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範文

讀後感1.93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寂靜的春天》有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範文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1

一九六二年,他明明知道會遭受化工界的攻擊,但他仍然以獨特的見解詮釋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以無數血淋淋的事實控訴了人類的無知,敲響了人們的警鐘。一本《寂靜的春天》爆發了整個現代環境保護的運動。他就是自然文學作家——雷切兒·卡遜。

美國有一個小鎮,那兒環境優美,藍藍的天空和綠色的原野。透過森林的縫隙,還能看見幾只活潑的小松鼠在森林間闖蕩,狐狸在山間叫着,河水是那兒的清澈,一眼見底……這一切,使人感到愜意。

但自從第一批居民來到這裏,他們便開始亂砍亂伐,挖井築倉。漸漸地,情況發生了變化。這兒沒有了鳥語花香,沒有了松鼠的身影,沒有了清澈見底的河水。環顧四周,你只能見到幾隻氣息奄奄的小鳥,它們飛不起來了。四處安靜地讓你感到可怕。一片寂靜籠罩着整個小鎮。你會覺得,連呼吸都打破了這寂靜。

是什麼導致了這一切呢?是人類的無知!人們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品,殺死了昆蟲、野草,使許多生物從此無影無蹤。人類在進行這項自以爲“偉大”的任務時,殊不知,也破壞了自身唯一生存的地球的環境。

昆蟲,植物,難道就不是這個地球的一份子?爲何我們要使用蠻力來對付同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它們呢?我們爲了方便的生活,發明利用了許多化學藥劑,矇蔽了我們的雙眼,當《寂靜的春天》一書出版時,整個社會掀起了環境保護思考的熱潮。

但是爲何在今天的二十一世紀裏,人們濫用藥物的情況不僅沒有改善,反而越演越烈。爲何今天有這麼多人患上癌症,有這麼多人死於藥物中毒?若是有一天,天空不再湛藍,河水不再清澈,生物瀕臨滅之,當人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這一切發生,內心會做何感想?

所以,“環境保護”這個看似簡單平凡卻十分嚴峻的問題。它不是無足輕重的小事,而應該是一個需要引起全球高度重視的大事。讓我們一起成爲保護環境的一份子吧!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2

“春猶如一朵美麗而聖潔的花,但是這朵花正被人們搞得面目全非。”

讀完《寂靜的春天》,我受益匪淺,其實應該說讀完每一本好書都會這樣。

選擇這本書呢,主要還是受劉慈欣《三體》的影響,我從《三體》中瞭解到這本書,起初對本書的瞭解僅限於“《三體》靈感來源”。

後來瞭解到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偉大的生物學家、作家。這位偉大的女性用筆和大量的實例來喚醒那些所謂的“專家”,喚醒那些被金錢迷惑的人們。

《寂靜的春天》推動了DDT等化學殺蟲劑的限制使用,直接促進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改變了公衆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可以說爲環境保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寂靜的春天”,既是春天,本應鳥語花香,又爲何會“寂靜”呢?原來,人們爲了提高作物的產量,不計後果地使用以DDT爲代表的各種化學殺蟲劑,從而導致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人們得病的機率高了,牲畜也會莫名其妙的死去……各種新型的病毒肆虐。人們再也聽不到鳥兒的鳴叫,再也看不到水中歡快遊動的魚兒。

有的只是體內毒素積累的“毒物”,可笑的是,許多“毒物”還經常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我從網上了解到:在春季的一天,作者卡森的一個做護林員的朋友告訴她,這個春天沒有任何鳥兒的足跡,連蟲子都很少見了,作者感到十分奇怪,於是經過調查,她知道了真相,寫下了這本書。卡森第一次對人類意識的絕對性提出了質疑。她所堅持的思想爲人類環境意識的啓蒙點亮了一盞明燈。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擁有保護環境的潛意識呢?

反觀那些明知故犯,見財眼開的人卻又是數不勝數。利益在某些人看來,比命還重要。說實話,從小到大,我對保護環境的認識僅限於不隨手亂扔垃圾、植樹造林什麼的。但,這並不算膚淺,這至少比那些只會嘴上說說,就把自己吹得多高尚的人要好很多。

如果每個人都爲保護環境做出一點“舉手之勞”,那麼環境也會好許多。

其實,許多人都是被“利”“欲”給迷惑了心志,要從根本解決問題,首先要克服“欲”,也就是需要“知足”,知足常樂,不能爲了眼前小利而失去長遠的未來。在知足中積極進取,樹立正確的目標。還有,我們應勇於揭下虛僞與謊言編織的糖衣,正視現實。如若不然,到最終,只不過是演了一場自欺欺人的鬧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