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包身工》讀後感作文500字

讀後感2.96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包身工》讀後感作文5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包身工》讀後感作文500字

  《包身工》讀後感 篇1

這篇文章,讓我感受真的頗深。

文章沒有籠統的介紹、描述包身工所受的苦難,工頭的邪惡與殘忍,而是透過對具體事例的描寫突出了包工頭不通人性的殘忍和包身工的悲慘命運。就是這麼一篇文章的出爐,花費了夏衍先生很長的時間,經歷了種種困難,其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中國人瞭解過去窮苦人民的生活是多麼悲慘與不自由,同時告誡人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文章中的許多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包身工們,一天要工作十二個小時,而每天卻只能有兩粥一飯充飢,且粥竟然只是用秈米、鍋焦、碎米和較多的鄉下人用來餵豬的豆腐渣做成的!“慈善的”資本家老闆去菜場裏收集到萵苣葉用鹽水一浸竟然就是包身工們難得的佳餚。況且,包身工們在這樣食不果腹、勞動強度如此之大的情況下,還常常飽嘗工頭們的打罵,沒有一點人生自由。

看到這裏,我不禁義憤填膺,熱血沸騰。我實在不敢想象那種場面,我更不敢說帶工頭是人!這不是人類所能幹出的事!爲了日本的廠子,居然要犧牲那麼多同胞的幸福,太可怕了!太可悲了!

在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嘿!真是不知比她們要好多少倍!我們不用幹重活,不用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我們有自由,可以幹自己想幹的事,沒有人會隨便地揍我們。而且,我們可以吃好的、穿好的,好有娛樂的時間!可就是這麼好的條件,也有人不知足!!!經常能聽到有人抱怨午餐不好吃;經常看到有些人浪費寶貴的資源;經常看到有些人奢侈地買一些本不值得買或沒有多大用處的奢侈品??這些行爲,讓我感到憤懣與不安。試想想,如果照這樣的勢頭髮展下去,國民就會墮落,那麼那種奴隸生活又將離我們不遠了。因爲我們的國家擁有許多不支援國家和崇洋媚外的人。

只有一個國家擁有真真尋求真理的人,能獨立思考的人,能記錄真實的人,能不計利害而爲這片用鮮血換來的土地付出的人,能去捍衛憲法和主權的人;只有一個國家擁有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的人民不會被外人奴役;只有一個國家能尊重培養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有信心讓明天更美好!

  《包身工》讀後感 篇2

在夏衍的《包身工》中,有許多藝術性很強的句子

“蓬頭,赤腳,一邊扣着鈕釦,幾個睡眼惺忪的‘懶蟲’從樓上衝下來了。”

這個句子把幾個描寫包身工緊張,忙亂,邋遢的短語放在句首,比把它們放在主語後面要好得多。因爲對“從樓上衝下來”的人,我們第一眼看到的只能是她們的“蓬頭,赤腳”;而且這幾個短語節奏急促,正和“衝”的情景相符,若說成“幾個睡眼惺忪的‘懶蟲’蓬頭,赤腳,一邊扣着鈕釦,一邊從樓上衝下來了”不但節奏變緩了,而且包身工們被奴役的形象特徵也削弱了。這謂語前置的句子實在用得好,大大地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

“四點半之後,沒有線條和影子的晨光膽怯地顯出來的時候,水汀門路上和弄堂裏面,已被這些赤腳的鄉下姑娘擠滿了……”,這個句子,妙就妙在“沒有線條和影子的晨光”,使人展開想像,悟到這是早得不能再早的時間。更妙的是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指出:面對包身工們惡劣的生活環境和殘酷的工作,晨光也“膽怯”,真使人讀之心寒!句子的文學性的確非同一般。

“所有包身工是一種‘罐裝了的勞動力’可以‘安全地’包藏,自由地使用,絕沒有因爲和空氣接觸而起變化的危險。”這一句,也讓我心動。作者用新穎、別緻的比喻把包身工喻爲罐裏裝的東西,被迫與外界隔絕,只生活在一個封閉的區間裏,形象地突出了包身工毫無自由的悲慘遭遇。揭露資本家的殘酷無情。

  《包身工》讀後感 篇3

看到“包身工”三個字,我畏懼得很,又有點似曾相識。

哦!原來現在這21世紀也有夏衍筆下的“包身工”。

21世紀的“包身工”出身並不低,他們有的是某名校大學生,有的是家庭條件不錯的獨生子女們,那這些人怎麼會按上這“包身工”的名頭呢?說好聽也不好聽啊,“包身工”可是被人稱作是“豬玀”的人啊,怎麼回事呢?

唉,21世紀的人忙於掙錢,便自然想出一些掙錢之道。這些道路會像黑貓白貓一樣,只要是抓到老鼠就是好的?

傳銷來錢快吧!但你可知這傳銷燬了多少人?害了多少人?這傳銷的老闆就是“帶工”的老闆,花言巧語騙同鄉人,同學及親戚加這榨取人血液的`團伙。

誘惑的力量是不可估測的,有些人被黑心的“帶工”老闆一說心便涌動了,心動了,還有什麼能阻擋他前進的步伐了。所以,一個個純潔的心靈被“帶工”老闆侵蝕了。一個個健壯的身體被“帶工”老闆摧毀了,傾注了一些白日做夢的妄想。

這些“包身工”呀,她們有安於現狀,不想跳出也難又跳出這個“吸血鬼”的魔洞,繼續爲那“帶工”老闆賣命坑害我們這些單純的人兒們。但是幸虧還有一些人想逃出來,不想去與那“帶工老闆”同流合污,也不甘受那打罵捱餓挨凍之苦,他們爲了解救自己,寧願從高層樓的傳銷點跳下來,等待社會上的人的救助。

啊,我們這世紀還算很好的,好人總是比壞人多,一大羣一大羣的人前來幫助她,社會也在打擊這種事。唉!可惜呀!夏衍所寫的包身工們不是生在我們這個年代,要不然我們就可以伸手解救她們了,可可惜呀,我們伸手過去,包身工們抓不到啊,但慶幸的是,我們的手拉過來了一大羣受傳銷毒害的人!

我們的手是溫暖的,我們要伸向每個羣體的人。

  《包身工》讀後感 篇4

文章寫於1936年,背景是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勢力勾結的時候,引用文章的話說:“在這千萬的被飼養者的中間,沒有光,沒有熱,沒有希望,……沒有法律,沒有人道。這兒有的是二十世紀的爛熟了的技術、機械、制度,和對這種制度忠實地服務着的十五六世紀封建制下的奴隸!”這篇文章是作者對上海工廠進行兩個月實地調查之後寫成的,全文深深地滲透着作者的血與淚,也深深地滲透着舊中國勞工的血與淚,真實反映了“包身工”慘絕人寰的遭遇。

我對書中的一個人物“蘆柴棒”印象很深,當時我上完課文時,心裏充滿了對日本人的憎恨與憤怒,他們在中國的地方肆意欺詐盤剝中國人;同時又爲舊中國的軟弱而感到痛心疾首。文章具有很強烈的社會意義,作者的筆法很冷峻,不僅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現實,而且加入了自己的評論。特別是結尾那句話:“不過,黎明的到來還是沒法可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屍骸,我也想警告這些殖民主義者當心呻吟着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

由於對歷史背景瞭解得不透,我對這句話當時不能很好的理解開來。現在來看,這句話應該是文章的主旨,道出了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夏衍就是想透過事實向人們昭示:人類社會最終是向前發展的,任何違揹人性的行爲最終都會被歷史的車輪給無情地碾碎!

標籤:包身工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