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呢?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是最珍貴的寶藏。擁有幸福的我們,也應儲存着那張笑臉,去展望明天,展望未來。

童年的小木盒中,盛着淡淡馨香。所有童年的快樂幸福,連同那朵花一起,收藏在心中最深的角落......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8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家時在百草園得到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

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表達了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文中,充分描繪出百草園這個荒原充滿着無限的樂趣,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裏無疑不是一座兒童的樂園,無一不充滿生氣,無一不充滿快樂,難怪魯迅先生喜歡這兒了。

當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的時候了,家裏將他送進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老師的家的書房。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工作。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常到屋後的園裏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遠遠不及在百草園裏自由、快活。

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裏,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9

我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述了:百草園給童年時的魯迅帶來了許多的樂趣,百草園的景色讓魯迅百玩不厭。

長媽媽給魯迅講了一個“美女蛇”的故事,魯迅聽完後,便很想得到一盒像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

魯迅進了三味書屋以後,他就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說再見了。在三味書屋裏,他每天都要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不過這樣也阻止不了他。他會常常和同窗們到三味書屋後的一個小院子裏玩,但是過不了多久,就會被老師叫回去讀書。

讀完這篇文章後,文中“美女蛇”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的時候,你千萬不要答應。這篇文章還表達了孩子對童年時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而魯迅就是對百草園的喜愛,對三味書屋的乏味。

文中的百草園裏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聽起來,這個地方好像很好玩,怪不得魯迅先生那麼喜歡百草園,而討厭三味書屋了。

這都讓我回想起兒時的樂趣,那時我才幾歲,媽媽叫我去拿乾柴,我不知道什麼叫乾柴,我就隨便摘了我表姨媽家的幾根荔枝樹的樹枝,最後弄得大家捧腹大笑。我還經常撿一些東西來玩。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10

仔細品味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來哪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眼前不由得出現一幅幅令人嚮往的自然畫。

“不必說碧綠的菜菜蛙,光滑的市井藍,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清潔的叫天子忽然從草簡直竄到雲霄裏去了……”

我讀魯迅先生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魯迅先生那份發自內心的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年情懷。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爲伴,與夥伴一齊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所以害怕百草園中的“赤練蛇”。

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與百草園不一樣的世界,作者逼真的將三味書屋的陳腐味描述了出來。但魯迅先生並未將三味書屋寫的死氣沉沉,而是經過兒童在課餘時間玩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趁機偷樂的兩個小故事的描述,表現了兒童喜歡玩耍這種不可改變的天性。

記得小時候,我經常躺在厚厚雪地上將自我的身體印在上頭,從來都沒有感覺到過冷,還把這當成是一種樂趣;我還經常和小夥伴們一齊建造一個自認爲很了不起的工程。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時我在讀了文章後有了那麼多感動。

我們的童年已經漸漸的離我們遠去,留下的只是些散鎖的記憶,倒不如仔細品味一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體驗一下那個不一樣時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11

我非常喜歡看書,因爲書不僅讓我獲得知識,提高寫作水平,還能讓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得到許多樂趣。尤其是《魯迅散文集》,讀起來深奧,但文章無論是景還是物,在魯迅筆下寫得活靈活現。《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百草園讓我記憶猶新。

百草園是魯迅家後面的一個很大很大的園子,院子裏樹木茂盛,百花齊放。蟬在樹枝上長吟,黃蜂飛進花蕊中,麻雀直衝雲霄,還有爬滿牆頭的爬山虎和令人“口水流下三千尺”的野果子。園子裏有趣味無限的傳說:能制服妖怪的飛天蜈蚣,還有晚上出來喊人的美女蛇……魯迅就是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園子裏嬉戲、玩耍,度過了無憂無慮的同年時光。

這篇文章我已經讀了好幾遍了,園中美麗的景色和迷人的傳說總能讓我浮想聯翩。上個暑假,我來到舅媽家,舅媽家後院也是一個大院子,裏面種滿許多奇花異草,我一看到這園子就想到了百草園。我馬上跑到樓上叫愛搗蛋的表弟來幫我一起尋找爬山虎,我們細心觀察,仔細尋找,終於把它捉住了。我們又開始找飛天蜈蚣了,但翻遍了整個院子還是一無所獲,只有等晚上看“美女蛇”了。

到了晚上,10點鐘還沒睡,一直躺在大牀上,看着院子裏有沒有發現什麼動靜。過了好久,終於聽到了有人在叫“我”,我以爲是“美女蛇”,就馬上醒了,原來是舅媽。啊,魯迅的百草園真是耐人尋味!

