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透明的紅蘿蔔》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2.78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透明的紅蘿蔔》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透明的紅蘿蔔》讀後感範文

《透明的紅蘿蔔》讀後感1

透明的紅蘿蔔是莫言的作品,莫言自然不用多說,是中國第一位火的諾別爾文學獎的人,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那麼這本透明的紅蘿蔔主要描寫的是什麼呢?你在看完之後的感悟是什麼呢?下面的這篇透明的紅蘿蔔讀後感心得體會一起欣賞!

談到莫言,其實大家並不陌生。他是中國籍的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這個獎歷史上第108位得主。他能獲這個獎,無論是從作品的數量,還是說作品涉及的面,還是說作品的深度,都是實至名歸的。莫言的小說創作就像井噴,每一部作品的寫作速度都是驚人的。他在寫作的時候,保持了一種驚人的氣場。

關於這本《透明的紅蘿蔔》是莫言的成名作,寫作的時候,他還在解放軍藝術學院讀書,因爲批評了成名作家的一個作品,他爲了證明自己,用很短的時間,寫出來這樣一部震動文壇的中篇小說。小說發表後,莫言得到了他所在的軍隊系統以及文學雜誌的矚目,爲他以後的寫作開啟了一扇大門。

《透明的紅蘿蔔》這本書的核心內容中有黑孩、菊子姑娘、小石匠、小鐵匠四個主要人物,黑孩是主人公。故事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主要人物黑孩只有10歲左右,他是一個神祕的倔強的小孩,無父無母,在小說結尾,也沒有人知道他的去向。小說主要寫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殘酷與對溫暖的嚮往,其中塑造的透明的紅蘿蔔這個意象,在今天看依然具有非常高的審美價值。黑孩這個人物形象,有莫言本人的色彩。莫言把他自己在農村曾有的孤獨,投射到了這個小黑孩身上。他本人也確實曾在鐵匠鋪當過小工。黑孩長期沉默寡言,思維與別人都不一樣,透明的紅蘿蔔,是他眼裏的愛和溫暖的象徵,卻被小鐵匠粗暴地扔到了河裏。在寫完這篇小說以後,莫言受到了主流文學界的歡迎。這小說裏黑孩的牽人心絃,藉助了兩個很突出的物件,一個燙傷了他的手的滾燙的、蒙着灰白的鐵釺,和一個他眼睛裏金色、透明的紅蘿蔔,前者寫這孩子對苦痛的麻木,後者寫這孩子對溫暖的留戀。

或許我們無法想象那個年代的生活、經歷、心酸,但透過這部中篇小說,我們或許可以瞭解一下當時的境遇,與此同時,我們也真正地被故事中的黑孩的人物形象所打動。生活在當下的時代,人生的道路依然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問題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擁有一顆堅強、不屈服的心來面對任何打擊,黎明前的曙光就一定會向我們走來。都說故事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每一個筆者筆下的人物形象,大都會映射出自己的光芒,從而不斷髮散思維,折射出高於生活的藝術作品。

《透明的紅蘿蔔》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莫言的《透明的紅蘿蔔》這部作品,發現莫言在《透明的紅蘿蔔》裏面,細節描寫很多。單單提一個細節,黑孩非常看重的橋縫:

1、“他滑了下來,肚皮上擦破了一大塊,滲出一層血珠來。他彎腰抓起一把土,按到肚子上。然後倒退幾步,擡起手掌打着眼罩,看着橋墩與橋面相接處那道石縫,他放心了。”

2、“他坐在姑娘的座位上,不斷地扭動着身體,變換着姿勢,一直等調整到眼睛跟第七個橋墩上那條石縫成一條直線時,才穩穩地坐住,雙眼緊盯着石縫裏那個東西……”

3、第七個橋墩前,他解下手絹用口叼着,費力地爬上去,把手絹塞到石縫裏……“

4、“黑孩偷覷着第七個橋墩上的石縫,心裏忐忑不安。”

四次描寫橋縫,不斷強調這個細小的位置,也不斷拉昇觀者的好奇心。那裏面到底是什麼?黑孩爲什麼不安?而隨着黑孩把菊子的手帕塞進石縫,這個“實施掩藏”的細節卻放佛突然向觀者釋放了這個寡言孩子的內心。

