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2.02W

《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非常有教育意義的文章,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怎麼寫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一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爲二的,人們在享受優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裏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裏,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面板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羣書,最終成爲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老師和顏悅色地爲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爲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爲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看過標題爲《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爲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天優越的生活條件下,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磨鍊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二

《送東陽馬生序》是作者宋濂給同鄉後學的臨別贈言。文章先敘作者青少年求學時的種種艱辛,再說馬生同輩青年求學的優越條件,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此來激勵後生。這篇文章很值我們現代青年人反思,以此來勉勵自己。

作者幼時愛學習,家境貧窮,買不起書,還得一字一句地抄下來。看看我們的周圍,家長買來成堆的輔導書、名著,可我們這些孩子呢,卻連碰都不碰,讓書沾滿灰塵陪歲月作伴。有書不看,與作者的勤學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此好的學習機會,我們都不會珍惜。倘若作者看到現在的我們,一定會搖頭嘆息吧!泡在蜜罐里長大的我們,是不是太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呢? 作者無師。那時的他,苦於沒有大師交流,還要跑到百里之外去請教學問。有時還得遇到老師的叱咄。看看我們敬業的老師,每天認真地上完課,認真批改作業,每遇到學生請教問題,總是仔細地分析,直到把學生教懂。可現在的我們,上課漫不經心,作業草草了事,更談不上請教問題了。若還需要跑到百里外求學,想必大部分都會揮揮手,搖搖頭,跑到自家暖和的被窩裏會周公去了。嬌生慣養的,哪受得起這種苦?

作者物質上更是困難,一日粗茶淡飯只有兩頓,穿的是破衣舊袍,而身處富家子弟中,卻絲毫沒有自卑和攀比心理。因爲他熱愛學習,他爲此很快樂!我們只是農村的孩子,家境並不算殷實,但衣食住行還是有保障的。我們的父母勤勤懇懇地爲我們工作,爲我們打拼着,只爲希望我們能夠有出息,長大後能夠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但卻能有幾個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艱辛,能明白上學的快樂?我們把父母爲我們所付出的一切看作理所當然,把一切看得都太無所謂。不是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看看現在,我們卻還沒城裏的孩子懂事,這句話,是不是更適合古代有志氣的讀書孩子呢?我們這一代,太幸福了,幸福得過了頭,也就變成了一種悲哀,倘若我們現在不好好讀書,長大後,該拿什麼去回報我們那滿臉滄桑的父母呢? 作者求學的艱辛,更襯托出我們這一代的幸福。我們更應該緊緊地把握住機會,好好學習,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三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文言文,叫做《送東陽馬生序》,是明朝文學家宋濂寫的。宋濂因爲刻苦讀書而中舉,就任江南儒學提舉,爲太子講經。

這篇文講的是宋濂的學習經歷。宋濂從小就喜歡讀書,因爲家裏沒錢,就只好借書來讀,用筆抄錄下來。到了成年以後,宋濂就更加喜歡讀書了。時常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向有學問的老師請教,刻苦鑽研。

當宋濂從師求學時,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雖然雪深數尺,凜冽寒風,他依然堅持到學舍去讀書,往往是四肢被凍得不能動彈。

宋濂那時候的環境那麼糟糕,他都還堅持讀書,從不放棄,最後終於有了出息。我們今天的環境不知道比他好多少倍,都不肯認真讀書,缺少的就是他那種刻苦精神。我們應該更

加努力,刻苦的讀書,將來纔能有出息,才能爲國家效力。

當然,宋濂的學習生涯也有很多困難,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等等,但他並沒有灰心喪氣,一切爲了學習。

所以,他得遍觀羣書。

得遍觀羣書了,便開始了他求師之路,常常跑到百里之外去向知識淵博的人請教,雖然路途艱辛遙遠,有時老師脾氣也不好,但他還是學有所獲。最後幾句他也說了,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前不若人也。因爲內心有足夠快樂的事,便不覺得吃穿不如人。生活之苦,但苦中有樂!

是啊,古代人都這麼好學,積極樂觀,那我們又何嘗不可呢?人人都會遇上困難,難能可貴的是遇上困難的以後克服困難的那種勇氣。有時我經常會遇上不會做的數學題,本想空着不做了,可是想到做出來之後的那種快樂,我還是會耐心的鑽研下去。

我不知道宋濂說的是真是假,但是他教育了我,不知道那馬升序有沒有被教育。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四

當劉老師佈置讓家長讀《送東陽馬生序》與孩子交流讀後的感悟時,我還覺得多此一舉;可與兒子交流後,深刻感受到了劉老師的良苦用心,這是讓家長從古人學習生活中,學會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

特別是讀到“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不禁想到五中教師人人樂教,早出晚歸,嘔心瀝血,不計名利。可物慾橫流、學風日下的今天,家長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對孩子只愛不管,造成許多學子對知識的短視,認爲學習無用。於是嚴師在學生眼中變成了“兇師”,“授業”、“解惑”變成了俗不可耐,頂撞老師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私下辱師無禮者也不乏其人,更有甚者,出現毆師事件。掩卷深思,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以後嚴師誰當?如果學生無視班規校紀,班級必然雜亂無章,人聲鼎沸的環境學生怎能安心學習?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爲他們學習是爲“家長學”,“爲老師學”,並且認爲在班級學習,不如在網吧裏衝浪,晚間苦讀不如用手機聊個通宵。有的學生認爲大學生有找不到工作的,學與不學都一樣。於是變得上課不聽,作業不交,碌碌無爲,渾渾噩噩。天天美其名曰:天生我材必有用。若干年後,“棟樑”變成“灌木”,“桃李”變成“毛桃”和“苦李”,那時也許你會扼腕嘆息,但悔之晚矣。少壯不學,老將何爲?

特別是“則又請焉”,一個請字,體現了學子對師長的禮和敬,一個請字,體現了學子對知識的渴求,一個請字,更讓我明白了只有學生主動學習才能獲得學習的成功的道理。同樣是學習,“我要學”和“要我學”會產生截然不同人學習效果。

那麼,如何才能激起求學之志呢?讓他們明白生活是如此多艱!

有的孩子的父母爲了生活在建築工地不畏嚴寒酷暑地幹活;有的在超市爲了1000多元的工資而奔波.可在家長的“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下,錢要多少給多少。自己再苦再累也毫無怨言。孩子卻不知父母的辛苦,以爲掙錢很容易。同學在校之間攀比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衣服之美,髮型之奇,飲食之奢。整天沉迷在手機遊戲中,沉迷在言情、武俠、穿越的虛幻小說中,放浪形骸,驕奢放縱,逐漸變得不聽父母之言,不服老師管教,認爲父母之言爲嘮叨,教師的嚴格要求爲限制他們的自由,“不會”兩字說出也變得不以爲恥,理所當然。醒醒吧,可憐的家長們!讓孩子在星期天、節假日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只有明白生活是如此多艱,孩子才能明白學習知識是多麼重要。才能明白“拼一個春夏秋冬,贏一個無悔人生” 的道理。 劃粥割齏、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懸樑刺股等古人苦讀成才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學子。 “太史公”宋濂的““趨行百里,負篋曳屣於碩師名人求教;俯身傾耳,甘於粗敝爲進德修身足樂”求學精神更感動了今天無數的學子和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