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於現代詩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

讀後感5.05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現代詩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現代詩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

現代詩的讀後感 篇1

我所接觸的現代詩歌雖不及古代詩多,但有一首詩歌我從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這首詩便是臺灣詩人紀弦寫的《一片槐樹葉》: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寶貴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傷心,最使人流淚的一片,薄薄的,乾的淺灰黃色的槐樹葉,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個城市,哪一個園子裏撿來的了,被夾在一冊古老的詩集裏,多年來,竟沒有些微的損壞。蟬翼般輕輕滑落的槐樹葉,細看時,還沾着些故國的泥土啊,故國喲,啊啊,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讓我回到你的懷抱裏,去享受一個世界上最愉快的,飄着淡淡槐花香的季節?……

這首詩開頭連續用了幾個“最”,表現出了作者對槐樹葉的喜愛,“薄薄的”“乾的”“淺灰黃色的”這幾個字讓我感覺到了槐樹葉雖然沒有往日的光鮮與活力,但在詩人眼中,這卻依舊是一片全世界最美,最珍奇,最可寶貴的一片,從中可以看出這片槐樹葉對詩人的重要性和詩人對故鄉的思念。“故國喲,啊啊,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讓我回到你的懷抱裏,去享受一個世界上最愉快的,飄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這句詩寫的是詩人遠離故鄉,又因爲某種原因而不能回到故鄉的無奈與痛苦。最後一小段是因槐樹而聯想到槐花,詩人希望能再次回到故鄉去享受一個飄着槐花香的季節,可什麼時候,才能在故土上再次享受這個季節呢?最後一段不經令我浮想聯翩,詩人在什麼時候才能回到自己所熟悉的故鄉呢?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首現代詩歌,你看了之後是不是也喜歡上它了呢?

現代詩的讀後感 篇2

讀顧城的詩歌總是讓人感到一種挑戰想象力的快意,因爲他筆下的世界是與我們所在的世界完全不一樣的童話世界,是一泓透明的心之湖泊倒映出的天上的虹影,讓你在五彩斑斕之間忘記了現實。他的詩裏,所有的令人慾解不得又欲罷不能的奇幻活潑的想象,並非詩人刻意爲之的技巧,事實上,真正的詩人是拒絕技巧的,詩人所描述的是用眼睛觸摸本真的感覺,他只是在記錄,而不是在創造。

換句話說,詩不是他靈感的產品,詩是對面飛來的精靈,她可能來自叢林,可能來自溪水,可能來自蝴蝶輕輕舞動的翅膀,可能來自神祕的時光深處。

《許多時光,像煙》這一首詩,也會就會喚醒我們的這種奇妙的感覺。時光,以及與時光相關的往事,當我們站在某一個地方驀然回首的時候,常常能有煙波浩渺之感。秦觀的《滿庭芳》中有“多少蓬萊往事,回首處,煙靄紛紛。斜陽外,歸鴉萬點,流水繞孤村”之句,不知令多少時光裏的浪子爲之唏噓不已。

西沉的落日,萬點的歸鴉,無語東流的水,藏在大山裏的小村,一切都被朦朧的煙靄中輕輕地裹着,彷彿是一幅以追憶逝水年華爲主題的水墨,讓人想來就有無涯的落寞。

而與這種落寞緊緊地綰結在一齊的,就是時光。時光是永恆的,但是與往事相關的時光又是飄忽不定的。而我們生活的每一分鐘又都在變成往事,這就是我們的命運,每一刻都生活在煙雲籠罩之中。

“許多煙從花草中出發,小紅眼睛們勝利地亮着”這一句就讓我們見到一幅詩人獨對火堆的剪影。夜色降臨,一堆火輕輕地燃起,那些溫和的火苗裏,嫋嫋的白煙靜靜地升騰。在詩人的眼中,那閃閃爍爍的火苗,就是煙的眼睛。詩人反覆地嘆惋“有些晚了”,因爲那些美麗的火苗,都要變成“美麗的圖案,燭光中精緻的水瓶”,火將要熄滅了,我們也就應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在火將熄未熄的時候,那柴草上閃爍的火星有着另外的一種攝人心魄的美感。

