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了不起的蓋茨比》800字

讀後感3.05W

《了不起的蓋茨比》800字1

初識《了不起的蓋茨比》是因爲電影,看完電影,內心極其難受,就猶如一個大石頭把心口給堵住了,壓得我喘不過氣來。電影中有一首很悽美的歌曲《young and beautiful》,宛轉悠揚的歌聲,配着電影中經典的畫面,是一種視與聽的享受。在一般的小說講述故事,好的小說傳遞感覺,這感覺難以言說,卻深入骨髓。於是我決定去看一遍小說,在文字中體會細細品味那些恩怨情仇。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1925年所寫的一部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爲背景的中篇小說,小說的背景被設定在現代化的美國社會中上階層的白人圈內,透過尼克的敘述展開。書中的主人公蓋茨比是一個無比癡情的人,懷揣着對黛茜的愛和對理想憧憬,他發誓要成爲百萬富翁,滿足物質女黛茜,以便和她回到往昔,長相廝守。但與黛西重逢時,她卻已爲人婦。黛西開車錯手害死了丈夫湯姆的情婦,這時蓋茨比站出來爲她頂罪,最終被情婦的丈夫持槍“報仇”殺害,而當蓋茨比的屍體躺在城堡中時,卻沒有人來祭拜。整個城堡死氣沉沉像秋葉埋入泥土一樣然後悄無聲息。往日的一切熱鬧景象不復,更加讓人忍無可忍的是這時的黛茜正和湯姆在歐洲度假,享受着他們的“美好人生”。

人性的僞裝與癡情,猶如蓋茨比,活在一個巨大的謊言之下,只爲挽回自己心愛的人,甚至於可以爲了她去頂罪;人性的物質與自私,猶如黛西,願意爲了過着紙醉金迷的生活而不惜被家暴,錯手害死了人卻只想着怎麼逃罪,甚至於到最後都沒有去參加爲她頂罪被殺害的男人的葬禮;人性的貪婪與自大,猶如湯姆,自以爲擁有了金錢就擁有了一切,粗魯,家暴,明目張膽的出軌;人性的軟弱與無能,猶如威爾遜,無錢無權,連老婆出軌也不知道,甚至於到最後都被人利用,殺害了他人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是一個悲傷而又悽美的愛情故事,但是同時也反射出人性的最弱點,人會爲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和財富,出賣拋棄自己純潔的靈魂,而靈魂卻像畸形的生物,弱小、醜陋、灰暗,被擠壓在角落裏,在金光閃閃的財富和地位照不到的地方。

《了不起的蓋茨比》800字2

一個人,如果他生前廣爲人知,死後卻無人蔘加他的葬禮,如果此人在天之靈知道的話,是什麼感覺?

F·S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用他的語言,向我們揭示了二十世紀初紐約上流社會中的冷暖。

蓋茨比,是西蛋島上的一名大富翁,每週都要開一次大型宴會,宴會一請就是上百人,但是,他自己卻對那些宴會上的富家千金絲毫不感興趣,他唯一記掛着的,是黛西——他的戀人,現在,卻已是湯姆——“我”的同學的妻子了,蓋茨比依然追求她。最終,在黛西駕駛他的汽車撞死了人之後,蓋茨比爲了不讓黛西承擔罪名,最終被死者的丈夫槍殺。

蓋茨比爲了得到黛西的歡心,不斷請他來玩,但黛西已是別人的妻子了。木已成舟,蓋茨比爲何要去爭呢?他還挑撥湯姆一家的關係,讓他們夫婦互相懷疑,爲了愛情,蓋茨比可謂是不惜一切代價!

可是,當他看見黛西軋死人時,他又會怎麼樣呢?如果是我,我一定會將事情講清楚明白。因爲車是他自己的,但開車的是黛西。

可這場車禍依然沒有消滅他們兩個之間的愛情。蓋茨比爲了讓黛西全身而退,沒有去告發黛西,而是攬下了全部責任,最終,被死者的丈夫殺死。

有時,愛情是一場偉大的、轟轟烈烈的愛情:愛情又是一場悲劇,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紅顏禍水,使蓋茨比引來了殺身之禍。他被愛情衝昏了頭腦,不過,也算是罪有應得。因爲,他破壞了一個家庭的和睦。

蓋茨比死了,“我”爲蓋茨比聯絡了很多人來參加他的葬禮,但他們都置之不理。包括那些在他宴會上被盛情款侍過的人,也一個都沒有來。甚至一手將他從窮小子變成百萬富翁的邁耶,也說了一句話:“我不願有任何牽連。”

爲什麼一個生前風光無限的人,到死後卻無人理睬呢?難道是他道德敗壞嗎?不,他生前幾乎沒得罪任何一個人,難道人人都不願牽涉進這件事來嗎?不!

真正原因是人世間的冷漠。

人們在紐約,都只是爲了錢而各奔東西,他們應邀來到蓋茨比的宴會,也只是爲了一次免費的晚餐,很多人連蓋茨比長什麼樣也不知道,更別提參加一個未曾謀面的人的葬禮了。

唉!人們在現今社會,在社交網絡上,也有很多未曾謀面的朋友,

所謂的禮節,也僅是體現在表面上而已。

但,人間的真誠又在哪裏?

