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

讀後感2.96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1

前一段時間,經老師介紹,我閱讀了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蕭紅的作品——《呼蘭河傳》。這本書講述了蕭紅住的這座小城——呼蘭河和蕭紅童年的故事。整本書以樸素的語言記敘了小城裏平凡的人和事,在批判傳統作風的同時,更多地表達了作家蕭紅對故鄉深深的愛,對自己童年快樂時光的留戀。

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因此祖父的園子纔會帶給她莫大的快樂,莫大的溫暖。在閱讀中,蕭紅和她祖父在一起的溫馨畫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慈祥的祖父和蕭紅一起在後園裏玩,一起栽花種菜,一起唸詩……這些都是蕭紅溫暖的記憶。蕭紅喜歡在祖父的園子裏玩耍,因爲她覺得園子裏的一切都是自由的,無論什麼東西都是活的。在這裏,她可以忘記一切不高興的事,讓自己在祖父的關懷和庇護下悠然恣意地成長着。

祖父的園子給蕭紅帶來了快樂,不禁讓我想起了假期回鄉下老家與奶奶相處的時光。我的奶奶,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婦,一輩子呆在偏僻的山溝裏過着自給自足的日子。我與她相處的時光並不多,甚至在語言溝通方面都不順暢。每每回鄉下,奶奶最喜歡帶我去她那引以爲豪的菜園子裏逛,用她那濃濃的鄉音向我介紹那些對我而言十分陌生的農作物,還不時的說起了爸爸小時候在這裏玩耍的趣事……雖然我聽的不是太懂,但奶奶那滿足的笑容感染了我,讓我的內心也充滿了快樂。或許,對奶奶而言,這個菜園子就是她心靈的寄託,因爲園子裏有許多她和孩子們美好的回憶,讓她不再感到寂寞。

我想,每個人在她短暫的人生中,都有那麼一段難忘的美好時光,蕭紅如此,奶奶如此,我們亦是如此。這段美好的時光往往承載着一個人對美好事物、自由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蕭紅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也體驗不到了,奶奶那個年代的生活我們也感受不到了,我們唯獨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屬於自己的時光,讓每一天過的充實,讓快樂伴我們成長!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2

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早在中小學就有一定的瞭解,而且還學過他的文章內容,爺爺後園與我。針對他,喜歡日語,一直想把那本呼蘭河傳買回來一看,但一直沒能得償所願,在這個暑期,見父母願意之後,歷經一番找尋,終於可以把它牢牢地握在自身手上了!

蕭紅是在1940年12月20號在中國香港玩搞的,可是他早就成年人,但我所見到的呼蘭河傳便是它用小朋友的語氣爲大家敘述他在呼蘭河的所聞所見。

他最先讓我們講過呼蘭河一帶大家的生活瑣碎及生活自然環境,要我不由自主對她們造成了欽佩的情感,這般嚴寒的自然環境,她們卻生活的這般豐富,便是讓我們講的那個地方的風俗人情要我對本地人更爲掌握,隨後就是她自身的平時生活了!見到這我想到了在家鄉與祖父生活的生活,一樣是爺爺後園與我只不過是又多了一個親哥哥罷了,一樣也很開心豐富,但在我覺得是那樣的。

也有個小團圓媳婦,她的親身經歷要我想到舊社會女性的影響力這般不高,可伶!然後寫了作者的,二伯,他的二伯性格怪異,用原文中得話而言,那便是有物品,你覺得不給他吃,他就罵,就給他送上去,他便說你二伯不要吃這一,大家拿來吃否,可是他也是很節儉,有好也是有壞,隨後就是名叫風嘴歪子的人。他有一個媳婦兒,那媳婦兒給他生了兄弟倆,第一個與一切正常小孩子沒有什麼差別的,第二個彷彿始終也長得慢一樣,一直沒有變過。

實際上我對蕭紅所作的一切並不生疏,但我卻從沒有過她的這類觀查生活的心態。我在沒有用心觀查過生活及其生活中的一切事情,覺得她們全是理所當然。但,對不起,我承認這不是看待生活需有的心態,因此,我之後會對人世間一些都是注意,觀查出他的另一面。

