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刀鋒》讀後感-並無太多是非對錯

讀後感2.95W

在閱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刀鋒》讀後感-並無太多是非對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刀鋒》讀後感-並無太多是非對錯

《刀鋒》讀後感-並無太多是非對錯1

兜兜轉轉數年後,他來到印度,開始冥想,聽先知講道,到山中靜修,並最終感知開悟。

印度教之於當地人是毫無保留的完全信仰,可之於美國人拉里則是多了幾分客觀觀察的一種哲學體系。“對輪迴轉世的信仰已經深入他們(印度人)的骨髓,而對於我們,那隻不過是一個概念而已。我既不是相信,也不是不相信。”

他在某次冥想時,清晰地看到一長串的人在他面前排成一隊。這些人形象之清楚猶如真人站在他面前一般。對此拉里的看法是“這有可能是我睡着後做的夢,也可能是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微弱的燭火上,進入某種催眠狀態,而我像看你這樣清晰地看到的那三個人,只不過是我潛意識中保留的影像而已,但也有可能他們就是我的前世。”

印度人對信仰之虔誠,確實令人動容。一個邦的財政部長,曾就讀於牛津大學,學識淵博,思想開放,突然某天放下家產妻兒,當了一名托鉢僧。兩年後拉里再次遇到他時,他渾身赤裸,只圍着纏腰布,留着鬍子,長髮披肩,正徒步到印度各個聖地朝聖。

拉里在恆河之上見到的場景,“成千上萬人在河裏洗浴驅邪並禱告。一個又高又瘦的'人,頭髮蓬亂,鬍子亂七八糟,只用布條遮住了私處,他站在那裏,伸展着修長的手臂,仰着頭,面向初升的太陽大聲禱告……我無數次在黎明時分前往恆河,觀看那奇異的景象,始終心懷感嘆。那些人的信仰不是半信半疑的,他們沒有保留,也沒有不安的懷疑,只有一顆純粹的虔誠之心。”

這讓我想到大同的石窟。有朋友曾我問:“你會被眼前的石佛感化嗎?”雖然只是陰冷雨天時匆匆遊覽,幾年過去了,雲岡石窟在我心底留下的震撼絲毫未減。站在石像腳下以及每每回想起來,內心總是沉靜的、寬闊的。對雲岡石窟我始終念念不忘,總想有機會還要去。這大概也可以稱得上佛祖的召喚吧。

當然讀完這本書,我依然是傾向於理性的,信奉科學精神。這本書帶給我的重要感受也不是宗教的洗禮,而是發現只篤信科學、理性、邏輯,特別容易產生是非對立。我們周圍充斥着各種不痛不癢的僞科學常識,大部分人的大部分言語都有違於邏輯嚴謹,很多人只依賴個人經驗行事而不聽信專業的建議。秉持着科學的精神,這些都是不對的。而從感性的角度追根溯源,這些錯誤其實甚是可愛,沒必要打壓,有的甚至值得被推廣。比如對待過度養生的老人家,傳授科學營養知識是無用的,不如送一些無害的營養品,老人家心情愉快對身體也是大有裨益的。

有些人是不科學的,比如拉里,但他值得被尊重。有些人是不高尚的,比如伊莎貝爾和艾略特,但他們代表的卻是普通大多數,拉里對他們看破不說破,毛姆對他們說破卻不排斥。因爲人與人之間並無太多是非對錯,有的只是不同而已。

《刀鋒》讀後感-並無太多是非對錯2

蔡康永在《奇葩說》上曾說過,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總是在兩極之間搖擺。比如理性和感性之間。我曾有段時間特別迷戀靈脩,但之後數年又將身心靈那一套全部束之高閣,而堅定地走向科學理性的另一極。

我已經好久沒讀小說了,畢竟那只是虛構的文學作品,與實實在在的科學不沾邊。這次完全受貌美封皮的誘惑拿起毛姆的《刀鋒》,卻讓我意外發現科學之外有更爲廣闊的世界。

《刀鋒》主人公拉里是美國人,因爲在戰爭中親歷夥伴的死亡,戰後踏上游歷世界、苦尋終極問題答案的旅程。

第一站他去到巴黎。“我看了很多書,一天看八到十小時……你是不知道看《奧德賽》的原著多帶勁。那種感覺就好比踮起腳尖,伸出手就能摸到天上的星辰……我一兩個月前還讀了斯賓諾莎的作品,儘管我看得不是特別明白,但那樣的作品真叫人興奮。就像你從乘坐的飛機上走下後,來到一片被羣山峻嶺環抱的大高原上。四周萬籟俱寂,純淨的空氣如同美酒佳釀一樣令人心醉神迷,你感覺像是擁有一筆巨大的財富……我想弄明白世上有沒有上帝,想弄明白世上爲什麼會有罪惡。我想知道我的靈魂會不會不朽,是不是我死之後一切也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