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通用範文4篇

讀後感2.42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世界是平的》讀後感通用範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通用範文4篇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通用範文4篇1

世界是平的,這是個什麼概念?

資訊網絡技術的應用使人與人之間距離縮短。於是,從幾何的角度來看,把球的表面無限細分,就形成平面

無障礙溝通。平的另一個意思是沒有障礙物,由於互聯網和各種傳輸協議的出現,

抹平了人們溝通之間的障礙,於是,世界變成一個沒有障礙物的平面。平的世界,產業鏈的延伸。外包業務的出現,使得產業鏈向外延展,越來越成爲線性平面。

複雜的事物簡單化。當資訊充分共享,沒有什麼不可能。當複雜的事物只用0和1的數字表達,所有的表達方式變得單一化和標準化之後,複雜的事物的傳遞都變成簡單的數據流,正如阿拉伯數字世界通用一樣,統一的數據流也讓這些複雜的事物的魅力展現在衆人面前。

爲什麼我們要關注這一變化?

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主人翁,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發表看法,監督他人並接受他人的監督,影響他人並被他人影響。受世界上其他與自己相距半個地球甚至更多距離的人的事的影響。人的影響面擴大,受影響面擴大。

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正是剛纔主人翁精神的指引,使得人們在網絡資源的共享和上傳方面努力不懈。裏面提到的金礦開採的事例讓我們看到民衆的巨大的創造力。提升了全球總體福利。正是因爲打破國家界限,資源在全球內自由流動,奔向利用率最高的地方。當把全球看做是一個整體社會,每個國家做最擅長的事情類似社會分工。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通用範文4篇2

幾年前,跟隨潮流買了這本書,但是翻看之後感覺看不進去,強迫看了一陣子,就隨手扔在了書架上。慚愧,年齡遞增,品味卻在遞減,類似衝動之下買的書,好多都沒看完,就放到一邊了《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讀後感(原創)。

書兒們,抱歉冷落你們了,幸虧兒子沒有發現媽媽的懶惰《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讀後感(原創)。

寒假前,學校佈置看這本書並寫讀後感,便又搬了出來再看一次,呵呵。

“500年前,哥倫布運用當時簡陋的航海技術進行環球旅行,他安全返航並告訴世人,世界是圓的。500年後,我在班加羅爾,卻聽到熟知當今最先進技術的工程師告訴我,世界是平的!更爲有趣的是,他還把這看成是件好事,是人類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認爲這是印度和世界發展的絕好機遇——我們讓這個世界變平了!”

置身這個平坦的世界感覺非常的幸運,讓每個個體都可以嘗試着實現夢想。不要小看這種機會的力量,多少年來,機會的不均等不知道讓多少英才壯志難籌。能有機會融入平坦的競爭,本身就是值得慶賀的!

但是有機會實現夢想和是不是容易實現夢想又是兩碼事。在巨大的競爭壓力面前,我們更可能被拋棄,被淘汰出局,這只是一種悲劇,沒有人會因此對你憐憫和關心,這個規律叫做——優勝劣汰!

我們惟有不斷不斷的努力纔可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書中有個公式值得一提:CQ+PQ>IQ。CQ代表好奇心商,PQ代表激情商。既然平坦的世界已經來了,我們應該更有激情的生活。

激情才能在堅持的過程中快樂起來,有活力才能更加快樂地堅持下去,現實社會中,沒有比這更好的良藥了。一個充滿激情的人才是永遠打不跨的人!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通用範文4篇3

好象身邊有不少人都在讀這本書,本來有個很自大的相法,覺得大家的讀後感應該差不多,不過就在隨意流連網頁,發現了有好多完全不同側重點的感想,於是想我的也應該和大家很有不同吧。這纔想起來也許寫下來也不是多餘的事情。

我最佩服作者的是,這個記者竟然如此全面的分析了作爲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美國,印度,歐洲寫得是最深刻的,也許因爲他對中國不夠了解,或者瞭解得不如我多,所以書中對中國的部分不能完全苟同,但是他的思路和框架簡直是太周到而理性了。

世界的變平,只是更多地提供了舞臺和機會,並不意味着競爭完全趨於一致,不意味高價值和低價值的製造者從此就可以抹開一切共享午餐了。一邊世界在網絡下變平,一邊大家想的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當然有合作的美好前景。

有幾個觀點特別深入我心:

有廉價的生產力成本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高效+廉價的生產力。以前看過一個報道,說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是法國人,比亞洲人高好幾倍,雖然對這個結論我自己深表懷疑,但是從事實上來說,亞洲人工作時間最長也是有目共睹的。