這種美不是靜止的鏡像,但詩人卻用“精緻的水瓶”這一個比喻將其傳神地描繪了出來。那將而那嫋嫋地升騰的白色的煙霧,如花一樣覆蓋下來,隨之而來的是第二天的黎明。而昨日所發生的一切,已經成了爲與煙有關的記憶。昨日是什麼?有着“子彈擊中銅盤”的響亮的聲音,有明亮的火光,也有着與甜蜜有關的狂歡。

這些,在這天都只是留下了一些必將沉入港口的碎片。“有點晚了”,我們又一次聽到了詩人的嘆息,因爲在時光裏,很多的東西都已經成爲無法拯救的舊事,那以前如此真實的一切,包括感情與理想,包括成功與失敗,都已經變成時光裏的塵埃。這天,懸浮在夢想之上的這天,必將是另外的情形。

與昨夜相關的時光,已經像隨風漂走的煙的花朵一樣消失了,帶走的還有詩人無法挽留舊夢的嘆息。但是,對於生命來說,光是一條永遠流淌的溪流,已經走了千年之久,而且還將永遠的行走下去。既然如此,擁有光的人們,還有必要爲昨夜的逝去而嘆息嗎?青蔥的歲月,金色的年華。

如煙的往事,清晰的今日。生命中有太多的色彩令我們不忍割捨。正如我們在童年的夏天裏,赤腳行走在水裏的清涼,或者在狂暴的風雨裏騎着自行車瘋狂地奔馳和放歌。正如年輕時候和心愛的姑娘所牽手走過的綠蔭,共同擁有的月色,以及無數次的誤會與眼淚,還有無言相對的身影。

這都是我們在昨夜燃起的火光,然而其實即使在火苗最美麗最溫暖的時候,讓人忘記時光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奢望過,它能一向伴我們走過如此富有詩意的長夜,我們只是看着空中綻放的煙的花朵,祈禱着,能在黎明後的某一個時候,擁有一個有你的夢。

我們已經成熟了。有時候想來,成熟真是一個讓人感到蒼涼的詞語,當你說自我成熟的時候,就意味着你把自我完全交給了現實。我們能夠用各種各樣的美麗而又莊重的詞語包裝它,比如善良、職責、忠誠等,我們一任自我被現實的水磨平自我的棱角,一任自我逐漸地適應各式的面具,自如地扮演各樣的主角。

生活裏不再有看星星的情緒,我們只是在有的時候,看着鏡子裏不再年輕的面容,看着漸已蕭疏的。頭髮,心裏悄悄地掠過一絲的淒涼。因爲,那我們不曾在意的風,已經把我們送進了秋季。應對這個我們不喜歡的世界,逃離的衝動似乎也不復存在。

我們以前是那隻小蝌蚪,想着終生都能夠生活在水中,想着會像一條魚那樣活潑潑地活着,但是時光卻讓我們變成了青蛙,這個世界不是給蝌蚪準備的,它存在的唯一的命運就是,長大,就是,失去自我,變成另外的一副醜陋的身軀,以完全不一樣的方式活下去。直到最後。在稻香裏歌唱的時候,還會想起那個夢嗎?

