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通用6篇)

讀後感1.84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貝多芬傳的讀後感(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通用6篇)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名人傳》之《貝多芬傳》。

貝多芬原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他生於1770年,逝於1827年。是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被稱爲“樂聖”。1792年到音樂之都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與海頓、莫扎特被後人稱爲“維也納三傑”。

《貝多芬傳》是從英雄貝多芬的角度爲我們講述的。貝多芬的偉大,絕不僅在於他是一個音樂家。他有對人生的大苦悶與精練的美麗靈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貝多芬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聽力衰退,晚年失聰,只能透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裏,依然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信念。

讀了《貝多芬傳》我懂得了: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挫折與憂患還是需要我們直面的人生課題,我打算以後遇到困難一定會堅強不軟弱,去勇敢的面對。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2

貝多芬是一位舉世聞名、偉大的音樂家,他在音樂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可是他一生的經歷會是怎樣的呢?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慘,4歲時,父親用暴力迫他使學習音樂,11歲入戲院樂隊,17歲喪母並一人承擔了全家的重任。後來,耳聾已開始他的酷刑,直到完全失聰。晚年時,心愛的侄兒也完全辜負了他。貝多芬身處悲苦的深淵,可是他對生活抱着劇烈的熱情、充滿信心和無限的希望,讓往昔美妙的歲月悠久地照耀着他,他最終扼住命運的咽喉,戰勝人類的平庸、自己的命運和痛苦,成爲勝利者。如果我們也能像貝多芬那樣,還有什麼事做不成呢?

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50多歲時編寫的《國榷》被盜,20多年的心血轉眼間化爲烏有。他十分沮喪,但是他憑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讓希望之光驅散絕望之雲。最終,完成了流傳千古的鴻篇鉅著,談遷也因此名垂青史。物理學家霍金下半身完全癱瘓,上半身只有3根指頭可移動,說話都需要語言合成器,但是他身殘志不殘,憑着頑強的意志和信念,取得了不朽的功績。被人們稱爲“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宇宙之王”等。

現在我們都生活在和諧美好的社會中,雖然環境很好,但是許多卻人很平庸,碌碌無爲。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爲他們遇到了一些挫折,就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遇到失敗、挫折、困難時就到貝多芬的意志與信念的海洋中浸潤一下,必將得到不可言喻的收穫。前年輪滑比賽前,我起早貪黑,不怕酷暑;跌倒了爬起來,不懼疼痛,終於取得了速滑第一名的好成績。就是因爲我有熱情,對取得第一充滿了迫切的希望。我將記住取得的成績。無論遇到什麼崎嶇和坎坷,都永遠滿懷熱情、充滿信心和希望,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3

人人都期盼成功,渴望得到鮮花與掌聲,然而,當你的努力付水東流,當你的希望化爲泡影的時候,你是否可以坦然的傲視挫折,笑對失敗呢?

寒假期間,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貝多芬傳》,爲他歷經風雨、飽受挫折,而不屈服於命運的精神所震撼!

貝多芬的一生一直在追求平等、正義、個性,他用音樂號召人們爲自由和和平而奮鬥。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他26歲時,聽力開始逐漸下降,但他對藝術的熱愛戰勝了個人的痛苦和絕望。貝多芬在雙耳失聰、嚴重患病、生活極度貧困的情況下,仍以頑強的意志創作完成了不朽的《第九交響曲》。

“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它絕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扼住命運的喉嚨,需要何等的勇氣,何等的胸懷啊!傲視挫折,是貝多芬用他不屈服的一生給予我們的人生啓示。傲視挫折是一種人生的態度,更是一種面對困難的勇氣。面對困難要學會的不僅僅是堅強,更要學會樂觀向上。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生平坦,總會有跌倒的時候。在哪兒跌倒就在哪裏爬起!跌倒不代表失敗,而爬起來就意味着成功。

沒有遭遇過失敗的人,永遠是輕浮的,沒有深度的。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是嗎?挫折是一位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人的鬥志,磨礪人的意念,增長人的才幹。挫折是壓力,是動力,是催人奮進的力量!

我們必須學會面對,學會應對,學會挑戰!用“乞求失敗”的達觀與困難抗爭,把每次失敗看作是鍛鍊我們的機會,在戰勝困難、戰勝自己的過程裏,享受奮鬥的快樂!

