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親愛的三毛》讀後感(通用5篇)

讀後感2.16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親愛的三毛》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親愛的三毛》讀後感1

一直認爲三毛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女子:穿越撒哈拉沙漠只爲尋找心中的莫名“鄉愁”,永不疲倦地行走於世界各地,掌握多國語言並深陷其中。然而在《親愛的三毛》這本書中,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三毛出現在我的面前。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三毛更加“入世”了。

在書中,三毛不再講述自己的故事,而是收錄了多封自她在《明道文藝》上開設《三毛信箱》後收到的信件以及她自己的回信。她在書中寫道:“也許,透過信件呼應的方式,加上聲音,我們人和人之間所豎立起來的高牆,能夠成爲透明的。”確實,當我閱讀這本書時,我看到的不是一張張冷漠封閉的面孔,我看到只是一個個在人生苦海中不斷沉浮的“人”。他們或喜或悲,只求在漫漫長路上尋得一絲安慰。如此真切而鮮活的靈魂又怎能不讓三毛落筆回信呢?

每每翻閱,都爲三毛語言的魅力而感嘆。其中有一封信是一個署名爲“不快樂的女孩”寫的:在她眼中,她自己一無是處。她是一家報關行最底層的辦事員,容貌平凡,工作能力有限,沒有異性對她感興趣。她認爲自己真是太卑微了,找不到活着價值,不明白生命的最終目的。於是三毛寫了《如果我是你》的回信,她寫道:如果她是這個女孩子,她做的第一步是加重對自我的期許和看重,將信中那一串又一串自卑的字句從生命中一把掃除,再也不輕看自己。然後她會做一些改變,首先將自己的房間佈置得美麗,這是享受生命改變生活的第一步。當她領薪水時,她會用極少的錢給自己買一件美麗又實用的衣服。若是下班後還有四、五個小時的空閒時間,她還會爲自己報青年會,沒有壓力地每週上兩節課,作爲充實生活的一種方式。如果三毛是這個女孩子,她慢慢地在變了。慢慢地,她會發覺,原來大家都很平凡——可是優美,正如自己一樣。慢慢地,她會發覺自己真是一個可愛的女人。在三毛筆下,我感覺到想要改變自己並沒有那麼困難,甚至發現我們的生活竟可變得如此簡單卻讓人愉悅。三毛將生活一點點地寫下來,讓我看到了那文字下涌動着的對生命的期望和熱愛。

書中有一篇文章叫《少年愁》,至今讓我印象深刻。閱讀完這篇文章後,心中的感覺是難以言表的。就好像是你心裏有一種苦,但是你苦於某些原因無法表達它。然而有一天,你突然遇到一個人,她真切地表達出了你的痛苦,並緊握你的手,說道:“我完全理解你。”那種激動與內心的輕鬆是說不出來的。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少年人有少年人的心事,青年人有青年人的迷茫,在這種初初面對社會、生活、學業和前途的一個斷層階段,那種懼慌和壓力,絕對是超過中年的。中年和老年,其實才叫安然,因爲這條愁路大半已經走過來了,於是當然可以說風涼話了——對青年人。”

每每讀這一段話時,都讓我感覺到三毛是真的懂青年人的。雖然我還沒有到這個斷層階段,但是三毛的這段話卻讓我清晰地看見了青年內心一直潛伏着懼慌與迷茫。她不像其他大人,總是用一種經歷了人生百態的語調說着:“你現在還不懂什麼叫苦。”她尊重每一個人的痛苦。三毛在這篇文章中也提出了一些“消愁”的方法,但在我看來,這些都沒有她在文章中表現出對青年人的理解讓人感動。畢竟,在人們真正內心痛苦時,他更需要一份理解,而不是一個他最終會自己找到的方法。

合上書本,不知心中滋味如何。我想,我是幸運的,能夠遇到這樣的一本書,能夠看到這樣的三毛。我大概是明白了三毛受到那麼多人喜愛的原因。她擁有一顆熱愛生命的赤誠之心,她的作品也好像因此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親愛的三毛》裏提供了一些爲人處世的方法,但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應該從改變自己的心態開始。從某個角度來說,我的生活與三毛的生活並沒有多大差別,所有不同都是源於我與她截然不同的心態罷了。眼之所見,即是心之所向。或許我有時將生活看得太過沉重,那我願意持着一份對生命的熱愛,從此刻開始,慢慢改變我的心。總會有一天,三毛眼中的風景,我也會看到。

三毛,我想寫一封信,寄給不知在何方的你。

《親愛的三毛》讀後感2

看完了三毛的《親愛的三毛》,是由與讀者互動書信整理成的書籍。三毛1943年出生,1991年去世,真是英年早逝,天妒紅顏。這本書的最後一篇文章剛好寫於1991年新年時,覺得沉重、悲傷。喜歡三毛浪漫、夢幻、真性情的氣質,她以自由不羈的靈魂浪跡天涯,用文字展現了大漠的狂野溫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成就了當時風靡一時的“流浪文化”。