《了不起的蓋茨比》800字3

盛夏八月,閒來無事,不如手捧一本書細細品讀。

最近在讀《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個霸權建立破曉時分的故事。那是百餘年前的北美大陸,經濟發展的火車疾駛向前;機器的摩擦轟鳴,卻也過多地掩飾了一時的人心。這本書,便是那段歷史點滴的印記。

究其然是一個人的杯具,還是整個社會的杯具,也許並不重要。酒天花地的派對,奢靡豪華的住處,五彩絢麗的衣衫,只是爲了他心中摯愛的黛茜。回想初見之時,年輕美麗,一段草樣的年華;荏苒而逝,奈何命運弄人,心中的摯愛已然他人的紅顏知己。愛得愈深,傷得愈切;不幹現實,沉浸於夙願的完美,卻模糊了前行的視野。無力的槍聲,所有的夢想與完美,不堪一擊地破滅,散於風中,了無蹤跡。

蓋茨比,他了不起,正因他因時度勢的魄力,更正因他追尋完美的情愫。他沒有做錯什麼,卻也只得這人去樓空。一個夢想,如何極盡,唾手可得,卻也如何之遠,難以到達。在人人追求物質的時代,真實的情感那般一觸即潰。浮華衆生,沾染了銅臭氣味,失卻了是一顆至真純淨的內心。不留一片淨土,那個時代,註定要湮沒無畏的追夢者。

文中最後一句寫道:“我們繼續奮力前行,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後推,直至回到往昔的那段歲月。”

心中不禁一搐。習慣了爭權奪勢,習慣了勾心鬥角,人們,究竟幸福嗎?浮躁的世界,寸步難行的時代,掩飾了流俗,口口聲聲追憶似水般的年華。這,難道就是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嗎?

“日復一日,興奮之情被漸漸吞噬。”現實,抹殺了太多如真似幻的意象。那些似空中樓閣一般的完美,與空洞的人羣已然漸行漸遠。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我們該何去何從?

蓋茨比的選取是前者。縱然現實殘酷,命運無常,他的形象依然偉大;單純的難以阻擋的愛,左右了他的是是非非,也使之以一種壯美的勢態劃過一個過往時代的蒼穹。悄然而逝,少有人注視其光芒。穿越了百年,正是這縷光,給那個昏暗的時代留下了一個值得留憶的故事。

即使逆水行舟,在現實的洪流中,依然印記一個追夢無悔的背影。那個值得悲憫的時代,這些動人的文字,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

《了不起的蓋茨比》800字4

那是一座漂亮的大房子,裏面有無窮無盡的奢華和令人難以置信的金碧輝煌,盛大聚會裏客人快樂的交談聲、管絃樂聲與舞曲聲混雜在一起,似乎傳遍了整個20世紀的美國。他就那樣站在房子的最中心,環顧着自己奮鬥的成果,可在他眼前閃耀着的,不是燦爛絢麗的舞池,不是,滿盤無盡的美食,不是名流人士身上的錦衣珠寶,而是一盞綠燈。

在綠燈那頭,住着他過去的戀人黛西,也住着他從前的一切美好。五年的血汗,五年的淚水,五年的隱忍,他所希望的只不過是回到從前。一想到要見她,他緊張、惶恐,生怕做錯了什麼事讓自己的夢想灰飛煙滅;一見到她,他欣喜若狂,卻又懷疑夢想是否真正成爲了現實;她傷了他的心,他卻不忍放棄最後一點已破碎的希望的殘餘,直到死,他都沒明白,從頭到尾,他的夢想只不過是一場海市蜃樓……從前的黛西早就已經死了,她死在了那個揮金如土的時代裏,重現於他眼前的黛西只不過是一具自私自利、殘忍無情、世俗拜金的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人們都說他傻,因爲一個女人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可這句話只對了一半。他所追求的絕不僅僅只是黛西,而是從前那還未被金錢的腐臭味浸泡過的真摯的愛情,是從前純潔清澈的鄉間生活;他瘋狂地想象着童話般的世界,就算這個世界裏只有他孤身一人,他還是死死地空守在皎潔的月光中,凝視着遠方若隱若現的燈火。

可他終究是被打敗了。當他在這喧鬧、魯莽、迷亂的世界裏伸出手想要去抓住已經如輕煙一般飄走的回憶時,他就註定是個悲劇;當他執着地抱着他所謂高尚純潔的愛情理想不放時,他就註定只能在夢想中幻滅。他怎麼鬥得過這早已迷茫得不知所措的美國社會?他怎麼鬥得過這荒蕪、扭曲、空虛的世界?

