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五猖會讀後感700字(通用5篇)

讀後感2.26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猖會讀後感700字(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猖會讀後感700字(通用5篇)

五猖會讀後感1

《五猖會》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父親”要求“我”必須背完書才能去看五猖會,多年以後魯迅先生仍然十分疑惑不解:爲何父親偏偏要在那時讓我去背書?

其實,想必在中國許許多多的人小時候多會有此經歷,可大部分人卻都已經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把這些忘卻了。當他們看過《五猖會》後又會大嘆:“咦?我小時候似乎也有這樣的經歷!”而他們現在可能正像小時候的父母對自己一樣對待他們的孩子!

的確,造成這種後果的不是單單的某個人,而是中國古往今來教育文化的積澱!其實魯迅先生的這個問題並不難理解,自古以來(特別是現在)無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少玩多學甚至一直學習。或許許多家長不同意我的說法,可如果仔細想想自己有沒有過這種想法(想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正在玩遊戲,什麼感覺)?當然造成這種想法的原因有很多:國家實施計劃生育,一對夫妻僅僅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恨不得傾盡所有的愛,想讓他們成爲最棒的。可這想很容易就愛過了頭,成了溺愛,對孩子的希望和要求也直線上升;還有現在的孩子主要時間(大部分)是在學習,而其他的時間就是睡覺、玩、吃飯了。

而這個“玩”又十分單一:遊戲(主要指電腦遊戲)!一些好的放鬆,像讀名著,做體育活動所佔的時間很少,更不要說鍛鍊自己的自理能力(做家務)了。而且在推行義務教育減負之後,隨着空閒時間的增多,許多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就迷戀上了網絡遊戲不能自拔。家長看見了就更加不敢讓孩子玩了,可這樣是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太差了!另外現在競爭十分激烈,努力學習成爲孩子唯一的出路,加上重重大關(中考,高考,研究生)又因爲是純粹的應試教育,導致大部分學生要麼非常努力,要麼一塌糊塗。

五猖會讀後感2

魯迅小時候遇到了一個難逢的盛大的廟會—五猖會,他笑着跳着,興奮的不得了。正要出發時,父親卻命令他背書,背不出,就不準去。這猶如一盆冷水潑在了他的心裏。待他讀熟了,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父親才準他去看會。多年以後魯迅先生仍然十分疑惑不解:爲何父親偏偏要在那時讓他去背書?

我對魯迅父親的做法有一些理解,自古以來,無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少玩多學甚至一直學習,而孩子們則希望多玩少學。所以魯迅先生的父親,就利用五猖會做爲條件,讓魯迅背書,爲了去玩,爲了看會,魯迅只能完成父親的要求。這樣,魯迅學習了,達到了父親的要求,而他也去看會了,自己的目的也達到了。這表面上看來,是一舉兩得,魯迅父親的做法是正確的。但是……

“我卻並沒有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裏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讀到這句話時,我陷入了深思。很顯然,魯迅父親的這種做法,表面上是“百益無害”,但實際上卻大大的消磨了魯迅先生的興趣。我想,魯迅先生的父親肯定沒有想到那時魯迅的想法,現在的父母又何嘗不是呢?我覺得家長是最該換個角度想想孩子的問題的了。一些家長爲了能讓孩子有個好的將來,剝削了孩子的一切自由,讓孩子失去了快樂的童年,整天被關在屋內,坐在書桌前,面對着一堆他們不喜歡的書籍,習題……但卻只能無條件接受。我不禁想問一下,這樣好嗎?”

孩子們有自己的興趣,他們的興趣也許和家長的期待不一樣,這時,有些家長就開始使用“家長”的權利,不許孩子做這個,不許孩子做那個。孩子們只能在夢中,實現自己的夢想。

孩子的性格不同,他們未來的天地也不同,所以,請給他們一個自由發揮的權利,讓他們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天空。

五猖會讀後感3

《五猖會》本是一個迎神賽會,在孩子的心中,這是一個節日。但我們能從作者的語言中體會到更多的只是父親對兒子的壓迫,而不是對快樂的正面描寫。這足以體現父親在兒子節日時對兒子做的那件事—先背完書才能去過節,對一個人的心理,對一個人的一生的影響有多大。

對於魯迅先生父親的做法,我還算爲頗有感受。一個孩子,過小的讓他有如此大的壓力。雖然是爲了孩子好,但是做法彷彿欠妥。或許他們都認爲小時候多吃點苦,長大之後就能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而這榮華富貴的生活,歸根結底就是當上官,剝削別人。封建時代的父子關係就是如此的嗎?父親把生活壓力可以隨隨便便的轉壓到兒子身上,讓人不禁覺出那時候的教育是多麼的失敗!