最感動的是三毛描寫的關於走出悲傷的片段。那段時間她感覺生命是停頓而麻木的,明白了行屍走肉的生命的含義。當時身邊無父無母無子無女,爲了走出陰影,她開始去田地學會種菜,從翻土最基本的事開始,直到去看“農化”的參考書。從清早忙到黃昏,自家菜種完了,就去朋友家翻土收穫。三年後的一個黃昏,不知不覺在田裏哼起歌來,當意識到自己在唱歌時,將鋤頭一丟開始痛哭,她說那種活過來的驚喜刻骨銘心、終身難忘。

文中雖然沒講,猜測是荷西的早逝給了三毛致命的打擊。所以她說沒有經歷過長夜的痛苦就不會了解人生;沒有經歷過長夜的痛哭就不配談悲傷。

還喜歡三毛提到的一句英文翻譯過來的歌詞“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無論對於情感還是money,我們都要有顆強大的內心,一種平和的心態,坦然面對一切,所謂得知我幸,失之我命。

《親愛的三毛》讀後感3

《親愛的三毛》是由三毛與讀者互動書信整理成的書籍,整本書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以書信的形式寫出來的,只有後面幾篇是一些散文。三毛1943年出生,1991年去世,這本書的最後一篇文章剛好寫於1991年新年時,那時的三毛才48歲,不得不讓我覺得沉重、悲傷。她以自由不羈的靈魂浪跡天涯,以細膩的文筆講述着狂野的大漠與平靜不缺活力的婚姻生活,成爲了當時風靡一時的“流浪文化”。

在《親愛的三毛》的扉頁中,三毛說,在這個日漸快速的時代裏,我張望街頭,每每看見一張張冷漠麻木、沒有表情的面容匆匆行過。我總是警惕自己,不要因爲長時間生活在這般的大環境裏,不知不覺也變成了那其中的一個。現在同樣如此,我學着三毛,同樣警告自己,要善良、要純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三毛大愛讀書。有些人將讀書當做一種鬆弛緊張生活的消遣,這種人,便可能看些輕鬆而不費心的書本或雜誌,看完熄燈安睡,這對健康有益,是極好的娛樂。也有一種人,將讀書當做人生的特種興趣,他們看書可能便有一步的品味與境界,是比較深入的。更有一種人,將讀書視爲人生最大的事業,既然是事業,便必然有計劃與經營,一步一步來,慎重地挑,仔細閱讀,甚而閱書之後,用文字記下心得或發表感想,是更有組織的看書法。

我喜歡看書,但是總是堅持不住。但是,這份喜愛之情是不會割捨的。我喜歡做讀書筆記,通常是最簡單的讀書筆記階段,並且我養成讀一本書後,必寫讀書筆記。讀書太少,走馬觀花,是我的軟肋,也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

有許多讓我挺有感觸的地方,比如“一旦人一說話,每一個字音都是一朵鮮花從口中蹦出來,你擺哪一種花攤?”除了說話,還有行爲,思想,看來我們的差異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了,各種各樣的表達繪畫出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我覺得自己有很多的想法跟來信中人們的想法一樣。卑微、無聊、空虛這樣的字眼常常侵襲我的頭腦。三毛說,你覺得卑微是因爲沒有用自己的主觀眼在觀看自己,而用了社會一般功利主義的眼光。一個不欣賞自己的人,是難以快樂的。眼光淺,心氣浮躁,批評他人來頭頭是道,而很少苟責自己。行爲和思想上的不能配合,往往造成一生中大好時光的浪擲,是十分可惜的事。這是人的通病,我想這也是三毛豁達的原因之一,她早就想清楚了,弄明白了,於是選擇遠離浮躁,親近自然,享受真正的生活。

命運是不可改的,而自己可以改變心境。

我們常常抱怨生活,抱怨家庭,抱怨家庭,抱怨學校,抱怨學生,甚至是抱怨自己。但是天下事,沒有絕對的正負,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才能空出地方來,再加一些什麼進去。說的真好,大腦的容量有限,必須學會騰出一部分空間來。

我們是有潛能的,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包括思想。未來並不遙遠,下一分鐘,下一個小時,明天……都是未來。

你快樂嗎?

你快樂嗎?你快樂嗎?

試試看,每天吃一顆糖,

然後告訴自己——

今天的日子,果然又是甜的。

《親愛的三毛》讀後感4

初看書名你可能會覺得有些幼稚,我也是,但讀完之後,我相信你會和我一樣覺得這本書很有味道。

這是三毛和她的讀者之間來信的合集,很適合閒碎時間閱讀。每一篇信件都是不同的故事和人生,相同的都是三毛回信的真誠。在她那裏,事無大小,每一件事都需要認真對待,因而三毛的生命雖短暫卻十分飽滿。

三毛活得很通透,明明是一個有着大智慧的人,姿態卻永遠是謙卑的。她說沒有一個人是禁得起分析的,最重要的其實是自我突破;她開導青春期對家長做法不理解的女生的回信也讓我自己深深反思自己的態度和認知;她給青少年解惑時永遠沒有說教和指責,只是在平等的基礎上給出自己最真誠的建議,卻那麼讓人容易接受。

