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墨跡》讀後感(精選5篇)

讀後感1.51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墨跡》讀後感(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墨跡》讀後感(精選5篇)

《墨跡》讀後感1

看了曾子墨的自傳《墨跡》,讓我感覺最深的就是她的激情,從小聰慧,清秀可人,學習優秀,輕輕鬆鬆托福考個近滿分(673的滿分,考660分),出國留學特達茅斯大學,以幾乎全A的高分畢業,摩根斯坦利的成功面試進入投行業,事業頂峯之際卻跳槽到鳳凰,永遠都是不畏任何困難永往直前,不達到目的不罷休。非凡人所能及,不愧是"才女中的美女,美女中的才女".

她的激情大半來自她的爭強好勝,比如她的中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爲了一筆獎學金居然願意再考一次高考;在留學期間戰勝了重重困難,從語言到生活,從學習到打工,在應聘和工作期間她也是做得非常漂亮,原因之一就是"她想做個頂級的分析師"讓她在工作中孜孜不斷的學習、成長。可以講,該書告訴了我們:成功就是來自更多的付出,更勤奮的工作,更多的汗水,更少的抱怨,更多的苦頭和更積極的心態。

她很美,她的美混合了知性和感性。從她報送到無意去考託福到美國去留學到投行工作,這段歷程都非常精彩。上天好像真的特別恩愛她,但機會出現的時候,又有誰能夠好好地抓住它?像子墨那樣勇敢,聰明,機智,有所準備,不怕失敗呢?在投行工作的四年裏,她每天工作十小時,真的非常艱辛。一個外貌有着長長頭髮,眼睛大大的她看起來弱不緊風的弱女子,每次我看到她插圖的時候,都會被她的魅力所吸引。

書中大篇幅的介紹了她在美國的生活和工作,書中有兩句話另我很受震撼一是"看似大大咧咧粗線條的美國人,在關乎人品道德的細節上,卻講究原則,容不得絲毫的馬虎";二是"誠信和榮譽遠比成績更值得珍惜和維護".她在摩根斯坦利工作時她曾寫道公司中很多人都是美國政要、名人的子女,但是在公司爲了自己的前途,爲了父輩的名譽,工作的甚至比平常人更辛苦、更努力。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真正的靠實力生存的公平社會,一個國家之所以強大是有它必然的原因的。相比之下我們生活的社會中有太多的特權與不平等。曾子墨沒有象一些出國留學的中國人一樣鞭笞自己的國家,相反她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理解着這個社會、理解着周圍的人。

她放棄投行而去鳳凰,居然是因爲一本書一段文字。這裏的子墨給人不再是神奇,不再是遙遠的人,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她能夠深入艾滋村暴露社會陰暗的一面,遊離世界名勝順便報道社會現象這就是寄娛樂於工作,她害怕會蟲子,還有她朝聖的西藏,一切一切使得她更加可愛。有害怕也有勇敢,有愛心也有同情心……她告訴我們: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無論英語,寫作,都要把它當作是一門必須掌握的技巧。

曾子墨的自傳我就不詳細說了,我想她的成功可以歸功於她來自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個文化氛圍很好的家庭,父母親都是北大的老師。自小就受到寵愛和父母的文化教育,自然比別人多了很多先天的優勢。假如沒有父親改的名字,你想:曾子墨就是曾子的曾,孔子的子,墨子的墨,是戰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三子,名字充滿文墨香味;如果沒有父親看似"隨意"的說叫她去考託福,她也不會得到660的高分。假如沒有母親以前影響,她也寫不出那篇賺取老美眼淚的美文,也就不能申請得到達特茅斯的全額獎學金,也就沒有了在華爾街光輝的歷程。所以說,子墨的幸運歸根到底是她父母親精心安排傑作。其實現實生活中,一個富裕的家庭,一個文化氛圍好的家庭,他們的子女都是很出色的。環境可以造就人也會毀了人。自己努力也很重要。

《墨跡》很值得一看,有的時候我會覺得老天怎麼能對一個人如此的眷顧,但是老天對每一個人也都是公平的,她付出了必然有收穫,即便沒有收穫我相信以她的心態也會泰然處之。

《墨跡》讀後感2

前一陣子一口氣從花市書店買了10幾本書,其中只有一本人物傳記——《墨跡:留在生命和記憶中》,這是鳳凰衛視知名主持人曾子墨的自傳。“曾子的曾,孔子的子,墨子的墨”,就是因爲這句話讓我對曾子墨有了深刻的印象,從而讓我產生了對她傳奇經歷的好奇,從而買了下這本《墨跡》。

再沒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就看到很多名人的推薦:

繼林徽因之後最正的範兒。——王朔

曾子墨的經歷讓人歎服。尤其是有關摩根斯坦利頂級世界投資銀行的'故事,精彩之至。曾子墨的求職歷程可以說是部職場教科書,她的很多應聘經歷完全可以被學習、複製。希望她的成功可以帶給更多學子們好運。——白巖鬆