我始終不容易忘掉這部呼蘭河傳帶來我的一切,希望任何人在學它的情況下,能愛護它珍惜它。不但看它的文字,也要領略到它在這其中所包括的實際意義。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3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最近,我喜歡上了被作家茅盾這樣評價的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隨着它,我慢慢走進了蕭紅小時候眼裏的家鄉,位於黑龍江省的一個邊遠小城呼蘭河。

女作家蕭紅就出生在黑龍江的呼蘭河畔。她半生漂泊,命運多舛,年僅31歲就去世了。她的代表作有《生死場》、《小城三月》和《呼蘭河傳》等。寫於一九四零年十二月的小說《呼蘭河傳》,是她的最終一部著作。

在這本書中,蕭紅介紹了家鄉呼蘭河的景色、習俗和自我小時候的生活。呼蘭河的景色優美,習俗很多,像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等,都讓人感到十分新奇。小蕭紅的童年生活雖苦多樂少,每一天都要忍受父親的冷漠、母親的惡言惡色,還被外祖母用針扎過手指,卻也和童心未泯的外祖父,度過了許多歡樂的時光。像後花園和儲藏室,都是小蕭紅的“天堂”。在後花園,她把玫瑰摘下來,一朵朵插在外祖父的草帽上。

外祖父不明白,還說:“今年的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怕也聞得到。”直到回到家,被家裏人笑,這才明白是怎樣回事。在儲藏室,她找到了一把小鋸,便椅子腿上鋸一鋸,牀沿上鋸一鋸。吃飯時,她還用這小鋸鋸饅頭;睡覺時,做起夢來也會喊:“我的小鋸哪裏去了?”在那裏,我們能感受到小蕭紅的活潑、淘氣和歡樂,也能感受到慈祥的外祖父對她的愛。在她不幸的童年中,這種溫暖十分可貴。

當然,這本書也諷刺了當地人的無知、迷信和各種陋習。像老胡家的童養媳,天天被婆婆打罵,變得神志不清,瘋瘋癲癲。婆婆卻以爲她是鬼神附身,用抽貼、跳大神一類的辦法來治她,還把她按進滾燙的開水裏洗澡,結果反而把她給“治”死了。這些描述不禁讓我們對這位童養媳,以及書中其他遭受陋習迫害的人,增加了無限的同情。

《呼蘭河傳》這本書不僅僅讓我明白了呼蘭河一帶的風土人情,“看”到了可愛的小蕭紅,更讓我瞭解了偏遠地區人們的迷信以及各種陋習的可怕之處。我喜愛《呼蘭河傳》這本書,我喜歡小蕭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家鄉人的回憶與同情,我更盼望有一天能親自去呼蘭河看一看。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4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位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整本書,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爲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

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豬、雞、鴨。人們有的說拆牆,有的說種樹,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爲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裏,婆婆打她是爲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被折磨死了,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爲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覺得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

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裏,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創造男女平等的世界。

當我翻到最後一頁時,《呼蘭河傳》就讀完了,而我的心情一直沉浸在那一片灰暗中。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5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最近,我喜歡上了被作家茅盾這樣評價的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隨着它,我慢慢走進了蕭紅小時候眼裏的家鄉,位於黑龍江省的一個邊遠小城——呼蘭河。

女作家蕭紅就出生在黑龍江的呼蘭河畔。她半生漂泊,命運多舛,年僅31歲就去世了。她的代表作有《生死場》、《小城三月》和《呼蘭河傳》等。寫於一九四零年十二月的小說《呼蘭河傳》,是她的最後一部著作。

在這本書中,蕭紅介紹了家鄉呼蘭河的景色、習俗和自己小時候的生活。呼蘭河的景色優美,習俗很多,像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等,都讓人感到十分新奇。小蕭紅的童年生活雖苦多樂少,每天都要忍受父親的冷漠、母親的惡言惡色,還被外祖母用針扎過手指,卻也和童心未泯的外祖父,度過了許多快樂的時光。像後花園和儲藏室,都是小蕭紅的“天堂”。在後花園,她把玫瑰摘下來,一朵朵插在外祖父的草帽上。外祖父不知道,還說:“今年的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怕也聞得到。”直到回到家,被家裏人笑,這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在儲藏室,她找到了一把小鋸,便椅子腿上鋸一鋸,牀沿上鋸一鋸。吃飯時,她還用這小鋸鋸饅頭;睡覺時,做起夢來也會喊:“我的小鋸哪裏去了?”在這裏,我們能感受到小蕭紅的活潑、淘氣和快樂,也能感受到慈祥的外祖父對她的愛。在她不幸的童年中,這種溫暖十分可貴。