而蓋茨比只是菲茨傑拉德的化身。與海明威一樣,菲茨傑拉德屬於“迷惘的一代”,在二戰之後充滿物質與慾望的美國,他根本不知道該追求什麼,根本不懂得過去已經不可追憶了。這本書讓我想到海明威早期的作品《太陽照常升起》裏面經歷過戰爭創傷的巴恩斯在戰後醉生夢死、浮躁喧囂的生活。他和蓋茨比一樣,沉浸在放浪形骸的痛苦與絕望之中無法自拔,他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只能一味地尋求刺激來麻木自己的心靈,直到自己的靈魂被浮華吞噬,只剩下軀殼一具。可與菲茨傑拉德不同的是,海明威在苦難中成長成爲一個硬漢、一個英雄,成爲了一個無法被命運打垮的人,而菲茨傑拉德卻在苦難中毀滅,只留下一首令人哀嘆的輓歌。

《了不起的蓋茨比》800字5

她是你久久注視,整夜整夜看守,想要用雙手嚴嚴實實地遮住,好好守護的遠處那一盞小星星一樣孤零零的綠燈;你不過是她天空中的浮雲一片。你的遠道而來,難道只爲這一刻遇見她後的煙消雲散?

蓋茨比的偉大和悲哀就在於身在紙醉金迷,縱情享樂的時代,仍念念不忘,不斷美化曾有過的短暫愛情,甚至把它昇華成一種信念。不惜透過非法手段,傾盡自己的情感和才華來試圖挽回一段早已逝去的感情,恢復那早已不復存在,只能靠幻想和回憶來支撐的理想世界。

願望和生活畢竟是兩回事,把希望寄託於現實有時也是很危險的。原來的蓋茨比本是一個自由的心靈,上帝的兒子,在他腦海展現出的是一個無法言語的絢爛宇宙,所有幻想中的美景不過是他想象力的產物,直到他遇見了黛西,他開始被美的對象所支配,一點一點地陷入,不可自拔。

他的思想也不可能想上帝的思想那樣活躍,於是失去了曾有的自由,對幻想的原動力。本來他是美感和想象的創造者,現在卻被對方奴隸,受渴望和佔有慾的折磨。

黛西之於蓋茨比,是他整個青春,愛情的象徵,是美感對象的具體化,那裏承載了太多的幻想和激情,以至於早已超越了黛西這一個人本身所能給予的。

你默默等待了漫長的五年,買下一所豪宅,只爲和她隔灣相望。

你揮金如土,盛宴賓客,在那些光彩奪目的晚會,喧囂的音樂,歡聲和笑語背後,隱藏的是你一直以來純粹的夢想和被壓抑的渴望。

她是你久久注視,整夜整夜看守,想要用雙手嚴嚴實實地遮住,好好守護的遠處那一盞小星星一樣孤零零的綠燈;你不過是她天空中的浮雲一片。你的遠道而來,難道只爲這一刻遇見她後的煙消雲散?

你因爲愛着她,而心甘情願承擔起了開車的責任,徹夜未眠等待着她的電話,等來的卻是一聲槍聲。

那一刻你是否終於懂得?過去的早已不存在,昔日那麼溫暖美好的世界,只存在於自己的記憶中?

只是爲了一個拖延太久的夢而努力活着隱忍的你,明白付出了太大的代價的時候已經太遲。

總有一些憧憬無法填滿,總有一些舊夢無法重溫。

這世界纔不會管我們對它有過怎樣的期待和幻想。

覺得觸手可及的東西,在握緊一刻,消失於手中。

有些情懷,其實無關對錯,只不過不合時宜罷了。

《了不起的蓋茨比》800字6

不知有多少人是因爲村上春樹纔讀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只是其中的一個。但是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電影版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我最喜歡的美國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擔任男主角,村上多次在他的作品裏提到過菲茨傑拉德和《了不起的蓋茨比》,如果沒記錯的話,第一次知道菲茨傑拉德是因爲讀《挪威的森林》,後來好奇,就決定看一遍《了不起的蓋茨比》!

菲茨傑拉德用了第一人稱內聚焦的敘事方式,透過尼克的回憶來講故事,他既是當局者,又是旁觀者。作爲當局者,他是蓋茨比的鄰居,是黛西的遠房表哥,是湯姆的舊相識,他和喬丹交往,參加蓋茨比的奢華派對,幫蓋茨比搭起與黛西重聚的橋樑,他目睹湯姆與蓋茨比之間的衝突,知道茉特爾出事的真相,他處理蓋茨比的後事… …作爲旁觀者,他從不識蓋茨比到成爲蓋茨比的送殯人,這短短日子裏的經歷令他最終看透了他接觸過的那些人,看清了他所生存的那個“黃金”年代的美國社會… …

我們透過尼克進入故事,以他的角度來觀察、分析和思考,通常運用第一人稱內聚焦這種敘事手法都會令人讀得如臨其境,真實感極強。

真實到連故事裏每個人所向往和追求的似乎都是應該被理解的真實,包括蓋茨比。雖然蓋茨比追求的是一個看似虛無的夢想,但他需要的同樣也是一種真實,一個黛西,一段他自以爲暫停的愛情。可是實與虛又好像是一體的,黛西是真實的,而蓋茨比苦苦追求的愛情夢想卻如他豪宅對岸的小綠燈一般虛無縹緲,黛西無情的離開,蓋茨比的被害,葬禮的冷清… …蓋茨比的苦心經營最終換來的是一場空,他追求的夢只是一個短暫而美麗的氣泡。

