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讀後感3.1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中國通史》讀後感1

這個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套《中國通史》,這本書說的是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是秦始皇、劉備和曹操。我喜歡秦始皇的原因是:他不但統一了中國,而且還修了長城、統一了貨幣、長度、重量和文字。還有他修好了長城之後,他派了大部分的兵馬去守長城,免得被匈奴侵略。我喜歡劉備的原因是:他是一個愛民如子、除暴安良的好君主。他身邊有智勇雙全的關雲長和趙子龍;有出謀劃策的孔明;還有英勇善戰的張翼德和黃漢升。很可惜,最終蜀國還是滅亡了。我喜歡曹操的原因是:他智力超羣,在動盪不安、羣雄割據的漢朝末年,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他的努力之下,佔據了中國長江以北的廣袤地域。

我最不喜歡的人是秦始皇和曹操。因爲秦始皇修長城時暴力對付民衆,搞得生靈塗炭,修完之後留下了無數的骨骸,讓人觸目驚心啊!曹操是一個重軍事,輕政治的人,搞得民間亂七八糟,民不聊生。其實,政治和軍事同樣重要。

《中國通史》讓我懂得了許多中國的歷史知識,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讓我初步知道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不要整天無所事事,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爲祖國的繁榮安定做出一份應有的貢獻!

《中國通史》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題目叫《中國通史》。

一開啟《中國通史》這本書,就見到這麼一段話:在中華民族歷盡風霜的蒼茫大地上,燃燒着五千年來傳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點燃了千千萬萬個炎黃子孫的奮鬥之夢,照亮了中國歷史的前進之路。泱泱中華,滾滾逝水……當我看到這句話時,心靈有了極大的震撼,心想:在古時候,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膾炙人口的鴻篇鉅著,都等着我們後人去一一品讀,把這文明傳承下來,俗話說的好: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千萬不可以把中華民族的千年文明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中斷了代呀!

《中國通史》這本書主要講了從華夏起源文明開始——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統一——三國亂爭——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兩朝的大概的歷史過程。我認爲《中國通史》這本書很好,它幫助我們在先賢哲人的睿智和哲思中汲取智慧精華;它可以幫助我們探求無盡的知識寶藏;它可以讓我們看到從盤古開天闢地——明清兩朝這段距離的整個歷史過程;它還可以幫助我們……

總之一句話《中國通史》這本書是一個歷史的匯演!

《中國通史》讀後感3

假期裏,我讀一套書名字叫《中國通史》,深深吸引着我,感受很深!下面讓我給大家講講吧!

這是一套以繪畫爲主按照中國歷史朝代變遷的順序,以圖畫佩帶文字講述幾千年的歷史,按時代先後的順序有圖畫表示出來,讓我每天倒要讀上三個小時愛不釋手。我知道了人類的起源,有母系氏族的形成及繁榮,父系氏族的形成,知道了早期人類使用石器從打磨石器到磨製石器一步發展,這樣的時期叫做“石器時代”。知道了夏代是奴隸社會的開始還有大禹治水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奴隸制度是一種殘酷的剝削制度。知道商代的建立發展西周的興盛與衰落文化,社會生活,

知道春秋戰國認識屈原墨子。莊子。孟子道學派。知道了秦漢的建立,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文字。度量衡還有殘忍的焚書坑儒,還有中國的驕傲:萬里長城,秦始皇兵馬俑。還有魏晉南北朝等等好多的歷史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要多讀好書,知道歷史故事讓我們受益很大讓我知道自己的國家是多麼偉大,我們的民族多麼自豪,我會繼續讀下去繼續回味。

《中國通史》讀後感4

中國――世界五大文明古國之一。它擁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讀了《中國通史》,我深深感受到我美麗的祖國――中國歷史的悠久文化的深遠與美麗,它讓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身爲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你們,是否也爲自己美麗的祖國的深遠的歷史感到驕傲與自豪呢?

從傳說中的“人文始祖”――黃帝、堯、舜、禹的傳說到最後的帝國,經歷了何等漫長的年代!還記得小學五年級時學過的那首朝代歌:“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沒錯!這件簡單單的四十二個字就說了我們偉大的祖國經歷的源遠流長的歷史年代。

《中國通史》的前言一開始就說到:“悠悠歲月,淵源流長;華夏文明,萬古相傳。古今風雲,變化莫測;葷葷學子,筆耕不輟。風雨歷程,驚濤駭浪;思接千載,浪裏淘沙。茫茫史海,以古鑑今;昭示未來,留芳百世。”僅此六十四字,卻意味深長,細細品味,這正是悠悠華夏文明的漫漫歷程,這正是泱泱中華歷史的這是寫照,不是嗎?

