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行者無疆》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讀後感2.28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行者無疆》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行者無疆》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行者無疆》讀後感1

今天終於把餘秋雨老師的《行者無疆》看完了,前後大概花了半個月時間,整本書是餘秋雨老師遊歷歐洲的所見所思,底蘊豐厚的大師寫出來的遊記融入了很多歐洲的文化歷史,看完之後不禁感嘆原來人的腦儲量還可以這樣開發,餘秋雨老師猶如百科全書一樣解釋着那一座座古堡、一座座城市、一個個熠熠發光的名字,對比餘老師的遊歷,我們平日裏的出遊走馬觀花都配不上,只能算是曾經足跡到了而已。

合上這本書,剛好好友發來微信,問我再做什麼,我說正在做歐洲夢,想再去歐洲,尤其是北歐,那童話般的夢幻一直深藏在我心底,我小時候並沒有讀過多少童話,一千零一夜只是聽到的書名,小時候知道的童話只是語文課本中的那賣火柴的小女孩,也許是小時候童話的缺失,現在竟然對那童話般的世界及童話的家鄉充滿着好奇與憧憬。

剛好對前兩年的歐洲之旅回憶還差英國尚未記錄,今天帶着這份尚未走出書本的心情給歐洲之行畫上一個頓號,希望以後有機會再繼續感受觸摸那片世界的文明與典雅,滄桑與苦痛。我們在英國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劍橋,徐志摩的一首《再別康橋》讓世人認識到了劍橋的美。

一提起劍橋,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劍橋大學這座蜚聲世界的頂尖名校,事實上劍橋是一座很古老的大學城,位於倫敦北部50分鐘車程的地方。自13世紀末創辦劍橋大學的第一所學院——彼得學院以來,劍橋一直作爲一座大學城存在至今。導遊告訴我們,在劍橋一不小心碰倒的人可能就是某一個領域的專家,這裏才真是人才濟濟。知名學府、頂尖人才、古老小鎮,優雅安靜且有着濃郁的學術氛圍,真有不想走的感覺。

我們在劍橋住在寄宿家庭,我們幾個分到的是一個華裔家庭,十年前從成都移民到劍橋,男主人出差在外,女兒外出實踐活動,家裏只有女主人陳姐和她七八歲的兒子。女主人陳姐優雅嫺靜,給我們講她們的移民故事和在英國的生活,接觸很多移民家庭,發現出國之後她們表現出了更強烈的愛國之情,特別關注國內的發展也特別重視對孩子的母語教育,陳姐告訴我們爲給孩子加強國內生活體驗,每年暑假她們都會回國帶上兩個月,帶着孩子學學中文,再帶着孩子游歷一下國內的大好河山,陳姐聞聽我是一名數學老師,竟然還動心思想讓我給孩子補習補習國內的數學教材,舉手之勞我當然沒問題,只是小傢伙玩遊戲有點投入,終沒留出時間。

陳姐帶我們去超市小店購物,感受當地人生活習慣。進了商超,我們還是很受觸動的,諾大的商場衣服一般都是幾十英鎊,一百多兩百多的應該就是不錯的了,當然是對工薪階層而言(不考慮土豪標準),對比國內商場女裝單件衣服也都在千元以上。我們去了一趟超市,陳姐花了不到四十鎊,買了滿滿一推車,我們都忍不住感慨,這些在國內估計差不多要三四百元錢吧。我們看着價籤,蔬菜水果牛奶等日常用品很多都是一元以下,電視機等大件商品也不過幾百元。當然如果把英鎊換算成人民幣,好多物品並不比國內便宜。只是都是每月幾千元的工資,生活用品佔工資比例明顯不同,工資的購買力差異巨大,這也許就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區別吧,購買力不同導致生活壓力指數差異明顯。但陳姐告訴我們,她們移民的十年,也是中國發展最快的十年,這十年她們也錯過了很多的機會,言語間盡是遺憾。

