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3.23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1

小時侯的我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道關心別人,體諒別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

時間飛逝,眨眼間,我已經上了中學,首次接觸了《弟子規》,並認真完成老師的作業,基本改掉了"小皇帝"的風格。

在平安夜那天,教《弟子規》的於老師講的是關於孝敬父母的事情,講了很多類似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話,並且留了一個作業——爲父母洗腳。這對於在家中頗有"小皇帝"的風格的我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一般,雖然在學習《弟子規》的期間很努力的做家務,可洗腳這個作業還是無法讓我接受,因爲心中突然冒出了一個字"髒"。雖然明知應該孝敬父母,但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只是想在心裏偷偷地把這個作業深深地埋藏起來。

第二天,於老師果然問了大家有沒有爲自己的媽媽洗腳,磨不開面子的我不知所措,只好隨着大家舉了手,老師好象猜透了我的心思,說的什麼我也記不清了,只記住了一句話:"父母爲我們做了這麼多,我們連爲父母洗個腳都不肯嗎?"當我正回味這句話時,老師說:"大家也可以讀一讀《弟子規》,讓心平靜下來。"

放學了,寫完作業後,我讀起了《弟子規》,讀着讀着,心情越來越沉重,讀到了"入則孝"這部分中的"親愛我,孝何難。"時,突然想起了媽媽爲我做的所有的事,我便想努力地把作業再從心底挖出來。這時,媽媽回來了,我便拉着媽媽去洗腳。當脫掉媽媽的鞋和襪子是那一刻,我驚呆了,媽媽的腳被磨出了一塊塊的繭子,不知所措的我問了一句傻話:"媽媽,疼嗎?""傻孩子,繭子怎麼會疼呢?"媽媽邊說邊撫摩着我的頭。

"小皇帝"終於知道了淚水的滋味,是鹹的,它包涵了所有的自責和歉意,我認認真真地爲媽媽輕輕地洗腳……

我要感謝《弟子規》,是《弟子規》找回了我的孝敬心,是《弟子規》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弟子規》改變了我,《弟子規》一定會讓我更完美!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我一遍遍地誦讀着這朗朗上口的《弟子規》,一次次聆聽着《弟子規》給我帶來的諄諄教誨,一石激起千層浪,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回答不要遲緩,父母指派做事時,行動不要偷懶。父母教導時,要洗耳恭聽,父母責備時,要順從的接受。當我讀到這裏時,我慚愧極了!想想自己,那一次,媽媽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卻慢吞吞地應了一聲:哦。等一下再去。然後自顧自地埋頭看起了電視。根本沒有做到父母命,行勿懶。最後,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我纔不情不願地去晾衣服。後來因爲一點誤會,被爸爸媽媽批評,我不但沒有做到"怡吾聲,柔吾輕,還板着臉跟爸爸媽媽講道理!有時甚至在心裏恨他們、討厭他們!現在想起來,真是太不應該了!

爸爸媽媽每天天還沒亮就出去上班,很晚纔回來,他們做這些,都是爲了我們這些兒女。可是,作爲大女兒,我卻沒有體諒他們的艱辛,不僅沒有做弟弟妹妹的榜樣,有時還因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弟弟妹妹們吵架,讓爸爸媽媽爲我們操心。而爸爸媽媽,一天工作下來,累的腰痠背痛。卻沒有半句怨言。爸爸有胃病,腰也經常疼,時常吃不下飯,可是爲了我們,卻是心甘情願的付出。可我們呢?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更何況人呢?我們爲人子女理當以孝爲先。孝,是父母幹完活回到家後,我們送上的那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後,我們端上的洗腳水;孝,是讓父母看到我們的成績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孝,是我們能夠健康的成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於他們來說這也是孝。

讀《弟子規》,它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常讀《弟子規》,細細品讀,我真是受益匪淺,感慨良多啊!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父母,孝順父母:端上一杯熱茶,對父母噓寒問暖,洗洗腳,捶捶背,報上一句平安,獻上一份孝心!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弟子規》吧,你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3

