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於《蛙》讀後感

讀後感1.16W

我是一個追求時尚的人,藉着諾貝爾文學獎的東風,剛剛看完莫言的長篇小說《蛙》。這是部直面中國近幾十年來有關計劃生育政策的小說。讀罷該書,禁不住重新探尋一下人類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旅程。

關於《蛙》讀後感

書的主人公“姑姑”,是一位堅決捍衛計劃生育政策的忠實執行者。對待超生,她鐵面無私,六親不認。爲不讓一個孩子超生,她機關算盡,用盡權謀,不惜一切代價要把孩子打掉。對待超生孕婦,甚至動用剷車拔樹拆牆,寧可血流成河,不讓超生一個。她佈下耳目,設下暗崗,巧妙發動羣衆,既讓超生家庭蒙受經濟損失,羣衆又有收益,羊毛出在羊身上。超生孕婦躲藏不出來,她就聲東擊西,聲言拆鄰居的房,讓鄰居的損失由超生家庭承擔,巧妙使用“利用這個,打擊那個”戰術,從而挑動鄰居之間的矛盾,從中漁利。在強大的攻勢下,上千個孩子在她手上流掉。

如果只看書的前半部,讀者對計劃生育政策厭惡的同時,對“姑姑“一定深惡痛絕。但莫言的筆沒有就此打住,他呈獻給讀者的是人性的多面性。在人性和社會的問題上,是要人性還是要社會。 “姑姑”似乎也是這樣一個人。她是個盡職盡責的'婦科醫生,經她手出生的孩子不計其數。作者在書裏借“姑姑”之口提到,中國人口太多,不計劃生育怎麼行。要人性,將來人口問題就要成爲巨大的社會負擔;要社會,要對的起子孫後代,就得實行計劃生育。書中還隱晦的提出,那些想超生的人,家庭條件都不太好,都不是負責任的人,他們的超生更多的是想要個傳宗接代的兒子而已,與其出生給家庭和國家帶來負擔,不如干脆做掉。作者寫到現代,對生育的認識又多了一層深意。“姑姑”已是晚年,她對自己過去經她手人流掉的孩子做了深刻的反思。那些蛙鳴,彷彿是一個個被她做掉的孩子。他在進行心靈的懺悔。 “姑姑”的形象註定是個有爭議的人物,在失去孩子的人眼裏,她是個惡魔,而對國家,她又是個有貢獻的人。

讀完這部書,除了心靈的震顫,還有現實的無奈。計劃生育是中國人內心的傷痛,在廣袤的農村,“姑姑”這樣的人數不勝數,現實甚至比書中描寫的還要殘酷。我們大家都看過宋丹丹和黃宏的小品—《超生游擊隊》。小品中採用誇張和諷刺的手法,給億萬中國人帶來了笑聲。可是生活中的計劃生育史殘酷而無情的。幼年的我記得媽媽爲了生弟弟東躲西藏,我們睡過麥秸垛,睡過牛棚,也睡過田野中的草棚。我們村鄰居的房子也被拆過,我嬸嬸七個月的孩子被人流了,流下來的小弟弟哭了兩聲就夭折了。一幕幕血淋淋的畫面讓童年的我感到可怕有迷茫。無論如何,我想說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都有生的權力,但同時我們也是社會的一份子,我們也要有爲社會貢獻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