我們參觀了那些平日裏聽起來就激動不已的學院,走到傳說中砸住牛頓的那棵蘋果樹,又參觀了議會廳,感受英國政府的辦事風格。劍橋最使人留連卻步的是那滿城的綠色。青蔥的草地幾乎鋪滿了這座小城除了街道以外的一切空地。那一棟棟高大的校舍、教堂的尖頂和一所所爬滿青藤的紅磚住宅就在這一片綠色之中。

康河邊上,垂柳成蔭,叢林擁翠,襯托着劍河的一泓碧水,整個劍橋就像一片綠色的海洋,綠意蔥蘢,令人心醉。來到劍橋一定要泛舟康河的,康河裏的那些年輕帥氣的船伕竟然好多都是劍橋的學生,真是讓我們非常意外,船伕知道我們來自中國,划行至一段時船伕大喊:手機膜、手機膜、手機膜,過了一會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徐志摩,我們走到了那膾炙人口的----輕輕的我走了……這首詩的誕生地。

大本鐘、倫敦眼、白金漢宮、泰晤士河等這些聞名與世的景點,只是停留在眼睛涉略過而已,並沒有感受到太多文化和內涵,我們只能說我們曾經到過,因爲自己這方面的儲備就很欠缺。在一個很大的莊園裏我們體驗了英式下午茶,同樣由於知識儲備不夠,只是感受到了那一份外在的愜意與優雅。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可我怎麼發現不讀萬卷書,萬里路上只是膚淺的感官體驗,內涵式的體驗還是需要內涵的積澱才能擁有。越走越發現自己的單薄無知!行者無疆,行者永遠在路上!

《行者無疆》讀後感2

喜歡餘秋雨先生的書,他給我們的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世界觀,價值觀的傳遞。他帶給了我們一場世界各國的文化盛宴。讓我們瞭解那段歷史,那段被風沙掩埋的歷史。歷史是過去了,但歷史應該也值得被我們銘記。不管那段歷史是屈辱還是輝煌,它都已過去,我們要做的就是吸取教訓,正確的大步向前。文化不是空洞的華麗的辭藻,不是富麗堂皇的建築,是那種真正能觸動心靈的事物。《行者無疆》這本書,每一篇遊記篇幅不長,卻總能給人以回味,咀嚼的空間。每一方異鄉土地似乎在作者筆下都包含着深邃的文化氣息,授人以探索的啓迪。這便是脫俗於一般遊記散文的輕描淡寫,抑或走馬觀花式的長篇累牘。因而在回味中夾帶着思索,在思索中讓人明智。

捧起一本記敘了漫漫行程的遊記,便彷彿開啟了一扇引領我們通向新奇的大千世界的窗戶。世界之大,我們無法想象,尤其是文化的差異,更讓我們嚮往。因爲之前從未企及因而渴望已久,不必爲如何到達那遠在天南地北的目的地而發愁,只需面對充裕的文字,我們想象的翅膀已在不知不覺中伸展。

《行者無疆》這部書主要以歐洲各國的歷史文化爲線索,穿去許多古建築、古城堡、古文化遺址、傑出人物、藝術、飲食等實實在在的文華的載體,有令人震撼的龐貝古城,文藝復興時期以弗洛倫薩爲中心的美第奇家族,以及以美第奇家族爲中心的米開朗奇羅、達。芬奇、拉斐爾、伽利略等傑出人物,有法國的飲食,瑞士的鐘表,西班牙的鬥牛場等等。然後,作者在讚歎惋惜,羨慕哀傷過後,與我國的歷史文化暗暗地進行冷靜的比較,在比較中進行反思,反思我國現有的文化爲什麼與西方存在那麼大的差距,我國文化爲什麼不被西方文化所容納、所理解。

