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京華煙雲》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2.7W

《京華煙雲》是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的代表作,曾兩次獲諾貝爾學提名獎。據說林語堂旅居美國時,本想把《紅樓夢》翻譯成英,但考慮到外國讀者對《紅樓夢》理解上可能會有隔膜,於是用英寫了一個現代版的《紅樓夢》,也就是《京華煙雲》。

《京華煙雲》讀後感範文

因爲小說的格局和意境模仿了《紅樓夢》,所以一開始看《京華煙雲》,確實很不習慣,總有一種東施效顰的感覺。直到後讀到抗日戰爭,家國情仇,浮生若夢,讀到士兵們唱着歌開赴前線的情景,一聲聲:河不重光,誓不回家鄉,我的心隨之深深地震撼了。

通讀全片,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塑造的女主木蘭,一個對待生活、對待愛情和婚姻充滿智慧的女性形象。

蔣勳在《細說紅樓夢》中提到:曾有人問林語堂《紅樓夢》十二釵,你最喜歡誰?林語堂說:探春。林語堂深受歐洲啓蒙運動影響,重視個人存在的自由意志。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聰明、大器,精明幹練,追求自由,實現自我。因爲仿寫,《京華煙雲》中木蘭有探春的影子,但並不限於探春,尤其是木蘭對待愛情的態度。

有人說,從一個人寫作的風格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脾氣以及當時的心情,我想是很有道理的。

據說,林語堂年輕的時候,他喜歡上了自己同學的妹妹陳錦端。陳錦端當時也是非常喜歡林語堂的,但是由於兩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他們的交往遭到陳錦端父親的嚴重反對。棒打鴛鴦,兩個人不得不分開。

後他與富家姑娘廖翠鳳相識,對方一句:貧窮算不了什麼!此言一錘定音,成就兩人的婚姻。婚後夫妻兩人琴瑟調和,倒也樂哉悠哉,儘管林語堂在心裏也一直留有初戀陳錦端的.位置。

林語堂認爲婚姻並不是以善變的愛情爲基礎的,而是愛情在婚姻中滋長,男女互補所促成的幸福,是可以與日俱增的。

他的這一愛情觀體現在他塑造的女主木蘭的愛情中。

木蘭和丈夫蓀亞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是雙方家庭默認的一對。但從愛情的角度,木蘭對蓀亞的心跳頻率還是低了點。結婚前木蘭認識了奮發有爲的青年立夫,一個朦朧中撞擊木蘭心扉的人。但木蘭最終選擇了和蓀亞的門當戶對、衆望所歸的婚姻。

木蘭把對立夫的愛情僅限於內心,如花盛開,靜靜開放在心靈的一隅。(fsir)當立夫被捕時,愛情促使她夜訪司令部,勇敢救立夫,卻不讓任何人感到疑惑。她是有分寸的。

木蘭對愛情的理解:把愛情當點心,把婚姻當飯吃。

丈夫蓀亞的溫暖與平實給了木蘭歲月靜好。婚姻是她腳上那雙最柔軟的鞋,因爲舒適,走得更遠。木蘭滿足於自己的選擇。對丈夫不想走官場之路,木蘭也不逼迫,而是細心開導,遵從丈夫的意願。當她察覺丈夫出軌後,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而是憑藉自身滿滿的實力與無與倫比的智慧,從容淡定地擊退第三者。然後,她也積極反思,之前一直一心過田園農婦生活的木蘭,也光光鮮鮮的買了好多時新的衣服。

我認爲木蘭本質上對生活有着由衷的熱愛的,她本身就是一個發光體。她有世俗的生存智慧,纔會在權衡中擁有。

茫茫人海里,我們尋找另一半,很難十全十美,最終找到的未必就是滿分。但我們懂得取捨,知道人生在世,不可能沒有遺憾。如果他是滿足了你的核心價值需求的,你自己再進行一點自我修煉,那麼成就幸福婚姻的可能性就特別大。

就像木蘭,因爲種種原因沒有和當初心動的那個人在一起,照樣能幸福地過一生,不負光陰不負卿。

就像林語堂,在與妻子結婚時,就把結婚證書燒掉,以示永遠相愛、白頭偕老的決心。他說:結婚證書只有離婚才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