由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寫過史書,有多少人用筆墨來讚美歷史!歷史的每一瞬間都那麼的激動人心,讓人震撼!歷史將會讓我們明白許多。

難道身爲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我們不應該將歷史牢記在心,放眼未來嗎?身爲青少年的我們,身爲祖國花朵的我們不更應這樣嗎?

來吧!大家一起來爲我們偉大的祖國喝彩吧!炎黃子孫們!華夏兒女們!

《中國通史》讀後感5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文明沒有中斷的古國,擁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我爲了進一步探求、瞭解中國的歷史文化,便翻開了《中國通史》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千。

這本書詳細記錄了中國五千年曆程的風風雨雨,上迄三皇五帝的荒古時期,下至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歷史皆有史,一以貫之,詳細的展現在了我們面前,讓讀者明白,中華民族這五千多年,是如何走過來的。這本書與我國另外一本偉大的史書——《二十五史》不同的是,《二十五史》是以宗史着舊式的觀念、晦澀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道與歷史隔絕的鴻溝。說句實在的,要想全看懂就要邊看文字註解,邊看《二十五史》。

而《中國通史》則突破了古典模式,敘述內容的重點已由王朝轉向國家,在書中講述的不僅僅是政治、制度,而且擴展至文化、經濟、社會、宗教、美術。《中國通史》敘述內容不再是單純的褒貶人物、列舉事狀,而是逐級分編、分章、分節,有利於敘述內容自由剪裁、有機編織的靈活優勢,較之傳統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內容敘述的內在邏輯聯繫。

在它的故事裏我想起了那首朝代歌:“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懂得中國的歷史,才能使我們無愧爲中國人,正所謂讀史明智,其義同上。說到秦始皇,無人不說他是一個暴君,但誰又能否認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統一了我們中國,是他修築了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他,建築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馬俑,也是他建築了規模宏大的阿房宮。但部分史書卻未見其功,全間其過。這些對他的評價正對應了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楊慎的那首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在《中國通史》我感悟了: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臉,才氣見於事,義氣見於人,纔是明智的選擇。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健;高調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秀,則是不變的法則!

《中國通史》讀後感6

是誰,擁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是您,我偉大的祖國媽媽!是誰,擁有屈原、林則徐、鄭成功這些偉大的人物?還是是您,我親愛的祖國媽媽!是誰,擁有“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等等流傳千古的唐詩宋詞?仍然是您我可歌可敬的祖國媽媽!

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我感慨萬千,好像面對着洶涌澎湃的大海,歷史的巨瀾滾滾而來。民族的歷史,在這裏匯聚,民族的文化,在這裏昇華,民族的精神,在這裏傳承。

中華上下五千年,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有多少英雄豪傑匡扶正義,有多少志士仁人追尋真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李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們爲着民族利益嘔心瀝血,他們爲着民族尊嚴而獻身成仁。他們是民族的英雄,他們在爲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戰!翻開書卷,有的故事驚心動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無窮……它們在我心中激起了朵朵浪花。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着發出最後的吼聲……”當國歌在次響起時,已經是21世紀了,2008年北京奧運成功舉辦,神舟“一號”至“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21世紀的中國正在飛速發展。2010年上海世博會可以數十年來中國最盛大的活動了。上海世博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吉祥物是象徵着和平吉祥的海寶。上海世博會吸引200個左右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吸引海內外7000萬人次遊客前來參觀,從而以最爲廣泛的參與度載入世博會的史冊。從而使上海世博會真正成爲“世界人民的大團圓”。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祖國媽媽,我們愛您!