百善孝爲先——讀《弟子規心得》百善孝爲先,善良是人最崇高的美德,而孝是百善中最重要的。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想起了父母,也進行了反思,它引起了我內心的觸動。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無論我們走到哪裏,父母的心總是牽掛着我們的,不管是兒時我們的外出求學,還是長大後工作在外,兒女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無時無刻不在擔憂着我們。讀完了《弟子規》,心頭不禁冒出一個問題:今天我們孝順了嗎?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父母的愛像流水,源源不斷,而兒女的愛像樹葉,風吹一下,便搖一下”。所以要做到《弟子規》裏面要求我們做到的堅持就很重要了。下班回到家,特意留意了一下父母,突然覺得他們老了很多,是一夜之間的改變還是歲月的沉澱讓他們的皺紋多了那麼多?讓他們的頭髮變得如此蒼白?可是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準時把飯菜端到工作了一天的我們面前,那似乎比鬧鐘更準時。自工作後,便把心思放在了工作上,不經意間就減少了對父母的關心。晚飯過後和父母一起出去散步,走在他們後面,發現他們的步履也蹣跚了不少。他們是真的老了,想想兒時,母親總是有精力任由我們撒嬌,父親總是像大山永遠可以讓我們依靠。可現在,他們卻像個小孩一樣需要我們的關愛和保護。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也許爲人子女當意識到父母的蒼老和對我們的付出時的心情都是一樣的吧?父母等待我們的孝順是不是等得太漫長了?那無聲的需求我們怎能拒絕的了呢?善良的人是最可愛的人,當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善良都失去了的話,那麼那個人就不值得交往了,而孝順又是善良的核心部分。只有孝順父母纔可能對別人由衷地好,纔可能用善良的心對待別人,所以,孝順是一個人首先要培養的品格。百行善爲先,百善孝爲先。我們的孝順不僅是對父母的盡責,也是對我們心靈的救贖,是我們對從父母處獲得的愛的回贈。感謝《弟子規》讓我感悟到了這樣的道理,這給我的生活增添了一層意義,也給我的心靈進行了一場盛大的洗禮。《弟子規》是一篇每個人都應該讀的書,因爲它給予我們的教育對於我們的人生是有着無窮的意義的。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4

我每天仔細閱讀《弟子規》卻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說:“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着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現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說:“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裏媽媽狠狠地說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後,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說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瞭解了自己的缺點,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5

幸福源於感恩——讀《弟子規》有感幸福,是一個很美的詞,像花開一樣沒有聲音,可是卻讓人感動得流淚。

人們就像追求一切美好的東西一樣,也無悔地追求着幸福。而每個人都在追求着的幸福源於哪裏呢?是那片蘸着奶酪的麪包?還是那杯冒着熱氣的牛奶?真正的幸福源於我們的感恩的心。這是在讀了《弟子規》之後得到的感悟。《弟子規》教誨我們要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古語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當我們剛出生的時候,我們是什麼也不懂什麼也沒有的,我們只是帶着一具軀體來到了這個世界上,還有那呱呱的哭啼聲。我們人生中的一切所得一切幸福也都是父母給予的。只要我們去學學一門外語,我們就能體會當初父母教育我們講話的辛苦了;只要我們用自己的雙手掙一筆錢,我們就能體會父母爲我們的生活奔波的勞累了;只要我們去嘗試教育一個調皮的小孩我們就能體會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了。

我們有了父母的關愛本是幸福的,但只有當我們真正的去感恩了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閤家歡樂的幸福。要如何感恩呢?父母對我們的索求並不多,只是孝順,便讓他們覺得欣慰。《弟子規》所教導的我們的感恩方式也是簡簡單單的生活禮儀。家和萬事興說的也就是一家人互相敬重互相關愛的幸福。一個人若是連父母都不能贍養,不能尊敬的話,如何能對別人友善呢?那他就更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敬和禮讓了。所有,我們首先要培養的就是感恩的品格,尤其是對父母的感恩。每天早上起來關心父母的身體是否依舊硬朗,吃飯時間關注他們胃口是不是還一如以往,晚上睡覺留意他們會不會因爲操勞過度而太疲憊,這些就是切切實實的感恩了。這些我們做到了嗎?如果做到了,那我們就是幸福的了。我們不但要感恩父母的善待,更要感恩父母的斥責。