有差異,就有根源,作者認爲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文華的隔膜。然而,這個隔膜,不在古典學理的譯文不同,不在陶瓷、絲綢的喜好不同,也不在社會數據的把握不同,在中國人的個人日常情感方式的不同。因爲它既是中國文化的歷史積澱,又是中國文化的基座,既給中國文化帶來了血色,又帶來了恥辱和尊嚴。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和思考的過程總是相輔相成的,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人生,在行走的過程中感悟人生。《行者無疆》給我們開啟了歐洲的文化之旅的視窗,讓我更是嚮往自己能親身去體驗一下,欣賞歐洲的一路風景,體會歐洲的獨有文化風情,感受文化帶來的心靈之旅。

“讓心靈去旅行”這句話一直被我深深牢記,一次遠行,不僅是身體在自然與人文景觀中穿行,更是心靈得到洗滌和震撼。餘秋雨先生的這本《行者無疆》不僅是一本引人入勝的遊記,更是一本洗滌靈魂的聖經。這絕不是一次簡單的歐洲之行,也不是一次簡單的電視節目,這是一次新時代的東方文明沿着古老的絲綢之旅,去追憶古老西方文明的旅行,是一次重新探索發現新時代西方文化,風土人情的的旅行。這不僅是旅行,更是對文化的探尋。

無論餘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在思索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歷史。

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旅行。我們很榮幸透過大師的眼睛,知道了歐洲這片鮮活了幾世紀的土地,歷經滄桑的考驗,它的國家和偉大的大師們的精魂永不逝去。它和古老的中華文明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過自己的興盛時代,又經歷自己的

《行者無疆》讀後感3

作者漫漫行程的遊記,彷彿像我們開啟了一扇引領人類通向新奇的大千世界的窗扉。因爲之前從未企及而又渴望已久,不必爲如何到達那遠在天南地北的目的地而發愁。只需坦然的面對充裕的文字,我們想象的翅膀便已在不知不覺中舒展,不倦的飛往文字裏的國度。

原來,貪婪的人性對於友誼的忠貞也不過是權勢的囚徒。每每到了險惡的情勢,那些自願放棄道義的人,便一齊打擊那個比較卓越出色卻又被麻煩所困惑的人。這是他們的本能,本能的排除心中的堵塞與超越自己地位的隱患。那些見利忘義的人的生活,應該是岌岌可危了罷。難保哪天,自己所謂的摯友也重蹈覆轍——將自己出賣,至自己於萬丈深淵。那樣的生活,着實讓他們虛妄的人生疑雲密佈,險象迭生。

原來,宗教對人類的蒙惑,早已使得沒有抵制力的民衆們喪心病狂。爲了保全自己的名譽,爲了維護自己的生活,爲了獲得責斥的快感。他們成了很多無恥暴行的參閱者和歡呼者。背信棄義的夥伴竟然成了自己悲苦命運的僞證人。他的良知何在?難道教皇的利益真的高於真正的事實。名譽的確是身外之物。可誰又會願意被那些子虛烏有的讕言呢。

原來,無端陷於重圍的人們是那樣的粗魯與野蠻。色彩註定帶來無可避免的災難。卻不料,它會摧毀一個藝術創作者的下半生,並且積壓了二十七年的冤案竟然依舊沒有平反昭雪。他用自己所能描繪下的情景,將《夜巡》的藝術價值恢弘地淋漓盡致。可沒有人懂得用心欣賞。他們攜帶着嘲弄的笑意,聚集在喧嚷街市的角落,並起用對他人遭殃的興奮來微笑。那邪惡的微笑使他們成功的劃清了自己與這副無價珍品的界限。因爲,他們認爲它給全城帶來了莫大的恥辱。

