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

讀後感2.45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1

從前就看過《斑羚飛渡》,文中勇敢無私的斑羚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再一次翻開此書。同時,對它們又有了更深刻印象和觸動。這的確是一部令人心生敬畏的好作品。

作者用極爲細膩的筆法把羚羊羣臨危的狀態,用文字刻畫地栩栩如生,令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一邊替它們擔心,一邊又替它們心疼。

文章講了,羚羊羣被獵人追趕到了斷崖邊,只要跳過山澗便可求得生命的希望。在鐮刀頭羊的命令下,羚羊羣馬上分成了兩隊,一對年輕,一對年老。年老的和年輕的同時跳出在空中,年輕的羚羊踩在老羚羊的背上,登上了彼岸……

站在斷崖邊的那一刻,羊羣都驚呆了。往前是萬丈深淵,稍稍邁出一步,便會墜入山谷粉身碎骨;退後呢,窮追不捨的獵狗已經逼近。前後都是一死,該怎麼辦?

在這千鈞一髮的關頭,羚羊鐮刀羊一聲叫喚,隊伍隨着叫喚開始騷動起來。很快地,它們分成了兩列縱隊,一列年老的一列年輕的。

很快地,年老的羚羊數量漸漸少了,羚羊羣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沒有命令沒有悲哀,只有中年羚羊,那不算沉重的蹄聲,它們也走進了年老的隊列,其中包括鐮刀頭羊。看到這裏,我震驚了。按規則頭羊可以享受優先權,但鐮刀頭羊沒有,它選擇了犧牲自己,讓年輕羚羊踏着它的身軀飛過山谷。

羚羊這種先人後己,爲種族延續做貢獻的可貴精神真的值得我們人類深思,更值得我們去學習。我並不是倡議,大家在危急時刻要爲他人去死,而是更要有以他人安危爲己任,想盡辦法去幫助別人,救他人於危難,給他人以溫暖和元援手的思想情操。

在社會上的確不乏羚羊精神的人物。在《感動中國》裏就涌現出許許多多品德高尚的真英雄。就有這樣一名消防隊長,爲了救一個小嬰兒,他奮不顧身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緊抱着她。

當然也有反面教材。就比如最近發生的事件:兩個騙子利用他人的信任騙取了親人的錢財。揮霍騙取的錢財已經令人不齒,厭惡至極了,還喪心病狂地致小女孩溺水而亡。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不惜一切地去掠奪,令世人唾棄。

古人云:“鵲,禽屬也,非有人性也,乃能義如此,何以人而不如鳥乎?”羚羊都可以這般捨己爲人,先人後己。真無法想象,人類中還有這些不如牲畜的渣滓。

有時候,人類能做到的,動物們只是沒有能力而已;而動物能做到的,人類卻不可以。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2

在這漫長又快樂的暑假裏,我讀了《斑羚飛渡》這本書。這本書裏有好幾個故事,其中《紅奶羊》讓我印象深刻。

故事講的是一隻母狼生下小狼崽後死掉了,公狼爲了不讓小狼崽餓着,所以抓了一隻紅崖母羊。因爲,紅崖母羊剛生下小羊羔,可是,是個死胎,所以他有奶。那隻公狼逼迫母羊給小狼餵奶,就這樣母羊成了小狼的奶媽,因爲小狼吃母羊的奶吃的有了感情,漸漸地把母羊當成了媽媽.公狼怕小狼崽的生活習性越來越像羊,所以,它想把母羊吃掉。於是,公狼漸漸喂小狼肉糜。母羊看透了公狼的心思,感覺自己的死期快到了。這時,一隻獵狗和獵人出現了,那隻公狼爲了保住小狼,與獵狗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最後公狼被獵人打死了。當母羊知道自己自由的時候,卻又對小狼戀戀不捨.最終,把小狼帶到另外一個地方生活了下來。母羊還是按羊的習性訓練小狼,幾個月後,母羊的奶水漸漸幹了,小狼飢餓難忍,忍不住露出狼性,吃了一隻小綿羊。母羊心灰意冷,想遺棄小狼。這時豺來了,小狼爲了保護母羊與豺展開了生死博鬥,最終豺掉下懸崖,小狼肩膀上留下了月牙形的傷疤。

因爲狼和羊本性不同,母羊還是離開了小狼。母羊迴歸大草原後又生下了兩隻小羊羔,一公一母,母羊羔因爲在一次危險中父親捨下她逃走了,所以失去了生命。母羊知道後很傷心,它決定要把公羊羔培養成當妻子和孩子遇難的時候,會捨身救妻子和孩子的有擔當的公羊。兩年後,羊羣們遇到了一隻母狼和一隻公狼,羊羣們跑了,只剩下母羊和它的兒子。就在它和兒子逃命的時候,兒子撞了母羊一下,捨棄母羊逃跑了,當公狼和母狼跑過來的時候,母羊看到公狼的肩上有月牙形的傷疤,認出了公狼,正是她哺養了半年的小狼崽。當母狼想吃母羊的時候,公狼卻保護着母羊不讓母狼吃母羊,最後,母狼放棄了吃母羊的心思,隨後,公狼和母狼跑了。