也許真的,有點晚了。但是,當整個世界的陽光都照在我的身上,我依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那天晚上,煙的形狀。

現代詩的讀後感 篇3

朦朧詩在詩人顧城的手上,已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有時如水清澈,有時似雲無垠,但當一切寂靜無聲,反覆閱讀它,便會讀出其中最真摯、最富有哲理的東西。

讀到《自信》時,是期末考試的前一週。寒風嗖嗖地吹着,透進圍巾的縫隙,使我不禁打了個寒顫。這像是在告訴我期末考試,將會像潮涌般襲來並無聲覆蓋。而我的.數學也將會捲進這場風暴中。這擺在眼前的事實,讓我的情緒一落千丈。我翻開了《顧城詩選》,明白只有這些小詩才能讓我拋開煩惱。

第一次讀到《自信》時,還不是個性理解,但當再一次讀時,便有了自我的體會。腦海中出現了一個小男孩,他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用自我的努力獲得了成功,驕傲的在前面走着,面帶微笑。而另一個與他長得一模一樣,但卻是虛幻的,他皺着眉頭,像是要哭了,這個是他的命運。多麼形象的一首詩,簡潔但又富有真理。

是啊!人的命運是要靠自我掌握的,正如英國丁尼生所說的:“人就是人,是他命運的主人”。我們不能盲目的相信宿命,認爲一切都是天註定的,更不能去相信那些算命先生,看所謂的手相、面相。如果他們真的會算命,爲何不去爲自我算一卦呢?又爲何依然坐在街頭等待生意呢?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反省、去思考嗎?

雨果說過:“當命運遞給我一個酸的檸檬時,讓我們設法把它製造成甜的檸檬汁。”是的,每個人的命運都不相同,在他們剛出生時,就像是擁有了一幅新的畫卷,這畫卷也就是他們的人生路程,至於最後是暗淡無光,還是絢麗多彩,就看他們自我是怎樣塗寫的了。所謂:“是燕雀,是鴻鵠,就在一念之間”。

貝多芬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我覺得現代社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無論你是男是女,是貧窮或富有,是白種人,黃鐘人或黑種人,都有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美國黑人總統候選人,憑着自我的努力和自信,掌握了自我的命運,打破了美國黑人當總統候選人的紀錄,創造了自我的奇蹟。過去的社會由於嚴重的種族歧視,黑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地位卑賤,但此刻,事實證明,只要願意付出努力,敢於掌握自我的命運,就能成功。

我突然想到了我自我,在我的數學成績頻頻“創造新的紀錄”時,我想到的不是努力去克服它,而是想用我的強科去彌補我不高的數學成績。這種聽天由命的學習態度是我總分被拉下的主要原因。我開始慶幸我此刻明白了這一點,雖然時光不多了,還剩下一週,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去努力,肯去改變現實,就必須會有進步。

冬天的陽光是溫暖的,柔和的,像是逆境中的一絲期望,啓示人們不要放下,前面就是光明……手中的《顧城詩選》被撒滿了陽光,我忍不住再讀了一遍,感謝它在我迷惘時給予我一條通往成功的路。

現代詩的讀後感 篇4

任時光匆匆流去,歸人幾何多。他們在我們的生命中,如曇花般的一現後便杳無音信。縱使我們,踏破鐵鞋,燈火闌珊處也不會有歸客等待。

這就是人生,幾多慌鬧。許多事在我們的心裏,只能是幻想。也只能想想,再多的可能也不會存在了。曾有過多少個夜晚像今夜一樣細細品味詩句將自己的思緒拋向這座喧囂後沉寂城市的黑夜……

三月的江南柳絮紛飛,東風徐來,河畔邊的房屋青煙嫋嫋,只見房屋內有位婦人靜坐屋中,側耳傾聽等待她最熟悉也最盼望的腳步聲響起,可終日不曾聽起。就在這死寂之時,不禁耳畔傳來達達的馬蹄聲,婦人翹首望向櫥窗外。只見蹄聲漸漸散去,唯留院內枝頭的鳥鳴聲,婦人面露愁容。她知道紅顏易老,青春幾何,再漂亮的女子也是經不起時光折騰的。但她也知道除了“等”之外,毫無他法。於是又緊掩那小小的心扉只爲等待她良人的歸來……