可以輕易解僱人和可以輕易僱傭人的制度一樣重要。,現在咱們新的勞動法好象不是這麼認爲的…

創新力量是大學的重要任務。這個也被看做是美國人特別有競爭力的一個方面。我們現在的大學好象還是有很大距離的說。

人民手上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資本,纔會更有利於社會的發展。

好多東西都顯現了作者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實在是本好書。

什麼時候可以有作者這樣眼光的來分析今天中國的故事,一定也是特別好看的。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通用範文4篇4

“地球是圓的”,這幾乎是每個受過教育的現代人都認爲正確的定理,但是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的著作《世界是平的》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向世人描繪了一個資訊技術高度發達帶來的短距離微型世界。本書主要以資訊革命給世界帶來的變化爲主線,圍繞“世界的平坦化趨勢是如何在21世紀初發生的”、“這個趨勢對國家、公司、社會和個人而言意味着什麼”等幾個問題展開闡述。我不是專業的經濟學家,讀此書也不是出於深刻研究的目的,因此淺淺讀完後合上書扉,所能回味的也不是站於多少高度的經濟學、社會學術語堆砌,僅就相關於個人身處如此變革趨勢下所能做的一些努力說幾句感想。

忽然想到前兩年很是紅的電影《天下無賊》中葛優的經典名句“21世紀最需要的是什麼?是人才!”當時雖是當作笑話來聽的,但是仔細回味回味,其實這簡單的話也有點點破世情的意思。再想到最近甚爲流行堪稱熱點的“服務外包”,因爲職業關係也接觸到一些人才培訓的'項目計劃,雖然這只是服務外包產業的一小塊,但從其熱門程度也能反映出當前這個課題的重要性,而《世界是平的》在這方面也許能解釋其爲什麼如此重要的原因。

有西方學者如是說:“中國需要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更需要比爾蓋茨”。的確,在平坦的世界中,有全球化戰略眼光、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才是最重要的。面對洶涌而來的全球化浪潮,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戰略型的人才,無疑是個巨大的硬傷。企業缺乏全球化視野的人才,就難以在經濟發展浪潮中浮沉,國家缺乏全球視野的人才,就難以在世界範圍內把握自己的命運。因此,大到大國家,小到小單位,都對這種人才的培養、吸引、提升重視非常。

譬如印度,爲什麼能夠在此平坦、均等、公平的世界競技場上大攬知識含量高,收入回報豐厚的IT行業和電話服務業外包?就是因爲在世界還沒有完全被剷平前,他們培養了大批的理工精英,他們搶先意識到了開發人的腦力的重要性;譬如我們本地著名的比利時BEKAERT集團所投資的幾個企業,且不說他們工廠、產品的經濟效益如何好,只要看看他們爲員工設計的培訓、提升項目種類、層次就知道他們對此的重視程度;還有來自荷蘭的DSM公司,全球工程塑料領域中的佼佼者,他們奉行的三“P”理念,排在第一的就是PEOPLE,也就是他們的員工,只有培養出一支精英隊伍,才能打造出一個成功的經濟王國。

我們再從仰視換到俯視的角度,看看從自身角度出發能夠做些什麼來應對這個世界正在變平的大趨勢?《世界是平的》告訴我們,競爭的平臺已經被推平了。試看今日的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免受競爭所帶來的衝擊,國家與國家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人與人之間都充滿了競爭與合作。要想在這些競爭中脫穎而出或者至少是不被淘汰,我們每個人註定要在這個平坦的世界上發揮才智,爭做那個“不可或缺的人”。

對個人來說,這個目標的實現是要經歷些過程的。理論上說,只有四種人是不可被技術替代的。他們分別是太特殊的人、太專業的人、太深刻的人以及太會調節適應的人。其中有些掌握身體資本,有些是人力資本,還有些是社會資本。這幾種資本維繫於個人身上,使他們獲得了特殊的權力。

而相對這些特殊羣體來說,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的工作者,也許我們努力百倍也並不一定能實現那麼輝煌的夢想,但是我相信至少我們會到達比現有的層次高一些的地方,而不是被這股推平世界的潮流所淹沒!我們所能做的其實也很簡單,在這個充滿競爭與合作的世界裏,在這個優勝劣汰的社會中,即使我們從事的只是簡單的工作,我們每個人也都應當不斷地學習吸收新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不斷鞏固和運用所學到得新知識,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只有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工作勤勤懇懇,具備了較強的學習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