看,透過這個小故事不光知道人類懂得知恩圖報,連動物都知道。所以,我們要保護小動物,如果我們傷害了一隻小動物,也許我們也傷害了一個知識。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性,就像母羊想改變小狼的生活習性,可是狼還是吃肉,羊還是吃草,習性是無法改變的。想改變小羊膽小的習性,但是小羊在危險的時候還是逃跑了。這說明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特有的習性,不會因外力的干擾而改變。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3

悲劇即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魯迅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一羣斑羚被逼傷心崖“進退維谷的絕境“,一道彩虹給了它們希望。”於是“在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橋。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並且,“從頭至尾沒有一隻老斑羚調換位置。它們心甘情願用生命爲下一代開闢一條生存的道路”。最後只剩下鐮刀頭羊了,它走向彩虹,消失在一片燦爛之中。

掩卷沉思的我穿行在記憶的長廊中,驀然回首間,看到幾顆明星閃爍在夜空之中。

我看到兩隻狼——他不幸掉進一隻枯井,她想盡辦法救他,抓食物給他,幫他一起弄鬆土然後踏實,甚至她的肚子都是餓着的。但他們遇到了那兩個少年,最終,他們雙雙斃命於無知少年的槍下,此時,停了兩天兩夜的雪又開始下了。恍惚間,我又看見一條狗。這條狗被連續注射了四針麻醉劑都沒有倒下。最後,她被強行擡上了實驗臺,最後發現她的肚子裏竟然有八隻小狗仔。這位偉大的狗媽媽用行動詮釋了母愛,可由於人的愚蠢,她的孩子還是死了。 接着,我又看到了幻化成泡沫的小美人魚,我看到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發射失敗,我還看到了夸父追日,精衛填海…… 這就是悲劇。悲劇以悲慘的結局,來揭示生活中的不幸,從而激起觀衆的悲憤及崇敬,達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我想到了貝多芬。他是個音樂天才,卻身患耳疾,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劇。但他在肉體和心靈的雙重痛苦下仍然保持着不屈不撓的高昂的鬥爭精神、巨大的創造力和道德標準。任何時候都絕不向命運屈服,任何事情不論是成功的喜悅還是身體疾病帶來的痛苦,都不能使他停止前進,放棄自己鍾愛的事業。最終,這個不幸的人創作出不朽的樂章,成就了音樂的完美,更是成就了他人生的完美。

縱觀古今,那些美好真摯的記憶似乎總有着一絲遺憾。從古代神話的牛郎織女,到現代偶像劇裏的紫萱長卿;從經典動畫片《葫蘆娃》中老爺爺與xxx的死,到熱播動漫《火影忍者》中鳴人與自來也的生離死別;從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到鄧稼先的艱苦奮鬥、奉獻終生。不論是過去、現在,甚至是未來。悲劇已悄悄成爲人們心中一個不變的烙櫻悲劇,讓人深深地記在心裏。

悲劇,洗禮了人的心靈,昇華了人的靈魂。

悲劇,輝煌地來,壯麗地去。

羚羊再度躍起,和那道彩虹平行,構成一幅悲壯的寫意畫。

在那抹燦爛之中,我深深地明白:悲劇是一種遺憾,卻也是一種完美。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4

看了《斑羚飛渡》這本書,我的心裏像掀起了千層巨浪,很感動。它描寫了一羣被逼到絕境的斑羚,爲了贏得種羣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

每一隻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代表着有一隻老年斑羚將摔得粉身碎骨。這是一種爲了種族的延續而甘願犧牲自己的偉大精神!是一種用生命爲下一代搭起一條生存道路的精神!“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沒有一隻老年斑羚從註定死亡的那撥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波去,它們的心裏很沉穩,很淡定它們爲了下一代,有了堅定的勇氣,可以甘願犧牲自己。

我很佩服這些勇敢的斑羚,特別是鐮刀頭羊,他沒有做人類的奴隸,沒有做人類的囚徒。“只見它邁着堅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它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維護了種族的尊嚴。而有的人,卻甘於屈服,在生死抉擇之際,他們堅定地選擇了在他人的膝下生活,只爲了自己利益。這是可恥的!但也有些人和那些斑羚一樣,他們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保護更多的人!

它們的心靈是偉大高尚的。假如我們能搏擊藍天,那是它們給了我們能飛上藍天的的翅膀;假如我們是永遠不滅的火炬,那是它們給了我們光明。她們和斑羚們一樣,都是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爲他人付出全部的英雄,他們是我們的驕傲。

在讚美斑羚的同時,我也爲那些狩獵的人感到心痛,他們是罪魁禍首。大自然是需要和諧的,雖然我們是最進階的動物,但其他的動物依然有它們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它們也有可愛的夥伴,也有感人肺腑的親情,但幾聲槍響,破壞了它們的安寧,讓它們失去了美好的家園。這對我們來說並不算什麼,因爲我們不是斑羚,但對它們來說呢?失去親人的痛苦又有誰能體會,人們爲什麼不能和它們和諧相處呢?畢竟它們也是生命,我們大家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讓我們將心比心吧,蒼天最終還是讓斑羚們繁衍了下來,這是它們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而我們人類,從來不需用任何的東西來換取生存的機會,和它們相比,我們幸福多了。它們用無私感動了上蒼,它們的善良代代相傳,這飛渡的壯舉帶給我們深深的自責與愧疚。

