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仰望后稷》讀後感

讀後感1.63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仰望后稷》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仰望后稷》讀後感

華夏曆史,浩瀚無邊,陝西關中地區有着十三朝古都的建立,這就是關中文化深邃的所在。

十多年前,火得一塌糊塗的電視劇《關中匪事》,搞得人人都在追劇,惹得大家飯後茶餘都在探討的滿是:“劉十三”“小白狼”“墩子”“羅蠻蠻”,引人入勝的曲折情節,跌宕起伏劇情發展,有血有肉的關中人物形象......

整得我老以爲這部連續劇原著作者賀緒林的真實身份就是“墩子”,或者是劉信義的副官,也或者是保安團的那個團丁,要麼他把這些文化關中的淵源,咋弄得如此的真切呢。

後來,關注到賀緒林這個人在報刊上的散文、小說,才慢慢了解到賀緒林老師,與跟那些角色根本——不搭嘎(沒有聯繫),賀老師是楊凌文聯主席、楊凌作協主席,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農民出身的當代人。

生活的快節奏,容不得再去刻意地更深地關注賀老師,因爲討一口飯吃、維繫家庭必須的開銷,安安心心打工纔是王道。

庚子年秋,楊凌農科報的朋友青年作家李俊輝先生所贈,整套“楊凌文學叢書”,楊凌是國家的農科城;是華夏農耕始祖后稷教稼之地;是神州農業的標杆;是每年盛大的農高會的所在地;這套來自農科城的文學書真的特別珍貴,如獲至寶、愛不釋手。

從精美的禮品袋抽出一本《仰望后稷》,發現作者是腦海中經常浮現的賀緒林老師的集子,賀老師文字版的書太喜歡了,倍感感摯友的禮物尤爲珍貴。圖片

認真拜讀後方知:賀老師不僅擅長作妙趣橫生的小說,優美的散文更是富於傳統的文化知識於其中,第一輯《歷史楊凌裏》,賀老師從楊陵到楊凌,星移斗轉,時序更迭,我們共和國農科城誕生;姜嫄聖母養育農神后稷談起;以詳盡的資料展現了三馬“馬援”“馬融”“馬超”;演義般地讓“施絳紗帳”的傳說,承載着我們先賢馬融授課的神奇場景,完美地詮釋了沿用至今“絳帳”這個地名的來歷;讀完一遍還想再品讀二遍、三遍,也模仿牛羊反騶似的消化賀老師這厚重的文字,歷史楊凌就在這耐人尋味的佳作裏,每讀一遍就有多出來的另一種收穫。

第二輯裏,李唐明君獲救處的感恩寺和唐王洞、興辦教育的大儒張載、狀元康海的不朽造詣,真真是關中人值得驕傲與學習的典範;但賀老師對關中硬漢張化龍和朋友“二虎”李化虎和張應虎,“三雄”趙彥雄、鄧猛熊和昝化熊合力領導不懼強權的關中人,對抗不良鹽吏的英勇事蹟材料,弘揚了支援正義的關中人團結、英勇、智慧、誠實的優點,最終“一龍、二虎、三雄”領導的捍衛權益的行動最終失敗,也暴露出酷吏奸佞、無恥、出爾反爾的醜陋本質,愣娃的誠實敗給了虛頭巴腦,實實在在的歷史,賀老師巧妙的文筆,拜讀n遍,感慨各不同。

關中是中華的白菜心,黃色農耕文明奠定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而現代化的城市文明催生的新生事物,讓傳統農耕文明的 器物逐漸消逝到絕跡,《鄉愁楊凌》輯裏,火炕、官井、石碾子、紡車,蓄水排澇大澇池,濃濃的關中記憶,我們關中人的勤勞、聰慧、仁厚的秉性,都一樁樁地蘊含其中,生活水平的提高,機械化程度的迅猛發展,淘汰的我們肯定捨棄,但值得懷念,賀老師以文字的形式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念想。

基礎建設時代,我們艱辛的農民們那樣無私地付出着,大家的日子過得恓惶時,小夥伴們迫不得已地“偷”苜蓿、甚至連糞也“偷”,老農民們的付出,賀老師的筆端記住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拆掉的老屋,淡藍色充滿溫暖的炊煙不再升起;鍋碗瓢盆撞擊的交響樂早已停息;溫熱的火炕成爲甜蜜的夢境;昏黃的油燈不再亮起;父母慈祥的面容、親切地話語成爲永久的回憶......蓋起的新房也被城市裏的住宅所離棄,日子的幸福就是這樣的節節攀升。

童年的文化生活:童謠的歡快、第一次看電影的興奮、故鄉老碗會的國內國際形式解析,都是惟老家僅有,說來說去還是一個嚼起來意味深長的“鄉愁”啊。

新生活、新面貌、新環境,翻天覆地變化的楊凌,《現代楊凌》是大家看得見、體味得到的舉世矚目的農科城,關中大儒于右任、民國名士張繼、戴季陶等籌備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那“佳氣接終南百代宏圖奠勝基 晴光臨渭水千間廣廈與英才”應景切實際流傳跨世紀的對聯,正是后稷教稼之地、農科城科研人員、專家齊聚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前身,現代化的農科城,高規格的農高會,全世界農業就在這裏領跑。圖片

共和國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賀老師有幸接力了六十八米的路程,長72釐米,重985克祥雲圖案的神聖火炬,那承載着一個國家首次承辦國際盛會的喜慶與喜氣;賀老師也從農村喬遷城市的新居,這一切的變化,都是一個個幸福的音符。

“旱地農業之父”山侖院士;“小麥育種專家”王輝;“柱狀蘋果之父”毛旭太等;爲農業貢獻的專家們賀老師都不惜筆墨的.記錄着,這些專家們都是農業文明古國現時代的脊樑。

楊凌已經公認爲農業的科研城,來楊凌的各界人士,都離不開品味的“蘸水面”“旗花面”“漿水面”“辣子面”,我們關中人把面做到了極致,攪團、鍋盔、涼皮我們又叫釀皮(rang pi)、老鴰sa,都是特有的美食,舌尖上的楊凌更離不了麥仁、糉子、驢肉和白酒,這些都是帶着濃厚楊凌標籤的美味。

圖片賀老師勤奮的筆耕,他也感恩自己生命中的貴人,《當代》雜誌社何啓治編輯老師的敬業,讓《生活之樹常綠》在國家級文學大刊名刊上有了登載的成功的開端;陳忠實老師關心賀老師,陳老更尊重悉心照顧賀老師的賢內助,賀老師的創作,離不開賢內助的幫助,幕後功臣的付出大文豪從起初賀老師嫂子去世的叮囑“要成個家,生活會好一些。”到“說的啥些,給她打電話,就說她不來今兒的席就不開。”陳老師對賀緒林老師真誠的關注,就在這些細節裏體現,陳老師說“你是個實誠人,不要客氣。我還要感謝你,你把緒林照顧得這麼好。”

這《閒話楊凌》裏,賀老師所寫卻並非閒話啊,曾經還是農民的賀老師,得到何啓治老師、陳忠實老師等專業作家的厚愛,正是緣於賀老師勤奮的寫作精神和對文學的摯愛。

一本《仰望后稷》讀完,不少章節都是反覆閱讀,清新優美的散文,豐富淵博的內容,獲益匪淺的紙質書,讀起來就是順暢,獲益多多的《仰望后稷》讀完了,再次感謝摯友贈來賀老師的佳作,也忍不住曬出自己的讀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