透過尼克之口來講蓋茨比的故事是最合適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尼克和蓋茨比是同一種人。因爲蓋茨比死後,尼克還一直以爲黛西會回來,至少會打個電話,還以爲昔日參加蓋茨比派對的“朋友”會來參加葬禮,直到最後沒接到黛西一個電話,直到在五號路遇見湯姆以後,尼克才漸漸領悟到些什麼。在尼克心中,蓋茨比始終都了不起,他既是當初搞奢華派對的富豪蓋茨比,也是最後活在他心中的追夢赤子蓋茨比。

蓋茨比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的了不起在於他無所顧忌地愛着黛西多年,他的心是純粹的。雖然蓋茨比經過多年的奮鬥,進入了上流社會的圈子,他從來不爲金錢、權力與榮譽所動,事業上的建構是爲了與黛西更接近。不幸的是,他的一生以悲劇結束,包括他夢寐以求的愛情。

《了不起的蓋茨比》800字7

之前非常少讀外國小說,也許是由於篇數過長,劇情發展趨勢又比較慢。但有一本書要我擺脫了對國外着作原來的念頭,它交給我的已跨越它的構造和方式,取代它的的是一種細膩的思索,思索着人世間的飄忽和人的本性的虛僞與本色會出現如何的撞擊,怎麼會有這類撞擊。一部真實好的小說便是在小故事身後表明美醜,白與黑的另外,讓閱讀者發掘什麼是人性的.光斑。

這本小說集是《了不起的蓋茨比》,是英國20世紀最優秀的文學家之一菲茨傑拉德的古典作品。日本的小說村上春樹把他視爲規範,作爲辨別尺子和自己部位的一個表示。堅信《了不起的蓋茨比》便是不外乎這般。

小說集的主人翁是蓋茨比,作者根據蓋茨比的隔壁鄰居尼克斯的角度演譯他的親身經歷與最終的淪落。蓋茨比長期愛的遠親黛西,在一個宴席上遇到了黛西。那時,他已經有了財產。過去因爲寒冷而沒有和雛菊在一起的傷疤終於痊癒了,她們再次墜入愛河。殊不知這時的黛西已娶妻生子,在其老公的阻撓下,兩個人的關聯再度困局。蓋茨比一直是一個忠誠而感情豐富的人,他對黛西的愛至死不渝,但在他生命結束的那一刻,黛西仍然沒有回頭。

蓋茨比的生命從此結束,但大家對他的思索從沒終止。作者作品的蓋茨比是個深具神祕色彩的角色承繼萬貫家產,遊覽四方,乃至也有人說他曾殺挑球,但他看到黛西的情況下也會焦慮不安得像個孩童,擁有純真、單純性的一面。

在他人繁華的情況下,他總是孤身一人冷眼旁觀,超逸於一切世俗的喧鬧以上。爲何這樣的人最後卻被人忘卻?只有說人到社會發展中是微不足道的,微不足道到眼瞳再清亮也會被人看作冰穹;光明立在身旁,卻沒法被庇佑。也許作者日常生活的便是那麼一個你爭我奪,適者生存的時期,用老舍得話便是不給善人留髮展方向。蓋茨比很傷心,他把愛給了一個時間腐敗的女人,他沒有發現有時候愛和恨悲傷並不像沒有人想象的那麼簡單,在無意中,將一個人的絕望背後。

縱使作者是心存苦楚得寫的,但相信他並沒有抹除光明。蓋茨比儘管不幸,但他的童真與激情一如以往,在大家這一時期正必須這類社會正能量,也許這一部小說集映射實際的身後期盼大家像在仲夏夜看相濡與沫那般的質樸,若人世間皆爲這人,堅信黑喑始終不容易來臨。

《了不起的蓋茨比》800字8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本在上文學上懷有“美國夢”的作家菲茨傑拉德的作品,菲茨傑拉德認爲他自己與衆不一樣,與他的父母也不一樣,甚至不認爲自己是父母的兒子,他擁有來自於柏拉圖式的自我觀念。

