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好書讀後感—成長是一個過程

讀後感1.14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好書讀後感—成長是一個過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好書讀後感—成長是一個過程

成長是緩緩流淌的河流,或歡快或哀傷,開心時高聲吟唱,低落時黯然落淚。我們會在成長的路上愈行愈遠,我們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在這條路上走得坦蕩,在我們的成長中家長起到了重大的影響,是我們成長的引路人。煩惱會充斥着整個成長,家長的作用也顯得格外重要。

《成長也可以沒有煩惱》是鞠萍姐姐和陳羣博士關於家庭教育的力作,共分十大主題。鞠萍姐姐根據數以萬計的小觀衆的來信,梳理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容易遇到的煩惱,並和陳羣博士一起從實踐和理論角度就孩子成長過程中面臨的關鍵期、家庭環境的塑造、與孩子溝通的策略等展開論述。涉及的話題均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十分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此書以溝通、碰撞的對話模式,把先進的科學理論、真實鮮活的案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是父母瞭解孩子,欣賞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好幫手。

看完這本書,我的感觸頗深。不由得將自己以前的成長過程和這本書聯繫在了一起。不得不說成長它真的是個很麻煩的事,不僅家長煩,孩子會更煩。我那時候的煩惱也很多,有因爲成績的、爲人處事的,當然更多的還是因爲家長帶來的煩惱。那時的'我最煩的也是每個孩子共同的敵人——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公敵成了兒時最令人煩惱的話題,就比如考試的時候,自己得了98分,而家長卻指着考了100分的孩子說:“人家都考了100分,你怎麼就考了98呢?還是不夠細心啊!”原來活躍的心就像跌入了冰窖一樣,冷得直打哆嗦。對於這種現象,鞠萍姐姐就提出了家長要爲孩子的成長而不是成就喝彩,成就與成長,二者的差別很明顯,對於孩子的我們需要的是成長,我們慢慢地成長,逐漸就可以成爲一個獨當一面的人。我們的長大是成長的足跡拼湊而成的,並不是用一個個所謂的成就壘起來的,成長需要鼓勵,並非一味地說教。

就像家長指責孩子只得了98分,而並非是滿分。家長一般在乎的是你有沒有達到最好的水平,卻忽視了孩子爲了那98分而付出了多人的努力,爲了那2分的失誤而否定了那98分的心血,終究還是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

成長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是一個“連載”,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她都不會在你背後留有空白;

成長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還可以從頭再來,她絕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走過去就無法回頭。家長也深知成長的重要性,但是望子成龍的心情過重,往往走了彎路,事倍功半。

這本書有許多獨到之處,涉及的方面細如髮絲,爲家長的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比如它提到要讓孩子感到家是安全、溫暖、包容、由親情編織的,如果每個家長都認識到這一點,並去實踐,該讓這個社會多出多少和諧啊!它還提到家長不要拒絕孩子的網絡生活,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一種家長,見到孩子上網,碰手機就是又打又罵的,看到這種現象,不由得生出一絲悲哀,這羣家長的教育方式真是有些詭異,在當今這個資訊時代,網絡不僅是娛樂的平臺,更是交際的工具,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未來影響真的很大,如果引錯了路,很有可能葬送的就是孩子的一生。

不得不說鞠萍姐姐這個陪伴我們整個童年的主持人、知心姐姐,真的是很瞭解成長中的煩惱,並寫出了這本有可能改變孩子一生的作品,作爲孩子,我讀後的感觸頗深,相信對家長的幫助會更大。

成長是酣暢的筆墨和美好的幻想勾勒的畫卷——活色生香;

成長是用永恆的執着和頑強的韌勁築起的一道銅牆鐵壁——固若金湯;

成長是用自然的靈動和人間的和睦編寫的序曲——雅俗共賞。成長需要孩子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攜手度過一個精彩的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