虛僞之人常以笑臉相待,以阿諛奉承之語相贈,只有真正關心我們的人,真正爲我們好的人才會斥責我們的過失並幫助我們改正自己的缺點。有了父母的斥責,我們才知道什麼可爲而什麼不可爲,我們纔有了正確的道德標準和法律意識。因此,今天我們的成就最大的功勞就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這個感激的過程中,我們也在用心地感受着生活的美好,所有這也是一種巨大的幸福。有父母的愛和養育是一種幸福,去感恩這種幸福本身也是一種幸福,幸福不需要尋找,只要用心去感恩,便已是身處幸福之中,而這份幸福恰恰是《弟子規》帶給我們的思考所得的。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6

炎炎夏日,在陽光的照耀下,我拿着《弟子規》津津有味的讀起來,這本原名《訓蒙文》,它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的,分爲七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

想要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守信用。

首先是《入則孝》。“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善事父母。心裏面要時時刻刻記得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全心全意照顧父母。正所謂:“百善孝爲先”。父母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聽從他們的教誨。所以,我們首先要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呑吞的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應該恭恭敬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可頂撞父母,使父母生氣,傷心。

其次是《出則悌》教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就是在生活中要順從長上,奉事兄長。“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就是告訴我們: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妹,作弟弟妹妹的要懂事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謹》是指我們行爲要謹慎,不可放縱。我們應“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早晨起牀後,務必洗臉,刷牙,漱口使面貌整潔,精神清爽,有一個好的開始。大小便後,一定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確保身體健康。要注重服裝儀容清潔,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釦子要扣好,鞋襪穿整潔,鞋帶應繫緊,一切穿着以穩重端莊爲宜。

《信》就是誠實守信的意思,是人立身之根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沒有信用的人,古往今來在人世間是沒有多少立身之地的。

《弟子規》這本書對我們一生都會有幫助,讓我們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言談舉止。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一孝,悌.禮.仁.忠等。再學習,不但要認真學習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人。

讀了這本書,我真是受益匪淺啊!並且回想我的品行,我又是羞愧不已。每天父母對我百依百順,我還不滿足,總還埋怨父母。只想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但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志要做個好學生,好孩子。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7

《漫談弟子規》是索達吉堪布的作品。索達吉堪布是一個對藏傳佛教學修甚深的人,他說:可能我們太重視物質的進步,忽視了心靈的繼承。孔孟之道里沒有佛教的輪迴思想,沒有菩提心、空性以及如來藏的甚深教言,但在爲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面,講得確實好。

在高速發展的今天,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還是要學習傳統的智慧。《弟子規》講得是如何做人,這些根本的東西,猶如大樹的根,樹能長得多茂盛,多大,時間多久,全是要重視根的力量。

當今的孩子,必須重視人格的建設。要先做好一個人,才能做好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弟子規》中,入則孝,講了古人是如何將孝順落實在做人最根本的方面。從父母的日常起居,至自己的言行舉止。如何與父母恰當的溝通,父母百年之後,如何守孝。這些傳統的,對父母給予生命給自己的大恩,自己應該對待自己的父母更孝順纔對。

在出則悌中,講述了怎樣與別人處理好友愛關係,對長者的恭敬謙讓。對人與人之間坦誠相待,不過分生疏而又恰如其分。這對許多人在現代生活的人際交往中起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在謹中,從珍惜時光,衣着,飲食,飲酒,坐,立,舉止,借物的方面,細緻地講了做人應該事事認真,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認真踏實的對待每一件事。

