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名人傳》讀後感(通用27篇)

讀後感1.02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名人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傳》讀後感(通用27篇)

《名人傳》讀後感 篇1

《世界名人傳記》這本書伴隨我度過了這個有意義的暑假,讓我受益匪淺。讀罷此書,我感慨頗多: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偉大的人物值得我們去學習。比如堅持自己意見,打破古典戲劇格律——三一律的德國詩星歌德;用歌劇來諷刺或讚美,有時會講述一些故事的英國歌劇家莎士比亞等等一系列偉大的人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當然榜樣並不只是指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的人,有時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出現幾個“偉人”。只不過這些人做出的事並不轟轟烈烈,但在被他們幫助過的人心裏他們就像魯迅、莎士比亞一樣偉大一樣了不起,有些人甚至認爲他們比魯迅、莎士比亞更厲害。這些人總是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或在別人遇到緊急情況時挺身而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爲他們排憂解難,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通的人,但在你需要幫助時她幫助了你,那她在你的心裏就不在是一個普通人了,而是你的恩人。就比如在你小考時你的筆壞了,只要你跟同桌說一下她肯定借給你,想一想,如果沒有這枝筆的話,你的試就考不成了;當你課堂作業不會時,你四周的同學就會教你怎麼做雖說他們只做了一點小事,但我們成千上萬的人做起來,那就會是人類歷史上的大事。

所以我覺的每一個人離偉大這個詞語並不是很遙遠,只要你從小事做,就比如一個人生下來,要先學會走再學會跑,如果你不會走就想跑,是永遠也不可能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小事做起,努力使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讓自己人生的路越走越寬!

《名人傳》讀後感 篇2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裏,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着另--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儘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麼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着希望.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爲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羅曼羅蘭稱他們爲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那麼,《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我想,只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努力向前。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傳》讀後感 篇3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頓爲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嚐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爲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傳》讀後感 篇4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着思想,阻撓着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開啟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爲什麼還能成功呢?爲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爲,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爲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爲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名人傳》讀後感 篇5

《名人傳》是羅曼·羅蘭爲三位舉世聞名的文學藝術大師譜寫的英雄史詩:第一位是身患殘疾,孤獨貧困,從未享受歡樂,卻創造了換了奉獻給全世界的作曲家貝多芬;第二位是生於憂患,受盡磨難,給人類留下不朽藝術品的雕塑繪畫大師米開朗琪羅;第三位是不可難於富貴願爲天下黎民獻身的俄羅斯小說家托爾斯泰,名人傳讀後感無端。這之中,我最熟悉幷欽佩的是貝多芬。

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最大的悲劇莫過於聽不到聲音。這悲劇就降臨到貝多芬頭上,但他沒有沉淪,沒有退縮。身體上的缺陷沒有摧毀他心中堅定的信念,他在無聲的世界中靜靜探尋克服困難的方法。深厚的音樂功底和堅定不移的信念給了他足夠支撐,他用一根木棒抵住自己的牙齒,另外一端頂在鋼琴共鳴箱上。他在忘情演奏的同時全然不顧牙齒的生疼。對他來說,或許只要能夠重新聽到自己的琴聲,什麼都可以不顧吧。在雙耳失聰和經濟困難的雙重困難下,他有的僅是一雙手,一架琴,還有心中的信念,讀後感《名人傳讀後感無端》。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吶喊着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創作了《田園》《英雄》《命運》這些千古名作。羅曼·羅蘭說:"貝多芬給我們反抗宿命的力量。"事實就是這樣,人類在宿命面前,往往顯得渺小、無奈;但當你真正決心去挑戰宿命的時候,宿命往往又顯的不堪一擊。

貝多芬給了我們反抗命運的力量。我們所遇到的困難,與貝多芬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應該向貝多芬學習。我們不需要反抗宿命,但應該有貝多芬的信念。這些,是貝多芬教給我們的,是我從《名人傳》中學到的。

《名人傳》讀後感 篇6

是她帶我來到這個世界在黑暗的人羣中脫穎而出,在孤獨的世界中不屈不撓,強忍着一切痛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沒錯,他們是《名人傳》中的英雄。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著作。全書分爲《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他闡述了這樣一個主題:偉大的天才必須向庸俗而且充滿敵意的社會進行不屈的鬥爭,才能獲得勝利,完成天才的創造事業。