當然,這本書也諷刺了當地人的無知、迷信和各種陋習。像老胡家的童養媳,天天被婆婆打罵,變得神志不清,瘋瘋癲癲。婆婆卻以爲她是鬼神附身,用抽貼、跳大神一類的辦法來治她,還把她按進滾燙的開水裏洗澡,結果反而把她給“治”死了。這些描寫不禁讓我們對這位童養媳,以及書中其他遭受陋習迫害的人,增加了無限的同情。

《呼蘭河傳》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呼蘭河一帶的風土人情,“看”到了可愛的小蕭紅,更讓我瞭解了偏遠地區人們的迷信以及各種陋習的可怕之處。我喜愛這本書——《呼蘭河傳》,我喜歡小蕭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家鄉人的回憶與同情,我更盼望有一天能親自去呼蘭河看一看……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6

《呼蘭河傳》是一本記載了很多事情的小說,但其中最讓我感慨的‘盛舉’卻是從團圓媳婦的悲劇命運中引申出來的跳大神。

跳大神雖然在當地被譽爲‘盛舉’,但我卻不這麼認爲,我認爲跳大神是一種迷信,是一種禁錮了人類的思想的迷信。

越跳,就會讓人越分不清什麼纔是真正有用的、有好處的。人們往往被這種迷信矇蔽了雙眼,生病時,寧肯去請毫無用處的大神,也仍不去相信那些真正對我們有好處的‘藥’。

跳大神是封建社會一種極端愚昧的活動,從小團圓媳婦的死來看,之所以會有跳大神,就是出於些許人們的不信任現實,因爲人們不信任現實,纔會讓這種愚昧滲透每個人的靈魂。

跳大神是一種騙取錢財的作爲,但當時的人們根本沒有能力去看透他的本質,他們都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當時,連蕭紅這樣有思想的人都忍不住回去瞻仰一次跳大神,那,其他人對跳大神的狂熱程度我們就可想而知。

當時的人們,將跳大神作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活動,有時跳大神,就是爲了讓別人說三道四,就是爲了讓自己的家裏熱鬧起來,這種孤陋的思想道是很配得上跳大神這項愚昧的活動。

當地跳大神跳多了,婦女們看到服裝也都想起了大神的服裝,男人們談天說地也都想起了跳大神中的唸唸有詞,可以這麼說,跳大神已經完完全全封閉了當時呼蘭河城裏的人們的思想,讓他們不願意接受新東西。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認爲也存在着‘跳大神’,我們時常會對周邊的現實和自身的狀況產生懷疑和不信任的態度,所以,那種潛伏在我們心裏的某種物質,在這時,便打起了鼓,這種鼓,會讓我們急躁、退卻,甚至自暴自棄,會讓我們在懷疑的心態作祟下,分不清好與壞,這就是我們內心存在着的"大神"。

當我們不願意接受新東西或聽取別人的意見時,那我們內心的‘大神’肯定又是在封閉我們的思想。"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接受新東西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困難,相當於是豐富了自己的見聞,增加了自己的知識。

總而言之,跳大神是一切愚昧的代名詞,是悲劇的起點,通常也會是悲劇的終點。

呼蘭河,一個跳出來的小城,而衆多的悲劇,也都是因爲愚昧而產生的‘跳出來的悲劇。’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7

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早在小學就有所耳聞,並且還學過他的文章,祖父後園和我。對於他,我很好奇,總是想把那本呼蘭河傳買來一看,但總是沒能如願以償,在這個暑假,見爸媽同意以後,經過一番尋找,總算能把它緊緊握在自己手裏了!