其實,生命需要奉獻與犧牲,這樣纔有意義。當你的生命爲他人開一朵花,你生命的芳香就會燦爛一片;當你的生命爲他人增添一份溫暖,你生命的芳香就會沁人心脾;當這一切在你的心田盪漾着漣漪的時候,你一定會感受到一種溫情關愛的芳香。我想,那些爲了救年輕斑羚而失去生命的老斑羚們一定也是這樣想的。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5

今天我讀了《斑羚飛渡》這篇文章,感觸很大。這篇文章讓我充分地感受到了奉獻與犧牲的精神,也讓我明白了在平時要懂得奉獻。

對於斑羚的認識,我只停留在書本上。它們是草食動物中的跳遠冠軍,最遠能跳 五米遠呢!然而,此時此刻,一羣斑羚受到了考驗——要麼被獵人打死,要麼跳過六米寬的山澗。在這進退兩難的境地中,可憐的斑羚選擇了後者,選擇上演一場震撼人心的斑羚飛渡……當然,並不是每隻斑羚都能飛渡山澗,它們當中有老有少,要想單獨跳過去,那真是癡心妄想。最後,它們的首領鐮刀頭羊怒吼了一聲,斑羚羣應聲分成老斑羚和年輕斑羚兩撥。原來,年輕斑羚要比老斑羚略早地起跳。當跳躍在空中時,年輕斑羚在老斑羚身上猛蹬了一下,身體奇蹟般的再度升高,用着來跨過剩下的路程。因此,“每一隻年輕斑羚的成功飛度,都味一隻只老斑羚的生命換來的。到底是什麼力量在支援着這些老斑羚這樣面對死亡? 是奉獻與犧牲的精神!

我敬佩這些勇敢的斑羚,特別是鐮刀頭羊,他沒有做人類的奴隸。“只見它邁着堅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它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維護了種族的尊嚴。而有的人,卻甘於屈服,在生死抉擇之際,他們毅然選擇了在他人的膝下苟活,只爲了一己私利。這是可恥的自私矇蔽了人類的思想,衝昏了人類的頭腦,埋沒了人類的心靈。

在讚美斑羚的同時,我也爲那些狩獵的人感到心痛,他們是罪魁禍首。大自然是需要和諧的,雖然我們是最進階的動物,但其他的動物依然有它們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它們也有深愛的夥伴,也有感人至深的親情,但幾聲槍響,破壞了它們的安寧,讓它們失去了美好的家園。這對我們來說並不算什麼,因爲我們不是斑羚,但對它們來說呢?失去親人的痛苦又有誰能體會,人們爲什麼不能和它們和諧相處呢?畢竟它們也是生命,我們大家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將心比心吧,蒼天最終還是讓斑羚們繁衍了下來,但這是它們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而我們人類,從來不需要用任何的代價來換取生存的機會,和它們相比,我們幸福多了。它們用無私感動了上蒼,它們的善良代代相傳,這一飛渡的壯舉譜寫了生命的樂章,也帶給我們深深的自責與愧疚。

我合上書,閉上眼,只聽見窗外蕭蕭細細的雨聲,那一幕情景,依舊栩栩如生,只是生命已去,再多悔恨的眼淚也只能化作春夜的一絲細雨,滋潤那片曾經茂盛歡騰的草原……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6

最近讀了沈石溪所著的動物小說《斑羚飛渡》。書中的許多大林莽動物世界的生死傳奇的故事,既生動又感人。書中描述的那一幕幕悲壯場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我常常爲那些動物所遭遇的傷害和屠殺而傷心、流淚……

令人毛骨悚然的大蟒蛇,做爲保姆是那麼地出色,照看孩子、陪伴孩子玩耍、幫助孩子學走路是那樣盡心盡責,在主人搬家之後,它也許是思念自己照看過的孩子,不吃不喝,一直守着主人的房舍至死是那麼地有情有義,跟一個過度想念孩子的母親有什麼區別呢?一隻60歲的老象在臨死之前,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對既是恩人又是仇人的主人,復了仇,報了恩,然後安詳地走向神祕而又遙遠的地方;人類眼中陰險狡詐的狐狸,在它的孩子出現危難時卻能做出出人意料的舉動,犧牲自己,保全孩子,表現出令人震撼的父愛;原本是冤家對頭的貓和狗,卻能在一個家庭裏融洽相處……;特別使人感動的一幕是:一羣生性溫順的斑羚,在後有獵人和獵狗的追擊,前有懸崖峭壁的危險情況下,爲了贏得種羣的生存,在頭羊的指揮下,斑羚們選擇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式,少壯斑羚踩着老年斑羚的脊背成功脫險,而善良無私的老斑羚們在懸崖下摔得粉身碎骨。從這羣斑羚身上我看到了動物在危險面前從容、鎮靜,看到了它們的智慧和戰勝困難的勇氣,更看到了他們的自我犧牲精神和團隊精神,原本以爲只有人類纔會作出的舍已爲人的壯舉,卻不曾想到一羣斑羚在危難來臨時也會把生的機會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甚至讓人類在它們面前感到羞愧,這確實出乎我的意料。

