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西遊記》的讀後感範文三篇

讀後感2.29W

《西遊記》爲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取材於《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西遊記的讀後感,歡迎閱讀。

《西遊記》的讀後感範文三篇

【篇一:西遊記的讀後感】

《西遊記》到現在已經看了一大半,師徒四人經歷的磨難也不在少數,不過給我印象(感觸)最深的,則是師徒從剛開始到現在的巨大改變。

在四人中,改變最大的非孫悟空莫屬。他是唐僧的大徒弟,畢竟是個猴,總有點野性。開始時,是見到妖精、壞人,不等他說什麼,一下子就打了下去,孫悟空是個妖怪,他認爲打人不是一件很大的事。但經過唐僧不斷的教化,孫悟空也越來越向“善”這個目標靠近。就如七十六章裏的,悟空和象鼻怪作戰時,到最後還說“不要打傷它,要不然師傅看見又會說我”之類的。什麼使孫悟空有了這樣大的改變?有師傅的教導,有師弟的幫助,不過更重要的還是在於自己,他不想改誰又能奈何。“人最大的害怕,是在於我們的力量無邊無際”在這漫漫取經路上,他保護了唐僧,又何嘗不是重塑了自己?如果孫悟空沒有這些種下的因果,那他現在應該還在花果山裏,紅塵世中,這樣的孫悟空只是一個候,一個妖,他永遠不會認識自己,也不會成爲後來的“鬥戰聖佛”

唐僧自然也是書中比不可少的人物,一切的起源都由他而生。七年級上語文書上說他膽小,小學課本里也說他膽小。一方面可能是襯托孫悟空的勇敢,但我覺得這也是正常的。剛開始,唐僧一聽妖怪就馬上摔下來,那時候他只是一個剛出京城的人,後面慢慢就能應對,也沒有之前的那麼膽小,結交了很多友人。這些都是他的改變,他的成長。在別人都對他說“西天取經太難了,往東邊去吧”的時候,他並無退縮,因爲他心中有信念。

別人都說孫悟空像雷公,還身材矮小,但他總是醜,用處可大着呢。是呀,唐僧,大家的師傅精神支柱;悟空,機靈法力又高;八戒,好吃懶做,但關鍵時刻還是使得上勁兒的;沙僧,雖然不似大師兄那般高強,但老實,總能在調和大家,在這部書中,每一個人,沒一件事,都缺一不可,缺一則不是一本完整的西遊之路。

如來菩薩爲什麼要讓他們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如果說唐僧以前在大唐讀的經書只是瞭解的話,那讓他歷經這麼多難後,取到了大乘經書時,他則是懂得什麼?懂得了他自己的真理。在生活中,是否也有很多人像他們一樣,有的聰明,有的老實,有的憨厚,有的善良。有人曾跟我說“如果有難易兩條路,選難的那條,他帶給你智慧和經歷是在易的那條所感受不到的。”許多人也是這樣,在自己曲曲折折的人生中,去發現,去了解,去探索,去懂得。也許他們的外表並不出衆,但他們的心靈是美的。有人問我,什麼是美?“美呀,就是從知道到懂得。”

【篇二:西遊記的讀後感】

《西遊記》的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他所寫的人物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但是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聰明機智的孫悟空。《西遊記》也是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每當讀起它,我的心裏就很快樂,很充實。

特別是“大鬧天宮”,非常有意思!孫悟空取得金箍棒、當了美猴王,自封爲“齊天大聖”。太上老君請孫悟空上天做弼馬溫。當孫悟空知道弼馬溫是當馬伕時,氣得打壞了馬院、搗毀了雲霄寶殿,打傷了天兵天將,玉帝只好求如來佛祖前來相助……如來佛祖用高大的五行山壓住了野性十足的孫悟空,又用封條加固,使孫悟空寸步難移、插翅難逃。這集“大鬧天宮”好看吧!告訴你下面還有更精彩呢!

在取經的.路上,孫悟空用自己的聰明機智和一身本領保護了師父。但有時候,孫悟空也會與師父有點小摩擦。可我認爲這些事歸根結底都是唐僧的錯。一次,孫悟空把一羣強盜殺死了,唐僧就要孫悟空走,孫悟空自己回了花果山。等唐僧明白了之後,還是讓豬八戒把悟空請了回來。經過重重考驗,師徒倆的關係越來越融洽了。

有一集“猴王保唐僧”也不錯哦!孫悟空一直被壓在五行山底下,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途經五行山腳下,聽到孫悟空叫:“師傅,師傅!”心腸很軟的他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悟空拜唐僧爲師,唐僧收了他爲第一個徒弟,取名爲“行者”。就這樣,孫悟空保唐僧西去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功勞很大,然而卻好幾次被師傅唐僧誤解了、驅趕走了。最終,師徒四人到達西天的雷音寺,才取得真經。

還有一集比較搞笑,叫“奪寶蓮花洞”,師徒四人來到蓮花洞。悟空叫八戒去看看有沒有妖怪,結果懶惰的八戒卻睡着了,焦急萬分的悟空就變成一隻小鳥把他啄醒,八戒只好再次尋妖,結果這次真的遇見妖怪,嚇得驚慌失措,但還是鼓起勇氣與妖魔鬥爭,可是仍敵不過,被妖魔抓走了。最後還是孫悟空幫了忙,救出了八戒,取得蓮花洞中的寶貝。

當然,經典的故事除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猴王保唐僧”、“奪寶蓮花洞”外,還有“高老莊收八戒”、“八戒大戰流沙河”、“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盤絲洞”、“火焰山”“天竺國”等等。每個故事都很生動。故事中的四個主要人物,像唐僧、沙僧、豬八戒、孫悟空,我都很喜歡,但是,最喜歡的還是機智堅強、勇敢可愛的孫悟空。

《西遊記》告訴我們:爲了追求尋找甚至實現一個目標,爲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會遇上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困難或挫折,我們一定得頑強地戰勝這些困難和挫折。你看不是嗎,師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歷經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難,與各路妖魔鬼怪進行搏鬥,最後纔到達西天,取回真經的呀!

【篇三:西遊記的讀後感】

《西遊記》是一部神魔長篇章回體小說,這部小說記載了師徒四人要去西天取經的路上,經歷了九九八十一種的困難,他們爲了取到真經,挑戰了八十一種的困難,還受了許多傷呢……

師徒四人最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老實,一心想取到真經,令我感嘆不已。豬八戒,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好吃好玩,一心貪婪,做不成事。他遇到困難時,只想着退縮。他取到真經時,還求佛祖讓自己下凡來玩呢!別忘了,他就是這樣被玉帝貶下凡來的。

孫悟空最大的特點是勇敢,他不怕困難,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師父被抓了,他一定會想辦法救出師父。他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唐僧就是囉嗦可是是個善良閔誠的苦行僧,不辭勞苦,不畏艱險,但有昏庸頑固,是非不分。意志堅強,慈悲善良。是一個虔誠執着的佛教徒,在取經的過程中堅定,從不懈怠動搖,不爲財色迷惑,不爲死亡屈服,憑着堅韌不拔的精神,終成正果。另一方面,又性情和善,連兇殘的敵人也可原諒,偏聽偏信。

《西遊記》讓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經歷了衆多的險難,並非全是玄虛離奇的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是他們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才得以成功這又讓我懂得了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

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着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啓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着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鬥爭也是爲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儘管包圍着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儘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我認爲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在厲盡時間錘鍊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着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爲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