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7.68K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玫瑰與教育》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範文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1

最近讀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書中透過一件件小事,向我們展示了身爲一名教師,應如何與學生智慧的相處,應如何提升自身素質,以全新的姿態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個挑戰。

透過讀小紅花的背後,竇老師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鼓勵,引導學生?是呀,課堂上,老師們爲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注意力,上進心,總是用一些小紅花或者其他鼓勵性的方式,原本是爲了促進孩子更好的成長, 殊不知,也存在很多弊端,可能會讓學生不能正確的認識自我,也可能會忽略到部分表現性不是很強的學生,所以,我們在鼓勵學生時,真的需要注意,不要僅僅以競技的原則發放小紅花,也應該注意到那些暫時落後的孩子,因爲,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身爲老師,應該儘可能的給予每個學生關愛,讓孩子感受到溫暖。

在做一個有專業尊嚴的教師這一章中,竇老師提出了一個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專業自信也就是要有基本的知識,學習力,積極向上的執着力等,專業自能,也就是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體系,專業自我,即獨立的思想與人格。我認爲,身爲一名教師,必須要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透過不斷的學習,豐富自我,不斷提升自己,適應極速變化的世界,與時俱進,這樣,才能與學生更好的接軌,更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教學。

在大敬佩與小遺憾這一章節,我也被張思明老師那種堅韌的精神所感動,即使在繁忙,他總是會抽空讀書,跑步等,行李箱永遠是井井有條,他深沉穩重而又謙虛謹慎。他讓我看到了,一個人的自律有多麼重要,的確,越自律,往往就會越自由。

書中還有很多值得深思的章節,很幸運,在這個假期,遇到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讓我也深思,身爲一名教師,該以怎樣的精神面貌迎接一屆又一屆學生?我想,最重要的是,心中有愛,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身爲一名小學老師,更要嚴格要求自己,多閱讀書籍,爲孩子們樹立榜樣,心中有愛,更加耐心的對待每一位學生。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2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記錄了她作爲一名教師、作爲一名家長、作爲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這都讓我們覺得他是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呀。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獨立思考、獨家發現和獨特表達等個性特徵的彰顯。這本書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詞語就是“讀書”二字。“讀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爲一個有專業尊重的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爲學生要讀書,作爲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書籍固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等等,“修身養性、淨化心靈”不敢說!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愛好。從竇老師的這本書中我理解,教師應當是要培養讀書的習慣的。

從《玫瑰與教育》中我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爲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竇老師是一名語文教師,書中寫的都是她教學生活中的隨筆和感想,從書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樸、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滿陽光,懷着一顆感恩心爲人處事的竇老師。這本書中,竇桂梅並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羅列出許多原則和規律,而是選擇了一個新的視角:從研究教學活動中的“細節”入手,從一些我們常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讀者自己去悟出“規律”。

讀了《玫瑰與教育》後,我想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奮地閱讀成就了她的.美麗和深刻。請看她是怎樣看待閱讀的:

“讀書,使精神高貴而豐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闊遠;讀書,讓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

“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

“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

“外在的形貌基於遺傳,是難於改變的,但人的精神卻可因讀書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

“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一個人,只有在讀書中才能體驗生命的滋味。在讀書中身體自然得到運動,大腦自然得到運轉,心靈自然被酬勞。”

讀書讓我們有專業的知識,思考讓我們有了獨立的思維,實踐是將我們的思考實施於課堂教學之中,這樣的實踐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師獨立特色的教學活動,竇老師強調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個性,教學活動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聽課之時,所獲得的那些老師們表揚、鼓勵的技巧,調動情緒的方法。回來以後便照葫蘆畫瓢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現在想起來在課堂我們反而失去了自己。作爲一名語文老師,我常常爲自己語文課堂缺乏生動、靈性、激情、思想。而苦惱、煩憂、慚愧、自責。或許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 “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啊!人,讀書與不讀書肯定是不同的。身爲教師,讀書與不讀書,就更不一樣了,這可以在你的學生那裏得到驗證。就讓我們在這讀書的季節裏,來開始我們自己的閱讀吧,相信在閱讀中,我們也一定會變得美麗、優雅。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閱書籍,行走於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3

最近讀了《玫瑰與教育》,這本書記錄了竇桂梅老師,作爲一名教師、作爲一名家長、作爲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竇老師在書中說:“現在,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懷着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我曉得,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從她的字裏行間讓人感受到了他對教育的熱愛和執着。

爲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個吉林師範的中師生,先從吉林一實驗小學,再到北京,而且當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其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出版了不少教育專著,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對她的付出的彙報。從她對自己的成長和成名的描述,雖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後,所做的許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衆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者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了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也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爲什麼朗讀水平不高的原因了。因爲平時很少讀,特別是像竇老師那樣說的大聲讀。

“寫作,記錄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而同爲教師的我卻在寫作大道路上有一種疲於應付的感覺。特別是在沒有什麼事情可寫的時候,就有一種湊的心理在作怪!沒有真正陳夏鑫去寫作。

讀着這本書,瞭解了竇桂梅老師的成長經歷,我感受到了名師光環背後執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

今後我需要像竇老師那樣:積極實踐,勤於積累。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新實踐,並且善於積累總結。讀後感·竇桂梅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着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於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於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爲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爲。《爲生命奠基》、《教育的對話》、《竇桂梅閱讀教學實錄》等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資訊——“我在成長,我在寫。”(竇桂梅語)

讀完名師之作,我們捫心自問:我們自己離竇桂梅老師有多遠?我們離理想中名師有多遠?

我缺少的是名師們的那種耐力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