讀完這本書,我不再覺得大蟒蛇可怕,也忘卻了狐狸的陰險狡詐,而斑羚的勇敢、團結、前仆後繼飛渡懸崖的一幕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這些動物在面臨危險和死亡時所表現出的智慧、親情、勇敢和壯烈,令我久久不能忘懷,深感它們的.可敬和可愛。在對這些動物敬佩的同時,我也替人類感到羞愧:爲了滿足自己的願望,人類一次又一次地把貪婪的雙手伸向無辜的動物,剝奪它們生存的權利,甚至造成多種動物瀕臨絕境。

我想問問那些曾徑捕殺野生動物的人,當你們爲了自己的利益而去賤踏那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時,難道就不曾感到愧疚和羞恥嗎?我們常說,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讓動物朋友失去美麗的家園,甚至對它們趕盡殺絕,難道我們就是用這種方式來對待朋友的嗎?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是大自然中的生靈,它們應該和我們享有同樣的生存權力和生存空間。

這部經典之作帶給我很多很多的思考。你是否產生了“一讀爲快”的衝動呢?那就趕快行動吧!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7

讀了《斑羚飛渡》這個故事,我深受感動。《斑羚飛渡》一文描述的是一羣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爲了贏得種羣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斑羚在危難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勇氣和自我犧牲精神,會讓每一個讀過這篇文章的人感到精神的震撼,會啓發人們重新認識這個萬物共存的世界。

“鐮刀頭羊本來站在年輕斑羚那撥裏,眼光在兩撥斑羚間轉了幾個來回,悲愴地輕咩了一聲,邁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撥去了。有幾隻中年公斑羚跟隨着鐮刀頭羊,也自動從年輕斑羚那撥裏走出來,歸進老年斑羚的隊伍。”當我讀到這兒是,我的目光呆住了,我被鐮刀頭羊和那幾只跟隨在鐮刀頭羊後面的中年公斑羚的所作所爲所震撼。因爲它們表現出一種爲了種族,爲了別人,甘願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進入老年斑羚的隊伍裏明顯地意味着死亡,但它們爲什麼還要主動進入?它們傻?不,它們不傻,它們深深地懂得:自我儘管死了,但後代能活着,種羣得救了,自我死得值,死而無撼!啊!作爲低等動物的斑羚羊都有這種爲了羣衆而甘願自我犧牲的精神,而我們這進階動物———————人類卻怎樣缺少這種精神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人類思考。

文章最後寫到:“那隻成功地指揮了這羣斑羚羣衆飛渡的鐮刀頭羊邁着堅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燦爛中。”鐮刀頭羊這種從容自如的走向死亡的偉大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鐮刀頭羊壯美的死亡顯示了它高傲的本色,也許是對人類做法的無聲的抗議!獵人們啊,你們怎樣忍心看者這羣偉大的生靈這樣悲慘地死去呢?你們太殘忍了!雖然你們以次維持生活,但你們是否想到了動物,它們卻失去了生活啊!這個世界,是動物與人類共有的,人類有生活的權利,動物也絕對有生存的權利!動物的生存不是爲人類服務的,它們與我們人類的地位就應是平等的!雖然我們主宰了世界,但絕不能夠不把動物放在眼裏!動植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全地球的生物組成了這個生態系統,我們要維持生態平衡,就要儘可能的保護動植物,使它們免受傷害。

想想此刻,秋天已很少見到大雁向南遷飛的情景了。但是從前,“人”字形“一”字形的大雁成羣結隊的在高空飛過。這是爲什麼?爲什麼會這樣呢?不都是人們對大雁的捕殺和環境的污染嗎?

我要呼籲人們:“動物與我們一樣,是自然界的生靈,我們人類不就應爲了滿足自我的貪慾而大肆屠殺、掠奪動物。我們要建一個萬物平等共生的和諧世界!”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8

最近看了一本叫《斑羚飛渡》的書,佩服。看完這個故事,你會佩服書中的人物。

這部動物小說主要講述了一羣黑斑羚被獵人逼到對面山丘七米外的懸崖上。最後,在第一隻羊的帶領下,老黑斑羚犧牲了寶貴的生命,爲年輕的黑斑羚建造了一座通向生命之門的彩虹橋。

人有感情,有思想,動物也有,甚至比人類有更強更睿智的思想。鐮刀頭的羊,他在關鍵時刻很冷靜,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保命的方法,讓年輕的黑斑羚活了下來。當他看到老黑斑羚的數量太少時,他沒有命令其他黑斑羚去老黑斑羚隊,留在年輕的黑斑羚隊。相反,它導致了死亡,從而放棄了生存的機會。這時,幾隻中年黑斑羚,在一隻羊的帶領下,毫不猶豫地從倖存的隊伍走向垂死的隊伍。那些老黑斑羚真的值得我們欽佩。他們可以在第一隻羊不看的時候偷偷跑去求生隊,但願意給子孫留下活路,獻出生命。世界上誰不怕死?我們人類也怕死,何況黑斑羚?我被他們的壯舉深深感動和震驚。

這讓我想起了公交車上的一些不良現象。一些年輕人看到老人站在公共汽車上沒有座位時,很冷漠。動物會做自我否定這種事。我們就不能讓座嗎?