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戰火的不停歇,每一個女子等待着的何不是一個未知的變數,可是又何從改變呢?夫君爲國奔赴戰場又有什麼是可阻擋的呢?翹首回望過去,這一個個婦人的等待是值得的,可能結局大多未等良人來,雙鬢已斑白吧。可是祖國的強盛也在這翹首的盼望中逐漸突顯。

如今的我們不會經歷那種翹首的期盼,青年的我們所感受的是那時代的召喚,何不把握住現在,讓那寂寞孤獨的期盼變得更有意義,不再讓那死寂跫響於如今的時代。

現代詩的讀後感 篇5

晚上不小心又翻到韓寒的一片關於詩的博客《現代詩和詩人怎麼還存在》,不小心看到了,然而不小心翻到了,就又不小心的鬱悶了。

有一句蠻經典的話是說,寫詩需要青春,而寫小說需要閱歷。我沒有在高中就退學,而現在還蝸居在大學裏,自然閱歷是比韓寒要少點。

候,考卷後明碼標價,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或許是因爲詩歌的特殊性,有是感覺自己寫的不錯,然而交到閱卷老師那兒可能會說,丫的,寫什麼玩意兒。老師這樣說了自然心裏不爽,脾氣暴躁一點的可能就要找老師理論,而如果更不幸老師脾氣更暴躁擡手兩個巴掌賞來,那就只能打碎了牙往肚裏嚥了。於是詩歌似乎在每個人剛開始青春的時候就給扼殺在搖籃裏了。

個頑固不化的,帶着一肚子的理想跑大學裏找落腳點,來了才發現,就沒一個地兒讓你發揮,自己召集一下舉辦一次詩歌朗誦,除了要朗誦的人外,就只剩下打算等結束了清理場地阿姨了。學校說舉辦詩歌朗誦會,興致勃勃的跑去參加,去了才知道除了有啊!美麗的校園,這一句的稿件之外其他的都用郭沫若,聞一多之類的。說海子雖然有名但是作品比較難懂所以也就不用了。

然後有不小心想起那個說是爲了表現詩的本質而赤身裸體的人,那個詩人,然而正因爲是詩人所以又覺得不太奇怪。說是他執着的堅守着下半身詩體流派,他是讓人們看到了他的下半身,不過他所要表達的本質似乎與人們理解的本質有相去甚遠,或者說有本質上的差別。

面對着詩的尷尬境地,軟弱的對詩避開不提,暴躁的想把這地球一板磚給拍爆了,而掙扎的卻還在掙扎。

然而詩還是詩,不管你打的頭破血流,還是用一種簡練的精悍的文字來表現一個人真實的存在。至於有人愣是要說,詩是對文字的一種酷刑,那也沒辦法。不管他是吃不到葡萄的抱怨,還是想在風口浪尖上趕趕潮流,出出洋相。

還是有太多的不明白,對詩的漠然是時代的進化還是退化,一些人搖頭晃腦的想要澄清與詩的界限好像一個不小心說錯話就要被拿出去槍斃,而一些人卻還是在固守因詩留給他們的一塊淨土。不用披頭散髮的以一個藝術家的身份高高在上,只需要擦亮眼睛在一片嘈雜中堅持自己的靈魂。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沉澱的神聖,如果有人楞是要在上面,塗個大鼻子耍小丑,那也只能是一種自辱。

寫詩不論是要表達一種貼肉狀態的本我淋漓盡致的宣泄,還是要以以夢爲馬的倔強來闡述自己所思所想,都不過是爲了在詩這個大樹地下找一片自己靈魂乘涼的地方。其實沒有所謂的前衛,先鋒,傳統,或落伍,只要能將自己表達清楚就已足夠,

如果可用其來影響一些人,那是在好不過了,而如果想借這詩說點事兒的,我只能說是沒事吃飽了撐的,如果認爲詩是對文化摧殘,那我不禁要想是不是丫的腦子有點毛病,我不想搬一大堆的偉人來向你說明詩在時間的發展種必須存在的重要性,我只想要一些想要譁衆取寵的人知道,以你的資格已不配言詩。