路遙說“人們寧願去關心一個蹩腳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而不願瞭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涌的內心世界。”確實,最應該被關注和審視的是人和人的內心,是人造就好山好水,是人講盡百態人生。三毛十分珍視這些人生故事,她也總是能給出恰當的解答。

我很是佩服那些看透生活的本質依然能熱愛生活的人,要知道看得太透其實也是一種桎梏,無知有時反而會成爲一種幸福,因爲看不到盡頭,所以更有盼頭。然而更難能可貴的是在經受過生活的大風大浪後,依然能划着斷槳出發,還笑着跟別人說:“看,我劃的比你快哦。”我能感覺到其實她一直在與生活作鬥爭,她是溫柔的,卻不會輕易妥協,她教導着讀者要用平和的心態去看待生活的種種不快,可是字裏行間中我還是感受到她所傳遞的更多的還是要去向上爬的精神。

有的時候我會想爲什麼會愛上三毛的文字,後來我漸漸看清楚了一點,我愛的更多的是文字背後傳達出來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三毛不會爲世俗勞累,因爲她早已拋之腦後,她永遠是在路上的,要麼是身體,要麼是靈魂。她就像《阿飛正傳》裏說的無腳鳥,一生飛翔,一生流浪,只有死的時候纔會落地。

她的一生是受傷又療傷的過程,卻永遠向上,永遠在路上,永遠光芒萬丈。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她的死亡方式其實是不負責,這讓她之前對別人寄予希望的話語似乎成爲一種笑話,可我覺得這真是她的美好所在:自己承受了巨大的重擔卻還要給他人活下去的勇氣。三毛在書中開頭部分說不希望自己不知不覺變成了冷漠麻木、沒有表情的人,我覺得她做到了,儘管生活艱辛,可她的心依舊是滾燙的。

《親愛的三毛》讀後感5

最大的感受是“心存感謝,不要抱怨生活。”

每天都看一看三毛的文字,生活就會變得美好許多。

在這個日漸快速的時代裏 ,我張望街頭,每每看見一張張冷漠麻木,沒有表情的面容匆匆而過,我總是警惕自己,不要因爲長時間生活在這般的大環境裏,不知不覺也變成了那其中的一個。他們使我黯然到不太敢照影子。

也許,透過書信呼應的方式,加上聲音,我們人與人之間,所豎立起來的高牆,能夠成爲透明的。或說,不必那麼晶瑩剔透,或而有些光線照亮,一霎間幽暗的心靈,帶來一絲欣慰,然後再不打擾,各自安靜存活。

親愛的三毛,如果我給寫一封信,你會收到,我也會像書中某個男子那樣說我喜歡着你,希望你能夠回覆我的信。我不再抱怨生活,你說的很對,不管生活對我們怎樣,我們都是自由的活在這個世界上,開心就好,這完全是由我們自己來掌控的。

每天對自己說:“我是一個好孩子,一個有用的人,我不擔憂明天的日子,可是今天的一日,我要儘可能做得完美。我要常常微笑,真心地笑,我也可能哭,可能不爲挫折而哭,我只爲了傷害他人之後的羞愧而哭。我要靜聽內心的聲音,看着自己是一塊什麼樣的材料,便用來做什麼樣的東西,而世上所有的東西,都是有價值的。”

有時候,我們就應該像三毛那樣瀟灑的活着。不要問我從哪裏來,索性忘了我是誰吧!因爲我是個不折不扣的“流浪漢”,一個在陽光下拖着慈悲的影子,默默地一步一步趨向救苦救難的平凡的人。

親愛的三毛說:“我願在這步入夕陽殘生的階段裏,將自己再度化爲一座小橋,跨越在淺淺的溪流上,但願親愛的你,接住我的真誠和擁抱。”

許多人說,忙碌是忘掉憂傷的良藥,但有時候安靜纔是化解苦痛的好方法。其實,心存向善,生活中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憂傷與苦痛了。

親愛的三毛:

我不再是那些給你寫信抱怨生活苦惱的讀者,讀你的文字,樸實舒暢,讓人的內心安詳。每天都會看一些你遺留下來的文字,上下班的公交車上看,坐在上海圖書館裏看,睡前看,像是每天必做的功課一樣。我也像《親愛的三毛》書中的一位十六歲的高中一樣想要請你指教關於寫作的方法。你回覆說:“寫作其實一點也不難,一開始的時候,儘可能踏踏實實地用字,不要寫那種獨白的文體,寫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觀察、所體驗、所感動的真實人生。寫作,便如建築,結構是一個部分,建材是另一部分,外觀又是一個部分,缺一不可。這也就是肌理、文理和神理三個寫作的基本要素,而這其中,都是生命。”

在你的書中,我也許找到了些許的答案。但我很明白,個人見解不一定每個人都適應,我也會自己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寫作方式。

謝謝你!讓我懂得一些自己內心裏面最想要的是什麼,同時也十分感謝你,一直鼓勵着你的讀者,不斷的給予我們幸福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