在三本傳記中的名人中,我最敬佩的就是米開朗琪羅了。米開朗琪羅是一位雕塑家兼畫家。他出生在意大利的貴族家庭,六歲時候母親便死了,他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裏。從小學習雕塑和繪畫的米開朗琪羅被抓去造陸墓,逼得他痛苦地創造他不滿意的作品,但是他沒有因此而屈服,還在臨終前創造了著名的《哀悼基督》。

米開朗琪羅是孤獨的。他恨人,他也被人恨;他愛人,卻不被人愛。人們對他又是欽佩,又是畏懼。他膽小多疑,做事謹慎但愛猜忌。但是沒有人能理解他,所以,他的一生在痛苦與孤獨中度過。他的家庭成員不僅沒有理解他的良苦用心,把他看成是賺錢的機器。但是他仍然愛家人,甘願奉獻,卻沒有人理解他的付出。米開朗琪羅的內心是憂鬱的,他的謹慎讓人一次次嘲笑,他缺少朋友,更沒有愛情。但是他愛家人、愛祖國、愛人民,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藝術,卻獨自忍受着痛苦,這樣的人讓我敬佩。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名人傳》告訴我們的也是這個道理,面對困境,我們要想想他們與命運抗爭的情景,然後努力的去面對,去拼搏,終將獲得成功。

《名人傳》讀後感 篇7

這是一本看起來非常普通的書,卻讓我的寒假因它而精彩許多。它就是法國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的鉅著——《名人傳》。

這本書是音樂家貝多芬、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和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三個人的合傳。作者爲什麼要把它們放在一起呢?還是先看看他們的故事吧。

貝多芬在音樂上很有天分,可是後來他卻失聰了。這是作爲一名音樂家最大的悲哀,就像獵人沒有槍,醫生沒有手術刀一樣。但是貝多芬卻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仍然將自己在音樂上的天賦發揮出來,寫出了許多傳世名曲。

米開朗基羅一生也經歷了很多的痛苦,但是和貝多芬相比,他的痛苦更多是由於自己的性格造成的,他天性多疑甚至是對自己的親人也心存芥蒂。他面對教皇和權貴極其軟弱,總是做不到堅決的反抗。他不斷妥協又因此而痛苦不已。但是即使他再痛苦,他對工作依然很認真,依舊對藝術很執着。在他的作品上顯示了自己的美術天賦。

從表面上來看,托爾斯泰的生活是比較幸福的。他出生於貴族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愛情和婚姻也很幸福,但是他又是孤獨的,因爲他的妻子。孩子甚至包括他的朋友都不能夠理解他的思想,他因此痛苦不已。

作者在這本書中以激揚的文字刻畫了三位不同領域的曠世奇才,一個在痛苦中激發天才的英雄——貝多芬;一個賦予岩石生命的英雄——米開朗基羅;一個打破寧靜生活以安撫心靈的英雄——托爾斯泰。不同的人生經歷卻造就了相同的成功與輝煌。

作者以此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勇於面對生活的挑戰,不向苦難低頭,就一定會收穫自己想要的東西和生活。

《名人傳》讀後感 篇8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題記

面對挫折和困難,人要麼在孤獨與痛苦中死亡,要麼不屈不撓的抗爭。

讀過《名人傳》我才真正明白什麼是偉大。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儘管他們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的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他們都是各自領域裏的偉人。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爲創作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精力,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他們選擇了同命運抗爭。

反之,如果這三位偉人都選擇了向現實妥協,他們便不會有今天的成就。米開朗琪羅只知道工作,卻不肯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貝多芬與資助他的朋友絕交,使自己陷入困境;托爾斯泰放着舒適的日子不過,卻一心向往着平民的生活。

他們的做法難道是自討苦吃嗎?不,絕不是。他們只不過是按照自己的心去生活,你也許認爲生活中充滿了鮮花與歡樂,人生來不是爲了吃苦的,但是在生活中難免會有磨難。在磨難面前有人選擇放棄,有人選擇抗爭,儘管這條路坎坷崎嶇,但他們依然爲自己的思想鬥爭,自己的追求而奮鬥。

對於書我可以這樣形容,沒有了書我就像缺水的魚,奄奄一息,《名人傳》不單單是一本名人的傳記,更是我們的好老師他教會我如何戰勝挫折和打擊,如何爲自己創造更燦爛的明天。

讓我們也爲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而努力吧!