蕭紅是在1940年12月20日在香港玩搞的,但是他早已成年,但我所看到的呼蘭河傳就是他用小孩子的口吻爲我們講述他在呼蘭河的所見所聞。

他首先給我們說了呼蘭河一帶人們的生活瑣事及生活環境,讓我不由得對他們產生了敬佩的感情,如此寒冷的環境,他們卻生活的如此充實,就是給我們講的那個地方的風俗習慣讓我對當地人更加了解,然後便是她自己的日常生活了!看到這我想起了在老家與爺爺生活的日子,同樣是祖父後園和我只不過又多了一個哥哥而已,同樣也很開心充實,但在我認爲是這樣的。

還有個小團圓媳婦,她的經歷讓我想起舊時代婦女的地位如此低下,可憐!接着寫了作者的,二伯,他的二伯性情古怪,用文中的話來說,那就是有東西,你說不給他吃,他就罵,就給他送上去,他就說你二伯不吃這個,你們拿去吃吧,但是他也是很勤儉節約,有好也有壞,然後便是名爲風歪嘴子的人。他有一個媳婦,那媳婦給他生了兩個兒子,第一個與正常小孩沒什麼區別的,第二個好像永遠也長不大似的,一直沒有變過。

其實我對蕭紅所寫的一切並不陌生,但我卻從未有過她的這種觀察生活的態度。我從沒有認真觀察過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認爲他們都是理所應當。但,我錯了,我承認這不是對待生活應有的態度,所以,我以後會對世間一些都會留意,觀察出他的另一面。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本呼蘭河傳帶給我的一切,我希望所有人在讀它的時候,能愛惜它珍視它。不僅看它的文字,還要領略它在其中所包含的意義。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8

暑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呼蘭河城是多少孩童所向往之地,蕭紅就成長在幸福快樂、無憂無慮的這片土地上,她的兒時生活雖使我羨慕,但令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是,這裏卻造就了小團圓媳婦的想要遺忘之地。

她本是12歲快樂、活潑的孩子,本該享受着童年的快樂,但因家裏的貧困被自己的親生父母拐賣到呼蘭河城的現如今的老胡家。

從此她過上了風霜雨雪,齧雪殘氈的生活,更成了婆婆的撒氣筒。因爲她的大方和純潔,婆婆和村裏人甚至認爲她被鬼神附體了,請來跳大神,利用各種民間偏方,但都不見效。當年謀財害命的大夫也是常見,爲了錢財,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做得出來。最後可憐的她被她的婆婆和迷信者活活折磨死。

生命的價值竟然可與錢衡量,一個鮮紅的生命被迷信、狠心的婆婆和謀財害命的大夫活活折磨而死,只怪當代社會的腐敗無能。爲何?羣衆反而可悲這個女孩被鬼神給附體了,甚至眼睜睜的看着這個女孩被折磨,竟然流下了悲傷的眼淚。大夫反而說是用自己的正義來拯救這個生命。讀到這裏,我十分氣憤。人何德何能來用錢和正義來衡量?

真正的正義不是用話語來矇騙世人的眼睛,不是昧着自己的良心而幹虧心事,不是更爲了錢而害人。〝正義〞這個詞聽了說了有多少遍,但真正履行的人又有多少呢?

但這些口頭說着〝正義〞的人,某些思想理念影響着生命的長短,甚至能改變人的一生。

明明我和她是同樣的年齡,卻經歷着不同的事。遙想和她比起來,我的童年卻十分幸福,生活的也比較快樂。

遙想過去的黑暗,現在的〝正義〞的警察叔叔來維護社會安定,相信只要有他們在,一定不會讓小團圓媳婦的悲傷經歷在我們這個時代出現。

由小團圓媳婦,我不禁深感幸運,自己生活在一個如此文明、公正的社會,自己能在這樣幸福的環境中生活學習,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啊!如果不努力學習,怎麼對得起現在的美好生活呢!願我們生活越來越美好,也願悲劇遠離人間!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9

假期,老師讓我們閱讀《呼蘭河傳》這本書,當然,推薦閱讀書籍並不是只有這一本書,而是因爲我格外喜愛這一本書。

在《呼蘭河傳》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三章祖父的大花園,祖父的大花園裏有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應有盡有。花園裏不僅有昆蟲,還有許許多多營養豐富的蔬菜,,有嫩綠的黃瓜,金黃的玉米和胖胖的倭瓜等。這個花園裏有小生命、有歡樂、有昆蟲、蔬菜、玫瑰、樹木,每時每刻都有生命在成長。不僅有這些,還有無窮無盡的樂趣呢!不信,我帶你去瞧瞧!

