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熱】《羅亭》讀後感

讀後感1.11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羅亭》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羅亭》讀後感

《羅亭》讀後感1

《羅亭》,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紀俄羅斯著名現實主義作家,歐化知識分子,極具時代敏銳性,又極富詩意。

《羅亭》《貴族之家》是其最重要的兩部長篇,與《前夜》《父與子》《煙》《處女地》共6篇構成了俄國知識分子歷史命運的藝術編年史。

先聊聊《羅亭》,羅亭是典型的俄國沒落貴族知識分子,對羅亭的認識和態度,我可謂是起起落落。出場在貴夫人達麗婭·米哈依洛芙娜沙龍裏的羅亭思想豐富、靈感迸發、激情洋溢、分析人事入木三分,令人刮目相看。他極具魅力的談論俘虜了我,也俘虜了另外幾個人:裝腔作勢矯揉造作手腕圓滑又無情自私的貴夫人本人,溫和善良單純有愛心有修養卻無看法的亞歷山徳拉·巴甫洛芙娜,正直誠實憨厚的熱血青年教師巴西斯托夫,安靜內斂單純卻有主意有思想的貴族少女娜塔裏婭。當然,也有例外,另一個貴夫人的舊寵,自以爲是的潘達列夫斯基對羅亭既忌諱又討好。還有仇視哲學仇視女人語言刻薄的老光棍怪人比加索夫對羅亭也很不以爲然。巴甫洛芙娜的弟弟,喜歡娜塔裏婭的沃倫採夫跟羅亭的關係很微妙。巴甫洛芙娜最信任的人,曾經在莫斯科與羅亭有過深交的列日涅夫卻認爲羅亭淺薄、懶散、一知半解、冷若冰霜、自我陶醉與炫耀,他甚至認爲羅亭是“裝腔作勢的戲子賣弄風騷的娘們”。列日涅夫與羅亭一樣是曾經在莫斯科追夢的年輕人,但是與羅亭不同的是,他隱身鄉野,韜光養晦,藏巧於拙,成爲衆人眼中的“面布袋”,只有巴甫洛芙娜獨具慧眼真正認識他賞識他並最終嫁給他。羅亭在貴夫人達麗婭家侃侃而談的這些日子,夫人的女兒娜塔裏婭認真地愛上了他,此後羅亭的表現令人噁心。他一邊懦弱地像個不敢伸出觸角的蝸牛一邊又表現得讓娜塔裏婭誤認爲他愛定情堅。其實,羅亭並不是存心玩弄感情,而是他真的幼稚到不知道自己到底愛不愛愛什麼!面對外表溫柔內心強大的娜塔裏婭堅定的愛,懦弱的羅亭迅速逃離了。大家在閒聊中知道了羅亭的消息———窮困潦倒,健康愈下,寄人籬下。比加索夫刻薄地罵羅亭是寄生蟲。事實上,比加索夫,他扮演的角色比羅亭更惡劣百倍。最瞭解羅亭的列日涅夫一針見血地指出羅亭的全部不幸就在於他根本沒有性格。是啊,一個人的不幸是沒有性格,而一個民族的不幸則是沒有民族性。羅亭真可謂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話不能說絕,人不能看扁!在省城徵兵的列日涅夫無意間遇到羅亭,羅亭雙頰深陷皺紋滿面的變化令人吃驚,一番深談,列日涅夫對羅亭有了新的認識:羅亭,他這個人,只要他願意,憑他的能力,什麼樣的目的不能達到,什麼樣的好處撈不到手,但他卻無法在肥沃但險惡的土地上紮根,只落得衣食無着,漂泊無依,還在堅持着什麼?羅亭的心裏有一條蟲,那是熱愛真理的烈火在內心熊熊燃燒,而我們大部分人,早就迫使內心的那條蟲安靜下來,坐在家裏袖手旁觀,跟一切妥協了?

我在書上寫下了對羅亭最終的看法:不妥協!不將就!羅亭最後的消息就是悲壯地犧牲在巴黎起義的街頭,似乎隱喻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的未來?

《羅亭》讀後感2

命運彷彿一隻看不見的魔手,在操縱着這世間的人們。就頭頂上的青天,這廣袤無際的宇宙,這大慈大悲的無量佛祖,就這麼靜靜地看着人間的悲喜,從不言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爲鄒狗。

羅亭剛開始的出場宛如跳樑小醜,他鼓吹着,賣弄着,像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他給這閉塞迂腐的鄉下吹來了一股妖媚的風。作者顯然是在欲揚先抑,剛開始我很討厭羅亭,尤其是當他的心上人一說出她母親反對戀情的話就退縮的時候。這個人怎麼能這麼脆弱呢?

然而這脆弱又是真誠的。羅婷有學者般淵博的知識,可性格卻有着嬰兒般的'幼稚懦弱。他的心,或許如枯草一般強勁,他的行動卻不是。上天賜予他能言善辯的本事,既成就了他,也毀滅了他。你看昔日同窗列日涅夫發福了,已沉浸在幸福寧靜的家庭生活中。列日涅夫代表的是實實在在的普通人,這種人也曾做過幻夢,但幻夢破碎後就安於普普通通的生活,談不上喜歡或厭倦,擁有的只是一種寧靜,平凡的幸福,而羅亭,儘管一事無成,卻仍在四處奔走,他過於執着的熱情和不夠堅韌圓滑的心組合到一起,便成了這書裏一出最大的悲劇。

這悲劇讓人看得沉痛。尤其是最後他一臉淒涼落寞的說:“你看這是什麼漂亮話。這滿臉的皺紋,這花白的頭髮,還有結滿補丁的衣衫,老兄,這些可都不是漂亮話。”造化弄人,人靠自我的造化弄天。性格決定命運,原是不錯的,像羅亭這樣天真、直率、愛幻想、熱情莽撞、卻又軟弱膽怯的人,確實會碰很多釘子、經歷很多磨礪,最後才能在這些磨難中或許稍微學到點圓融冷靜的智慧。我可以下一個結論,羅亭是一個天真的理想主義者,沒有腳踏實地地活在現在,而是永不知疲倦地熱切地做着他那改良世界的美夢。

謹慎的人容易得到微小的成功,輕率的人總是受到生活的鞭撻,善良的人感受到的痛苦最多,堅韌的人總是最脆弱……命運使人生既在未知時撲朔迷離,又在已知時有跡可循。與之抗爭嗎?那多無力;順從它嗎?又毫無意思。人到底是不是活在了一個格子裏,一個命運根據其性格量身打造的樊籠裏?如果是的話,又該怎樣超脫呢?

忽然想這樣寫:無論自己願不願意,人總是活在格子裏的,這是從一出生就註定了的。漫長人生的意義在於你願不願意爲之作出改變,哪怕終生都活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裏,你願不願意爲不斷擴大這片天地付出持久不泄的努力?所謂格局的區別,就是衆生都生活在格子裏、套子裏,而有人卻不受其束縛,因爲他在用畢生精力不斷地爲自己開疆闢土,直到感受不到邊界的存在、在其中自由翱翔。

不斷翦除束縛自己的東西:傳統觀念、天性、成見、時代的主流信念、周圍人的衆口一辭……活久見,活的久纔有機會收穫衝破一切障礙的大智大勇。

也許我自身殘缺,但我一定會不斷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既然逃不開這走在旅途上的命運,我只好從一個小平臺跳到另一個大平臺,從低層次走到高層次,不斷地讓自己豁然開朗。

我從來處降落,經歷一番世事,終會抖落一身塵埃,振翅高飛而去。

標籤:讀後感 羅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