原來,不聽旁人的勸告,一意孤行卻也能使人們看到了預期之外的景象。世界上不少故意的恬淡往往是一種掩飾性的表演,但奧斯陸不是。那裏的歷史原本是茫然的存在的。卻因智者執着地透露,讓歷史“虜獲”了誠實與尊重,讓歷史確切的痕跡不顯得蒼涼、寂寞,讓歷史不必無奈地凝凍於時光的流逝之中。正因爲這樣,歷史纔沒有把奧斯陸給刪除,並引來了極多的參觀者。這或許便是誠實、恬然面對歷史的“代價”——那裏由此收穫了深厚而斯文的文化內涵。

雖然旅程中的奇景異象總是最先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但不難看出作者並不追求於乍看下新奇的震撼感、不圖濃墨重彩的勾勒,而是往往不惜用犀利的筆觸,記錄下隱現於每一處景點背後的文化底蘊。

作者透過欣賞文化的眼光,對歐洲文明做出了史詩般的深度解讀。每一篇遊記篇幅不長,卻總能給人以回味,咀嚼的空間。

行者,行走的人。無疆。杳無邊際,頗有些“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意思。孑然一人行走在夜路上,四顧悄然,天地相合,難辯邊界與方位,陡然心下生出無限蕭瑟。

餘秋雨在自序中說:“花那麼長時間考察了九十六座城市,還有哪一座城市有資格作終結?”的確,行者是狂烈熱愛旅程的人。無論旅行多久,都會有意外的趣味。常人雖然無法體驗,卻也不妨去設想。

因爲,我們可以成爲思者——虔誠地去拜謁那些遙遠而陌生的城市;不竭地去思索那些深邃而神祕的文化;狂熱地去追逐那些滄桑而又光輝的歲月。

《行者無疆》讀後感4

我從來不曾如此抗拒一本書,或許是因爲它的封面吧——在兩幢古色古香的歐式建築間,清晨金色的陽光鋪滿了並不寬敞的石頭路。第一次看到時給我一種莫名的壓抑和我讀不懂的深沉。

當我終於鼓起勇氣讀完它的時候,我知道,那不是壓抑,而是一種思考。與其說作者餘秋雨是帶着讀者走遍那九十六個城市,還不如說他是帶着讀者的思緒飛遍了九十六個城市……無論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並不止步於眼前的風景,而是要思考,思考這座城市的歷史,思考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後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他讓我做了思者,行者無疆,思者亦無疆。我骨子裏的懶散令我懶得長途跋涉,可我有一顆愛旅行的心,我向往着歐洲,卻被簽證和飛機票阻隔,於是我發現了行者無疆。

書中北極圈的旅程是艱難的,然而北極是我個人最嚮往的,冬天最冷的時候闖北極,艱難是理所當然的。也許因爲看過太多北極圈的介紹,在所有對北極圈的描寫中,唯一讓我驚歎的是,在聖誕夜的北極圈,他們竟然找到了一家中餐館,看來中國人是無處不在的,海外,尤其在北極圈這樣的地方,遇到同胞的感受,想必溫暖得可以抵禦北極的寒風吧。

合上書,卻沒有合攏我的思緒。作者走了幾萬裏的路,當然不止是爲了寫這本書,更不會是爲了欣賞異國風情,單純地瞭解他鄉文化。看完整本書,我腦中似乎留下了什麼。中國的五千年曆史是所有中國人引以爲榮的資本,但有時歐洲遲到的文明卻值得我們仰望。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看了行者無疆我覺得:“行而不思則惘,思而不行則殆。”行者無疆,學者無疆,思者無疆!

