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論語讀後感700字(通用7篇)

讀後感3.17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論語讀後感700字(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語讀後感700字(通用7篇)

論語讀後感1

孔子,春秋戰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封面精緻,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着論語二字,下面寫着孔子的智慧幾個字,並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啊!這本書我已經心儀很久了,還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爲最精闢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爲學習是爲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告訴了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告訴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做人,就應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該要假若發現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於改過,不能故意不改,並裝作沒發現;做人,就應該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態度來做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論語讀後感2

學習,能讓我們擁有想要的;才能讓我們的羽翼足夠豐滿,飛翔在自己的一片天空;才能讓我們配得上期待的,嚮往的;才能讓我們有足夠的勇氣追逐夢想。

到底爲誰而學?“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是說古代的人學習是爲了提高自己,而現在的人學習是爲了給別人看。映射到生活中來,其實存在不少“假學習”的現象,筆記整齊作業優秀但成績卻總不理想,在別人看來很認真努力但其實自己一無所獲,對於自己來說,他失去了原本學習的初衷。

當然還有一些只死板的學習卻不懂得思考的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只會讀死書,而不會加以思考,只有邊讀書邊思考,才能真正明白書中的內容。孔子教導學生“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要懂得思考,舉一反三,鑽研知識應理解透徹。孔子學琴時,在反覆彈奏中思考樂曲的奧妙,在樂聲中感受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和領悟,他的思想在音樂中昇華。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沒有智慧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沒有智慧地學習,就如沒有耐力的馬,是無法馳騁於廣袤的原野的。

他的學生中最喜歡的是顏回,他說顏回“好學”,列舉的事實並非顏回能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功成名就,而是說他能夠不遷怒,不貳過,不在乎外在環境惡劣,只用心鑽研學習,顏回能學以致用,端正自己,這便是孔子認爲的爲自己而學。

“吾日三省吾身”,檢查自己還有什麼可改進之處。改變是對環境的適應,生物的形態與功能不斷改變於是有了今天這個多彩的世界。從幼年到老年,人都在不停地學習,目的是改變自己。學到知識與本領可改變自己的職業與生活,向聖賢學習修身養性可提升修爲與心性。“文殊遇緣則有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積極地改變自己方能有所長進。

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在這個明媚的生命春天,我們正是學習的最好的年齡,黃金時期,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學習呢。

論語讀後感3

《論語》每個人肯定多少都讀過一些,一開始我也覺得很無聊,一些讀不懂的古文放在誰面前都會覺得無聊,但有一次,我又從書櫃裏發現了我那本陳舊的《論語》,閒來無事就坐在沙發上看了起來,誰知一看就是兩個小時,裏面的內容好像無師自通,一看就懂,也許是讀過好幾遍的緣故吧,這已經是我第四次讀《論語》了,從中我不僅體會到了孔子淵博的知識,更體會到了孔子流傳千古的儒家思想。

孔子是個自強不息的人,他生在世風日下的亂世,但孔子卻從不放棄自己的追求,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來殉人生的理想。孔子又是個品德高尚的賢人,他不因爲自己地位卑微而隨波逐流,正像曾子所說的,他吾日三省吾身。不停地反省自己,去僞存真,終生提醒自己除惡向善。孔子還是一位充滿睿智的聖人,這絕不是個人的小聰明,而是紮根於民族文化又立足於個人創造的大智慧,無論是歷代權貴、士子文人還是普通百姓,都從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說中汲取精神的乳汁,培育心靈的花朵。

讀過《論語》之後,最敬佩孔子的就是他的思想,在教育上,孔子重視“文、行、忠、作”。不僅重視課本知識,更強調社會實踐,這正是當今世界很多人所不具備的。如果拿孝道與學業來比的話,那就像孔子所說的“行有餘力,則以學之”。

《論語》其實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史書,不光講了文、史、哲、人生、教育這些大的方面,在很多生活瑣事上孔子也有自己的看法。

沒讀《論語》之前,我覺得歷代文人都只注重“文”,對“道”視而不見,讀過《論語》之後,我發現孔子與歷代文人的不同之處在於,他是站在以人爲本的更高境界上,喊出了“人以德爲本”的千古絕唱。

《論語》無論在語言上還是在思想上,都是一部有巨大吸引力的著作,只要用心去讀,就會讀懂其中的道理,領悟人生的真諦。

論語讀後感4

我讀了《論語》後,我知道了很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讓我來告訴你吧!

我明白了一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它的意思是說:“學的知識要時常去複習的,不也很快樂嗎?”單單這句話就不僅教會了我一個道理,還教會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呢!從前,老師教過的知識,我放學回家後從來都會自覺去複習,總以爲自己腦子聰明,很輕鬆地在課堂上就能把這些知識全部記住。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到了即將段考的前幾天,媽媽一檢查我的作業和試卷,才發現我學的知識很多都沒有鞏固,有印象的東西並不多。在離段考的前幾天裏,爲了能考出優秀的成績,我被迫每天晚上“開夜車”很辛苦地補缺補漏到深夜,熬到眼睛變成“熊貓眼”。導致嚴重睡眠不夠,第二天起牀晚了上學遲到,耽誤上課。即使是這樣,加班加點還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識都記牢。後來在段考時我果然吃了大虧,雖然很努力,但是考得並不理想,語文才80分。後來讀了《論語》之後,我開始學會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學會了每天晚上對老師當天教的知識進行復習,知識不知不覺記得牢固了,學習變輕鬆了,期考成績竟然提高到了90幾分,我別提多高興啦!《論語》教會了我一個絕好的學習方法,使我學得更愉快了。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意思說:“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卻經常侷促憂愁。”記得小時候,媽媽買來了牛奶,我常把牛奶藏起來,不讓姐姐知道,想一個人獨佔。上學時,我經常擔心:“姐姐會不會找到我藏起來的牛奶呢?媽媽會不會發現呢?”當我讀完《論語》之後,我主動地把牛奶拿出來和姐姐分享。媽媽也表揚我大方。《論語》教會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從此以後我做事光明磊落,越來越有君子之風。