從魯迅的百草園讓我想到了姑媽家的園子,從中,我又體會到了讀書帶給我快樂,讀書給予我無限的智慧;讀書使得我的生活增加了無限的樂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12

初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有趣。魯迅先生將自己的童年生活描繪得生動而又富有趣味。那是一種貼近自然的生活,是一種我們已經體會不到了的生活。

通讀整篇文章,無處不是妙趣橫生。而第二自然段中描寫的景物,更是讓我對那種生活充滿了好奇與羨慕:菜畦、皂莢樹、桑葚、蟬、黃蜂、叫田子、油蛉、木蓮、覆盆子……數不勝數,光是這一長串名字,就已經把我帶進了那個充滿生趣的世界。魯迅先生說起它們來精細生動,如數家珍,可見,“百草園”也真是個孩子們玩耍的好去處。

聽媽媽說,她小時候就是在鄉村長大的,每天可以在田野中奔跑,也可以在小溪裏嬉戲;可以去給兔子割草餵食,也可以抓些昆蟲玩耍;可以去河裏釣大大的魚,也可以在一片金黃的麥田中幫忙……這樣充實而又美好的生活,是我從未見過的,也是我萬分憧憬的。有時放了假,我也會去農村玩上幾天。那裏清新的空氣、筆直的田埂、油綠的秧苗、成羣的雞鴨,以及樸實的人們都會令我驚奇。對於在城市的煙塵與樓林中成長起來的我們,那確實是一幅畫卷般的美景。

魯迅先生的“百草園”是美麗的,但就像每個人都必須成長一樣,魯迅先生也跨入了他的“三味書屋”。現在,我們已進入了我們自己的“三味書屋”,並且還會不斷地努力前行。而我們的“百草園”,則將和童年的記憶一起,爲我們的人生永遠地留下多彩的一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13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支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裏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我的眼角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白草園。他與昆蟲爲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老先生嚴厲的教誨,但仍敵不過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玩,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起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這一篇,想必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14

讀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我發現魯迅先生的童年和美好,都是每個人憧憬的世界,想:“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些都是我們沒有的,而這就是魯迅先生童年時快樂地時光。

魯迅先生的童年時光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童年。我們的學習條件比魯迅先生的好多了。每當讀到魯迅先生問老師“怪哉”什麼意思的時候,老師的回答是那樣的冷漠、臉上甚至還有些怒氣。我還是剛不清魯迅先生的老師爲什麼會生氣呢?

我不能忘了,長媽媽給“我”說過的那個故事:先前有個書生在古廟裏用功讀書,晚上,在院子裏休息時,突然聽見有人叫他。他答應了,看見有一個美女的臉露在牆頭上,向他一笑,便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換人名,若一答應,夜間便來吃這人的肉的。書生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着——當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風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一個聲音,一旦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沒有什麼聲音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了,斂在盒子裏。後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後來魯迅先生因爲聽了這個故事,不敢往牆上去看。

魯迅先生的年代是一個混亂的年代,但是魯迅先生依然以筆作爲武器,懷着一顆愛國心去打擊黑暗。

讓我們鼓勵自己,向魯迅先生學習,纔不愧於自己的一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_初一作文15

帶着些許激動,好奇,與些許敬佩細細地讀完了這篇文章。使我瞭解了魯迅快樂的童年,雖然不是事事如願,卻阻止不了心的飛揚!

魯迅的樂園,是五彩繽紛的,是生機勃勃的。在這裏,他可以無憂無慮地嬉戲,自由自在地奔跑;在這裏,他有着成仙的夢想,有着摘到覆盆子的自豪……到了三味書屋,或許老師太嚴厲,規定太陳舊腐敗,但魯迅還是找到了屬於他自己的快樂,雖然不多,卻異常珍貴。

小時候,我也在充滿着生命氣息的春天草地裏拔草,當時的想法很簡單,現在看來卻也不乏些許童真,只記得只想知道草是怎麼長在地裏的?爲什麼它不會跑呢?現在雖然已經知道了它的原理,卻還是幻想着小草可以像人一樣,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長大後,進入小學、中學,功課逐漸多了起來,到家的時間也越來越晚,開始的時候,我確實有些不適應,覺得老師的要求太嚴格。可向在我還是笑口常開,路邊的芳草,周圍的樹木,身邊的同學都是那麼可愛!雖然我與同學之間有時會發生點小矛盾,但事後我們照樣一起討論學習,討論生活,討論愛好……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也會遇到許多煩惱,我們都應該像魯迅一樣,在哪兒都能找到快樂,在哪兒都能讓心無拘無束地飛揚!

生活中的許多事我們都可以放進生命那美麗的寶盒中,等到慢慢老去時在開啟看該是多麼美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