需要承認的是,詩確實面臨着困窘,而我一個喜歡詩的人所能做的,就是盡我所能的堅持。至於那些言論,是以怎樣的意圖出現也就終究以怎樣結局消失。

現代詩的讀後感 篇6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爲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遊,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裏,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

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雲彩”起筆,接着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爲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爲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着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着讀者的心絃。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現代詩的讀後感 篇7

這兩首是陸游悼念他前妻唐琬的詩。唐琬原是陸游的表妹,兩人結婚後十分相愛,但是陸游的母親很不喜歡這個兒媳婦。在封建舊禮教的壓迫下,他倆終於被迫離婚。後來唐碗改嫁給趙士程,陸游也另娶了妻子。公元1155年春天,陸游到沈園去遊玩,偶然遇見了唐琬,兩個人都非常難過。陸游感傷地在牆上題了一首《釵頭鳳》詞。唐琬受不了這種刺激,回去後不久便死掉了。1199年,陸游已經七十五歲,又來到沈園,想起舊事,寫了這兩首詩。

陸游二十歲(紹興十四)與唐婉結合,不料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歸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孰料,緣深情淺的這一對戀人竟在紹興二十年,於城南禹跡寺的沈園意外邂逅,陸游“悵然久之”,於沈園內壁上題一首《釵頭鳳》,滄然而別。唐婉讀此詞後,和其詞,不久即鬱悶愁怨而死。此後,陸游北上抗金,又轉川蜀任職,幾十年的風雨生涯,依然無法排遣詩人心中的眷戀,在他六十七歲的時候,重遊沈園,看到當年題《釵頭鳳》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跡雖然已經模糊,他還是淚落沾襟,寫一首詩以記此事,詩中小序曰:“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闋壁間,偶復一到,而園主已三易其主,讀之悵然”,在詩中哀悼唐婉:“泉路憑誰說斷腸?斷雲幽夢事茫茫。”後陸游七十五歲,住在沈園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寫下絕句《沈園》:“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就在陸游去世的前一年,他還在寫詩懷念:“沈家園裏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這是一種深摯無告,令人窒息的愛情,能在死後四十年裏仍然不斷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種幸福了。

現代詩的讀後感 篇8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一生中有千千萬萬個所謂的“今天”。可是,一轉眼,它就成了昨天,成了一個個回憶。不管是幸福,懊悔,災難,他都會慢慢從你的腦海中消失。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射進視窗,一個新的生命,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它等着我們去創造,去努力,去奮鬥。

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里。當她在研究鐳元素的時候,整整一年都沒有出過實驗室的大門,她埋頭苦幹、不斷研究。一年啊,8760個小時,525600分鐘,她無時無刻不在努力換算,無時無刻不在努力研究,當她努力換來成功時,她對着自己的成績滿意而又欣慰地笑了。

大發明家愛迪生,他的一生有1328種發明,大多數都是我們日常用品。他平均每四天就有一種發明,他的每一項發明都凝聚着他的無數心血,他的每一項發明都爲人類的文明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一個個偉大的科學家,著名的文學家都這麼珍惜每一分鐘時間,我們豈有浪費時間的道理呢?

所以,同學們,珍惜時間吧!