《中國通史》讀後感7

呂思勉是一位具備史才、史德和史識的歷史學家。《中國通史》是呂思勉的第二部通史著作,由於成書於國難當頭、日本侵略中國最危急的時刻,所以《中國通史》在很大程度上肩負起了呂思勉期望的宣揚民族文化、砥礪民族士氣的重任。在本書的出版序和緒論中,我瞭解到呂思勉先生的生平,和他所處的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在那個民族生死攸關的年代,在漫天硝煙中,先生爲滿足大學歷史教學需要,嘔心瀝血編寫此書,留下了堪稱經典的通史。

與同時期的其他通史著作相比,《中國通史》在內容和思想方面都有着自己的顯著特點,備受世人關注。上編主講文化現象,下編則按照歷史順序加以串聯,在理亂興亡的同時講歷史知識更系統地進行梳理,敘述中兼有議論,上下兩冊各自爲篇,相互貫通,採取了一種新的體例,即將政治和經濟文化平行敘述。有評論家認爲“這種體例表面上是把政治軍事和經濟文化割裂開來,實際上卻是將政治軍事的發生放置到了文化發展的內涵中,並且從根本上解釋了幾千年來政治發展的內在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更加突出了文化史的重要地位,不僅使我國幾千年來的文化自成系統,而且使政治軍事是通史,社會經濟文化也是通史,可以說是別具一格、新穎獨特。”

歷史到底是什麼?是前車之鑑?什麼是前車之鑑?答曰:昔人所謂而得,我可以奉爲模範;如其實測,便當設法避免;這就是所謂“法戒”。呂思勉先生告訴我們,世上沒有真正相同的事情,所謂相同,都是察知不精,誤以不同之事爲同罷了。歷史雖是記事之書,我們所探求,則爲理而非事。這正是史學之所求,對以往的事實加以解釋,用以說明現社會,因以推測未來,指示我們進行的途徑。

先生在抗戰時期編寫此書,對於抵抗外來侵略的歷史尤爲重視,比如講兵制、講朝代更替、講民族對外戰爭都有所側重。不僅用簡潔易懂的語言講歷史,更是帶着讀者去探尋歷史事件背後的“理”,瞭解歷史的真正形態。在當時艱苦的治學條件下,能遍覽古籍,用淵博的學問理出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的脈絡,成此作品,這種精神和能力,是吾輩所遠遠不及的懂得民族的歷史,從歷史中找尋審視現實的視角,從歷史中汲取營養和智慧,是我們樹立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徑。

我輩仍需努力,不忘歷史,不忘初心,將民族振興的重任擔起。

《中國通史》讀後感8

利用了假期的時間,我閱讀了《中國通史》這本書記載了從史前前史到戰爭前的清朝。記載了中華民族的在中國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創造、探索的歷程。地球已有46億年的歷史,可原始生物出現在地球已有33億年之久是由黃帝統治的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火是由北京猿人發現的。由西侯度村發明的西侯度文化。

緊跟着就是家天下時代的夏朝,在公元前21世紀,大禹治水有功,被推舉爲首領大禹死後由他的兒子啓繼承王位,建立了夏朝。夏朝是中國最早有奴隸制的社會。夏朝共傳十四世,十七王,前後經歷了471年,可以說如果沒有夏朝就沒有中華民族五千多年光輝的文明歷史。然後夏朝被商朝所滅,商人傳說是帝堯之子的後代。

由湯建立的商朝經歷了317代31王直至被周所滅,商出現了刑罰、監獄、農業、手工業,還有大量的青銅器物和早期貨幣,還發現了甲骨文,商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的位置。我知道後面就是周朝,周朝分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大變各時代和戰國時期。西周是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朝代,他歷經了八百多年。而後東周六國涌現了很多人才,給中國史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其中大文學家教育家孔子,老子等都給爲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還有秦國、漢朝、東漢、三國時期、晉朝等歷朝歷代都有在推動着中華民族前進。

我知道了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修建了萬里長城、知道了劉邦建立了漢朝,還有傑出人才司馬遷寫的《史記》,東漢時期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三國時期,也有許多傑出人才比如諸葛亮、司馬懿、曹植、孔融等。還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宋朝詩人王安石、司馬光、朱熹,書籍《宋詞》。畫家李鬆年。元朝是由蒙古人統治的吳承恩的《西遊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清朝英雄鄭成功,蒲鬆年的《聊齋志異》,曹雪芹的《紅樓夢》慈禧太后與洋人籤的那些不平等條約,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城,碩大的北京城留給了外國人、洋鬼子還有戰爭,都是我們中國人民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記的恥辱。從歷史文明萌生的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八國、宋、元、明、清,我們的祖先以亞洲東部這塊神奇的土地爲舞臺,演繹了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