《行者無疆》讀後感5

最近媽媽看我對旅遊方面的書籍很感興趣,就向我推薦了餘秋雨先生的遊記《行者無疆》。

起初,我心裏有些爲難,覺得像他這樣的作家,作品肯定是深奧的,充滿哲理的,讀起來不會那麼有趣,有意思吧。媽媽彷彿看出了我的心理,對我說,不要把這當任務,也不一定要一口氣讀完,可以先從感興趣的內容入手開始讀,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收穫的。不知爲什麼,媽媽的話打消了我的顧慮,自己心也靜了下來,認真地翻開書頁,仔細瀏覽着標題。這本書作者是分四卷(南歐、中歐、西歐、北歐)來記錄他考察歐洲九十六所城市文化,歷史及他的思考。我讀起來並不困難,而且書中內容豐富多彩,引人入勝。而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南歐篇中《南方的毀滅_龐貝古城》。我小時候看記錄片《龐貝古城》時,對那場大災難的可怕景象印象深刻。閱讀前我很好奇作者會怎樣描寫。在讀的過程中,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彷彿也跟隨着作者一起到了龐貝古城,看到了被火山灰掩埋的人羣,留下他們死亡前掙扎形體,在凝固後形成的“人形硬殼”;看到了瓦罐工場工人抱肩蹲地,一蹲就是一千多年;還看到士兵至死都站在城門口監守崗位;還有那些"人形模殼"表現出保護兒童和老人的姿態。看到了在龐貝古城災難降臨之時,處處閃爍着人性之光?。我的內心由開始的恐懼,悲哀轉變爲了溫暖。透過餘秋雨先生的文字,我重新認識了"龐貝古城",它不僅是歷史的回憶,還照映着災難降臨時人們優良的品質以及善良的人格魅力。

感謝作者帶給我的溫暖,同時也向我的夥伴們推薦這本書。

《行者無疆》讀後感6

文明是什麼?

你可以在詞典的解釋中找到繁雜冗長的釋義,你可以在各種各樣的影視作品與歷史文物裏看到對不同文明的展示。它們有的淹沒在南美的雨林裏,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神祕的一筆;它們有的雄踞在東亞俊美的山川中,繁華如清明上河圖所繪的闔閭千里,如今依然隱藏在宮闕幾間;它們有的坐落在地中海陽光的海岸旁,以其理性與睿智,使得今天的思想、法律、體制依然流淌着它的血脈。所有的文明無一不穿越歷史長河而來,給我們以無法比擬的厚重感,就算那些中斷在千年前的文明依然留下的痕跡,讓我們可以從文獻與文物中窺見一斑。

可是,就如同蘭芝之室一般,我們卻很少去觀察我們生活的世界。在中國,我們會因爲尊老而爲老年人讓座,而日本人卻覺得給老人讓座是瞧不起他們;在中國,我們因爲孝順的美德聽從父母的教導,而西方民族的父母與子女都認爲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沒有誰聽從誰的必要。和我們相比,他們少了一份羈絆,多了一份理性和獨立。如果你肯多花一點時間,多用一份心思去觀察我們生活的世界,和它之外的世界有什麼不同,你就能真真實實的看見一點點文明留下的.痕跡。這種痕跡深深的篆刻在不同民族的DNA中。但現實情況是,從客觀來說,不是每個人都有這份金錢和這份時間,從主觀上來說,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具備一雙從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風情中剝離出他們文明的美的眼睛。我不禁感嘆,人類積累了幾千年而來的瑰寶,卻有許多人不能對它進行審美享受,實在可惜。

幸好,當我們不能身臨其境去欣賞自然風光的時候,有攝影師拍攝的奇瑰風光給我們帶來審美享受,說實話,有時候就算我們身臨其境了,也不見得能看到比攝影師拍到的景色更美。

比起文學家,在《行者無疆》這本書中,餘秋雨先生更像是一個攝影師的身份,用他獨到且深邃的眼睛,和包容博大的情懷,爲我們拍攝了整個歐洲的文明,以及在另外一本《千年一嘆》中,用一樣的方法書寫了整個伊斯蘭世界。

顯然,文明的攝影師,比自然風光的攝影師門檻要高得多。所以這樣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是在值得一讀。