《名人傳》讀後感 篇9

我在讀這本書之前就對這三位大師非常感興趣,一位音樂家、一位雕塑家、一位小說家,這三人都是英雄。

貝多芬失聰時依舊創作令我感動,托爾斯泰晚年時的痛苦讓我感到痛心。但最讓我敬佩的是裴冷翠城中那位爲藝術獻出一生的雕塑兼畫家——米開朗基羅。

他是藝術天才。伴隨着時代的變化,米開朗基羅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兒時在學校中優異的成績連老師的嫉妒。可他自命不凡,企慕一種更英雄的藝術。也許凡人會安於現狀,但他卻沒有。後來他成名,爲無數帝王修建陵墓、教堂,畫壁畫等等。他的創造力、想象力、藝術力是無人能比的。

他是痛苦的。米開朗琪羅到了中年,疾病和精神壓迫交加,使他十分痛苦。他的父親曾多次勸說他去醫院看病,可由於他的固執與古怪的脾氣,堅持不看病。當時的他,被無數的作品任務重壓着,身體和精神都在被不停地摧殘着。可他依舊創作着,只因他內心中那份對藝術的鐘愛。

他是無奈的,對於現實的不堪,他卻不能做什麼;他是感性的,好友維多利亞死後,他是那樣痛苦;他是瘋狂的,他拒絕過帝王的請求,他不顧身體的日夜創作;但我相信他也是快樂的,即便現實有再多不幸,他還是能在藝術中得到精神的享受......

我敬仰他,不但因爲他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更是因爲在他的身上,我能感受到他的不慕名利,他的堅持奮鬥,他的遇挫不屈等等美好的品質。

《名人傳》中的三位藝術家,包括世界很多的大家,他們即使在再艱苦的環境中,也能做出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事。正是因爲這些偉大的英雄們引領着我們,鑄就着偉大的民族靈魂,而我們,需要傳遞他們的精神,向未來走去。

《名人傳》讀後感 篇10

今天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這本傳記主要記述了貝多芬;托爾斯泰;米開朗基羅這三位偉大的人物苦難的一生,同時也頌讚了他們頑強拼搏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性格。

這本書中的三個人雖然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畫家;一個是作家。但是他們在各自不同的工作中,都是偉大的探險家,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雖然,在成功的旅途中,他們的道路並不平坦:貝多芬遺囑之中的“孤獨,孤獨,孤獨”體現出了他悲慘的遭遇,米開朗基羅晚年遭受病痛的折磨,托爾斯泰因堅持真理受到了莫名其妙的誹謗。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逆境之中永不放棄,不因一時的悲苦而消極沉淪。這也是爸爸經常說到的。

讀完了這本書,我領悟到了它獨特的魅力,書中的三位主人公悲慘的遭遇彷彿近在眼前,我不知道羅曼羅蘭是怎麼寫出來的,這麼優美的詞句,真心佩服呀!!!!!

冰心有一首詩說過: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是呀!要想成功,就只能奮鬥。羅曼羅蘭的作品,其實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越是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遭遇,越能磨鍊人的意志。”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就應該想起這本書中的三位主人公,像他們一樣戰勝困難,努力前進。

這本書雖然結束了,但我們應該將這個道理裝進心中,戰勝困難,朝着目標前進。

《名人傳》讀後感 篇11

從《名人傳》一書中,我知道了,世上的英雄有兩種,第一種是通常所稱的英雄人物。那種憑藉強力,在虛榮或個人野心驅策下的英雄,這隻能給人類釀造巨大的災難。另一種也就是正真的英雄,那隻不過是“人類的忠僕”,但卻具有偉大的品格。之所以偉大,是因爲他們能傾心爲人類和社會服務。他們和我們一樣,經受着生活的各種洗禮,甚至遭受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但他們依然爲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藝術和文化遺產。無法解脫的痛苦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生命的養料,這正好應驗了一句名言:“痛苦是有益的,因爲至少我們沒有作惡。”

