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滿分閱讀感想

讀後感2.09W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滿分閱讀感想1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滿分閱讀感想

——奧斯特洛夫斯基

《我與地壇》中作者史鐵生寫了他在雙腿殘廢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我與地壇》一文中作者還寫了在古園中的見聞和所遇到的人與事,如:作者的母親,她知道作者內心的苦悶,要自己一個人去了那荒蕪的地壇。作爲母親,怎能不擔心兒子,但只能待在房間乾等,兒子的安全才是她最擔心的。從我的朋友長跑家的'經歷看出了他是一個很衰的人,但是他追求上進、堅持不懈。一次比一次跑的快,但是目標在一次次地提升。爲了自己的'理想一直不斷努力着。還有一對夫婦,熱愛歌唱的小夥子,一個真正的飲者老人,一個小姑娘等等。每一個人都能悟出一個有關人生的故事

其實作者史鐵生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二十出頭時,意氣風發,正是大展才華,揮灑青春的年紀,就這樣癱了,出行不方便那到是次要,而在內心的憤慨與寂寥是常人無法體會的,但是他沒有自暴自棄因爲他遇到了地壇,地壇中的景象轉化爲內心的震撼,遍地的蕭條,讓作者孤獨的內心找到了心靈的癒合,於是他愛上了這裏,這裏的一切彷彿是專門爲他設計的,沒有人來打攪,可以讓他盡情地寫作,盡情地思考人生的哲理,感悟人生。

現在我們正值青春年華,意氣風發,正是大展才華的時候。正如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說的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所以在我們奮鬥的過程中一定有許許多多的困難,我們要向史鐵生那樣不畏困難,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裏創造一個“地壇”,讓自己的內心擁有一片使人清醒的,讓人寧靜的“地壇”。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滿分閱讀感想2

我第一讀《我與地壇》,完全是搞不清楚它要講些什麼;可是在我第二次讀的時候似乎漸漸體會到它在指引些什麼;爲了弄明白它的意味,我不厭其煩地讀第三遍,結果理清了思緒,對其進行探索,我最終想通了。當然感觸最大的並不是史鐵生悲慘的身世,不公的命運,而是地壇引導他所感悟到的人生真諦。

因病癱瘓的史鐵生想要尋死,之後因地壇的命運與其相似,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對人生的看法實現了成功的過渡,進取的人生觀戰勝了消極頹廢的思想,對生與死的問題釋然了,明白到我們的出生不是由自我決定的一樣,死亡也不該由我們自我來決定,有權決定這一切的是上帝——自然法則,我們的任務則是在法則允許的時限和條件下自然地生存,生命的自然進程就可帶給個體和周圍世界以和諧安寧。

已經活了十五個的年頭的我,似乎不曾想過“要不要去死”或者是“爲什麼要活”的問題。或許在我的意識裏面,活着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就是一件很理所當然的事情,至於死也是必然的,又何必這麼早就想死,靜靜地在生到死的過程中慢慢地欣賞周邊的風景不好嗎?就像是花兒不爲什麼而開花,只要在特定的季節,在必須的條件下,它就會盛放,一切都很自然地發生。更何況,能夠活着就是一個奇蹟,難道我們不應當珍惜這個機會嗎?

只要活着,我們就能看到更多的;只要活着,我們就能聽到更多的;只要活着,我們就能摸到更多的。對於隨時都有可能死去的人來說,或許他們還有未完成的夢想,或許他們還有未解決的心願,這個時候活着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事情,他們是多麼期望能夠看到明天的陽光。這本來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可是他們就快要死了,他們想要在人間多逗留一天,只是他們危在旦夕。所以我們應當慶幸我們還有時間活在世上,應當拋棄所有關於死的念頭,應當在允許的時限和條件下自然地生存,這或許也是對死去的人的一種安慰。只要我們活着,那就是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