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苦難輝煌有感(通用5篇)

讀後感2.39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苦難輝煌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苦難輝煌有感 篇1

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沒有經歷過饑荒,只記得總被長輩們叮囑,需對爲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獻出生命的革命先輩們懷有崇敬之心、緬懷之意。但因自己年幼還不太能深刻了解那其中的情感。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的增加、知識的充沛,如今在拜讀《苦難輝煌》一書,跟隨着作者追尋中華民族的人民軍隊在歷史重大關頭不畏艱險,勇於承擔救國使命,突出重圍,殺出血路,最終奪取勝利建立新中國的辛苦歷程,期間終讓我受益匪淺,感慨良多。

從苦難走向輝煌,中國歷史經歷了百年的歷程,就像書中列寧講過:“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觸過去,就不能獲得騰飛的翅膀。當我們在享受着今天富足生活時,還應翻開歷史看看,去充實一下自己已經日漸空虛的心靈,緬懷一下那些爲了我們今日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正是那段苦難的歷史,才鑄就了今天的輝煌,創造出了我們美好的生活。

歷史是相對的,辯證的。過去相對未來是歷史。我們作爲後來人,正在續寫着歷史,必須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於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創造者。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在人的一生中,一個人雖然不能把握自己生命的長度,但是,可以透過揚起目標的風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發揚長征精神,讓生命的航船成功遠航,從而增加生命的寬度和厚度。待以後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會說:我奮鬥過,我努力過,我不後悔。

讀苦難輝煌有感 篇2

苦難中的輝煌,和平中的英雄。

我們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英雄是什麼?爲什麼要有英雄?一個個深邃的問題,在困擾了我們一個又一個漫長的世紀後,成爲了人們永恆的話題。

過去的事如幻燈片般閃過:毛澤東的第一篇政見:“五。四”運動中那些一個個熟悉的背影;長征中戰士們的疲憊身影;張國燾的另立中央;再到1949年鮮紅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上飄揚;隨着時間與空間的推移,往事如夏的晨霧般被我們漸漸從腦海中抹去,只剩下了那一抹鮮紅在黑白的圖像中支撐着歷史。

董存瑞、江姐、楊子榮、楊靖宇……他們消失了嗎?不,沒有。可我們爲何再也不能在記憶中找到他們?因爲越來越多的人不屑英雄,於是我們只能駐足,看着哪一個又一個熟悉的背影走遠,直到被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中……

在那些血與淚交織的歲月中,一個個不甘屈服的人站了起來,他們在這苦難的歲月裏,在這金色的年華里,他們不畏犧牲,因爲他肩負歷史使命,創造着奇蹟與輝煌。他們就是這個時代的英雄,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賀龍……他們肩並肩,走在苦難的小道上,一同走向輝煌。

什麼是英雄?英雄是那種真正的悲情人物,或許在人們的腦海中似乎並不存在這一名詞,因爲我們早已將他淡忘;英雄是什麼?英雄是那種只參加播種,不參與收穫的人。

他們歷經苦難,我們收穫輝煌。

這便是《苦難輝煌》給予我的啓迪。

讀苦難輝煌有感 篇3

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讀懂那段歷史,才能讀懂當下與未來。今天我們翻開金一南教授的《苦難輝煌》,重溫革命歲月,領悟共產黨員在“地火岩漿”中孕育的“東方之夢”,從苦難歲月中萃取“忠心”“公心”和“決心”,提升“政治三力”。

萃取“忠誠所感金石開,勉建功名垂竹帛”的赤誠“忠心”,提升政治判斷力。《苦難輝煌》中說道:“造就大英雄的時代,即是產生大叛徒的時代,有多少至死不渝的忠誠,就有多少寡廉鮮恥的背叛。”中國的革命不僅是戰場上的對峙,更有思想上的交鋒。游擊隊在高山叢林中與敵人不斷周旋、戰鬥,隊伍被打散,信仰更堅定,黨心更純正。赤膽爲國憂、無悔血汗流、忠貞到白頭的革命烈士,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拋灑熱血、前赴後繼、一往無前、捨生忘死。烈火中鍛造的赤誠忠心,彰顯共產黨員強大的政治判斷力。當代黨員幹部以先輩先烈爲鏡,站穩政治立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葆黨心,在大是大非上擦亮眼睛、清醒頭腦、心中有數,將工作生活中的風險問題察於未發、止於未萌。

萃取“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爲民“公心”,提升政治領悟力。金一南在《苦難輝煌》結尾之處問道:“中國共產黨人的全部努力、犧牲和奮鬥,爲了什麼?”共產黨員用實際行動答道:“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我們奮鬥目標,是我們的初心使命。”革命時期的共產黨人不爲官、不爲錢,不怕苦、不怕死,只爲解放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革命鐵軍以爲民而戰的“公心”,詮釋政治領悟力的`深刻內涵。“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這支隊伍始終堅守爲民服務的“番號”,當代已壯大爲九千多萬的“鐵軍”。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迎戰出擊的抗洪官兵、勇於擔當的扶貧幹部挺起了民族的脊樑,以爲民的赤子之心始終滋養着政治領悟力。黨員幹部提升政治領悟力,多從羣衆角度思考“是什麼”“爲什麼”和“怎麼辦”,向實踐學習,拜人民爲師。