要想成功,就必須要有驚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正如蕭伯納所說的:所謂天才人物指的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奮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名人傳》中描述的三位英雄都是爲了尋求真理,創造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現出了畢生精力。這又讓我想起了一位名人——哥白尼。

哥白尼生活的那個時代,科學還不是很發達。那時候,人們大多數認爲“天主”主宰着宇宙,“天主”創造了人和萬物,明月星辰都圍着地球轉。

經過多年不懈的觀察和研究,哥白尼大膽地推翻了地球中心說。他認爲: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和其他行星一樣都是圍繞着太陽執行的,而且地球還在不停地自轉着。一些宗教人物當衆挖苦哥白尼,哥白尼對此付之一笑,反脣相譏道:“天體地執行絲毫不會因爲這些笨蛋的嘲笑或尊敬而受到任何影響。

哥白尼的日心說在近代科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他爲了追求真理,耗盡了畢生精力。

生活是不平凡的,只有不怕磨難,勇於攀登的人,才能登上光輝的頂點。

《名人傳》讀後感 篇12

“羅曼?羅蘭認爲在這個腐朽的社會上,鄙俗的環境裏,稍有理想而不甘於庸庸碌碌的人,日常都在和周圍的壓力抗爭。”列夫?托爾斯泰出生名門望族,像溫室裏的花朵,但是在他不到兩歲時他的母親就去世了,他父親在九歲時也離開了他。父親的死讓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魂中充滿了絕望”。

列夫?托爾斯泰的經歷豐富多彩,16歲在喀山大學讀書,這期間他的頭腦處於狂熱的境界中他不斷地實驗各種人生觀觀念和學說,矛盾對立的理論讓他固有的信念動搖了,他的心底,最寶貴的是精神財富。23歲時他在高加索服兵役,高加索美麗的風光使他靈感大發,創作了《童年》、《少年》等作品。

1855年,列夫?托爾斯泰在彼得堡感受到了那些文人貴族的卑劣虛僞,他開始憎惡、輕蔑他們。1857年他去國外旅行,他對於資產階級的文明、博愛、民主十分失望,他開始明白資產階級的“文明”不過是華美的謊言。

1862年,托爾斯泰與索菲婭?別爾斯結婚,他在幸福的婚姻生活中完成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在《安娜?卡列尼娜》完稿前,他便厭倦了生活,產生了死的念想,他把房間裏的繩子藏起來怕自己自殺。宗教狂亂後,他發現民衆的簡單生活和信仰纔是生活的真理。列夫?托爾斯泰緊張的精神探索又遭遇慘痛的社會現實,他放棄貴族般的生活,選擇用汗水換取麪包,並終生與文明的罪惡和謊言對抗。

《名人傳》讀後感 篇13

經老師推薦,我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一書。領悟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經歷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讚美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精神。

羅曼·羅蘭是20世紀上半期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因痛感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歐洲是一個騷動不安、瀰漫着腐敗風氣的社會,是一個需要偉人的社會。而寫下了《名人傳》一書。書中的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基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儘管他們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的時代和國家不同,但都是各自領域裏的偉人。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中的種種磨難,卻爲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這是非常值得讚頌的!

它與世界上的其它傳記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古以來,傳記幾乎都是記載名人的豐功偉績,而《名人傳》卻使我們看到了他們和常人一樣有他們的痛苦、掙扎和矛盾。羅曼·羅蘭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活裏充滿了貧困憂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卻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需要寫作《名人傳》,需要把偉大的心靈獻給受苦受難的人們,使他們受到安慰與鼓舞。

《名人傳》不僅是一本文學名著,而且在提高人們對於歷史和偉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建議大家都來一起都來讀一讀這本書,它會在你人生的道路上起到重要的所用!