《行者無疆》讀後感7

我以前並沒有讀過類似於《行者無疆》這樣的遊記,所以第一次讀,甚是喜歡,而且感觸頗深。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深層意思——就是行萬里路其實就是在讀萬卷書,並且行萬里路的方式更加讓人深刻,還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才疏學淺。認識到了在知識這條路上自己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大師就是大師,餘秋雨先生的這部作品,無論是從敘事方式、寫作方法、還有知識覆蓋面上都很完美,不深不淺,結合樸實的語言,讀起來很舒服。而且餘秋雨先生的確是一個極有思想力的人,他去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帶着目的去的,而且這種目的恰巧讀者們也都很感興趣,比如去了解弗羅倫薩的文藝復興,瞭解德國的二戰思想,瞭解瑞士的中立思想等等。而且再加上先生豐富的知識儲備,致使在每一個章節都可以讀到一些讀者們自己不知道但卻很感興趣的知識。所以這本書僅僅只透過文字就讓我看到了世間許多很美好的事物,使我產生了無限的嚮往,同時給我的生活增添了動力。書籍真的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接下來爲大家分享我感興趣的幾個段落。

"記得早年在一本書上讀到,有一次費希特患病的夫人出現了危險的症狀,他本該留下侍候,但原先約定的一次重要的演講來不及推掉了,只得忍痛前往。沒想到等他心急火燎地回來,夫人的病情居然有所好轉,他激動地流着眼淚與夫人擁抱親吻。人們說,正是這種擁抱親吻使他傳染上了夫人的病,而且因此去世,現在我看着他們夫妻倆的合墓,世間多數廣場演講者的家裏,總有一位妻子等着,等得非常殷切,絕不會不等他回來就獨自離去,一次次等待,直等到長眠在一處。"這是餘秋雨先生去德國瞭解德國哲學家費希特思想時寫的。這位大文豪死後沒有華麗的墓地,只是與她的妻子一起合葬在普通的墓地中(甚至稱得上是簡陋),而且先生還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找到,德國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埋葬在哪。這一段之所以印象深刻,沒有錯我學識有些短淺,只關注到了愛情。總有一位妻子等着,等得非常殷切,不是因爲血緣關係,更不是因爲功名利祿,只是因爲愛。這讓我想到了顧城的《多想愛》。忠貞不渝的愛情是人世間最美的經歷。

"那年月瑞士實在讓人羨慕。我曾用這樣幾句話描述:人家在製造槍炮,他們在製造手錶,等到硝煙終於散去,人們定睛一看,只有瑞士設定的指針,遊走在世界的手腕上。"這是先生在瑞士寫的,這個國家沒有什麼名人,也沒有石油等名貴礦物,只因它免除了戰爭的消耗,所以幾百年來平穩發展,變成了世界上富裕的國家。先生的這幾句話描寫的貼切至極。

先生文中描寫了許多非常華麗的風景建築,讓人神往,要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聖家族大教堂,這個教堂位於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已經建了100多年,他的設計師——高迪。用一生的時間去建造這個教堂,卻只建成了這個教堂的外立面,他的學生還在繼續這項偉大的工程,預計2026年,高迪逝世100年之際教堂可以完成。

一個人的意志力竟可以強大到如此地步,我敢肯定他在建造這個教堂時絕對沒有考慮時間,只是專心於建造,把每一處做到最好,做到極致。以至於時間都無法阻止他的腳步。這應該就是夢想的真正力量。

《行者無疆》讀後感8

沒有一處天地不是廣闊的,狹隘的只是你的眼界!沒有一處古蹟不是輝煌的,無知的只是你的學識!沒有一段歷史不是傷痕累累,淺薄的只是你的思想!沒有一段文明不是人類的財富,輕蔑的只是你的靈魂!