萃取“爲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實幹“決心”,提升政治執行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來不是一條兩邊鮮花盛開、中間鋪上紅毯的道路。”革命紅軍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過草地翻雪山,以奮勇向前的實幹“決心”,奪取勝利果實。機緣、時運、竅門並非是中國革命事業的“金鑰匙”,不屈不撓的實幹、義無反顧的決心和前赴後繼的犧牲纔是革命的“傳家寶”。一個行動勝過一個綱領,政治執行力是實踐的關鍵環節,過去的革命如此,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亦是如此。黨員幹部貴在落實,崇尚實幹,直面問題不退縮,解決問題不畏難。繼續發揚“高效執行、馬上執行、辦就辦好”的務實作風,以起步即衝刺的勇氣,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實幹“決心”,一往無前,續寫當代輝煌。

讀苦難輝煌有感 篇4

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的近代史,是一段苦難史。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封建主義這座大山,但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兩座大山,依舊壓在貧苦中國農民的肩上,中國依舊千瘡百孔,軍閥割據,日本侵華,民不聊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中華民族由東亞病夫變爲了東方巨龍,沉淪到百年的中國走上了復興之路。

中國革命的勝利,來自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革命理想與信念。正是當年那些擁有堅定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共產黨人,在經歷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內部的爭論妥協、隊伍的彌合分裂、以及萬里長征的艱難跋涉之際後,以巨大的犧牲儲存了革命的火種,帶領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

中國革命的勝利,來自中國共產黨人的必勝決心與堅強意志。面對南昌起義即將崩潰的部隊,朱德力挽狂瀾。他激勵部隊,只要儲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黑暗也是暫時的,共產主義必定勝利。在官兵都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羣衆情緒到谷底的時候,朱德指出了光明的革命前途,增加了羣衆的革命信念,保住了南昌起義的革命火種。從此以後,星火燎原,這支南昌起義餘部發展成爲了所向披靡的人民解放軍。

中國革命的勝利,來自全體中國共產黨人的不屈不撓與百折不回。人最不可能避免的是失誤,而人最可貴的則是改正失誤。偉人從來不是不犯錯誤的人,而是犯了錯誤能夠及時糾正的人。土城失利,紅軍立即放棄北上改爲西渡赤水。西渡赤水失利,紅軍立即改取川滇黔邊境;入川失利,紅軍立即北上陝北。長征的艱難,就在於紅軍在國民黨和地方軍閥的圍追堵截下,犯下了很多失誤,打了很多敗仗。但是,紅軍領袖是堅持真理、隨時準備修正錯誤的實事求是的人,他們腳踏實地、靈活變化着決策,一次次轉危爲安。工農紅軍憑藉着戰勝死亡的超強決心和尋求勝利的鋼鐵意志,練就了那個時代最頑強不屈與最光彩奪目的生命力。

透過觀看《苦難輝煌》歷史記錄片,使我再次深刻地體會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在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只有始終不渝地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不動搖,更加自覺地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動搖,堅持多黨合作制度的原則不動搖。對於不幸生活在各和平年代的我們,一定要立足本職,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爲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貢獻力量。

讀苦難輝煌有感 篇5

《苦難輝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歷史放在國際大背景下解讀的書,是第一本用戰略思維、戰略意識點評歷史的書,是第一本可以作爲大散文欣賞的歷史圖書。這本書裏面的獨特的視角,新鮮的史料,生動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該書以長征爲切入點,把黨的早期歷史放在追溯探尋國家命運和民族命運這樣一個戰略高度來研究,放在國際大背景下來把握,把影響當時中國社會走向的不同主義、不同政治力量綜合在一起,是中國共產黨革命道路上最複雜、最艱苦也是最具歷史意義的一個歷史剖面。

它首先展現給我們的是在那黑暗動盪的年代,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一羣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推翻壓迫、剝削的舊社會,爲受苦受難的勞苦大衆翻身得解放,建設民主、平等、富強的新中國”作爲終生奮鬥目標的堅定信仰。爲了實現這一信仰,他們經歷數不清的苦難,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即使是天上有大批飛機轟炸,地上有幾十萬重兵圍追絞殺,都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所匯聚的滾滾洪流。前邊的倒下去,後邊又有更多的人站起來,前仆後繼,勇往直前。

這如此氣貫長虹的英雄氣概,的確是常人難以理解的。然而理想、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正因爲他們心中有爲之奮鬥的崇高目標理想,因此,纔會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把個人的苦難、生死置之度外。這正如斯大林所說:“只有偉大的目的,纔會產生偉大的行動。”

回顧90的征程,我們黨和軍隊一路走來,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贏得了無數輝煌勝利。《苦難輝煌》這本書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歷史性問題,表現了可貴的問題意識。從問題開始,將以肯定結束;從肯定開始,將以問題告終。問題是時代的口號,是時代表現自己精神狀態最實際的呼聲。有一種說法:不滿現狀就是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開始。

歷史是相對的,辯證的。過去相對未來是歷史。我們作爲後來人,正在續寫着歷史,必須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於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