當然,人生還有很多無私的貢獻。爲了讓別人活下去而犧牲自己的人是偉大的。雖然他們死了活了,但他們的精神將永存。例如,譚千秋先生,當四川汶川地震來臨時,他正在講課。突然,房子震動了,他叫學生們趕緊出去。房子快要塌的時候,還有四個同學逃不掉。他立刻把四個學生拉到課桌下面,然後把手放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學生。當救援人員找到他們時,四名學生倖存下來,但譚小姐卻永遠死去了。他爲學生獻出了生命,這是多麼偉大的壯舉啊!生死攸關時,譚老師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學生。這種捨生忘死,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多麼令人欽佩啊!

其實我們也可以!可以從小事做起,默默爲祖國做一些小事。比如在公交車上給一些老人、孕婦或者一些殘疾人讓座;在學校看到垃圾就撿,把學校打掃乾淨;過馬路的時候幫助一些老人…世界上到處都是需要幫助的人,所以只要你有能力,一定要盡力幫助別人,給別人愛。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敬業的中國人。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9

《斑羚飛渡》這本書是媽媽推薦給我的,這本書是著名的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老師寫的,我是看完了又看,裏面的每一個動物故事都很有意思很感人,裏面的故事都讓我很着迷。下面就來講一講最讓我震撼的故事—《斑羚飛渡》吧。

《斑羚飛渡》講的是一羣斑羚被一個捉捕小隊攔在了懸崖邊,斑羚是些死到臨頭也不會反抗的溫順動物,懸崖邊離對岸有6米多寬,斑羚最多也只能跳4—5米遠,怎麼辦?一隻母斑羚昏頭昏腦的企圖穿越封鎖線,立刻被早已等得不耐煩的獵狗撕成碎片;有一隻老斑羚不知是老眼昏花沒對準距離,還是故意要逞能,竟退後十幾步一陣快速助跑奮力起跳,想跳過那六米寬的山洞,結果可想而知,它在離対岸還有一米多的空中做了一個滑稽的挺伸動作,就像流星似的筆直墜落,過了好一會兒才聽見響起的水聲。

就在斑羚們走投無路時,奇蹟出現了!隨着鐮刀頭羊的吼叫,整個斑羚羣迅速分成兩撥,老年斑羚爲一撥,年輕斑羚爲一撥。一老一少結成對子先後起跳,在年輕的斑羚就要掉下去的時候,老斑羚準確無誤地出現在年輕斑羚的蹄子,就像是跳板一樣幫助年輕的斑羚到達對岸,而老斑羚在年輕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就像折斷翅膀的鳥筆直墜落下去。就這樣,斑羚們完成了它們的飛渡,老斑羚用生命爲下一代開通了一條生存道路。

看了這篇文章,我很震撼,很震驚,簡直是不敢相信!它們實在是太偉大了!爲了生存,老斑羚犧牲了自己。有幾隻中年公斑羚跟隨着鐮刀頭羊,也自動從年輕斑羚那撥裏走出來,進入老年斑羚的隊伍。從頭至尾,沒有一個老斑羚退縮,好像犧牲是天經地義的事,是理所應當的。尤其敬佩那隻鐮刀頭羊,“他搖晃了一下,但沒倒下去,邁着堅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絢爛的彩虹。彎彎的彩虹一邊連着傷心崖,另一邊連着對岸的山峯,像一座美麗的橋。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燦爛中。”簡直就是一名英雄!

我相信所有看過這篇文章的人,都會爲斑羚感動,爲之敬佩,同時也會爲那些獵人感到羞愧。在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我們人類之間,以及我們和動物都應該是好朋友,我們應該是相親相愛生活在一起。可是,爲了一些個人的利益,我們人類相互傷害,殘殺動物,破壞環境,使人類和動物的生存環境都不再和諧,使我們的地球家園得到破壞。

我覺得斑羚們就像是我們的老師,它告訴我們爲了生存,要學會犧牲,不要爲了一些個人的利益去破壞環境。我們大家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們要相親相愛地生活在一起。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10

翻開《斑羚飛渡》,一股書香撲面而來。幾行簡短的文字,講述了一個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感人故事。讀完《斑羚飛渡》合上書,斑羚那奮力一跳,仍清晰地印在腦海裏……
  這個故事主要描述了:一羣斑羚,被狩獵人所追殺,跳到懸崖邊。當斑羚們發現自己陷入了絕境時,顯得那麼驚慌.無助,它們胡亂躥跳,一隻老斑羚竟想奮力跳過六米寬的山澗,結果,像流星似的筆直墜落下去。接下去發生的事情讓人出乎意料。斑羚羣借用熟練的同跳躍技巧,以犧牲老斑羚的生命爲代價,成功地完成了山澗上的飛渡,贏得了種羣的生存機會。
  在斑羚集體遇難時,它們的首領選取了部分犧牲來換取種羣永生的方式,實在是令人敬畏。動物尚且如此,人類又如何呢?面臨死亡邊緣那些老斑羚根本不加思索,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換來種羣的延續。這些老斑羚就像事先商量好一樣,沒有一個偷偷溜走,偷偷調換位置,自願當做工具般的跳板,犧牲自己,讓年青斑羚飛渡過去,生存下去。文中有一句:“像顆流星似的筆直墜落下去。”更是讓我淋漓盡致的體會到老斑羚視死如歸的決心。犧牲的老斑羚那樣從容,接受生命援助的年青斑羚卻沒有表現出特別感激。這是爲什麼呢?因爲這些年青斑羚內心都知道只有拼命.頑強的生存下去,纔是對老斑羚最大的感激和敬畏。並且終歸有一天它們也會成爲老斑羚的。
  讀完這個故事,不禁讓我想起了悲慘的5.12汶川大地震中一個感人的故事。當時一批搶救人員正在廢墟中尋找倖存者。這時,他們發現一具女屍體,整個身體都被壓變了形。而在她的身體下面竟然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裏,大概3.4個月大,因爲母親身體的庇護,他毫髮無損,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着,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溫暖。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準備做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裏,醫生下意識的看了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卻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着,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這一刻我也流下了感動的眼淚。一位偉大的母親,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孩子的永生。
  部分的犧牲可以換取後續的永生,這是動物爲什麼比植物先進,人類爲什麼是最高等動物的原因。因爲他們的思想可以升到無私的境界,因爲他們可以做到犧牲自己,來換取更有價值的永生。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11