在信中,做人要講誠信,不辱罵,不造謠,講話清晰,不說別人閒話,向先進的好的人學習,時時反省自己,知錯能改。這些品質,對於評判一個人是否有修養是重要的依據。

在泛愛衆中,談到愛的重要性。做一個有德行的人,與人相處時的言行,也透露出大愛。

在親仁中,要親近有德行的人,人才會不斷進步。

在餘力學文中,講到了要學習知識,以及學習知識的方法,這些都是千百年來得以傳承下來的學習心法。

在學完《弟子規》後,我深深地體會到國學的魅力,國學對我的影響,使我在相對浮躁的當代,找到一種根本的處世之道。

逐步在本書中參透悟透人生的哲學,我彷彿得到了另一種洗禮,只願在以後的路途中,做一個好人,教會我的每一個孩子從小堅守住中國人的根本,做一個真正的炎黃子孫。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8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纔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纔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着自我的意願任意胡爲,那他不會被別人理解,他的人生不會愉悅。我也沒有理解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領悟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我有職責和義務在正確明白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期望咱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咱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忙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好處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刻了。其實,這麼算也不見得正確,正因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那裏的人民哪裏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性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個性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爲兒童啓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但是,咱們此刻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因此此刻領悟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個性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咱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領悟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領悟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咱們領悟《弟子規》,背誦下來就應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刻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領悟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領悟《弟子規》,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9

今天爸爸又叫我讀《弟子規》。我可是讀了N遍了,曾經背都背得滾瓜爛熟,現在還讀,豈不是浪費時間?如果用來玩悠悠球該多好啊!因此我老大的不願意,可是又沒辦法,誰叫他是我老爸呢?!

於是我無奈地拿着書,有氣無力地哼着:"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哼着哼着,幾年前第一次學《弟子規》的情景又浮現出來:和藹可親的蔡禮旭老師笑眯眯地問我們,《弟子規》是用來幹什麼的呀?有同學回答是用來讀的,也有同學回答是用來背的`……蔡老師伸出一個手指頭堅定地說《弟子規》是用來"做"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對照《弟子規》我發現我有不少地方還沒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有時只顧自己玩,對父母、老師的話當作耳邊風,父母、老師沒有打我是對我的愛護,我應該體諒他們的良苦用心,從現在起要認真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我趕緊坐好,認真的讀起來。"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爸媽叫我早點起牀,要麼鍛鍊身體,要麼誦讀經典,因爲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最近一段時間我發現我有點懶散,有點拖拉,這其實是浪費時間,看來,這又得改了。爸爸教我"坐如鐘,站如鬆,臥如弓,走如風!"又說"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會提高學習效率,爸爸說這也是珍惜生命的表現。

而"勿畏難勿輕略"則是鼓勵我在學習中要知難而上,不要輕易言放棄,要刻苦鑽研,在鑽研中獲得樂趣。

當讀到"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時,自我感覺良好,因爲我讀的就是聖賢的書,有些同學看一些不適合的書,讀這些書,不但蔽聰明,壞心志,而且浪費了讀好書的時間,損失可大了。

感謝爸爸又讓我讀《弟子規》,從中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我要把《弟子規》當作我的良師益友,讓它作爲我生活學習的指南。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10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着,它仿《三字經》體例,三言成語,名句疊韻的形式爲古代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敬師規範,由《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纂而成,今天讀來仍然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當今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和古代的社會環境不能同日而語,讀《弟子規》我想在現實和傳統之間有沒有一個承繼關係?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講得最多是一個“育人”的問題,所謂至樂莫如育人,怎樣教育人,怎樣增加修養,做一個完善的人?這是我們應從傳統中繼承和發揚的。在物質豐富、科技發展的現實環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沒有依託,往往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導原則,而在《弟子規》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爲做人的原則,那麼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在物質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係,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係,那麼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弟子規》中講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學等方方面面的行爲標準和作人準則,提倡正人先正心。我從中深刻領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嚴以對已,寬以待人,積極融入到團隊當中,要尊重領導,認真完成領導所交待的各項任務,忠於職守,互相幫助,協作共事,作爲服務視窗工作,要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禮貌待人,微笑服務,做到百問不厭,應保持坦誠、公正、客觀的態度對人對事,並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規》對和諧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每個細胞的健康才能保證社會機體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親圖”在感化人的同時,也教會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怎樣對待親人,也讓我們思考在當今社會怎樣去實現傳統文化的價值,試想,如果一個連父母長輩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個喪失了做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對別人以禮相待?這樣的人能否讓人信服與尊重?