然而我看過之後,卻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一、曾的經歷在她筆下顯得特別輕鬆,彷彿是受到了命運女神的眷顧,高中,人大金融,長青藤大學,摩根史坦利投資銀行,鳳凰衛視一路綠燈。雖然不是同齡人,但是讓任何人看來就是一個神話。

二、她的聰明,務實和進取是成功的要素,可是我從書裏看不到她所受到的挫折,困惑掙扎和抉擇。誰都知道投資銀行分析員的生活會是多麼的勞頓辛苦和枯燥,然而,曾筆下的投行生涯都是在明星團隊,都是接手幾十億美金的併購,都是老闆們的稱讚,就是電影也會有些波瀾吧。

三、原先我並沒有注意過《財經點對點》中的美女主持,只是朋友一句戲言,我開始注意她。如今曾小姐的出境率大爲增加,但是我個人對她的風格不敢恭維--總是讓我想起“呆若木雞”這個成語,眼睛瞪得大大的,眼珠一動不動,毫無表情,看不出個人的喜怒哀樂。

四、最後就是曾小姐不斷強調Armani套裝,剛上班就立刻買Gucci的高跟鞋,自己是CD,Jimmy Choo的鐵桿粉絲,我只是想,投行和鳳凰該是多高薪水的工作啊,可是看長了心理有些逆反:難道黑乎乎的西服就一定非是Armani麼,肥肥大大的腰身來的不如ZARA性感和時尚,年紀輕輕的靚女只是套在保守卻價格不菲的套裝,我真有些同情她了。

五、最後就是,這麼一個美女,厚厚的一本經歷自傳,卻看不到她個人感情的描寫,哪怕是一絲感觸都沒有,排除不便透露個人隱私的原因,我真是不能理解30多歲的青春年華,難道沒有愛的滋潤?

總之,30多歲寫自傳,底子確實薄了些,不過傳奇般的經歷和鶴立獨行的性格,不失爲這本書的亮點,並不後悔讀完這本書。

《墨跡》讀後感3

昨天晚上因爲跟王同學的事情難以入睡,一直到凌晨一點纔開始有一點睡意,之後迷迷糊糊,也總是斷斷續續的醒來。

今天上午勉強上了兩節課,接着做未完成的微課,中午加班錄製微課,直到兩點多實在堅持不住了,在伴隨着陣陣頭疼的難受中,回到宿舍,躺在牀上,不自覺的翻開手機看起來曾子墨的《墨跡》,只感覺頭疼,看過的,也只是過眼不過腦。也不知怎麼就這樣睡着了,而且,一睡就是一個半小時,起來,卻有一種惶惶然的感覺。繼續,我的書。

“爲什麼一定要犧牲自己,去點亮別人眼中的光環?”這句話熟悉的讓我想起多年前不知在哪裏讀到過。下午直至晚上,在英語組聚會的餐桌上,大家觥籌交錯,談笑風生,而我,彷彿置身事外,一直在繼續着我的墨跡。直至讀到百分之九十四。

“我始終相信,有的機會是從天而降的,有的機會則是需要親手創造的”是啊,對於喜歡幻想的我來說,其實生活中處處存在機會,就看你要不要行動起來。有些人一直在積蓄力量,準備厚積薄發,這就是等待機會。而有些人卻善於創造機會。曾子墨的那段爭取暑假去

“天下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明智徒勞無益,卻不得不盡心盡力”

《墨跡》讀後感4

封面上,那個自信的微笑,那身貼身的職業裝,讓人不禁疑問:這本書究竟應該界定爲明星還是成功人士的自傳呢?前者太輕浮,後者太深沉,曾子墨大概可被認爲是兩者的結合體:既有銀幕上光鮮照人的形象,更有跨商界與影視界的豐富經歷。如果辨證的來分析這個年僅三十的成功職場女士的思維方式,就會發現其實曾子墨的思維很經濟,充斥着某種“好學生”的標準模式。

曾子墨的倔強、好強、不服輸以及銳意進取的精神在平實無華的敘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她的人生是某種“好學生”的道路,但是選擇這種道路必須要極高的條件:第一是很高的IQ,第二是明確的理想以及目標,第三是永不動搖的,經濟的價值觀。或者成爲某種功利的價值觀。

在她的成長軌跡中,從高中、大學、再到留學美國,直至後來進入了華爾街的著名投行摩根斯坦利,這一路走來,都很成功,貌似就沒有失利的時候。我覺得這主要源自於她的自信。考託福的時候,她那麼小的年紀,卻能以北京市總分第一的驕人成績,摘得了桂冠,在簽證的時候,由於別人的不信任,卻讓她執意的要求回家取“證”,以示自己的能力。