面對稿紙,我忽然有了一種慌惶感。剛纔心中涌動那麼多洶涌澎湃的話,在這一瞬間,竟然不知從何說起;我有些猶豫,擔心自己寫下的話能表達出心中的那份感動嗎?擔心我的話,我的不完美的話,會褻瀆了那篇文章,那羣神聖的令人敬仰的動物……

一個盛夏的傍晚,狩獵隊將一羣大約七八十隻的斑羚羣逼上了阿爾卑斯山脈一處名曰“傷心崖”的絕壁。獵人們笑了,他們認定自己即將擁有很豐盛的收穫。落日的餘輝灑滿了天空,斑羚們似乎有些絕望了。這兩堵陡崖距離至少6米,已經超越了斑羚4-5米的超強跳躍能力。生的希望就在前方,但卻是那般遙不可及。天幕愈發的鮮紅起來,夕陽在頑強的燃燒着自己最後的光和熱。有一隻老斑羚,不知是由於老眼昏花還是由於絕望而出現的判斷錯誤,竟然在“傷心崖”上後退了十幾步,急速地助跑並奮力起跳,想躍過6米寬的山澗,結果還是在離對面山峯1米多的空中哀咩一聲,像顆流星似的筆直墜落下去,好一會兒,才聽到“撲通”的落水聲。

斑羚羣漸漸安靜下來,所有的眼光集中在一隻身材特別高大,毛色深棕油滑的公斑羚身上,毫無疑問,它們是在等候這隻領頭羊能拿出使整個種羣免遭滅絕的好辦法來。領頭羊神態莊重地沿着懸崖巡視了一圈,仰望着雨後湛藍的天空,突然發出一聲吼叫,這叫聲沉鬱有力,隨着這聲吼叫,整個斑羚羣迅速分爲老少兩撥,只見一老一少兩隻斑羚走到“傷心崖”,後退了幾步,突然年輕羚羊朝前飛奔起來,幾乎同時,老羚羊也快速助跑,當年輕羚羊的身體從最高點向下落的瞬間,老羚羊恰巧出現在它的蹄下,年輕羚羊在老羚羊背上一蹬,下墜的身體在次躍起,輕巧地落在對面的懸崖上,而老羚羊卻似突然斷翅的鳥筆直地墜下懸duhougan崖。試跳成功,一對對斑羚凌空而起,在山澗上空劃出一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而每一隻年輕羚羊的成功飛渡,都意味着一隻老斑羚的粉身碎骨……

我沒有想到,在面臨種羣滅絕的關鍵時刻,斑羚竟然能想出犧牲一半挽救一半的辦法來贏得種羣的生存機會;我更沒有想到,面對死亡,老斑羚竟是如此從容。感謝斑羚,是它們讓我懂得了什麼是“飛渡”,什麼叫“犧牲”,什麼叫“偉大”。

當我初讀這篇文章時,我的淚,是爲老羚羊的自我犧牲精神而流,心靈因老羚羊的偉大與崇高而震撼。然而,斑羚更是智慧的,這是我再讀文章時所獲得的寶貴財富。它們清楚地意識到,要通往生命的彼岸,必須作出巨大的犧牲,當然,作出了這犧牲,就必定會得到比這犧牲更巨大輝煌的收穫……年輕斑羚獲得了生命,整個種羣得到了延續,這難道不正是那些犧牲了的老斑羚的智慧之處嗎?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12

我最喜歡讀沈石溪的動物小說,他原名沈一鳴,1952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慈溪。它的書有《狼王夢》、《保姆蟒》、《第七條獵狗》、《大魚之道》、《虎娃金葉子》等等等等。其中,我讀過它的《斑羚飛渡》。