現代詩的讀後感 篇9

一直就想寫這個人,遲疑到今天。

有人曾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蘇軾之後便喜歡上了王維,越來越覺得這實在是一個生錯年代的人。盛世之唐,那是一個開放甚於今天的年代,那是一個狎妓風流的年代,那是一個狂放不羈的年代。而王維,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實在是一個完美得無可挑剔的男人。

這是一個琴棋書畫文皆精通的男子。論文學造詣,他是盛唐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有詩心富憚意,並不曾遣詞造句,苦心推弈,隨手拈來,便是詩詞。

《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他的詩詞固然不及李白那樣天縱絕才,也不及蘇子那樣疏邁曠達。而他天生的藝術氣質,獨有的畫家,音樂家的敏感是旁人難及的。就連那陶潛詩中也隱有劍氣,也有抑鬱難吐之慾。而王維晚年的詩,真的是清淡的毫無煙火之氣。而寫慣了田園山水,偶爾一寫邊塞詩,直可叫那些寫邊塞詩的詩人們直接歇手。

《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怕就連那岑參讀了,也是要汗顏的。

論琴棋書畫,錢鍾書稱他爲“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我們多數只知道他是一個善寫田園詩的詩人,很少只道他是文學史上少有的全才,深湛的藝術修養不是隨便一個文人才子就可以達到的。

他年少時,岐王帶了他去引薦給公主。他帶了絲竹,琴藝精湛,再加之王維一皙白俊美少年,生得風度翩翩,使公主甚爲驚歎,又復獻上詩詞文稿,太平公主折服於他的才華。後來王維與公主,岐王及許多權貴都甚是交好。而他亦有一顆明淨之心。他心儀公主,而那太平公主心中只有薛紹一人。他離開。只怕再晚一步,我便要愛上你。他真是生錯了年代,冷靜理智得猶如現代男子。

他作詩《息夫人》——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這個被後世稱爲紅顏禍水的女子,楚王垂涎她的美貌,以武力將息夫人搶去作爲夫人,息侯岔鬱而死,息國自此滅亡。息嬀雖然爲楚王生了兩個兒子,但她三年未與楚王說過一名話,最終自盡而死。可笑自古禍國都是紅顏的錯,但他心憐息嬀,他以一個男人的敏感之靈,慈悲之心憐惜她。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後來安史之亂,他略受牽連,不過總也安然無虞。有許多人過隱士生活,是因爲仕途不得意,以此反抗,你天子不用我,你便失去了一個可用之才。若是那皇帝有召回之意,早屁顛顛的蹦上京了。而王維晚年半官半隱的生活則是順其自然,做也可,不做也可。隱也罷,不隱也罷。這是將佛意悟到心中的人才有的隨意淡然。

他,論才華,論修爲,論人品都是值得一寫的。他一生無侍妾,髮妻死時,正值三十壯年,再無續絃,從此更專心於佛學,隱於山水。他的思想情態,尤此可見。這在盛世之唐,實在是難得再難得。女子都可以公然大張豔幟,以道館爲名,行雲雨之事,男子有個三五十個歌妓,實在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就連那江洲司馬青衫溼的白樂天也是士大夫底色,也家蓄歌妓半百。王維,己超越了那個時代。

這是一個有才華,品格佳,富修養,有潔淨靈魂,具藝術氣質,溫和淡泊的男人。再加上專一內斂,又生得英俊儒雅,實在是完美得無可挑剔。

現代詩的讀後感 篇10

“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艾青

書中有許多優秀的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感人至深;《向太陽》,昂揚向上;《煤的對話》,飽含深情。

這位“太陽與火把的歌手”無不在向世人訴說着,希望人們能團結起來,爲祖國獻出自己的力量。每一首詩,都浸潤着詩人的心血和最深刻的希望,代表着他在那個黑暗的時代中進行的對世界及國家的反思與思考。

艾青的詩中,最多的意象莫過於太陽與土地了。太陽,象徵着希望;土地,象徵着祖國。他所寫的詩的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他濃濃的愛過之情。

“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裏,含着微笑,看着海洋……”這是艾青的《礁石》,這被浪花拍打的臉面不堪的礁石,傷痕累累。表面上寫水浪的無情,實際上卻象徵着被困難所困擾着的人。

人,在面對坎坷時總是那個選擇逃避的人,立即放棄的人或者是那個失敗的人。我讀了《艾青詩》後,受他的詩的影響,在面對困難,挫折時,坦然面對,想着解決,你便能戰勝困難,更加樂觀。