在這篇文章中,主人公即蓋茨比就是一種自認爲與衆不一樣的人,他同樣擁有柏拉圖式的感情觀。他把自己看成是上帝之子,他認爲自己應爲上帝的事業效勞,他追求一種“博大的,世俗的,虛飾的美”,顯然他把自己想象成爲基督一樣的人物。十七歲的他決定改名,由原來的詹姆斯·蓋茨改爲傑伊·蓋茨比,據說傑伊·蓋茨比是英語Jesus,God`sboy發音的變體。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從他改名那一刻起,他開始追求所謂的美和善,也就開始了他的人生杯具。他把黛西·布坎南視爲他追求的那種美的化身。當他見到她時,他知道她已經把他的理想與他的生命氣息結合在一齊了。他知道他的心要與上帝的心一樣,務必專一,絕不可馳心旁騖。當他第一次親吻她時,“她就像一朵鮮花一樣爲他綻放,於是這個理想的化身就完成了。”在黛西身上,蓋茨比的夢想變得有血有肉。他企求與黛西聯袂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是,黛西根本無力擔任這個主角。她但是是一個一項了爲人生最高目標的資產階級小姐,沒有思想,沒有情操,淺薄虛假,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她絕不可能爲實現蓋茨比自己的夢想去犧牲自己的既得利益。而蓋茨比自己當然不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他的想法太過虛幻。他和黛西的丈夫湯姆·布坎南都擁有財富,兩人的不一樣之處是他至少用他的財富去追求一種“美”,並竭盡全力去得到它。然而,他沒有贏得它,最後,喬治·威爾遜,也就是湯姆的情婦的丈夫在黛西夫婦的合謀和挑唆下殺死了蓋茨比。他的夢想徹底破滅了。蓋茨比的失敗就其根本原因是他做的那個“美國夢”已過時了,他所處的年代夢想成真的機會已經微乎其微。堅持的名言警句

我自己爲蓋茨比感到惋惜,他如此專一,但最終被自己喜愛的女子所害。當然他有些地方是值得稱讚的。他能夠把感情看得很美,而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把感情和利益聯繫起來。但是他確實被自己的理想所誤導,他沒有看清時刻與場合,他不該在心儀人已婚後還對過去完美回憶戀戀不捨。而黛西這個人太愛慕虛榮,太過於貪心。從某種程度上講,蓋茨比最終的下場跟她有很大的關聯。

《了不起的蓋茨比》800字9

不知有多少人是因爲村上春樹纔讀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只是其中的一個。但是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電影版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我最喜歡的美國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擔任男主角,村上多次在他的作品裏提到過菲茨傑拉德和《了不起的蓋茨比》,如果沒記錯的話,第一次知道菲茨傑拉德是因爲讀《挪威的森林》,後來好奇,就決定看一遍《了不起的蓋茨比》菲茨傑拉德用了第一人稱內聚焦的敘事方式,透過尼克的回憶來講故事,他既是當局者,又是旁觀者。作爲當局者,他是蓋茨比的鄰居,是黛西的遠房表哥,是湯姆的舊相識,他和喬丹交往,參加蓋茨比的奢華派對,幫蓋茨比搭起與黛西重聚的橋樑,他目睹湯姆與蓋茨比之間的衝突,知道茉特爾出事的真相,他處理蓋茨比的後事作爲旁觀者,他從不識蓋茨比到成爲蓋茨比的送殯人,這短短日子裏的經歷令他最終看透了他接觸過的那些人,看清了他所生存的那個“黃金”年代的美國社會

我們透過尼克進入故事,以他的角度來觀察、分析和思考,通常運用第一人稱內聚焦這種敘事手法都會令人讀得如臨其境,真實感極強。

真實到連故事裏每個人所向往和追求的似乎都是應該被理解的真實,包括蓋茨比。雖然蓋茨比追求的是一個看似虛無的夢想,但他需要的同樣也是一種真實,一個黛西,一段他自以爲暫停的愛情。可是實與虛又好像是一體的,黛西是真實的,而蓋茨比苦苦追求的愛情夢想卻如他豪宅對岸的小綠燈一般虛無縹緲,黛西無情的離開,蓋茨比的被害,葬禮的冷清蓋茨比的苦心經營最終換來的是一場空,他追求的夢只是一個短暫而美麗的氣泡。

透過尼克之口來講蓋茨比的故事是最合適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尼克和蓋茨比是同一種人。因爲蓋茨比死後,尼克還一直以爲黛西會回來,至少會打個電話,還以爲昔日參加蓋茨比派對的“朋友”會來參加葬禮,直到最後沒接到黛西

一個電話,直到在五號路遇見湯姆以後,尼克才漸漸領悟到些什麼。在尼克心中,蓋茨比始終都了不起,他既是當初搞奢華派對的富豪蓋茨比,也是最後活在他心中的追夢赤子蓋茨比。

蓋茨比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的了不起在於他無所顧忌地愛着黛西多年,他的心是純粹的。雖然蓋茨比經過多年的奮鬥,進入了上流社會的圈子,他從來不爲金錢、權力與榮譽所動,事業上的建構是爲了與黛西更接近。不幸的是,他的一生以悲劇結束,包括他夢寐以求的愛情。

《了不起的蓋茨比》800字10

盛夏八月,閒來無事,不如手捧一本書細細品讀。

最近在讀《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個霸權建立破曉時分的故事。那是百餘年前的北美大陸,經濟發展的火車疾駛向前;機器的摩擦轟鳴,卻也過多地掩飾了一時的人心。這本書,便是那段歷史點滴的印記。

究其然是一個人的悲劇,還是整個社會的悲劇,也許並不重要。酒天花地的派對,奢靡豪華的住處,五彩絢麗的衣衫,只是爲了他心中摯愛的黛茜。回想初見之時,年輕美麗,一段草樣的年華;荏苒而逝,奈何命運弄人,心中的摯愛已然他人的紅顏知己。愛得愈深,傷得愈切;不幹現實,沉浸於夙願的美好,卻模糊了前行的視野。無力的槍聲,所有的夢想與美好,不堪一擊地破滅,散於風中,了無蹤跡。

