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教師閱讀地圖》讀後感

讀後感2.48W

《教師閱讀地圖》讀後感

從小關於讀書聽到最多的便是高爾基先生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長大一點又聽餘秋雨先生說:生命的質量需要用閱讀來鍛造。而在蘇大師眼中:“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着,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複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閱讀就會成爲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大師們說了這麼多,可見讀書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而我們教師,作爲一羣靠着“知識”的教書人,首先就得是一個讀書人。而從小我便喜歡讀書,各種各樣的書都喜歡。

遺憾的是上了大學後,數學生的我們並未開設大學語文的課程,讀書的機會少了不少,每天圍繞數學公式、幾何圖形的我離讀書越來越遠了。等到了工作崗位,才發現,書對於我們教師多麼地重要,這纔開始瘋狂地讀書,喜歡上了買書,喜歡上了看書,喜歡上了做一些屬於自己的筆記。因爲我想成爲一個最像語文老師的數學老師。

在入職的這一年裏,我很感謝《教師閱讀地圖》這本書,校長推薦給我們新老師這本書後,第二天我便買來了它。因爲這本書,我開始慢慢學會如何去閱讀一本書,何爲略讀,何爲精讀細讀。因爲這本書,我認識到了更多優秀的書。出於自己教一年級的緣故,結識了薛老師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這本書,這本書差不多陪伴了我這一年的時光。看着薛老師每天記錄下的點點滴滴,就彷彿我也在他們班級中,我也是他們班的一個成員。薛老師的一些話,一些舉措都讓我這個新手在辛苦的一年級中顯得不這麼手足無措。遇到懲罰孩子,家長要求狠抓時,薛老師會說:“這樣的小事情,教師已經即時懲戒過了,你最好裝作不知道。

被嚴密看管和雙重監視的感覺,是很讓孩子沮喪的”。遇到孩子調換座位不習慣時,薛老師會這樣和家長說“對周圍環境過分挑剔是一種能力差的表現,不經歷調換座位的糾紛,哪來成長的機會”。觀察到孩子答不出來,氣餒懊惱時,薛老師的一句話“孩子,彆氣餒,不着急,老師和你在一起呢”鼓勵着孩子。碰上孩子吵架互相指責時,薛老師笑容可掬的“現在,我不想追查是誰先扔的。現在,我只想聽見有人主動跟對方說對不起——誰先?”一句話化解了孩子之間的爭吵。還有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情景,在每個情景中,總能感覺薛老師的“淡定”,也怪不得班中的孩子總能心平氣和。

在《教師閱讀地圖》的推薦下,我還去看了《孩子們,你們好!》,《特別的女孩薩哈拉》等。阿莫納什維利的《孩子們,你們好!》以極其親切,平易近人的寫作風格,和我們這些讀者分享着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爲。我被作者所感染,作爲教師,我們要去接近孩子,接納孩子,喜歡孩子。開學的第一天,他把學生們的資料全部拿回家,他去了解了每個兒童的'情況,希望第一次與孩子見面就能叫出他們的名字。讀的時候也時常反思自己,開學後一個星期,我才記住了孩子的名字。這前後時間上的差別,其實在日後的教學管理中產生了很大的差別。

有人曾說過:認真去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對;用心去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能不能記住,其實是在於你是否用心。還特別感動於阿莫納什維利與孩子見面時的問候語“孩子們,你們好!”,不是叫“同學”,不是叫“學生”,而是“孩子們”,這是愛的表現,我相信孩子們也肯定能體會到老師的愛。後來當讀到《特別的女孩薩哈拉》,又一次心都化了,再一次相信了一個老師,用心的老師對孩子的重要性。校長說過一句話,永遠不要給孩子下定義,定義他不好,從此一無所成。每個孩子的發展都不一樣,而我們需要耐心地等待,教育是慢的藝術,靜待花開,也許下一秒她將綻放出特別與衆不同的花朵。

每一次讀書都能安撫我躁動的心靈,能讓我安靜下來轉身去看看身邊的孩子,去想想自己的行爲,希望自己也能心平氣和地完成一年級的教學,也能每天對學生說一聲“孩子們,你們好”,也能做一個對於這些孩子而言重要的老師,用心的老師。

英國作家培根在《談讀書》中提到:“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即陶冶情操,給言辭增添光彩,增長才學!此爲讀書循序漸進之關係,順序顛倒不得。”而教師讀書的腳步不能停止,又想到我們班的讀書口號:多讀書、樂讀書、會讀書、讀好書。我應該和孩子一起行動,充實自己,活到老,學到老,讀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