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愛蓮說》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讀後感1.95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蓮說》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愛蓮說》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愛蓮說》讀後感1

《愛蓮說》的作者是宋代大哲學家周敦頤,它描寫了荷花雖然身處污濁的環境,但是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令人尊敬的品格。作者透過對蓮花的喜愛之情,來讚美那些在污濁環境中都能夠堅定不移,保持自己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的人物。

文中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這句寫出了蓮花的不同尋常的可貴之處,是全文的精華之處。我們看到開放的蓮花總是朵朵清香,含苞欲放,楚楚動人。它是生長在污濁的淤泥中,卻清清白白,靜雅宜人,令人肅然起敬,卻又心生愛慕。 蓮花出於“淤泥而不染”,我們做人也要一樣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我們的人生,也應該學習蓮花積極向上,努力進取,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大千世界,萬千變幻,我們所處的環境總是變化多端。學習蓮花精神,就是在利益衝突面前,遇到追名逐利的時候,能夠獨善其身,保持清醒冷靜的態度,始終堅守自己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原則。

蓮花是生長在凡塵俗世的花朵,又是那麼超凡脫俗,獨具一格。它不象牡丹豔麗富貴,它不似菊花消極隱逸,永遠亭亭玉立,清香淡雅,不浮華不喧囂,保持獨立。

讀完《愛蓮說》,我想,在我們的人生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的時候,特別需要這樣一朵靜怡宜人的蓮花,時時提醒我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愛蓮說》讀後感2

今天,我看了《讀點經典》裏的一篇文章,名叫《愛蓮說》。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宋代的周敦頤。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的周敦頤對蓮花的喜愛。周敦頤先寫晉代的陶淵明獨愛菊,因爲菊花是花之隱逸者也;再寫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因爲牡丹是花之富貴者也;而周敦頤獨愛蓮,因爲蓮花是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爲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衆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衆心態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爲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周敦頤透過蓮花與牡丹、菊花的對比,表現蓮花的高潔,表達了周敦頤獨特的的審美情操,以及對人云亦云之流俗的厭惡。周敦頤將自已比喻爲君子。君子難爲,猶勝於避世也。從這一點來看,周敦頤有些孤芳自賞的意思。接下去他發出了深沉的感嘆“菊之愛,陶之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是的,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晉有陶淵明,可現在卻聽都沒聽到還有人會這樣做的。或是像我一樣的,在塵世中能相守一份純淨的,有着我這樣追求君子風範的,又有幾人?大多數的.人,皆在紅塵世事中從衆罷了。從這裏可以看出,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衆只求純淨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爲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透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我知道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也要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溢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我會象蓮花一樣不與百花“爭先恐後”以怒放,不嫉妒牡丹的富貴嬌豔,靜靜以在池中過着自己的生活,高潔、謙虛、自信,這份平靜的美麗讓所有人折服,“中通外直”,“心胸寬廣”,“不蔓不枝”,不攀附權勢,確實讓人產生敬意——“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我相想,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自尊自愛,自強不息的人總會贏得所有人的尊敬!

我應該像蓮花一樣做一個正直的人,要有愛心,要樂於幫助別人,在同學有困難的時候主動幫助他們,在學校裏認真學習、團結同學、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社會很複雜,我要先做好一個學生,長大後進入社會才能做好一個社會的公民,做一個蓮一樣的人,高風亮節,清雅脫俗,花中君子,她的美好形象,是“美”的化身,相信蓮教給我的品質,定能讓我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蓮的品質是我一生的箴言,我要象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爲社會多做貢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讓我從我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吧!

《愛蓮說》讀後感3

世間花卉品種繁多,特點各異。牡丹冠絕羣芳,海棠嬌豔超凡,水仙雅潔清馨,可宋朝的周敦頤卻獨鍾情於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

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可讀了周敦頤的《愛蓮說》後我才恍然大悟。蓮花的外觀、精神、修養無一不讓我爲之動容,無一不讓我陷入無盡的感染中。

作者用《愛蓮說》這篇文章中對蓮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寫,讚美了正直高尚的氣節,鄙棄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藉以表現出作者自身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對蓮花的描寫正是作者對文章中心的最好的詮釋。試問,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呢?