艾青的詩,也富含哲理。在《魚化石》中,寫魚化石身裹岩石,重見天日,卻沒有了活力,沒有了嘆息,聽不見浪花,看不見碧水藍天。詩人由此引發了對人生的思考:“離開了運動,就沒有生命。”一篇篇這樣的哲理小詩,透過鏡像來反觀人生,充滿哲理,饒有興味。

艾青也擅長繪畫,所以在他的詩中有和王維一樣的“詩中有畫”的特點。有鮮明的色調,清晰的線條,素描一般的簡練,凝重。

艾青的詩句,沒有華麗的藻飾,也較少生硬的歐化句子,它樸素生動,富有生命力。

我讀《艾青詩》,讀那樸素詩句;

我愛《艾青詩》,愛那生動畫面。

現代詩的讀後感 篇11

近日,在拜讀過艾青先生的詩選後,不由得被書中強烈的情感所打動,也不由得想到了另一位大詩人余光中及他的名篇《鄉愁》。

在餘老的《鄉愁》中,“鄉愁”被反覆提及,並被比作“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感情逐層加深,由自己與親人之間的感情轉爲與祖國間的感情,“愁”在整篇詩的字裏行間蔓延,讓人不禁爲之落淚。

而艾青卻不同,他的詩中,有三種情感,一曰傷,二曰愛,三曰恨。

傷,便是指艾青爲被侵略者及白匪所踐踏的家鄉而傷,爲被奴役、被壓迫、被屠殺的百姓而傷。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艾青對他的乳母大堰河的去世悲傷不已,同樣也是對當時無數命運悲慘的婦女掬一把同情淚,表達一種無能爲力的傷感。

愛,便是指艾青對被壓迫者敢於反抗,敢於鬥爭精神及對國家的愛。在《我愛這土地》中,有名句曰:“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具有深沉愛國情懷的中國人,一個至死不渝要爲國獻身的中國人。即使侵略者的屠刀橫在脖頸,即使漢奸遍佈全國,即使祖國千瘡百孔,滿目瘡痍,他,以及和他一樣的炎黃子孫,仍未放棄祖國。這種愛,超越了世間的一切,讓人感動。

恨,即指艾青對侵略者及白匪的恨。在《人皮》中,艾青以一張被侵略者剝下來的人皮來代指中國人民受到的殘害及屠殺。艾青,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又怎麼能對這種事無動於衷,他已恨透了這羣肆意踐踏神州大地的禽獸,更恨那幫在禽獸面前搖尾乞憐的狗腿子——白匪。看看他的詩中所寫的白匪的不齒行徑:“那個汪精衛,在那軍官的面前跪下了;那個汪精衛,花旦似的,向那日本軍官哭泣。”簡直是醜態百出,枉稱“人類”二字。儘管現在是和平年代,讀來仍讓人“氣炸連肝肺,咬碎後槽牙”。

艾青的詩,有“鄉”,有“傷”,有“恨”,有“愛”,無“愁”。只因他有一顆真正的赤子心,擁有一腔真正的愛國情,無愧爲“詩壇泰斗”。

現代詩的讀後感 篇12

黑暗、絕望、痛苦、陰鬱、沉重、悲哀、荒蕪、淒涼、陳腐、渾濁、孤寂、掙扎。

太陽、朝霞、曙光、黎明、春天、火把、生命、紅旗、創新、光明、希望、勝利。

兩種極端,本該是矛盾的,但在艾青的筆下卻是意外的和諧。彷彿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就該是這樣,無論過程是曲折坎坷、或者深沉壓抑、或者孤獨迷茫,但結局必須是充斥着光明與希望。

——也只能是充斥着光明與希望。

人們談起艾青的詩歌,首選的就是《大堰河——我的保姆》《火把》《向太陽》《我愛這土地》《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黎明的通知》之類廣泛傳誦、令讀者印象深刻的名篇,然而我,第一個想起的卻是《燒荒》,這首讓我聯想到艾青本人的短詩。

1957年,艾青被王震將軍建議他到北大荒農場去。艾青攜全家去的時候正值農場備春耕期間,農場準備大面積燒荒,燒去土地中多餘的雜草和灌木叢。

“火花飛舞着、旋轉着|火柱直衝到九霄雲外|火焰狂笑着、奔跑着|披荊斬棘,多麼痛快!”