蓋茨比,他了不起,因爲他因時度勢的魄力,更因爲他追尋美好的情愫。他沒有做錯什麼,卻也只得這人去樓空。一個夢想,如何極盡,唾手可得,卻也如何之遠,難以達到。在人人追求物質的時代,真實的情感那般一觸即潰。浮華衆生,沾染了銅臭氣味,失卻了是一顆至真純淨的內心。不留一片淨土,那個時代,註定要湮沒無畏的追夢者。

文中最後一句寫道:“我們繼續奮力前行,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後推,直至回到往昔的那段歲月。”

心中不禁一搐。習慣了爭權奪勢,習慣了勾心鬥角,人們,究竟幸福嗎?浮躁的世界,寸步難行的時代,掩飾了流俗,口口聲聲追憶似水般的年華。這,難道就是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嗎?

“日復一日,興奮之情被漸漸吞噬。”現實,抹殺了太多如真似幻的意象。那些似空中樓閣一般的美好,與空洞的人羣已然漸行漸遠。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我們該何去何從?

蓋茨比的選擇是前者。縱然現實殘酷,命運無常,他的形象依然偉大;單純的難以阻擋的愛,左右了他的是是非非,也使之以一種壯美的勢態劃過一個過往時代的蒼穹。悄然而逝,少有人注視其光芒。穿越了百年,正是這縷光,給那個昏暗的時代留下了一個值得留憶的故事。

即使逆水行舟,在現實的洪流中,依然印記一個追夢無悔的背影。那個值得悲憫的時代,這些動人的文字,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

《了不起的蓋茨比》800字11

哦,難得! 這是一本優美的書,一本涉及到靈魂的書。菲茨傑拉德用詩意之筆鑄造了堅硬而又柔軟的靈魂主角蓋茨比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巨大成功,他有錢有勢; 而他爲了他的愛情(或者說他的理想?) 卻將自己的靈魂高高地置放在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之上。這不禁讓我想起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它們竟然如此相似。只不過,《呼嘯山莊》的故事是呼嘯在荒原上,希思克里夫堅強而粗鄙,靈魂受難的時候可憐得像野獸我能寬恕愛我的人,而我愛的人呢? 我怎能寬恕?; 而《了不起的蓋茨比》故事是誕生在美元上,蓋茨比干了非法的生意,活在他並不快樂的名利場裏,卻爲了一個類似的女子獻出了自己的名譽和生命。

如果允許我簡單地概括一下這部小說的故事,那麼我必須說這是一個三角戀愛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業已在電視劇中氾濫。也許這樣說對於一個期待新意的人來說是個遺憾,人們因此有理由質疑:《了不起的蓋茨比》憑什麼吸引我們? 我在初次接觸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這樣的困擾。我在一個大城市的書城買到了這本書,買書的動機如今已然忘卻。我肯定是受到某種感覺的誘惑:書香? 語言? 包裝? 評論? 或許兼而有之,但一開始肯定和裏面的故事無關。

我似乎無需贅述書中的故事。這部小說雖然素來享有盛名,但是它當之無愧。連詩人和批評家艾略特都說這是美國小說自亨利·詹姆斯以來邁出的第一步。在一個充滿速度感的城市,在一個夜生活盛大開放的城市,這本書也許可以找到更多讀者和知音。在這本書中,人們可以找到閃爍霓虹、酒會、名車、別墅、身份、地位,可以嗅到華美的物質氣息,可以看到享樂的天堂。然而奇怪的是:在這樣的天堂,蓋茨比卻無法拯救自己的孤獨。他擁有錦衣玉食,但是他在享受華美生活的時候卻另有所待。很少有人看出他的微笑背後還有些什麼。因此,他的被壓抑的愛戀顯得不可思議。他周圍朋友一堆,在這個繁華的城市他是個人物,他還有什麼值得憂心忡忡? 這個祕密也許被蓋茨比承受了太久。也許他就是揹負着這個祕密開始了他的奮鬥之旅。

《了不起的蓋茨比》800字12

村上在他的小說裏多次提到菲茨傑拉德是他最喜歡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他的影響而蒙上了一層孤獨和迷茫感,還有蓋茨比整夜整夜看守的對岸的光點。

