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苦難鑄就輝煌生活隨筆

隨筆2.71W

“咚咚……咚咚……”這是扣擊命運之門的聲音,來自於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苦難鑄就輝煌生活隨筆

讀羅曼·羅蘭《名人傳》的過程中,這聲音始終縈繞在我的耳畔。書中寫道的其中兩位傳主——貝多芬和米開朗基羅,似乎有着相似的命運,他們無一不是飽經滄桑,罹患苦難,然而他們都能與命運抗爭,在抗爭中迸發出巨大的生命能量,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

對一個人來說,聽力衰退無疑是一種不幸;對一個音樂家來說,則更是“毀滅性”的大不幸。而這種大不幸,偏偏降臨在了天才音樂家貝多芬身上。

他的創作漸入佳境,甚至可以說達到了“井噴”狀態,然而,他的重聽症開始嚴重起來,耳朵晝夜不停地嗡嗡作響,直至全聾。他生怕自己的殘疾被人發現,漸漸疏離朋友,最後甚至“把自己封閉起來,離羣索居”。聽力的衰退,讓他深受其苦。“在劇院裏,我得坐得特別靠近樂隊才行,否則聽不見演員說什麼……當別人輕聲說話時,我幾乎聽不見,但要是別人大聲喊叫時,我又難以忍受……我常常詛咒自己的一生……”試問,這種人生之劫和錐心之痛,一個正常人又怎能體會其中一二呢?

作者告訴我們:“心靈極其需要歡樂,當它沒有歡樂時,就得自己製造歡樂。”從憂傷的深淵深處,貝多芬着手歌頌歡樂了。於是,他“一輩子都在想歌頌歡樂”的願望化作了人類的絕唱——《歡樂頌》。“用自己的苦難鑄就歡樂。”貝多芬的.這一豪言壯語,也正是對《歡樂頌》的最好詮釋吧!

同樣,米開朗基羅也絕非是命運的寵兒。他的一生,總是與對創作的衝動和藝術的癡迷結緣,然而“九十年間,他強迫自己去做那巨大的工作,沒有得到一天的歇息,沒有享受一天真正的生活”。他在給弟弟的信中說:“我幾乎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我生活在極端惡劣、極其勞累的狀況下。我什麼都不想,只知道夜以繼日地幹活兒。”他的一生,也似乎總是處於顛沛流離、居無定所之中。

他在創作西斯廷教堂的拱頂時,更是將自己弄成了“殘疾”。他的工作量可謂不堪其重,連續好幾個月,仰着頭畫教堂的拱頂。繁重的工作給他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眼睛弄壞了,以致好長一陣兒看一封信或一件東西時,必須把它們舉到頭頂上方纔能看得清楚一點兒……他曾如此自我解嘲道:“艱難困苦使我得了甲狀腺腫,像是水把倫巴第的貓灌了個夠兒。”

是的,歷盡苦難,卻無怨無悔;人生有志,永不言愁。他對自己的工作態度是:“如果我此刻放手不幹了,那此作將功虧一簣,於我則是莫大的恥辱,於我的靈魂,也將是很大的罪孽。”就是這種高度的責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使他力盡劫難,卻成就了一番大事業。人,不是讓艱難困苦壓垮自己,而是透過艱難困苦的磨礪捶打,走向堅強和成熟。

是的,我們這位可敬的傳主,從不向困難低過頭。苦難可以分泌靈感和詩歌,他一生一直在做詩。做詩是他迫切的需要,以至於他的素描、信件、散頁都寫滿了反映他思想的詩句。寫詩是他心靈的密鑰,是他燃燒的激情和靈魂的高蹈,也是他人生信仰之所在。

在與苦難命運的博弈中,貝多芬與米開朗基羅戰勝了自我,正如作者所言:“偉大的心靈儼如高高的山峯……當雲開霧散時,你俯臨着人類!”

是的,他們用苦難鑄就了事業的輝煌,他們“巍峨的身影”將永遠定格在人類藝術的浩瀚星空,讓我們永世崇敬、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