大家應該都知道,斑羚是羊,它們被狩獵隊威逼到傷心崖邊,斑羚們性格溫馴,這個危機關頭,它們反擊不了,狩獵隊們都手舞足蹈,談起錢來。斑羚們走到傷心崖,出了壁虎,任何生命都休想順着倒懸的山壁爬下去,一旦摔下去,不管摔在哪,都是小命玩完,斑羚們在最窄只有六米寬的傷心崖邊排出了一老一幼隊,(由於老羊的形狀似鐮刀,人們姑妄稱它爲鐮刀頭羊)突然,天空突然出現了一道七色彩虹,鐮刀頭羊恍如小斑羚羊的“獨木橋”,雙方猛地向對面跳去,小斑羚羊在鐮刀頭羊背上猛一蹬,小斑羚羊成功跳到對面岸上,可鐮刀頭羊卻犧牲了。這對人類而言,將是一場輝煌的狩獵;而對斑羚而言,將是一場滅絕性的屠殺。我非常佩服鐮刀頭羊爲了種族的延續和發展的這種勇於奉獻的精神,這也是鐮刀頭羊的夢想。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錢學森1911年出生在上海市,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他爲了更好地報效祖國,於1935年考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深造學習,並於1936年轉入加州理工學院繼續學習,並拜著名的航空科學家馮·卡門爲師,學習航空工程理論。錢學森學習十分努力,三年後便獲得了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在馮·卡門的指導下,錢學森對火箭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高速空氣動力學和噴氣推進研究領域中突飛猛進。不久,經馮·卡門的推薦,錢學森成了加州理工學院最年輕的教授。

改革開放之初,霍英東便率先投資祖國內地,從廣州白天鵝賓館到中國溫泉賓館,從公路到橋樑,從體育基金到殘疾人福利基金,從暨南大學到英東遊泳館……迄今爲止,霍英東投資捐贈內地已超過50億元。而在衆多內地投資中,以南沙的投入資金最爲龐大,十年總計26億元人民幣,霍氏的不計回報的執着投入使南沙由一個不毛之地變成了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區域。

陸游從小受到父親強烈愛國思想的薰陶,很早就有了憂國憂民、渴望國家重建的夢想。爲了實現自己報效祖國的理想,他特別注意學習兵書。20歲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場、殺敵報國。然而直到四十多歲時,他纔有機會在軍中做一名軍官,實現了自己多年的願望。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13

是的,這個故事就是這樣,曼廣弄寨的狩獵隊將一羣七八十隻的斑羚逼到了傷心崖上。羊羣面臨的正是那句俗話,前無去路,後有追兵。這追兵有槍、有狗、有人。書中這樣描述了即將發生的情境:這將是一場輝煌的狩獵,對人類而言。 這將是一場滅絕性的屠殺,對這羣斑羚而言。

狩獵隊萬事俱備,只欠波農丁這個老酒鬼領着人繞到崖下,做好打撈從懸崖上跳落的斑羚屍體的準備。這個工作很重要,因爲關係着這次狩獵的成果能否全都歸入囊中,如果被河水沖走,就得不償失了。

正是這黃金的30分鐘,令狩獵隊無法展開屠殺行動,令動物史上多了這個斑羚飛渡的奇蹟。

如果從唯心角度出發,我寧願相信,這是上蒼不忍心這羣斑羚滅絕,纔會用一道彩虹一頭連着傷心崖,另一頭飛越山澗,連着對面的那座山峯,就像突然間架起了一座美麗的天橋,啓示着鐮刀頭羊想出對策。

勇敢與智慧並存的鐮刀頭羊接受了上蒼的啓示,迅速將隊伍組成兩組,一組是年輕的斑羚,而他和另外七八隻中年斑羚與老年斑羚組成另一組。他們要合力完成一次歷史性的飛渡。

這條山澗寬爲六米,而最健壯的斑羚的最好跳躍距離也僅爲5米,僅憑一羊之力是無法達到對面安全地帶的。

下面就是《斑羚飛渡》的精彩畫面: 一老一少走到了傷心崖,後退了幾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飛奔起來,差不多同時,老斑羚也揚蹄快速助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懸崖邊緣,縱身一躍,朝山澗對面跳去,老公羊緊跟在半大斑羚後面,頭一鉤,也從懸崖上躥躍出去;這一老一少跳躍的時間稍分先後,跳躍的幅度也略有差異,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角度稍低些,等於是一前一後,一高一低。

老斑羚憑着嫺熟的跳躍技巧,在半大斑羚下墜到低點時,將自己寬闊結實的背當踏板,讓它在空中再度起跳,雖然這第二次跳躍力度遠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躍的一半,但足以夠跨越剩下的最後兩米路程了;瞬間,只見半大斑羚輕巧地落在了對面山峯上,興奮地咩叫了一聲,鑽到磐石後面不見了。

精彩的往往都在瞬間完成。 我所感動的是,在面臨種羣滅絕的關鍵時刻,老斑羚們會那麼從容地走向死亡。 每一隻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意味着有一隻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它們心甘情願用生命爲下一代搭起一條生存的道路。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14

今天,我讀完了《斑羚飛渡》這篇文章,作者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

文章主要講的是,有一天。獵人們出去打獵,遇到了一羣斑羚,獵人們把斑羚趕到了一個懸崖旁,懸崖又寬又深,斑羚們跳不過去,跳下去又必死無疑。所以獵人們正等着慢慢收拾自己的獵物。