當我不瞭解這部作品的時候,無論怎麼苦思冥想都二丈和尚摸不着頭腦蓋茨比到底偉大在什麼地方:16歲時隱瞞自己身世,自比上帝之子,不敢面對自己貧窮的父母而離家出走。與黛西相愛,但是自己貧寒的家境和養尊處優的黛茜門不當戶不對,這樣的現實讓蓋茨比心中的幻想第一次破滅。懷揣着對黛茜的愛和對理想憧憬,他發誓要成爲百萬富翁,滿足物質女黛茜,以便和她回到往昔,長相廝守。而當湯姆揭穿蓋茨比精心設定的這個謊言,他叫他閉嘴,他的緊張和失控的舉止真像是欲蓋彌彰,或像是個道貌岸然的牛津人。而當蓋茨比的屍體躺在城堡中時,卻沒有人來祭拜。整個城堡死氣沉沉像秋葉埋入泥土一樣然後悄無聲息。往日的一切熱鬧景象不復。所有人像不喜歡他往日的熱情一樣。更加讓人忍無可忍的是這時的黛茜正和湯姆在歐洲度假,享受着他們的“美好人生”。我突然覺得他只不過是有一個美好的幻想。或影響我的小說的第一句話:“每逢你想要批評什麼人的時候,你切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即使現實把他折磨的殘破不堪,他也不會輕易放棄心中理想的世界。他只不過不敢對自己說黛茜已經變了,她的熱淚中流露的除了愛戀之外還有金錢。他只不過是太愛黛西,執着等了5年,到死都還在等黛西的電話,等黛西和他去隔絕利慾薰心的地方。在那樣一個人們都爲利益瘋狂的時代,愛情也不那麼純粹的時代裏,蓋茨比這樣的人竟能保持那種對純真的柏拉圖式愛情的執着追求,他仍能保持一顆很寧靜的心,這也是爲什麼他讓維拉既覺得很神祕,有不得不佩服的原因。黛茜,因爲物質,放棄了自己的愛情。黛茜的丈夫湯姆生性暴虐,做了種種對不起黛茜的事,黛茜很絕望,但是她又能怎樣,歇斯底地大吼大叫?可是這是她自己的選擇,別無他法,而後在物質的驅動下又將逝去的愛情重拾了起來,然後在犯罪的恐懼下又再次地放棄,完結了蓋茨比的悲劇人生。威爾遜,或許是書中最悲劇的人物,無錢,無地位,工作不努力。渾渾噩噩混日子,連老婆出軌也不知道,直到最後被人利用,結束了別人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尼克,整個過程的見證者,也是最後的承擔者,承擔着這個冷漠的世界。夢想與現實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就如同人心與人心的距離那麼遠。

《了不起的蓋茨比》800字13

由於自己的工作有時候真的有點閒,閒的發慌,所以買本書來打發時光。之前一直想看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但是一直在玩,都沒看。現在不能看電影,但是可以看書,也挺好的。這本書篇幅不是很長,是以第三人稱來敘述的,由於自己看的書不是很多,所以對書的要義不是太理解(這樣的情況得多看書,看得多了,自然就懂了)。

蓋茨比,一個靠販賣私酒發家的退役軍人,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初戀,爲了引起她的注意,從而一次次的在自己富麗堂皇的私人別墅裏舉行大型宴會,極盡奢華。他不在乎來的都是什麼人,不在乎來的人認不認識他,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和猜忌,他只在乎黛西來沒來,有沒有注意到他。小說裏的“我”算是整個故事的經歷着,一切的一切他都看在眼裏。蓋茨比對自己的夢,對自己的心中的綠燈,對自己的愛;黛西對奢華生活的嚮往和享受;湯姆對蓋茨比的憎惡。蓋茨比貌似抓到了自己的夢,又貌似沒有,但是不管抓沒抓到,他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黛西,並相信自己有能力給她她所向往的生活,這這對他來說已經是很美好了。可是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結束的讓人猝不及防。他爲了保護黛西,被槍殺。死前他只想要有人待在他身邊,可是這點小小的願望實現起來卻是那樣的艱難。他的“愛人”黛西沒有來(我不清楚黛西爲什麼沒有來參加葬禮,也搞不懂作者爲什麼會這樣安排),平時參加宴會的人沒有來,帶領自己發家致富的山姆沒有來,父親來了,可是讓人感到厭惡,但是終究來了,有那麼一絲欣慰,來的還有一個在蓋茨比圖書館看書的那個人。

自我感覺蓋茨比抓到了那個夢,併爲那個夢付出了一切。暫且不說值不值得,但是這是蓋茨比所追求的,他不惜任何代價都要抓到它。故事裏的“我”是理解這一點的。正如文章末尾所說的“蓋茨比信奉這盞綠燈,這個一年年在我們眼前漸漸遠去的極樂的未來。”

同時也告訴了我們該怎麼做:夢雖然逃脫了我們的追求,不過那沒關係——明天我們跑得更快一點,把胳膊伸的更遠一點......總有一天......

