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王立羣讀史記之秦始皇》有感

讀後感1.55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王立羣讀史記之秦始皇》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王立羣讀史記之秦始皇》有感

讀《王立羣讀史記之秦始皇》有感1

在媽媽肚子裏時,我就常常聽媽媽講故事。所以出生後的我,就超愛看書(當然,不是所有的書,我都會喜歡的)。

上幼兒園時,我不認識字也還不會拼音,就會翻看各種繪本。有些繪本內容很精彩,比如《猜猜我有多愛你》。那些繪本的插畫還不如我畫得好。那時候,我特愛公主故事,買了很多這樣的書。我會拿着它跑到同學面前炫耀。每個女生在那個階段都特別喜歡公主,即便公主現在離我們這個時代很遠。

小學後我不再喜歡繪本,開始看帶拼音的童話書。但我依然會幻想自己是美麗的公主,生活在華麗高大的城堡裏,有僕人爲我服務,有舞者爲我表演,還有王子爲我冒險,一切都是那麼的無拘無束。可是從小學開始就必須看“必讀書目”裏的書了,雖然這些書好,但是似乎不是我的菜,我只把它們當成任務來完成。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的閱讀量不斷增加,不知不覺中增長了很多課外知識。讀書讓我受益匪淺。

上四年級後,我發現自己看書的興趣點又變了。我喜歡看各種偵探、科幻、歷史小說。這些小說因爲驚悚懸疑,很吸引人。我每天手不釋卷地捧着它們,一本又一本,不會感到乏味。但我依舊不喜歡“必讀書目”裏的書,像《青銅葵花》。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大作家曹文軒。大家多覺得他的書寫得很好,但我覺得太憂傷,脫離現在的社會,我喜歡歡快陽光的故事。所以我不會盲目的相信,我只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

從幼兒園時看繪本,到剛上小學時的拼音書,再到現在喜歡科幻懸疑的書,我在長大,喜歡的書的類型也在變化,不知道再長大一些,我又會喜歡看什麼書呢?

讀《王立羣讀史記之秦始皇》有感2

第一次體系化的瞭解到秦統一六國的全部故事。

全書以上下兩篇講述了秦的崛起興衰以致滅亡,上篇以秦的崛起爲歷史背景,講述了三十五代帝王爲秦統一所做出的貢獻。下篇則具體講述了秦王掃六合的故事細節,其中以三家分晉,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等膾炙人口的故事講述了六國的興亡衰敗。最後,又講述了秦建立後的興衰。三公九卿制,修築萬里長城,大求仙藥,焚書坑儒等,使秦國逐漸喪失民心,孟姜女哭長城也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通讀上下兩本書,知認識人對國家興亡的作用也是尤爲重要的。在秦始皇前的三十五代君主中,能夠重用人才,不注重身份,國界的君主往往能在自己的統治時期爲秦的統一做出自己的貢獻。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圖強,使秦國成爲當時最強盛的國家,政治經濟也迅速發展。而商鞅本是出自魏國卻因魏主不懂識人而喪失強大的機會。秦武王重用甘茂,抓住時機,東進中原,擴大了秦國的疆土。秦昭襄王重用魏冉、白起、范雎,運用遠交近攻的策略摧毀六國的生力軍。秦莊襄王重用呂不韋,切斷六國南北合縱連橫通道。秦王嬴政虛懷若谷,知人善用,重用王翦、蒙恬、尉繚、李斯等人,使秦國進入最強盛的歷史時期。也正是秦王身邊人才的'協助,才最終在秦始皇的手中完成了歷代君主所期盼的統一。

而秦強大以後,又面臨短暫的生命。二世而亡一直是人們所恥笑的事情,而夢想秦國能夠世世代代相傳下去,自稱始皇帝的秦王嬴政,也終沒有逃過死亡。求仙藥妄求長生不老,以致在臨終之時因無太子而導致的一系列鬧劇,最終的秦國也沒有逃過二世而亡的命定。不立太子,是他懼怕死亡,一味求仙,也顯得更爲荒誕。

任何英雄都是時勢英雄。沒有時勢,就沒有英雄施展才華的舞臺,也就沒有英雄成爲英雄的平臺。所以,僅僅有成爲英雄的潛質而沒有機遇,永遠不會產生英雄,擁有平臺後,立即綻放異彩。而人才只有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上升期、鼎盛期得到重用,才能發揮出最大效益,才能被別人與後人牢牢記住。再優秀的人才,如果出現在“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時代,都無法將效益發揮至最大化。韓非有着比商鞅更系統的改革方法,卻最終沒能成功,也正是缺少一個所謂的平臺的出現。

歷史,只是過去,而我們應從中汲取那些有力要素。正如書中提到的那樣:如果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就一定努力增加生命的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