當然,文章的名字,那顆透明的紅蘿蔔,本身就是這篇文章中最重要也最光耀奪目的細節。

遲子建曾經說過,作家需要先在腦中構建出一個世界,小說只是將這個世界中的一小部分截取展現出來,而其實你的構建遠多於寫出來的。放到細節的選取上一樣合適。

《透明的紅蘿蔔》讀後感3

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麗的圖畫:光滑的鐵砧子,泛着青幽幽的光。泛着藍幽幽光的鐵砧子上,有一個金色的紅蘿蔔。紅蘿蔔的形狀和大小都像一個大梨,還拖着一條長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鬚須像金色的羊毛。紅蘿蔔晶瑩透明,玲瓏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殼裏苞育着活潑的銀色液體。紅蘿蔔的線條流暢優美,從美麗的弧線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長有短,長的如麥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透明的紅蘿蔔》

初讀《透明的紅蘿蔔》,我沒有完全讀懂,文中對紅蘿蔔的描寫並不多,初次出現已是文章後半段,它是象徵的什麼嗎?它爲什麼只真正出現了一次?爲什麼只有在黑孩的眼裏那是一個獨特的蘿蔔?太多的疑問讓我無法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我只能從一些細節中談談我的感受。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是黑孩撿起剛剛燒過的`鋼鑽,上千度的高溫絕不是人能承受得住的,而黑孩卻直接用手拿了回來,平靜的彷彿什麼事也沒有,儘管他的手已經被燙的不成樣子了……我想,黑孩並不是不疼,而是已經麻木了,一個孤兒,生活在“文革”的亂世中,受盡了虐待和冷眼,他已經被折磨的沒有自我了,他幾乎是一個傀儡,從不說話,也很少與人交流,甚至有點自虐,他是時代的悲劇產物——一個習慣了折磨,備受壓抑的可憐孩子。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詞是“惶惑”,讀到這時,我的心甚至揪了一下:當老鐵匠輕聲的問冬天裏赤身裸背的黑孩冷不冷是,黑孩的反應不是感動,不是欣喜,而是惶惑,而當老鐵匠將聲音提高了八度又一次問黑孩時,黑孩的惶惑消失了……我感到很心酸,面對別人的關心,黑孩竟然感到惶恐、疑惑。我甚至不敢想象黑孩過着怎樣的生活,他經歷過多少人的嘲笑、斥責和冷眼,以至於習以爲常。他從不會奢求別人的關愛,他甚至從不知道被愛是什麼滋味,也更不知道如何去愛別人……

小說好像有種奇幻色彩,黑孩能看到河上冒煙,能聽到河裏的魚蝦窸窸窣窣的聲音,能感受到星光的溫暖,還能曾看見一個透明的紅蘿蔔……這些爲黑孩的生活增添的不少色彩,讓他不那麼孤獨,不會對生活絕望,至少,有石頭陪伴着他,有黃麻地陪伴着他,有蟲兒魚蝦陪伴着他……相比紛繁雜亂的塵世,他與自然貼的更近。

總之,這部小說是以“文革”爲背景,描寫了一個村莊裏的故事。小說中有一些奇幻色彩,也有一些讓人難懂的地方,應該只有二次精讀之後纔能有更深的感悟吧。

《透明的紅蘿蔔》讀後感4

我讀了莫言的作品《透明的紅蘿蔔》,我對裏邊的很多地方有很多的話要說。下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可以不說就不說,莫言的奇怪印證了他的名字——莫言,不想說,不願說,無聲的世界是最美的,很多話,莫言願意讓自然和動物來代言。除了童年視角,他還喜歡從動物的角度來敘事,“從衚衕裏,鴨子們望見一個高個子老頭兒挑着一卷鋪蓋和幾件沉甸甸的鐵器,沿着河邊往西走去了。”講的就是老鐵匠被小鐵匠擠兌出走一事。“老頭子走了,又來了一個光背赤腳的黑孩子。那隻公鴨子跟它身邊那隻母鴨子交換了一個眼神,意思是說:記得吧?那次就是他,水桶撞翻柳樹滾下河,人在堤上做狗趴,最後也下了河拖着桶殘水,那隻水桶差點沒把麻鴨那個臊包砸死……這個在前面也有敘述,”不知道用什麼姿勢他趴下了,水象瀑布一樣把他澆溼了。

他的臉碰破了路,鼻子尖成了一個平面,一根草梗在平面上印了一個小溝溝。幾滴鼻血流到嘴裏,他吐了一口,嚥了一口。鐵桶一路歡唱着滾到河裏去了。……他呼呼隆隆淌着水追上去,抓住水桶,逆着水往回走。“我們關心的一直是人的世界,殊不知,動物也在用他們的眼光品評人,這就是莫言敘述視角的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