《了不起的蓋茨比》800字14

閒暇時,翻開了《了不起的蓋茨比》,一點點地讀了下去。

蓋茨比是這本書的主人公,他的一生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悲劇。究其原因,可以從較早的時間來解釋。他年輕時愛上了一個家庭富有的女孩黛茜,他認爲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配不上她,這時的蓋茨比心裏頓時確立了他要出人頭地的目標。

不久後,蓋茨比成功了,而他再見到黛茜時她已婚嫁,蓋茨比的內心再次受到了衝擊。爲了讓黛茜回到他的身邊,蓋茨比在她家對面蓋了豪華別墅來應對黛茜的有權勢的丈夫,讓黛茜注意到他。讓人意外的是黛茜重見蓋茨比後卻只是把這種感情當做婚姻後的刺激。一次,黛茜不小心開車了丈夫的情婦,蓋茨比主動攬下責任,而黛茜的丈夫湯姆挑撥情婦丈夫開槍打死了蓋茨比。但蓋茨比殊不知那個把他真誠的感情當作刺激的而黛茜早已決定把他當做棄子。這是多麼諷刺啊!蓋茨比的屍體躺在城堡中時,除了他的父親與朋友卡拉威別與他人。城堡死氣沉沉像枯樹葉埋入泥土一樣悄無聲息。往日的一切熱鬧景象宛若海市蜃樓。

鏡頭轉向黛茜,此時的她正和湯姆在歐洲度假,享受着他們的“完美人生”。我突然覺得蓋茨比的愛情不過是一個完美的幻想。蓋茨比的真反襯出黛茜她們的假,無論蓋茨比多麼愛黛茜,也終究走不進黛茜她那顆早已空掉的心房裏。

蓋茨比不敢對自己說黛茜已經變了,她的熱淚中流露的除了愛之外只有金錢。蓋茨比早已感覺到這點,只是他太愛黛西從而欺騙自己:她沒有變。他等黛西和他遠離利慾薰心的地方,遠走高飛,結局終是不能。在那個人們瘋狂追逐金錢與地位而拋棄純真情感的時代,蓋茨比這樣的人竟能懷有柏拉圖式的感情去面對愛的人,實在是讓人欽佩和感嘆。

黛茜因爲物質早已經下了自己的情與愛。黛茜的丈夫湯姆行爲粗魯,又做了種種對不起黛茜的事,黛茜卻始終沒有離開他,這就是她早已改變的最有力的證明。一個在黑暗中迷失了又完全不想走出去的人又何曾珍惜過蓋茨比的光明。她對物質的沉迷埋葬了蓋茨比的悲慘人生。蓋茨比在等待的黛茜,應該是他所想象的完美形象的顯現,而不是現實中的她。

讀完書,我們似乎看到在那個冷漠的時代,人們終究還是逃不過它的漩渦,被捲入其中。當一切迴歸平靜後,彷彿沒有人會記得它是否真的發生過。

《了不起的蓋茨比》800字15

讀蓋茨比是因爲喜愛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第三章,渡邊講到了自己的閱讀經歷。他說,十八歲以後,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對他來說始終都是絕好的作品。

初讀蓋茨比的感覺是沒覺得有那麼出衆啊,怎麼村上對它的評價會如此這般。我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然後很慶幸沒有把這本書擱置一邊,而是在之後的年月裏,無聊時,休息時,都會拿起細細研讀一番。這本書真如村上所說的:沒有一頁使人興味索然。

書是在講述一個追逐夢想的故事。蓋茨比與黛西曾經是一對戀人,但蓋茨比不得不因爲戰事而遠走他鄉。黛西就成了他的夢想,一盞支撐他走過泥沼的明燈(書中的綠燈)。我們看到了夢想的偉大力量,它使一個紈絝青年變成東海岸大富豪。多年後,窮小子蓋茨比功成名就,在戴西家別墅的對岸買了一棟巨大的豪宅。他仍然保持着少年的羞澀,想見她卻不願意直接拜訪。只是每天舉辦來者不拒的豪華派對,希望有一天能吸引黛西的注意,可是黛西總沒有來。臨近午夜,蓋茨比從熱鬧的派對裏走出來,望着黛西的家——“他朝着幽暗的海水把兩隻胳膊伸了出去,那樣子真古怪,儘管我離他很遠,我可以發誓他正在發抖。我也情不自禁地朝海上望去——什麼都看不出來,除了一盞綠燈,又小又遠,也許是一座碼頭的盡頭。”

我們最終看到了夢想的迴應——每讀到這裏,我的心都會不由的緊縮。這也是電影版中我最愛的一個鏡頭——“他心領神會地一笑——還不止心領神會。這極爲罕見的笑容,其中含有永久的善意的表情,這你一輩子也不過能遇見二三次。它面對着——或者似乎面對着——整個永恆的世界一剎那,然後就凝注在你身上,對你表現出不可抗拒的偏愛。”

其實經過歲月的流逝,蓋茨比似乎也意識到。現在的這個物質女孩以不是當初那個純潔美好的黛西,但蓋茨比依然在不斷與現實抗爭,直到死於非命。

讀到這裏,不禁唏噓。蓋茨比追求的一直是心中的夢,是在他心中不斷添磚加瓦、添枝加葉、添油加醋變成女神的黛西。

夢想有的時候也很蒼白,夢碎的時候是如此地摧撼人心。

蕭伯納曾經說過“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這也許說出了夢想的駁論。

每次我聽到那句充滿調侃和自嘲的“認真你就輸了”心裏總會有些許惆悵。讀完全書,我這麼告訴和寬慰自己。即使擁有了,你又如何判斷那是否真的就是夢想。

標籤:蓋茨 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