這燒荒的火是明亮的,這是如同艾青一般的火,是即使身處於黑暗和歷史的深淵,也依舊熊熊燃燒、燃盡這世間所有絕望與痛苦的火!

艾青似火,不是那種忽明忽暗搖擺不定的燭火,而是火光沖天的森林大火,執着而熾烈,生生從曲折與黑暗中燒出一條路來!

艾青似火,是燒不盡的火!

因此他的詩,哪怕前期還遺留着前期詩人憂鬱的悲劇式情感,但結尾卻總會將目光轉向光明,帶給活在深淵裏的中國人民以動力和希望。

艾青的詩奔放而細膩,氣勢磅礴,無論是揭露抨擊不人道社會還是歌頌讚美太陽和光明,無論是土地太陽、苦難渴望、光明陰影還是寒冷與燃燒,都深深地打上了他的烙印,極富開創性與衝擊力,有着那種與他一樣的旺盛的“原始生命強力”。

艾青稱自己,是“作爲一個悲苦種族爭取解放,擺脫枷鎖的歌手而寫詩”,是“受民族苦難命運感召而成爲的‘時代的吹號者’”,他是爲一切“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沉默靈魂而代言,他將民族憂患爲己任。

可我覺得比起這些,他更像是火。

更像是,釋放着熱量和光明,燃燒着,怒放着,足以讓敵人的靈魂都戰慄的火。

更像是,犧牲自己給所有生活在動盪不安水深火熱的社會裏的百姓帶來光明的火。

他就是火。代表光明和希望的救贖。

代表太陽、朝霞、曙光、黎明、春天、火把、生命、紅旗、創新、光明、希望與勝利。

他是永遠燃燒不熄的火。

現代詩的讀後感 篇13

本是一個依靠織布而生計的普通少女,整日在織布機的聲音下度過,上有父母,日子還算平靜溫馨,沒料想好景不長,皇上大規模徵兵,徵兵名冊上有父親的名字。只可惜木蘭的爹爹已年邁,又沒有長兄可替代爹爹去。

這一切沒有難倒木蘭,爲了保家爲國,木蘭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讀到這裏,我不禁爲木蘭的大無畏精神所折服。

一路上可謂遭受了千難萬險,夜宿黃河邊,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更不必說,還得女扮男裝,強忍着遠離家鄉和親人的痛苦,這一切足以說明木蘭有着堅強的心理素質。

在戰場上,木蘭憑着勇敢頑強的精神與敵人浴血奮戰,殊死搏鬥,在疆場上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打完勝仗歸來朝見天子,天子論功行賞。但木蘭不願做官,她不計權力的誘惑,“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與她一同出征的將士回鄉後才得知與他們同行多年的木蘭竟然是女郎。

讀完《木蘭詩》,我很受感動:首先,百善孝爲先,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惟有孝心才能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到一起,她忠孝齊全,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第二,她的大智大勇。打勝仗需要多少智慧的策略和勇敢善戰,有智有勇從而使她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爲國家做出了輝煌的業績。

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木蘭能超越社會習俗,女扮男裝,勇敢地代父從軍,由此說明了一個事實:誰說女子不如男,女子一樣能夠爲國家效力,有功於國家。

我們也要學習木蘭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的優秀品質。從現在開始就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在學習上不怕困難,如此,才能發揮自身的潛力,刻苦學習,爲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