文化是世界的,文明是人類的,幾千年文明的起源與沒落,幾千年文化的興盛與踐踏,“餘秋雨”老師記錄着,思考着,嘆息着。《行者無疆》——走的之遠,行的之廣,愛的之深,惜的之切……駐足,往返,滄桑,孤獨,又夾雜縷縷喜悅。

行者獨步於遙遠的曠野,爲後來人度步出一往無垠的疆土。歷史真的是太長了,每一條街道都盛載着故事,每一座建築磊盛着盛世繁華,每一片廢墟都溢透着偉大。我們丟失了太多的記憶,瑣碎的,空虛的,甚至是無用的,但那確是最有意義的,意義就在於那些瑣碎的空虛的無用的纔是你最初的形成,於身體,于思維,也許那就是幾千年以前的你的存在。

探尋的本質也許就是流浪,當歷史不再走進傷痛,記憶不再承受責任,它或許會進入一種自我失落的精神恍惚。“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也只能稱之爲探險。文化如遠年琥珀,既晶瑩可鑑又不能全盤透明,一定會有一些歷史的沉澱,那纔是最真實的,真實無價!

《行者無疆》讀後感9

在中國的許多大學的顯要位置都掛着一些牌匾,除了介紹學校的情況外,大都是一些學校的輝煌成就,一些著名的校友等,並大多讓一些著名人物來題詞,以此來張顯自己的實力不俗。

但在柏林大學中卻見不到各種浮誇的宣揚,只有平平淡淡,樸素無奇的幾座教學樓罷了。甚至曾獲得的諾貝爾獎的多達二十九人,也沒有任何炫耀、張顯,他們僅是在這些偉大的人物的黑白照片下配有一行極小的標明,甚至還模糊不清,看不清楚。

一所學校的實力不是靠炫耀得來的,不是有幾張精美的宣傳牌匾就可以的,它蘊藏的學識的豐富、文化的積澱、歷史的深厚,即使樸實依然會讓大多優秀學子趨之若鶩。

做人何嘗不是如此,有的人高談闊論,誇誇其談,唯恐別人不知道他多有能耐,可殊不知卻虛有其表,他的高調張揚恰好突顯了他的膚淺;而有的人埋頭苦幹,默默無聞,卻滿腹經綸,內涵豐富,就像那黑白照片一樣,雖然乍看之下平淡卻蘊藏着豐富的底蘊。

我們要做一個內涵豐富的人,要做一個有着高尚品質的人。

《行者無疆》讀後感10

觀景,情由心生。

隨着作者的筆觸,一處處美景在我心中展現,雖未曾親歷過,仍會留下深刻的記憶。

安謐的歐洲,羅馬的古老歷史延續千年,威尼斯潺潺流水帶來了歡歌笑語,寬不過一米的窄街,凝聚了自由與青春的活力。“大地在此結束,滄海由此開始”。窗外是葡萄牙人波折的歷史,光輝的歲月在鐘錶中漸漸流逝,墓地的荒蕪嘆息了時過境遷的之感,傳承百年的希臘神話是想象力的結晶,幾經戰火席捲的德國也有自己的美好,童話般的北歐有夢幻般的雪,銀色的雪原別有韻味,殘餘的遺蹟,書寫了回憶,譜出了孤獨。

一幕幕場景浮現於眼前,單調平凡的視野中閃現了異國風光,一本書,一行字,更彷彿是一輛駛向遠方的列車,載滿回憶,把我帶到了素未謀面的歐洲,帶到了這個蒙着神祕面紗的大陸,我驚歎於美景,品味歷史,由心底深發出一種奇妙的感覺。

歐洲歷史雖不比中國悠久,我驚歎於幾百年紛飛不斷的戰火,沉醉於雪中的城堡。或許我們的腳步只侷限於一個小小的圈子裏,如若不能身臨其境,那也可隨着書籍開始浪漫的旅程,這趟旅程沒有目的地,沒有約束,用心靈去感受便足矣。如同書名一般“行者無疆”。

的確,我們要盡力走好腳下的路,然而心靈的方向卻永不受限,讓其飛翔於真正的海洋之中,感受文化深刻的內蘊,這纔是旅行,一場歸屬於心靈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