我作爲新中國的少年兒童,一定好好學習,把五千年的文明發揚光大。

《中國通史》讀後感9

媽媽給我買了一套《中國通史》,我很喜歡,因爲我一向沉迷歷史,鑽進去就不出來了。

這套書有六本,書非常厚又重,封面是洋紅色的,中間一條黑框閃閃發亮,又用金色繪出四個大字:“中國通史”!黑框上面和下面都用金線縫了,一看就很醒目。

我先把六本書掃了一遍,特別是秦二世如何奪取王位,他殺了兄弟扶蘇太子,與趙高狼狽爲奸,殘害百姓;秦始皇在駕崩前,曾命李斯和趙高寫信給扶蘇太子,要他離開邊疆趕到京城咸陽即位。但是胡亥拉攏李斯和趙高密謀篡位,還逼扶蘇自殺。二世認爲現在天下太平,不用忙於朝政,應該專心享樂,他從各地調來幾萬囚犯和農夫大規模修築秦始皇的墳墓,先把銅鑄化了倒進去,再把水銀灌下去,最後居然把所有造墳的工匠都埋在墓道里,不讓一個人活着出來。之後他花人力建造阿房宮,爲了讓自己住得更舒服、華麗,他不惜一切,搜刮民脂民膏,過着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所以秦末才爆發了烽火連天的農民起義。秦始皇建立起來的秦朝江山可謂宏大,但是卻因爲二世的昏庸無道、荒糜無度而葬送在胡亥的手裏。

這套書可謂是讓我心中的疑問揭開了:秦朝爲什麼會失去江山呢?這就是因爲朝廷大肆剝削壓迫人民,導致百姓苦不堪言,農民起義紛發而使秦朝被亡?

《中國通史》是一部完美的史書。有一段我也很喜歡:唐太宗初期,有人告訴太宗,有個叫魏徵的官員曾讓太子殺了太宗。太宗就問他:“你爲什麼挑撥我們兄弟關係?”魏徵答:“因爲我那時是太子的部下,就要盡心盡力的爲太子着想,可惜他沒聽,要不然也不會落到今天的下場。”太宗認爲他很有才幹,便被封爲建議大夫。後來魏徵去世,唐太宗沉痛地說:“以銅爲鏡,可正衣冠;以人爲鏡,可明得失;以史爲鏡,可知興衰。如今魏徵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鏡子呀!”

《中國通史》讓人知曉歷史、明白道理,我向你推薦她,開卷有益啊。

《中國通史》讀後感10

我本次讀的書是《中國通史》。這本書把中國有記錄的歷史,從盤古開天地直到新中國成立,全部記載在內。看完這本書,我頗有感受。

必須說的一點,是我收穫了很多很多知識。它講述了中國千年來的發展,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狀況,描繪了中國古代各國家的興起,發展與衰落,記載了各種軍事謀略,讚頌了古代各國的英雄好漢,詠唱了自古至今的那些非凡詩人用自己的靈魂所書寫的詩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或喜或悲的故事…這本書,無愧爲"人類歷史必讀經典"。它把中華上下五千年,寫得淋漓盡致。

當然,讀完這本書後,我不僅是對中國歷史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我還發現了,瞭解中國的歷史,對於語文來說,是多麼重要的。先來說平時應用最廣泛的成語吧。中國文學裏基本上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來自於古代發生的一些事情。沒有這些事情,也就沒有現代豐富多彩的中文詞彙。我們要想充分了解一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就必須知道它背後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去哪裏找呢不用看別處,就在這本書裏。

之後,再來談談對於背書的作用。

看完了這本書,瞭解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就能夠把那些平時背起來能煩死人的"作家作品"像糖葫蘆一樣串起來。其實背作家作品,從某一方面來說,就像吃糖葫蘆一樣。零零散散的詩歌作品,就像裹着糖的山楂。而歷史事件發生的順序,就像中間的那根棍。單獨吃糖裹山楂,的確挺好,但用棍子串起來,吃着就更方便了。

看完這本書,把糖葫蘆串起來後,瞭解了作者寫詩寫文章的背景,就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他的感情,以及詩歌想表達的思想。有些詩歌,寫的是在那個時代能體會到,而現在我們無法體會到的一些感情,比如說對官場鬥爭的痛恨,戰爭中士兵報國的忠心,和家人與外出者相互的思念。不知道爲什麼寫詩,詩理解起來就會困難許多。

最後,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人,尤其是老師,因爲它實在太經典,太值得讀了。看完了後,無論是誰,都一定會有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