《名人傳》讀後感 篇14

《名人傳》這本書總共講了三個名人的傳記,分別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雖然是三個不同身份,不同職業的人,但是他們身上卻有着類似的精神,即對真理、自由、美好事物的嚮往,造福人類。他們不是爲自己而活,是爲了人類進步而存在的。他們強大的生命力和敢於與一切困難做鬥爭的精神讓人們深受鼓舞。

飽受病痛折磨的貝多芬用畢生的心血創作無數經典音樂,他是在極度痛苦中創作的這些不朽之作。大師都是孤獨的,他沒有親人,唯一的親人也背叛了他。他憑藉着堅強的毅力,創造除了奇蹟。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他耳聾後完成的,難以想象一個與世隔絕的人戰勝疾痛有多難。他沒有被命運嚇倒,戰勝了命運,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深厚文學修養是米開朗琪羅的標籤,他有一個多災多難的祖國,悲痛的看着國家的淪陷,感受着人民的痛苦。他忠誠教皇,一生爲理想堅持奮鬥。他的作品影響至少三百年的藝術家,在歷史上他被評爲天才、智慧的結合體。列夫托爾斯泰被譽爲世界文學泰斗級的人物,他爲國參軍,滿腔的報復和正義,他敢於在作品中揭露社會的黑暗,社會的矛盾,他充滿了正義感,全心全意造福人民的精神和堅韌的品質讓我感動。

我們的幸福從何而來?就是透過不斷的奮鬥,做命運的主人的過程而來。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你只需緊緊的握緊雙手,牢牢抓住它,永遠不要向命運低頭。

《名人傳》讀後感 篇15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最終成爲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麼多不

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讀了貝多芬的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海倫凱勒——一個同樣有着堅強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樣是很不幸的,兒時的一場大病,讓她變成了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裏,沒有色彩,沒有聲音,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命運的不公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渴望瞭解一切,於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終成爲十九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名人傳》讀後感 篇16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這三位名人似乎沒有共同點,但是他們都飽經磨難。作者着力刻畫了他們爲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在這三個偉人中,我最佩服的就屬貝多芬了。貝多芬的童年十分艱辛,缺少家庭溫暖。他的音樂才能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但是他的父親虛榮感十分強烈,當貝多芬四歲時,便把他關在房間裏,逼他練習小提琴。幼小的貝多芬差點對音樂產生厭惡,是暴力強迫他繼續學了下去。17歲時,他失去了母親,父親成了酗酒的酒鬼,他必須撐起整個家庭。不僅如此,他還得了比疾病更可怕的憂鬱症。在這之後,他漸漸登上了事業的高峯,而他的聽力卻逐漸衰弱。而他的情人卻與別人相愛了。貝多芬受到了極大的挫折,但是,他沒有被困難折服,他在逆境之中相繼創作出了《第四交響樂》、《第五交響樂》……

貝多芬的堅強可歌可泣。我也應該以他作爲榜樣學習。記得前幾天,我身體感到不適。爸爸認爲我有了痧氣。於是,他立馬爲我刮痧。他盛滿一碗水,在我的脖子上稍微灑了一些。接着,他鉗子一般的手夾住我的面板,扭起來。如此反覆幾下,我便已經痛得鑽心。我的身體不再受我的控制,用力擺脫老爸的手。老爸見了,本要放棄,然而在我的堅持下,他繼續幫我刮痧。我咬緊牙關堅持着。十幾分鍾後,我的“酷刑”終於結束了。讀了這部書後,我覺得十分慚愧。這樣一點磨難算不了什麼。

俗話說:“苦盡甘來。”我們應該學習貝多芬頑強不屈的精神,不向困難低頭,做一個不怕磨難的人。

《名人傳》讀後感 篇17

《名人傳》是由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

傳記中講述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都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最終成爲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傳記中給我映像最深刻的是貝多芬,貝多芬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個傳奇,是神聖而又痛苦的,他是一位音樂天才,他一生中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名曲,其實他的父親很早就發現的他對音樂的天分,只可惜他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只能由他自己去努力。只是最後他卻失聰了,對於一個音樂家,失聰是一件多麼殘忍的事情。失聰等於是要他放棄音樂。但是,對於熱愛音樂的貝多芬來說,那是不可能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也許就是因爲這句話,貝多芬纔有了繼續當音樂家的毅力,從而才成就了他一生輝煌。

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與他相符的例子,海倫凱勒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她與貝多芬有同樣的精神——用不向命運屈服。其實,人生一定會由許多不如意的事,我們要努力的去學習如何去克服,作爲21世紀的一名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激烈,功課越來越多,習題課難度也越來越大。面對重重的困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要用到這種精神呢?在遇到困難時,在學習成績下降事,我們要藉着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向夢想。