當在她申請達特茅斯大學時,對於“義工”事情,她採取的卻是誠實,於是給校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她順利申請到了獎學金,進入了該校學習。而所有這些,都是源自於她個人自身的獨特魅力,與她的家庭應該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吧!書中講述了自己在校打工的經歷,透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他人廣泛的認可,從她那裏,我們學習到了,不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做好自己則是最基本的。

其間,也講述了她爲何選擇華爾街,選擇摩根斯坦利,這應該也是來源於她的自信,還記得她說的一句話,哪裏最好,她便要去哪裏。而在面試過程,她也爲自己做了充分的準備,而達到了有備無患,順利地進入了,她理想中的企業,而工作的努力與自信,讓她成爲了一個“明星分析師”。

當她與簽證官有矛盾時,她的倔強是一種表象,其深處其實是對於自身能力的一種絕對自信,同時以一種玩味的心態來期待簽證官的屈服,某種成就感在她心中便油然而生。這種成就感必然伴隨着諸多的準備,於是將我們的視線引入了她對於留學的堅定的決心以及充足的準備。因此我們知道,每個夢想都需要有某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做支援,但是在有精神力量的同時,必須在現實生活中做好每一件可以成爲成功的墊腳石的小事。今天曾子墨的成功是在商界的、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似乎是遙不可及的,但是,要堅定地相信,無論夢想多麼卑微,它都值得你堅持,併爲之而奮鬥。她應對自如的出色表現中,我們不但再一次重溫了她的價值觀,同時也能夠從她的面試經歷中切身體會到此類面試的側重點以及面試官希望看到的面試者身上體現出的特性。國外的面試官看來是要被打動的,每個面試其實都是如此,我們的曾子墨小姐是足夠聰明的,正如她所言,左右逢源。

至於加入鳳凰,則是一次完全由她自己作主的選擇。在投行枯燥重複的工作中,曾子墨失去了熱情與新鮮感,於是選擇離開華爾街。這一選擇也讓我領悟:不管做什麼,熱情是最重要的,失去了興趣,在別人看來再理想的職業都是味如雞肋。在我爲上華師還是深大而苦惱時,子墨的選擇給了我啓迪。

事業上的打拼經歷又是一大亮點,她憑藉自身實力和頑強的奮鬥,獲得了美國同行的認可,而且無論在投行還是在電視臺,做得都很出色。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仰望的地方,要相信任何事情,只要你認真地爲它付出一切努力,終將收穫回報,這是一個老套的真理,總是很正確。

曾子墨的成功,在某種意義上是不可模仿的。但是在另一個層面上,其實她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有些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我也曾經崇拜這些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幸運兒們。但想一想,人之一生,做得對得起自己的努力和平凡起點就行了。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而當他們爲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鬥之時,生命的價值,是平等的,無差異的。

《墨跡》讀後感5

聽說鳳凰衛視的曾子墨出了一本自傳體的書:《墨跡》,而且反映還不錯,賣得都幾次脫銷。

家人買了本正版的《墨跡》,我拿來一看,果然不錯。雖然還沒有看完,但還是想談點感想。

《墨跡》中說,美國人對寫作的重視無與倫比,無論你即將選擇的專業是文還是理,將來從事的工作是金融還是醫生,在他們的眼裏,寫作是基礎,是工具,是人人都要掌握的技能。

當得知中國的理工科學生進入大學後,就等於和寫作說再見時,曾子墨的美國教授顯得萬分詫異。“這是個天大的誤區!只要你工作,你就需要寫作!科學家要寫實驗報告,經濟學家要寫研究論文,企業家要寫商業計劃,就算在非政府組織工作,你也需要寫檔案!”

我對《墨跡》中這一段敘述,印象很深。因爲我們的許多大學生的確不重視寫作,不善於寫作,不會寫作!不僅大學生,就是一些單位的工作人員也同樣如此。

其實,正如那位美國教授所說,無論做什麼工作,都需要寫作!這是真理!千萬不要忽視寫作。

寫作並不是高不可攀,會說就會寫。只不過是把日常生活中所見、所想、所感寫下來,再加以整理、修改。這樣,一篇文章就誕生了。

寫作當然有方法。要有中心思想,要有構成的要素,在觀點正確、結構合理之後,寫作在很大程度上還要取決於語言運用的如何。語言運用的好,文章就寫得出色,反之,文章就會寫得平淡。

語言是一切寫作的基礎,寫作中,如何運用準確、鮮明和生動的語言,表達出文章的思想、觀點、結構和事例,準確地反映出客觀實際,這是需要鍛鍊的。

寫作要靠自己的努力。只要不怕寫作失敗,勤學苦煉,只要善於用心,善於總結,就一定能把語言的基本功鍛鍊好,把文章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