《弟子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們要從中領悟其精華,發揚中華美德,做一個完善的知禮儀、知廉恥、知謙虛、知恭敬、知忠厚的人。這樣,在我們繼承傳統,發揚傳統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11

《弟子規》是清代李毓秀所著,李毓秀性情平和豁達,品德高尚,他結合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弟子規》,《弟子規》淺顯易懂,押韻順口,告訴了我們應該怎樣做人,提高我們自己的品德,熟讀《弟子規》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弟子規》裏說:“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告訴我們,開口說話,誠信爲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我記起了一件事,我跟好朋友子瑜吹牛說自己做的蛋糕很好吃,她很羨慕,說要嚐嚐我做的蛋糕,我信誓旦旦答應她一定做給她吃,事實上我並不會做,所以她第一次來我家的時候我騙她說食材沒有準備好,第二次又騙她說肚子疼。媽媽知道了拿出《弟子規》跟我說:“什麼叫‘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你都學到哪去了?”我聽了覺得很慚愧,跟子瑜承認自己並不會做蛋糕,自己是吹牛騙她的並向她道歉,她原諒了我。週末我們一起去超市購買食材,一起上網查詢如何做蛋糕,然後兩人一起做了蛋糕,雖然第一次做出來的蛋糕味道不是很好,但我們還是很開心。

有一次表姐因爲姑媽亂動她的東西,她生氣地對姑媽大吼大罵,其實姑媽只是看見她房間亂了幫她整理了,姑媽跟她解釋了她還是很生氣地罵姑媽,我在旁邊聽見了,就對錶姐說: “ 表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弟子規》裏的句子你還記得嗎,這可是你小學時候學過的哦,你現在都是大學生了,不能比我還差哦。”表姐聽了我的話,臉紅了,她靜靜地坐了一會,站起來小姑媽說:“媽媽我錯了,我不該對你大吼大叫,我比我妹還不如,我以爲一定會改的,不會再亂罵你了。”你看,學好《弟子規》,還可以勸架呢。當然,我自己也要做到尊敬父母,關心愛護父母,做錯了事,父母批評時就要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讓自己父母生氣、傷心。

我很喜歡《弟子規》這本書,它讓我感受至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教育我們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和熱愛祖國,教會了我們很多中華傳統美德,我們要好好珍惜這本國學經典,這是我們的財富。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12

《弟子規》是我們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改編成的生活規範,主要寫的是爲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的禮儀與規矩。

在弟子規中,有一小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繼承。它的含義是:父母呼叫我們的時候,應該立即給予答覆,不能不聞不問、不理不睬;父母讓我們去做什麼事時,不能有半點怠慢、懶懶散散,而是要把事做的妥妥當當;父母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時,要洗耳恭聽、虛心聽教;父母責罵我們的時候,要虛心接受,改正錯誤,不能強詞奪理與父母頂嘴。俗語說的好:百善孝爲先,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的生命,讓我們融入到這個世界,孝是我們做人最根本的道理。自古以來,都是父母撫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天經地義。只有孝敬父母的人,纔是品德最高尚的人。我們時時刻刻都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因爲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開始費盡一切心血無微不至的把我們撫養成人,所以在父母健康的時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爲父母盡孝,讓父母享受最快樂的晚年。

記得有一天中午,爸爸加班了,我和媽媽很晚纔回到家,已經12點半了,2點半還要上學,時間緊迫。媽媽忙着在廚房裏切菜,讓我去裝水,等會煮菜用。而我正在看書,媽媽大呼小叫,喉嚨都啞了,可我還是沉浸於書的海洋裏,媽媽就跑進我的房間,對我吼着:“你怎麼還有時間看書呀!現在都多少點了,沒點時間觀念。”我任性的脾氣又上來了:“沒看見我在看書呀?要裝水自己不會去呀?”我生氣的說。這時,媽媽暴跳如雷說:“你今天就別想吃飯!”。我氣急敗壞的座了下來,心裏思忖着,我是不是太任性、太懶惰了?此時心裏非常懊悔。媽媽那麼疼我,愛我,我是不是太過分了?突然,我聞到一陣香味,走出房門一看,發現桌子上都是我喜歡吃的菜,桌子上還有一張紙條,上面寫着:“對不起孩子,剛剛是媽媽太着急了,怕你耽誤了上課的時間,所以才……,還沒看完,我就已經熱淚盈眶,含着眼淚把飯吃完。常言道:誰言寸草心,報德三春暉,現在回想起來心裏非常愧疚。