可就是這時,獵人們看到了一個吃驚的場面。領頭的斑羚把斑羚羣分成兩撥,一撥是年老的斑羚,另一撥是青壯的斑羚。

緊接着更爲可怕的事情發生了,青壯的斑羚先走出一隻,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從懸崖上跳了出去,畫出了一道美麗的彩虹。獵人們想:“這下不好了,斑羚們要自殺了,到手的獵物沒有了。”但令他們出乎意料的事還在後面。就在青壯的斑羚剛跳下去,就有一隻年老的斑羚也跟着跳下去。就在年老的斑羚的身體就要往下沉的時候,青壯的斑羚的正好飛越在年老的斑羚上方,它踩着年老的斑羚的背,又是奮力一越,這每二次一越,青壯的斑羚就飛渡到了懸崖另一側。

就這樣,每從青壯的斑羚羣走出一隻,就有一隻年老的斑羚也走了出來。當然,也有一隻老斑羚沒能跳好,結果青壯的一隻也掉到了懸崖下面。這羣斑羚正好是奇數,最後只剩那隻領頭的斑羚。獵人們馬上朝它開了幾槍,但是它沒有倒下,而是邁着堅定的步伐,走向那條絢麗的彩虹……

就這樣,斑羚犧牲了年老一半,但卻拯救了更有希望的年青的另一半。獵人們看到這,都震驚了。

文章看完後我也深深地爲斑羚的精神所打動,這也讓我想起了爸爸給我講的故事。爲了能奪下高地,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他用年輕的生命,爲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董存瑞用手托起炸藥包,爲部隊的勝利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爲了自己的部隊不被敵人發現,邱少雲活活被火燒死,他不愧是勇於自我犧牲、嚴守紀律的楷模。

多麼讓人敬佩的斑羚呀!雖然犧牲了一半的種羣,但卻使整個種羣得以生存延續。動物是這樣,何況我們是人類。我要向勇於犧牲自己的斑羚學習,學會關愛集體,團結友愛,犧牲個人利益,保護集體利益。同樣,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文章雖然讀完了,但留給我深深的思考。我做爲我們班的一名值日班長,我要一心爲班級考慮,爲同學們考慮。不能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放在首位,不能幹什麼事都斤斤計較,應該考慮到班級的集體利益。讓我們班更加團結,更加優秀。

《斑羚飛渡》讀後感900字15

有着跳遠冠軍之稱的羚羊,面對幾十丈深淵,六米多寬的深澗也一樣無能爲力。

前面是萬丈深淵,後面是獵(qiang)槍、獵狗、獵人。羚羊羣此刻遭受到兩面夾擊,它們會坐以待斃嗎?

獵人們上山打獵,將一羣斑羚圍在山崖邊,山崖與對面的山崖約有六米之長,萬米之深。一隻斑羚只能跳到四米左右。這萬米之深的山澗,無疑是給斑羚羣一個大難題,獵人們也彷彿預知到了自己的勝利,一個個紛紛露出了微笑。

讀到這裏,我彷彿已經看到了斑羚羣被滅族的場景,我有點看不下去了,但是對後面的結局我又深深的好奇。於是,忍着那一份對斑羚羣的同情繼續讀了下去。

但是,令我震撼的是:斑羚羣非但沒有變成我想的那樣,而是想到辦法,越過山澗。

在斑羚頭領的帶領下,斑羚們分成了年輕與老年兩組,但是,數目並不平均。頭領便帶着幾個成年羊自動加入了老年那一組。年輕的羊率先朝對面的山崖跳,當年輕的山羊快要墜落時,老的斑羚剛好到他的腳下,就這樣變成了年輕斑羚的踏板。年輕的斑羚躍到了對面的山崖,而老年斑羚掉入山澗。就是用這樣的辦法,挽救了斑羚羣一半的生命。我無法想到。在當時那麼危急、危險的情況下。頭領是怎樣想出這個辦法的?但不得否認的是:在那樣的情況下,這無疑是最智慧也是帶領它的族羣最負責的一個辦法了。

當灰黑色母斑羚正爲虛幻的彩虹吸引而絕望的走向山崖時。鐮刀羊發出一聲低吼,就讓母羚瞬間猛醒,也在最危險的情況下做了最正確的決定。鐮刀羊它沉穩、果斷、臨危不亂,這樣的品質讓斑羚羣對它無比的信服與尊敬。哪有首領不愛自己的族人的,正如父親愛兒子那般。而犧牲一半族人的生命去換另一半人的生命,頭領也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它做到了。

汶川大地震時,一位母親爲了救她的孩子,緊緊的將他護在了自己的身下,她那不算偉岸的身軀,卻爲自己的孩子撐起了一片天,孩子也十分信任他的媽媽,安心的睡着了。旁邊放着一個手機,上面寫道:孩子如果你還活着,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看到許多事故的報道,很多人都會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讓婦女與兒童先走,讓人忍不住澘然落淚。

是啊!連斑羚都能做到的事情,我們人爲什麼就做不到呢?

貪生、怕死大概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了吧!而在斑羚羣卻未發生這個現象,它們是和我們一樣具有智慧的動物,它們更善良,更愛和平,他們與人類更高尚。

爲了換下一代的生,斑羚們在山澗上空劃出一道道弧線,那是用老斑羚的犧牲築成的:一條讓年輕斑羚生存下去的路。多麼神聖而又偉大的力量,那隻鐮刀羊最後走到了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