封建統治時期,那鳴冤的鼓聲不絕於耳,可那些所遇的青天大老爺們卻在後堂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數着做案人送來的“白花花”的銀子。當今現代,家長掀着大包小包的禮品樂滋滋地叩響老師家門的人也不在少數。

蓮花尚且能夠做到不願意隱退,不貪圖榮華富貴,堅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而我們爲什麼做不到呢?

當然,所謂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並非是指像劉禹錫那樣隱居山林,從此不問世事,這是斷然不可取的。如果不問世事,只關心自己,確實也可稱爲“潔身自好”,可是換一種方式,這就成了自私只在乎自己,而不管他人死活。

“濯清漣而不妖”也並不是指整天穿着麻衣、布鞋這就叫做“不妖”,社會總在進步,人的思想也不能停滯不前,而是指蓮花在清澈的水中不斷洗濯、滌盪,唯恐蒙受些微不潔的心態,這便很容易使人想起蓮花素淨雅緻,儀態莊重的本質,而並非思想的止步不前。

《愛蓮說》這篇文章教會我們要有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和鄙棄追名逐利,趨炎附墊的惡濁世風,要做到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愛蓮說》這篇文章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愛蓮說》讀後感4

我喜歡的經典作品數不勝數,有大教育家孟子的《魚我所欲也》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文學家劉禹錫的《陋室銘》;有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還有捨生取議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其中,當然少不了我最喜歡的經典散文——《愛蓮說》。

《愛蓮說》是一篇僅一百多字的散文。它是北宋著名的大哲學家,周頤敦的筆下之作。文章首先寫“水陸草木之花”各有癖好,接着盡情讚美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借它歌頌潔身自好的君子品質。然後將蓮花、菊花和牡丹對比,以菊花隱寓隱士,蓮花隱寓君子,牡丹隱寓富貴人。作者對賞菊愛蓮者表示敬意,對追求富貴利祿的人厭惡。文章把人的品格寓於花卉之中,讚頌了蓮花的不同於世俗,表達了作者對崇高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說到這,我想到雙休日發生的一件事,那天,正是我們靈城的街日,批發市場自然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和姥姥在這一天準備到豐江批發市場買一些日用品。我們走着我走着,忽然看見一個人正在偷東西,我想: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然有人敢偷東西。我正想喊出來,可姥姥把我的嘴捂住,把我拉到另一個地方,訓訴道:“這種事情大人都不管,你一個小孩子管什麼?”“可是,如果這樣的話,不就相當於包庇罪犯,與他們同流合污嗎?”我毫不示弱。姥姥又換了種語調,說:“你懂什麼,那些年輕力壯的都是畏首畏尾,像我們這種老弱病殘就不要管了。”“可是……”我還想據理力爭。“別說了走吧!”姥姥還沒等我說完,就邊說邊拉我走了。事後,我向公安局門衛叔叔反映這件事情,警察叔叔對我說:“只有大家行動起來,敢於和壞人壞事做鬥爭,社會纔會安定。小朋友,你做的對!我會向領導們反映這種情況。”聽了這些話,我才鬆了一口氣。

我多麼希望社會是一個文明和諧的大家庭。如果我周圍的人都有蓮花那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何愁社會不文明?《愛蓮說》是我最喜歡的經典作品。

《愛蓮說》讀後感5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愛蓮說》?這是宋代的哲學家周敦頤的作品,他的這個作品可以說是讚美的蓮花中的佼佼者了。裏面更是有着千古絕句,予唯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話,仔細看上去只是有些古風韻味,可細細讀來,思緒萬千,深意更是頗多。