讀完弟子規這篇經典國學,讓我明白了孝是無法代替的,一個人只要充滿了孝心,就是一個盡善盡美的人,就會達到做人的最高境界。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13

讀了《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是我就是沒有用在現實生活中。因爲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地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透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學會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恩情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的第一章就是《人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爲人要謙虛。雖然我從小就讀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而每次被老師或家長誇獎一句就驕傲,得意的不得了。

第三: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想我都沒有人生目標,所以我纔不會努力去辦好每一件事。

所以,以後我要按《弟子規》裏的規矩認真學習,認真去感悟,認真去實踐。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14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多少人都能朗朗上口的《弟子規》,可這其中的道理,又有幾個人懂得?這其中的要求,又有幾個人真正做到了?

《弟子規》中有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說:父母叫你的時候,就應該立即答應,父母有什麼事要你去做的時候,千萬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偷懶。父母的教誨一定要恭恭敬敬地牢記在心裏,父母批評你,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你必須虛心接受。

說得真好!難怪俗話會說:百善孝爲先。

這幾天,我剛好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領略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明白了孝道的意義非凡。而今天下午在放學的路上,我就看到了令人感動的一幕。

這是一個特別愛高高地扎着丸子頭髮的小女孩,圓圓胖胖的臉,笑起來還有兩個淺淺的酒窩,看起來特別可愛,估摸是讀二三年級了吧。也許是住得遠,幾乎每天我都會看見他在校門口旁邊商店的屋檐下等她媽媽來接。

這天,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們都跑到屋檐下躲雨。幾分鐘過去了,十幾分鍾過去了,雨還是噼裏啪啦地下個不停。很多同學被送傘來的家長接走了,只剩下我們幾個焦急地等在原地。我也忍不住猜測爸爸媽媽爲什麼那麼久還不來接我,抱怨着煩人的鬼天氣。可不經意回頭一看,那個小女孩卻靜靜地靠在牆壁上,擡頭仰望,眼角帶着淡淡的笑,彷彿在欣賞什麼。

“你在看什麼?”我好奇地問。

“雨。”她輕聲回答,聲音清脆,真好聽。

“雨?雨有什麼好看的!就是這雨讓我回不了家!”

她扭頭看着我,笑了,又露出那淺淺的酒窩。

“當然好看了。你看這雨,晶瑩,透亮,像珠子一樣一顆一顆從天上掉下來……媽媽,我在這裏!”我還沒反應過來,就看見小女孩跑了出去。百米之外,小女孩一把奪過媽媽手中的菜,把媽媽也拉到了屋檐下。

“媽媽,看你衣服都溼了,我幫你拍拍。媽媽,你不用着急的,我會乖乖在這裏等你的。我不會亂跑的。媽媽,回到家了,你要快點洗澡,別感冒了……”那清脆的聲音一直在耳邊響起,而那位衣衫盡溼,卻並不顯狼狽的媽媽只是微笑,沒有多餘的話,差點讓我弄不明白誰是媽媽,誰是孩子了。

瞧,這不就是《弟子規》說的“孝”嗎?小女孩做到了,我也懂了。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範文15

借人物,及時還,人借物,有物慳。這句話是中華民族的國學經典。它的意思是:借別人的東西,一定要及時還給別人,這樣別人纔會再借給你東西。

明朝的宋濂就是這樣的。宋濂從小就喜歡讀書,家裏很窮,買不起書。他就問別人借,很多富人都不願把書借給別人。有一年冬天,宋濂借到了一個富人家的書,約好十天內歸還。他一到家就開始抄,可天氣寒冷,手指都伸不開,墨汁也快結冰了,宋濂還是埋頭抄寫,終於在第十天晚上抄完了,外面下着大雪,他一頭扎進風雪中去還書,富人感動了,同意宋濂隨時借他家的書。

讀完這個故事,我也被宋濂的精神感動了,要完整地抄一本書,對我來說簡直太難了,想想自己,老師每天留的作業有時都寫不好。還有宋濂誠實守信的品質也深深地感動了我。以後,我一定向宋濂學習,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