《名人傳》讀後感 篇18

從幾千年前的古希臘神話開始,但凡被人們載入史冊的英雄們都是戰功顯赫的戰士、將領或受人敬仰的神祗,但羅曼·羅蘭卻告訴我們,英雄們真正的偉大之處並不在於他們英勇的事蹟和高大的體魄,而在於他們的心靈與人格。貝多芬、托爾斯泰、米開朗基羅,三位不同時空,不同領域的巨匠的名字,生命和靈魂在閃耀,爲經受的苦難考驗而閃耀。

貝多芬的父親是個酒徒,母親是個女僕;十一歲被送進戲院,十七歲喪母;從1796年開始,他感受着耳蝸逐漸喪失了把美妙的樂音振動轉化爲令人迷醉的電信號的能力。他忌諱身體的殘缺,從不敢在人前提起。

米開朗基羅受人嫉妒,1503年被受人挑唆的教皇強迫他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緊接着,他又被迫在美第奇家族的陵墓前雕刻;最後,他又被一令召回,在25年前的工作上勞動4年。他蔑視屈服與權貴者,卻無法主宰自己爲何工作。

家庭,精神的歸宿。卻成了托爾斯泰的牢籠。他的思想,他從事的人民教育事業。與他家人的生活方式發生衝突。他不能離開他所愛的家人。他開始計劃拋棄家庭,但當他再次看到即將逝去的一切時他的腳步無法繼續。

但是,他們用第三交響曲《英雄》、《歡樂頌》,用《創世紀》、《最後的審判》‘用《戰爭與和平》、《復活》迴應着苦難。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爲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讀《名人傳》,是和大師的心靈對話。

《名人傳》讀後感 篇19

名人傳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瀰漫着腐敗風氣的社會,一個需要偉人的社會,敘述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一生,讓我們明白了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

他們有着和常人一樣的痛苦·掙扎和矛盾。羅曼·羅蘭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活裏充滿貧困、孤獨和辛苦,人們卻彼此不懂得互相安慰。可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在經歷了超越常人的磨難後成爲了偉人和英雄。英雄的偉大不在於他的體魄,而在於他的心靈和品格。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麪人生;唯有與苦難的搏鬥,才能使人有勇氣面對那殘酷的命運和人生。

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在社會上受到了最殘酷的對待。貝多芬面對的是懷着敵意的城市維也納,他的音樂受到了歡呼,可他的困難幾乎無人問津。米開朗琪羅被一批卑鄙小人進行惡毒的污衊和攻擊。托爾斯泰他造成悲劇的最直接的根源是他們夫妻之間持續十多年的互不理解,後來他被宣佈爲邪教徒和叛教者,而開除了教籍。一個遭受家庭生活和社會排斥的人,要麼在孤獨·痛苦中死亡;要麼不屈不撓地抗爭到底,最終托爾斯泰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擺脫了貴族生活給他帶來的痛苦。

我國先哲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名人傳讓我們明白了或許人生中時常有暴風雨的來臨,我們也不能退縮和畏懼,那麼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坎坷是人生的營養液,正是因爲有了坎坷,我們纔會有勇氣衝向人生中的一個個成功的總點站。

《名人傳》讀後感 篇20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我深有感觸,他讓我懂得了每一位偉人都是用他背後留下無數的汗水得來的。《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最終成爲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一種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極爲突出的作品。他的作品,充滿了幻想、充滿了活力。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麼多永傳至今的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更亮的光芒,讓生活有了更得的希望希望。

讀了貝多芬的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我們,想想看如果這樣的災難降臨在我們頭上的話我們會想貝多芬那樣頑強拼搏嗎?還是已經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早就在家裏療養去了,在這個時代人們,有些人早已忘卻了那些成功人士背後的艱辛,只知道去羨慕汗水後面的榮耀,也不會去爲夢想追求奔波,在我們口中堅持只是隨口說說,但有誰能把他成爲現實呢?但是儘管這樣我們還是要努力,去好好學習以後報效祖國。

貝多芬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難,但他卻有着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我敬佩貝多芬,更敬佩貝多芬的那種頑強而有毅力的的精神。