你瞧!小作者把韭菜當做野草砍掉,把狗尾巴草當作穀穗留着。你們說說這是不是趣事呢!趣事可不只這一個。有一次,祖父和小作者到園裏澆花,小作者拿着裝滿水的水瓢,往天上一揚,還大聲喊“下雨了,下雨了。”但這不算最有趣的,我個人認爲最有趣的事是在祖父帽子上帶玫瑰花,那時,祖父在地上拔草,他當時知道“我”在捉弄他,可他卻不知道“我”在幹什麼,給祖父帽上插了三十朵玫瑰花,“我”一邊插花一邊笑着,祖父忽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花開得這麼香。二里路怕也聞得到的。”“我”聽了笑得哆嗦。全部插完後,“我”跑回了屋,祖父也跟來了。祖父剛一進門,祖母、父親、母親見了大笑起來。而小作者笑得最厲害,在炕上打滾。祖父把帽子摘下來一看,原來玫瑰香並不是因爲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因爲那花就在他頭上。“我”連忙說了一句:“爺爺,今年春天雨水大呀!”祖父也跟着我們笑了起來。這可見祖父十分幽默。

這本書是作家蕭紅的一本自傳體小說,蕭紅從一個四五歲小女孩的視角,既寫下了童年時和祖父的歡快生活,又寫下了童年時的悽慘生活。

我看完《呼蘭河傳》這本書後,似乎自己跟着自己走了一遍,體會到了作者的歡快和悽慘。

這本書寫出了真實,看完後,我都不禁陷入了沉思。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10

童年,人生難得一現,可曇花的開放也僅僅只有那麼一霎那,美麗不在。不同的人亦有不同的童年。

在《城南舊事》中,林海英以孩子的目光去構織故事和環境,爲我們展現了上個世紀初北京人的生活情況。在《呼蘭河傳》中,曉紅則以大衆的目光視野詳細介紹了呼蘭河城,以及這座小城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繁瑣的日常生活故事。可以說,林海英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從她的文筆能看出來;蕭紅,是一個悲觀主義者,這亦能從她的文筆中能得出現這現在的結論。

林海音寫的是自傳體小說,不過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寫的,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自己的感受,讓人更加感到了作者林海音當時的獨特感受,然後然後越來越不可收拾地讓讀者產生對作者童年的懷念,更產生了共鳴,給人以一種孩子,天真無邪、稚拙的孩子形象,讓人緊扣心絃,不禁與作者始“同甘共苦”來了,似乎自己也成爲了林海音。《城南舊事》裏並沒有直接了當地指出善者與惡人,但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真實的情感,我又玩含蓄地揭露了各界人士的人之間惡人的醜惡嘴臉。柔中有,言外有言,一語雙關。

《呼蘭河傳》,作者並沒有直接說出對呼蘭河城的留戀,但讀完全篇,作者借用讀者的心聲:簫紅肯定會愛這座小城的!來明確地吐露自己的心聲。作者並沒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稱的方式來寫,這是盡力的寫人們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只不過出現了一兩次第一人稱方式來寫,想理順讀者的頭緒,讓人感嘆:作者的思維緊密。簫紅自己的作品趨於大衆化,直接了當的說明了哪些人的善惡,一發揭露無遺。字裏行間處處充現着剛烈的情感……

《城南舊事》、《呼蘭河傳》都有對童年的依戀,林海英生活溫憙,蕭紅生活清閒,兩種截然不同的童年撞在一起,迸發出同一個火花:童年,是一去不還了……

願天下人惜今朝、昨日、易逝、現易有的童年!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11

寒假來了,我抱着一摞書緩緩走進書房,泡上一杯茶,在茶香嫋嫋中走進書的世界。腦海裏仍然浮現着《祖父的園子》中那個頑皮可愛的小女孩,還有孩子一般的天真爛漫、寬厚溫暖的外祖父。於是我帶着這樣一種美好的印象讀起蕭紅的《呼蘭河傳》。

呼蘭河城是頹敗的,所以小說的基調是灰色的,作者用冷淡平靜的敘述,描繪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20世紀初的呼蘭城: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城鎮就像是籠罩在一片灰色中,烏雲蔽日,陽光隱蔽。到處可見的是人們的無知愚昧和自私冷漠帶來的一個又一個的災難,他們麻木得讓人憤恨,讓人激不起一點內心的波瀾。