“如果你想學會走路,就要先學會摔跤!”記住馬克吐溫的話,擡起頭來,傲視挫折!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羅曼·羅蘭的作品——《名人傳》中的一部《貝多芬傳》。讀完此書,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

《貝多芬傳》主要寫了貝多芬——這位我們看上去外表風光的偉大音樂家,他身後的堅辛歷程。

我國先哲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話在貝多芬身上最能體現出來;貝多芬不僅身材矮小,容貌醜陋,而且一直患病。可是這位自尊心極強的音樂家仍然相信,“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扼住命運的喉嚨。”

我的眼眶溼潤了。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創作樂曲的精神。貝多芬在外租房,他不願把鋼琴腿支起來,而是直接坐在地了彈,有時到作曲高潮時,他便接一盆盆涼水倒在頭上,使它冷靜。甚至有時廢寢忘食地譜曲。我對貝多芬——這樣幾乎成爲“音癡”的偉大人物不多見,但他那樣熱衷於譜寫曲子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學習。

下來我想說說貝多芬的悲慘命運。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於1770年12月16日生於德國波恩的一所破舊閣樓上,他父親讓他從4歲練大風琴、鋼琴等樂器。

貝多芬十分有天賦,12歲成爲大風琴手,但他不知道,命運的魔掌已伸向了他。在他創作曲子的“高峯期”時,他耳朵逐漸聽不見了。

耳聾對於平常人來說,只是失去了一部分世界,但對音樂家來說,那就是失去了整個世界。但貝多芬憑着他自己對音樂的感覺,憑着超凡的毅力,憑着奮鬥精神,他成功了!他雖然一生充滿了很多苦難,但他卻把苦難鑄造成了一支支歡快的樂曲,奉獻給了世人。

同學們,我相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會譜寫出美妙的人生曲。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5

有一個成語叫做“呱呱墜地”,描述的是寶寶哭着降生人世的情景,說白了就是寶寶剛被媽媽從子宮和生殖道中擠排出來哇哇大哭的情景,這對媽媽和寶寶都是痛苦的,甚至是危險的。但是,在分娩過程中,若沒有推動寶寶前進的動力,寶寶是不能自主娩出的。這一動力,主要就是媽媽子宮和生殖道的收縮力、擠壓力。據說,這對寶寶大有好處。

這讓我聯想到《貝多芬傳》。

音樂家貝多芬的父親出於家庭經濟的需要,急於開發貝多芬的音樂天賦,便逼迫貝多芬練習小提琴和管風琴,使貝多芬走上了音樂的道路,最終成爲“音樂巨人”,奏出《命運交響樂》。這個故事讓我們領悟到那麼一個道理:家長的督促對孩子的學習來說是一種來自外界的'壓力,而這種壓力有助於孩子的學習,儘管這種壓力使孩子感到痛苦。

或許,有人認爲學習全憑興趣和愛好,否則,就會降低學習效率,影響學習效果,甚至造成厭學。可是,我個人認爲:學習不一定全憑興趣和愛好,有時要靠外界的壓力,外界壓力往往是學習的強大推動力。

就拿初中的學習來說吧,不見得每個學生對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美術、音樂、體育、電腦、綜實等科目全都感興趣,也不見得每個學生對每一科目的每一章節全都感興趣。怎麼辦?那就得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強迫學生學習。學生或多或少都有惰性,有時會不願意自覺學習而消極怠工,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督促,向他佈置學習的內容,提出學習的要求和奮鬥的目標。例如,學生不認真完成並依時繳交作業,就得留堂補做;學生不願背書,就要請家長在家協助老師監督背誦。其實,適齡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就具有強制性。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6

咚咚,咚咚,生命之樂敲響了。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最動聽的聲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聆聽生命行走的聲音,聆聽生命跳動的聲音……貝多芬的生命之章

翻開貝多芬的生命之樂,這是他用自己的一生普及成的一首曲子,你能從中感受到他的不甘,他的憤怒,他的悲傷,和他用痛苦換取來的歡樂。全場歡樂的音樂,正如他的人生一樣在不停的跳動。

在他知道自己有一天將會失去這世界上唯一能永遠陪伴自己的音樂時,他絕望了,可是他很快便再次振作了起來。在維也納舉行的《第九交響曲》的第一次演奏會,獲得空前的成功。情況之熱烈,幾乎含有控制不了的性質。他的心在這一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膨脹,音樂將他的血管燃燒至沸騰。

但是世界永遠不會根據人的意志來運轉。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終於嚥下最後一口氣,原因是肝病。在他臨終前突然風雪交加,雷聲隆隆,似乎連上天也在爲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去世而哀悼。

貝多芬的一生,是苦難的,但卻也是最幸福的。因爲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懈的奮鬥了,雖然最後天不遂人願,但是他那激昂的鬥志卻永遠的留在了我們的心絃之上。

輕輕的將書合上,靜靜的思考着。貝多芬在生命將要終結時那不甘的眼神,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我想他這樣一個失去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的人尚能如此,我們這些幸福的人們卻每天都在抱怨着,總是覺得上天對我們不公,要不就是在祈禱着,希望能從天上掉下來一個機會。可是誰又爲那些殘疾人想過,他們每一天都在努力着,都在奮鬥着,從不肯放棄自己。

在看完這一本書的那一刻,我決定了,我一定要像貝多芬一樣,努力的去奮鬥,爲的不是別的,只爲我們心中同樣的不甘,同樣的不願這樣放棄,我一定要勇敢努力的創造出一片屬於我自己的天地,不管在成功路上我將遇到多麼大的困難,我都不會放棄,因爲我相信“凡是不懈努力的人,不怕困難的人,便一定能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