《名人傳》讀後感 篇21

《名人傳》裏的貝多芬由於他出身貧寒所以很小就輟學在家,他的一生很坎坷不平但他沒有放棄勇敢的同命運做鬥爭,雖然他的一生很孤獨但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卻在這看似痛苦的中創作了一首又一首經典名曲,這些經典名曲是在他耳聾的情況下完成的。

這些都是他不懈努力完成的,他戰勝了疾病,戰勝了痛苦,戰勝了聽衆的平庸,戰勝了困難與障礙,戰勝了命運,登上了生命的頂峯。

又比如說故事裏的托爾斯泰他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聰明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雖然獲得成功但他並不滿足自己擁有的一切,他不願享受生活,不虛度年華,他想要透過有些作爲來體現自己的生活價值,弘揚真正的基督精神對自由主義的蔑視。

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裏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爲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名人傳》讀後感 篇22

作爲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範,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後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於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爲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後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裏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名人傳給我最大的啓示就是:一切的一切都是用生命譜寫輝煌。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

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爲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才是真言。《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

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名人傳》讀後感 篇23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裏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那裏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

貝多芬出身貧寒,他很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他孤獨的活着,他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他還堅強活下來。他沒有一個朋友,他就像與世隔絕……雖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向痛苦的活着卻創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聾後創作的。他最終最終戰勝命運,戰勝疾病,戰勝痛苦,戰勝聽衆的平庸,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峯。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爲他不肯屈服於命運,他改變了命運,他的精神震驚全世界。

米開朗琪羅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底。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我的作品毀於戰亂,他受到別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錢。他一生依附教皇,爲教皇做事。教皇爲自我樹立碑立傳,使米開朗琪羅達不到自我的夢想。他一生遇到許多困難。他堅持,爲了自我的夢想,他活到了70多歲。

托爾斯泰出生於富貴家庭。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以往獲得成功,但他蔑視自我擁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他想要經過照福人類來體現自我生命的價值。他弘揚真正的基督精神,對自由主義的蔑視。

作者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只要你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之中,命運是自我掌握的。

《名人傳》讀後感 篇24

最近,我讀了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一篇著作——《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書中向我講述了三位名人的故事:貝多芬、列夫托爾斯泰、米開朗琪羅。他們經歷了各種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終一秒仍不屈不撓地抗爭着,最終成爲了偉人。

《名人傳》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貝多芬。他的一生飽經磨難,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摧殘,然而正是磨難造就了他的偉大。在童年時,他的父親是酒徒經常用暴力逼他學音樂,但貝多芬自我也很喜歡彈鋼琴,甚至他的手指都練的發燙了,他也只是浸一會兒涼水又繼續彈起了鋼琴。讀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分,被貝多芬在音樂的道路上擁有的執着追求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即使他的耳聾了,也堅持不懈地彈鋼琴,最終成爲了著名的音樂家。他還彈了許多著名的樂曲:《致愛麗絲》、《命運交響曲》……,我可真佩服他呀!

貝多芬給後人留下的不只是一筆豐厚的音樂遺產,更多的是巨大的精神財富。從他身上我們懂得了一個人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身體會有缺陷,生活也會陷入困境。此時就需要我們像貝多芬一樣堅決不向命運低頭,勇敢地應對生活中的挫折,用自我的堅持和努力去創造人生的輝煌。寫到那裏,我不得不對自我作一次深刻的反省,我的人生也有起伏,磨難也經常阻礙着我前進的道路,但與貝多芬相比我那小小的挫折好比大海里的一粒沙子那樣渺小。例如學習上遇到的難題無法攻克,作文寫不好,作業拖拖拉拉。可我選擇的是等待父母教師的幫忙,甚至聽之任之,我感到自我是那麼懦弱,那麼幼稚。