而他們的愚昧和迷信害死了小團圓媳婦。小團圓媳婦原本是一個活潑健康的小女孩,由於貧窮,十二歲就到一戶人家當童養媳。而小團圓媳婦到婆家以後,婆婆爲了“教育”她,經常打她,漸漸地她變得又黑又瘦,精神也不太好。婆婆認爲她有“病”,不斷找各路“大神”給她看“病”,不斷地折磨她,最後小團圓媳婦的命也因此被斷送了。

在小說中,蕭紅把童年時代無意識的回憶像穿珍珠一樣穿在一起,懸掛在讀者眼前,憑弔着她幼時溫暖的回憶,慰籍自己孤獨悲苦的心靈。同時,作品又表達了蕭紅對國民盲目、愚昧、麻木、殘忍的劣根性的憂憤和悲憫。後來這一作品被人認爲是繼魯迅作品之後,對國民心態的開掘和批判的又一力作。

雖然書的基調是灰色的,可是在這混沌的灰色中也有一些光亮。相比蕭紅的童年,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也許正是童年的美好吧,一生坎坷流離如飄蓬流轉的蕭紅在生命的最後旅途中更加懷念童年時光,用自己的淡然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但又處處都是故事。

讀《呼蘭河傳》,就像品一杯茶,有淡淡的苦澀,也有淡淡的清香。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12

讀《呼蘭河傳》有感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

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呼蘭河。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爲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非常歧視她。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是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說:這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讀到這裏,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

我又爲蕭紅感到惋惜,因爲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麼早死的話,也許還能給我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平淡得像秋水一樣,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拋不開,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呼蘭河畔的生活,故事裏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的,說來說去還不是爲了個大泥坑。那裏人是蕭紅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小市民的身份,爲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的`一個寂寞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雖然這麼愚昧,這麼這個樣卻在這麼個家庭還有這麼個溫馨,點點的那種,好像炊煙一樣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呼蘭河傳》裏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但見之於全書的情調,也見之於思想部分,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13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爲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

祖父像個知識寶庫,祖父的園子是你揮灑個性的天地。因爲這裏沒有祖母的冷嘲熱諷和父親的冷淡。有的,只是純樸的大自然和慈祥善良的祖父。你把狗尾巴草當成穀穗留着,卻把穀子當野草鏟了。讀到這裏,你真讓我哭笑不得,原來,你也曾像我一樣“五穀不分”。在太陽下的一切東西都是健康的,拍一拍大樹都會發響,叫一叫土牆都會回答你,你也在藍悠悠的天空,光芒萬射的太陽的呵護下,健康成長。

我知道,最愛你也是你最愛的人是你的祖父。他既是你的長輩,更是你的老師,他也有像個孩子一樣陪你捱罵。他耐心的教你背詩,朗朗聲音在大院裏迴盪,口頭傳誦《千家詩》,但刁鑽古怪的你卻經常把他問倒。我真羨慕你有一個寬容慈愛博學的祖父。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馮歪嘴子,王大姑娘死後,他並沒有像人們所想的那樣絕望,而十分鎮定,因爲兩個孩子需要他,他要好好活下去。就這樣,在如此艱難的境地下,他還是笑對生活,堅強的活下去。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幅畫,一首詩,一曲歌。春天,我們可以在三月春風的吹拂下去放風箏;夏天,我們可以在游泳池裏享受水的清涼;秋天,豐收的季節來到了,我們可以品嚐豐收的喜悅;冬天,我們可以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你帶給了我們一個不一般的童年。

你的童年走了,你卻成爲別人童年的守護者??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14

今年暑假,作業很快就寫完了,在百無聊賴之際,我從書架上隨意拿了一本書叫《呼蘭河傳》。

本文的主人公蕭紅,其實就是一個平常的女孩子,但她因爲生在舊社會,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受盡了苦頭。人的一生,童年是最幸福、最歡樂的時光,我們此刻的生活都是屬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就像是在蜜罐里長大的一樣,可是相比之下,蕭紅童年受的罪,簡直比我們苦一千倍、一萬倍,她連一段最溫馨的、最完美的童年回憶都沒有,她僅有在祖父的園子裏與祖父相處在一齊時幼小的心靈才能得到一點安慰。