《論語》教會我的做學問、做人道理真的令我終身受用!這便是我讀《論語》的寶貴收穫。

論語讀後感5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些《論語》中的道理我從小就會背誦,可我從來沒有去研讀過?這個寒假我便把《論語》仔仔細細讀了一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在讀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爲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讀着讀着我不禁臉紅了起來。我便下定決心,以後要虛心向班中同學習;在讀到”君子欲訥其言而敏於行“時,我便以此爲目標……

在教學中,孔子把”學而知之“作爲根本的指導思想,他的”學而知之“就是說學是求知的惟一手段,知是由學而得的。學,不僅是學習文字上的間接經驗,而且還要透過見聞獲得直接經驗,兩種知識都需要。他提出”博學於文“、”好古敏以求之“,偏重於古代文化、政治知識這些前人積累的間接經驗。他還提出”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孔子重視學,也重視思,主張學思並重,思學結合。他在論述學與思的關係時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既反對思而不學,也反對學而不思。孔子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孔子還強調學習知識要”學以致用“,要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之中。把學到的知識要”篤行之“,他要求學生們說話謹慎一些,做事則要勤快一些《論語》是我國古代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對我國曆史幾千年的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對我來說也有着很大的影響,它使我端正態度,讓我明白要謙虛好學,以厚待人,以仁待人。希望我們能飽讀詩書,奮發向圖強,成爲對國家有用的人。

論語讀後感6

《論語》是我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爲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精華思想。以前未曾學過《論語》,對它知之甚少。自9月份以來,由李華老師引領我們學習《論語》後,才瞭解到,悠悠華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源頭竟然是《論語》。

孔子是一位中國文化的傳承者,也是一位無法被歲月所磨滅的精神巨匠。他用最銳利的.智慧,開啟了一道爲時光所塵封的門,使仁愛之心溢滿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語,鋪展起一條充滿哲理芳香的坦途,讓子孫後代奏響了成功的凱歌;他用最簡單樸素的教誨,鑄造了一把堅韌的利斧,在廣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讀《論語》是一種享受。猶如靜心獨坐於清泉碧水邊上,細細品茗。彷彿《論語》的字字精華,便沉澱在綠葉清茶中,喝一口,它就順着舌尖流入體內,純化了身心,頓覺一陣清香盪漾胸懷,足以洗滌沖刷你靈魂中的一切慾念。

讀《論語》是一次旅行。彌留在充滿油墨芳香的字裏行間,感受儒家思想與仁義之道的巨大魅力。“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包容與豁達以及“仁”是做君子的根本。《論語》所充盈的儒家氣息是如此的濃厚而深邃,不失爲一次精神旅行。

讀《論語》是一種學習。在品讀間,學習爲人處事之道,在“仁"的思維薰陶下,感悟人心之偉岸,讓仁義之花盛開在每一位賢士心中。於感悟中,學習修身治學之法,那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讀《論語》是一場精神洗禮。讓原本枯燥的心靈得儒學的甘霖以滋養,讓原來疲乏的思維得精妙的哲語以啓迪。那一句句循循善誘的言語,那一段段平易樸實的文字,震醒了你我,也澆溼了被快節奏生活帶動下,一顆顆騷動的心靈。

總而言之,讀《論語》讓我感受到的是古文化的濃郁芳香,品味到的是精神的點滴精華,領悟到的是聖賢思想的深刻內涵。

讀《論語》,於心靈間,盪漾起一片純淨……

論語讀後感7

簡潔而經典的語句,是中國古詩文的特點。正因如此,中國古詩文以其獨特的魅力而倍受矚目。我認爲,在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中,《論語》便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翻開《論語》這本書,我發現裏面的話語雖然簡短,但是都充滿了哲理,這讓我更加敬佩孔子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開篇三名話,也是《論語》中比較著名的句子。從小,媽媽就經常用其中的第一句話來教育我。學過的功課一定要時常加以溫習,不要學一點兒忘一點兒,到最後不就是什麼也沒有學到嗎?如果經常回顧複習過去的知識,那麼所學的所有知識都會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腦海裏,這樣不是很快樂嗎?是呀!在複習中掌握自己不明白的知識點,把所有學過的東西都熟記於心,的確是很快樂的事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讀了這句話,我的感觸很深。在生活當中,每一個人都是我們很好的老師,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不足。所以,我們要從別人身上學習優點,發現他們的不足,並且借鑑改正自己的不足。這不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所需要的嗎?

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有一篇文言文,叫做《兩小兒辯日》。講述的是孔子向東遊學時,遇到兩個小兒在爭辯太陽什麼時候離人近,什麼時候離人遠,爲此,兩個小兒爭論不休,在孔子知道原因後,十分誠實地告訴了兩個小兒,他也無法判斷誰是誰非。讀到這兒時,我想到了《論語》中孔子說的一句話:“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孔子自己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在兩個小兒爭辯時,孔子沒有賣弄自己的學問,依然實事求是,自己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呀!

讀着《論語》,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淺,在它的陶冶下,人生必將變得更加美好。那淡雅的書香,耐人尋味的字句,在不經意間,洗滌了我的心靈。時刻銘記先人們的教誨,努力學習,讓未來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