今後,我要嘗試改變自我,要敢於向困難挑戰,決不向困難低頭。我期望全世界的人都能記住這位音樂巨匠,多欣賞貝多芬的音樂,去感受他音樂中蘊藏着與命運抗爭的勇氣和力量。

《名人傳》讀後感 篇25

《名人傳》是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以及《托爾斯泰傳》三篇名人傳記組成的一本書。羅曼.羅蘭說:“開啟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不知爲何,我覺得這句話蘊涵者很深刻的哲理或許這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吧。對於當時的年代來說,這部作品無不是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糧。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能夠總結他的一生,能夠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在我未讀這部作品之前,我一向以爲貝多芬是一個很幸運的人,沒想到他是這麼的不幸。是啊,他的一生是坎坷的,整個人生中最不幸的事都給他遇上了,想想看作爲一個音樂家,耳朵失聰了,這是多麼悲慘的一件事呀!並且這種對音樂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給他帶來的痛苦,是十分人所能想象的,然而所有的磨難都使他變的更加堅強: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既不趨炎附勢,亦不迎合潮流,始終堅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誠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歡樂,卻創造奉獻給全世界。然而他卻聽不到人們對他的讚譽,他也聽不到自我創作的一些優秀的作品。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我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感情;他充滿着期望。其實它一向在闡述一個道理!一個宿命最終還是結束在一個人質地堅硬的生命中!

《名人傳》讀後感 篇26

現實的苦難,磨礪堅強的意志;時間的洗禮,沉澱偉大的傳奇。

——題記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使我有了莫大的感觸。這本書寫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以及列夫·托爾斯泰的偉岸事蹟。他們雖不是馳騁沙場的英雄,也不是獨步江湖的俠客,但有一點,他們都在與命運做着頑強的鬥爭。

其中,最令我印響深刻的,是貝多芬。

貝多芬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被人們稱爲樂聖。音樂對他彷彿有一種魔力,吸引着他,讓他對音樂的追求和渴望總是那麼的強烈。他克服重重阻難,創作出許多著名的作品,在樂壇裏也漸漸有了一定的名氣。但正當他的音樂創作進行的如火如荼,不幸的事還是降臨了———他有了耳聾的疾病。這是個異常殘酷的打擊。一個音樂家沒有了聽覺,就像奔跑的斑馬沒了四肢,再也奔跑不起來,多麼可悲啊!一生經歷坎坷,還有家庭、社會的種種磨難,命運彷彿嫉妒這位天才,讓他一次又一次的陷入絕望。換做一般人,恐怕早就放棄了吧。但他沒有,他緊緊地扼住命運的咽喉,頑強地與命運鬥爭,在後期又寫出了那麼多優異的作品。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繼續堅持下去,去做自己想做而又未完成的事情呢?

同時,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也是不朽的偉人。他們的一生同樣充滿坎坷,飽受磨難。但是,堅強是他們唯一活下去的勇氣,是他們動力的源泉。它們用生命的姿態告訴我們:必須堅強!

《名人傳》是一本心靈的書籍,他讓我們懂得了:在困難面前,堅強是唯一拿的出手的東西。

《名人傳》讀後感 篇27

都說閱讀經典可以使人明智,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才明白,原來真正的經典是可以震撼人們心靈的。真正的英雄不在於武功蓋世,而在於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所展現的勇敢與毅力,在於他們那種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名人傳》全書包括三部分,《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他們三位各是音樂、雕塑、小說行業的藝術大家。作爲《名人傳》的作者,羅曼·羅蘭並沒有拘泥於對他們的貢獻作敘述,而是把握住擁有各自領域的三位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重表現三位偉人在苦難的人生道路上爲尋求真理和正義而奮鬥不息的精神和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他們是英雄,就算是在人生的低谷,他們也憂慮着全人類的苦難。羅曼·羅蘭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激情,爲我們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讚歌。

就拿貝多芬來說吧。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從小就被發現擁有過人的才氣,但學習音樂的道路是艱苦的。在他十六歲時,母親去世了,父親變成了只會揮霍的酒鬼。這一切在貝多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傷痕,這也導致他的脾氣變得暴躁而古怪。儘管如此,他還是懷着對音樂的熱愛一路前行,但人生給予他的不幸還不止這些。不久,他的耳朵也聾了。這對他可謂是最大的打擊。在黑暗的深淵中,貝多芬沒有氣餒,而是選擇伴着苦難繼續奮鬥下去。他用一生心血譜寫了無數優美的曲調。在他的音樂裏,人們沒有聽到哀傷,聽到的只是對於未來的憧憬和嚮往。他在苦難中追求真理,用愛奉獻出了心靈的傑作。

如今,《名人傳》就像一面明鏡,讓我們明白自己的渺小,同時見識到真正的崇高與偉大。讓我們讀一讀《名人傳》吧,不畏困難、爲人着想的精神將會流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