確實,有時候,你一不小心,就會改變許多事。

可能是你的一句無心之言,就讓一個人走向了犯罪道路;可能是你的一個微笑,就能讓一個人的心情陽光燦爛;也許你的一句善意的謊言,就拯救了一個年輕的生命。所以,請你要小心,謹慎你的一言一行,因爲,所謂的“無意”,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你是一位老師,那麼,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爲在孩子們稚嫩的心中,您是陽光,您是大樹,您是海洋,您用知識哺育着他們,塑造着他們。同時,也影響着他們的心靈,請別傷害了他們金子般的心。

如果你是一位父親或母親,請用真誠的愛來幫助孩子的成長,不嬌縱,不溺愛。請給予他良好的品德,杜絕一切惡習。同時,也應當在適當的時候放鬆一下,不要像作者的父親那樣,過節時,孩子出去玩,還要先背書才行,使得孩子喪失了對生活樂趣的嚮往,即使時隔多年,還對這件事所帶來的感受記憶猶新。

也許,多年以後,你會爲你當年某一天所說的一句無心之言而悔恨萬分;也可能你會因爲多年前的一句善意的謊言而露出會心的微笑。

五猖會讀後感4

《五猖會》是魯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寫“我”童年時正要高高興興去看五猖會,父親卻在此時讓“我”背書,還說背不會就不能去看五猖會。當“我”終於背會了書時,對五猖會早已感到毫無興味了,到後來一想到五猖會,就會想到父親讓“我”背書的事。

魯迅先生寫道:“我至今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要我背書。”讀到這裏,我想,也許他的父親是想讓他能把這些文字記牢,或者是讓他知道付出努力後達到目標纔會真正快樂。父親肯定是爲了魯迅好,但孩子心裏卻只裝着快樂,哪裏能體會得到父親的良苦用心?

我又想到現在,想到我的父母,爲了讓自己的兒女在學習上取得進步而費盡心思。爲了讓我不至於貪玩荒廢學業,把我送到了最好的學校,給我買學習資料從不嫌花錢多。

記得上小學六年級時,有一次我從學校回到家,一看錶,唉呀!我最喜歡的《喜洋洋與灰太狼》已經開始了。我正準備開啟電視,沒想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爸爸邁着不快不慢的步子走了過來,面無表情地把電視關掉,轉過身來問我:“作業寫完了沒有?我給你佈置的習題做了沒有?再有幾天都該升學考試了,你還放不下電視。學習去!”這些話猶如大冬天澆在頭上的冰水。我氣呼呼地想:就算學習再怎麼重要,也不能不讓我放鬆一下呀,更何況這還是大結局呢。我心中既無奈又憤恨,邁着沉重的步子去寫作業了。等作業寫完時,喜洋洋和灰太狼早和我說再見了。但我也爲自己沒有因爲看電視而耽誤學習而感到慶幸和自豪。

有時回頭想想,父母何嘗不想讓我們快樂?但他們知道,現在過多的.快樂將會爲將來的痛苦埋下種子,所以纔會在我們玩得正高興時,或者正準備高高興興地玩時,當頭一棒,一聲喝令,把我們所有的快樂統統趕走。我想,魯迅的父親也是這樣吧。

五猖會讀後感5

相信不少人都拜讀過魯迅先生的《五猖會》,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正當大家都在歡天喜地準備去東關看五猖會時,父親卻要求我必須將《鑑略》背完,才能去看五猖會。多年以後,魯迅仍然對此十分疑惑不解:爲何父親偏偏要在那時讓我去背書?

其實,許多人在小時候都會有這樣經歷,大部分人隨着年齡的增長已經忘記了。當他們看過《五猖會》時,孩提時的沉重經歷又恍惚在腦海中縈繞着。

自古以來,無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玩少一點,多點學習。作爲父母,這種心情自然可以理解。如今我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父母恨不得傾盡所有的愛,按照自己設定的路線,想讓孩子成爲出色的人才,自己則成爲最棒的父母。

造成這種後果的,看來不是單純某個人的問題了,而是中國古往今來教育文化的積澱,中國教育似乎從很早以前就埋下了這顆種子。這是一種很難再改變的思想觀念,在文章中魯迅覺得可能是《鑑略》很重要父親纔會讓我背,可是爲什麼偏偏會讓魯迅在那個時候背呢?魯迅先生當時的反應是這樣描寫的: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麼法子呢?自然是讀着,讀着,強記着,──而且要背出來。而後又夢似的就背完了。最後導致了在上船之後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裏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魯迅的父親肯定沒有想到那時魯迅孩童時的想法,而強迫魯迅去背什麼《鑑略》,扼殺了孩子的活潑好動的天性,魯迅的父親尚且如此,又何況是我們的父母呢?

中華民族有許多的優良傳統,有一些思想的精華,也有一些糟粕謬論。讀書固然可以出人頭地,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吧,家長是時候換個角度想想孩子的問題的了。

讓我們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