此刻有些我們的同齡人,住在農村,生活環境不好,於是就整天抱怨這、抱怨那,可是你們在仔細想想,你們的童年至少還有爸爸媽媽的陪伴與關心啊!可是蕭紅呢?她什麼都沒有,除了她的祖父,沒有人會關心她的死活,沒有人會關心她是不是冷了,是不是餓了,就連爸爸媽媽也是這樣,你們有想過這對她的心靈是有多麼大的傷害嗎?所以,正在童年時期的朋友們,別在抱怨了,珍惜你們此刻的童年時光,你必須會過一個活在歡聲笑語裏的童年。

記得,在前一段時間,放學後,我想讓媽媽帶我去買一雙好看的平底鞋,媽媽說:“你先穿穿涼鞋,等天冷了再買。”於是我就耍起了我的小脾氣來了,說道:“你這人怎樣這麼摳呢?你自我就能夠買好多衣服鞋子,就不給我買。”當媽媽正要說話時,我立馬用手堵住耳朵說:“不聽、不聽、不聽……。”可是,講完這幾句話後,我就後悔了,我又想到蕭紅,想到了她的悲慘命運,於是,我沉思了一會兒,開口說道:“媽媽,要不然平底鞋我等到秋天再買吧。”媽媽說:“這纔對嘛,這樣纔是個懂事的孩子。”

我經過這本書,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抱怨自我的生活,只要你有家人的陪伴,有別人的關懷,心中就有光明,你就會成爲一個幸福歡樂的人。

讀呼蘭河傳有感700字-讀後感15

看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留下了無限的思考。《呼蘭河傳》講了蕭紅小時候和祖父的故事,這本書的語言並不華麗,但樸素的語言,平凡的人和事同樣動人。

蕭紅的童年是歡樂的,因爲有了一個疼愛她的祖父。祖父帶着他在菜園裏,摘黃瓜、澆水,給她點燈籠,讓蕭紅玩得不亦樂乎。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祖父給蕭紅點燈籠了,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櫃,找出了一個陳舊的、落滿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地把燈籠擦拭乾淨,點上蠟燭,給蕭紅玩,直到壞了爲止,但祖父依然笑眯眯的。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是祖父卻有着驚人的耐心和寬容。首先,蕭紅翻箱倒櫃,家裏必須翻得七零八落的,一般家長見了都要大罵。其次,蕭紅找到了一個破舊的燈籠,一般的家長必須沒有耐心擦乾淨,點上蠟燭給孩子玩。更重要的是蕭紅把燈籠打壞了,祖父沒有把她臭罵一頓,居然還笑眯眯的。正因爲有了這樣一位慈祥的祖父,蕭紅纔有了一個歡樂的童年。

蕭紅的童年是歡樂的,因爲有了一個不平凡的村子。這個村子裏有一個作惡多端的大泥坑,這泥坑經常弄翻馬車,淹死人、牲畜,還阻擋了許多人的前進道路。有了這個泥坑,村裏裏頓時熱鬧非凡,翻了馬車擡馬車,人掉下去了救人,擋住了人從旁邊的牆上頭爬過去。沒有一個人覺得累,更沒有一個人要把這個“無惡不作”的泥坑填平。我想,假如填平了這個坑,村子就恢復了冷清,變得寂寞,大家沒事可幹,失去了擡車的樂趣。當然了,這個泥坑也給村裏人帶來了“福利”,當牲畜淹死的時候,許多人都去搶豬肉吃,殺豬的撿了回去,就會以半價賣出去。在艱苦的鄉村生活中,處處閃耀着人性的真、善、美的光輝。

蕭紅的童年是歡樂的,因爲有了許多人陪她玩耍。馮歪嘴子啊,她們家的廚師啊,都是她的“尋樂工具”,團圓媳婦僅有十幾歲,她很樂意陪着蕭紅玩,樂此不疲,但她最終命運多舛。

我們再也體驗不到蕭紅的童年生活了,但書中字裏行間流露的人性的至純至美,仍然使我的內心暖暖的。

讀了《呼蘭河傳》,讀了一個悽美的故事,讀出了童年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