在沒讀過《愛蓮說》之前,我不是一個不怎麼愛花賞花的人。可以說吧,我也算是一個沒有情趣的人吧,可是自從讀過愛蓮說之後,我對於蓮花的喜愛達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高度。以前的我,真的不怎麼喜歡花,我以爲花都是那種嬌嬌弱弱的,一不小心就會把它們玩壞的那種,可後來度過周敦頤的愛蓮說之後,看過他巧妙富有韻味的句子之後,我就深深愛上了蓮花不可自拔。更愛上了他所描述的,蓮花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連話,她不一定是最美麗的花,但一定是最純淨優雅的花。是了,她從淤泥裏面長出來,身上卻沒有一點淤泥,這就好比,她沒有與世俗同流合污,鶴立雞羣卻又高潔淡雅。讓人不得不側目,深深爲蓮花身上的氣質所感嘆。這也就是爲什麼古往今來,讚美蓮花的句子詩篇如此之多了,因爲接觸到她的人, 都會被她身上的氣質所深深折服。她自潔自愛,潔身自好,從不阿諛奉承權貴,正直又表裏如一,不拉攏勾結,努力做好一個簡單的自己,哪怕自己就身在淤泥污水之中,可卻能半點不沾染世俗之氣,淡泊名利,端正嚴肅。她的模樣就像一朵高高在上的天山雪蓮,美則美矣,可也正是應對了那句話,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讓人可以好好的觀賞,卻不能把它摘下來在手中把玩。

不過爲什麼從古至今寫蓮花的人那麼多,唯獨愛蓮說卻一下子成爲了千古絕章呢?是了,那就是因爲周敦頤描述的蓮花,短短一百一十個字,卻已經把蓮花的美麗,高尚的品質,優雅的姿態全都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他描述的蓮花十分優雅動人。愛蓮說裏面其實還提到了兩種花朵,一個是菊花,一個是牡丹。以前的我對牡丹也是有點好感的,可是看過愛蓮說之後,更是覺得牡丹俗不可耐,就好像融入了世俗之中,與世俗之人無奈,身上皆是追逐名利,渴望富貴的姿態。如今在這個社會上,恍若牡丹的人也不在少數吧?是了,這個世界上能像菊花一樣的淡泊名利,遠離世俗,可以無視這個世界上富貴的誘惑。可是如今這個社會上像蓮花一樣能夠反抗這個世俗的社會的人更是不在少數。菊花多表示了一種妥協,逃避的態度,雖然沒有與世俗爲伍,可卻也沒有反抗這歌社會的世俗不堪,只是逃避了而已。可像蓮花這樣的又能有多少人呢?

學了《愛蓮說》之後,我心裏當真也是感慨頗多,思緒萬千,對於蓮花的喜愛突然就達到了一個最高峯,與其說我喜歡蓮花,還不如說我愛極了蓮花身上的一種品質,高潔高貴不可侵犯從不與世俗爲伍,默默綻放它自己的獨自的美麗,表裏如一,不像這個社會上的人還有一些人表裏不一啊。希望,這個社會上能多一些如同蓮花一般的人……

《愛蓮說》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南宋學者周敦頤的一篇議論散文《愛蓮說》之後,頗有感觸。花,值得人們喜愛的實在繁多。東晉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李氏唐朝來,人們十分喜愛牡丹,而,周敦頤不人云亦云,只喜愛蓮花。

因爲它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經過清水的洗滌而不顯得妖豔……我認爲: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作者用隱者菊花,來正面襯托出蓮花在塵世中也能潔身自愛。同時運用了富貴者牡丹來反面襯托出蓮花擁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與世人同流合污,不追求名利。

文章以蓮喻人,透過對蓮花的描寫與讚美,歌頌它堅貞不屈,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最突出的藝術手法是襯托,用菊花正面襯托,用牡丹花反面襯托。一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現了蓮花的高潔品質,現在人們也用來比喻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身自好的人。

有的人爲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愛蓮說》,是一篇讓我感動的文言文,真是體現出一種讓人自悟自醒的力量,去追求那高潔的人生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