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通用10篇)

讀後感3.06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通用10篇)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1

失明,關在黑房子裏的不得自由,或許是出於這另樣的“終生監禁”,讓我在可以重新閱讀之後,翻出了《肖申克的救贖》。

安迪,似癡人說夢的站在監獄的小運動場上,在武裝警衛居高臨下的監視中,述說着她希望的彼岸——墨西哥,太平洋,齊華坦尼荷,以及他的小旅館。他說:“這應該不算非分的要求吧。我根本沒有殺格林昆丁,也沒殺我太太。一家小旅館……不算奢求吧!我可以遊游泳、曬曬太陽,睡在一間可以敞開窗子的房間……這不是非分的要求。”

那麼,在我心理的,那個還不算非分的要求是什麼呢?撇開是仗的牢監,我希望自己,也希望能有機會帶給更多盲人朋友這樣的勇氣與遐想,一份站在經濟獨立上的自由人格,在每一件堅持達成的小事中磨練出的不算虛空的信心,有足夠的勞動報償支援所需要的特別服務,和普通人一樣的爲逛街、家務、戀愛、看電影、去哪兒消磨假期而煩惱和開心。這應該不算非分的要求吧?雷德,一個從“肖申克”裏走出的無期徒刑假釋犯,一個被剝奪自由受了38年監獄制約,自認爲已經無法適應外面世界的體制化的人。對於安迪的打算,她也曾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無論前景可能多美好,或者現狀有多糟糕,只要在所熟悉瞭解的地方,一切便是安心。他說:眺望太平洋的念頭聽起來很棒,但是我害怕有朝一日,我真的到了那裏時,浩瀚的太平洋會把我嚇得半死。……不過,雷德,終於還是以一個自由人的心步上了漫長的旅程,她帶着從未有過的“希望”說我希望安迪在那兒。

我希望我能成功跨越美墨邊界。我希望能見到我的朋友,和他握握手。

我希望太平洋就和我夢中所見的一樣蔚藍。我希望……“肖申克”高而厚的圍牆,真的只是在故事裏嗎?是什麼,讓我們在生活中無形的縱橫中一再的卻步,束縛心的自由?希望就像落在心理的種子,只要堅守,忠有陽光語錄後的破土發芽,若泯滅了最後的念想,生活纔是真的黑暗。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2

最初閱讀完這本書,我並沒有很深的感觸,認爲此書只是講述了安迪的監獄生活,事實也確實如此。但最近重溫此書時,忽然感覺到了一些隱含在文字下的東西。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年輕有爲的銀行家安迪被指控殺害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被判無期徒刑。由於監獄的腐敗,他在真相即將大白的情況下仍然得不到昭雪,反而在肖申克監獄中飽受了各種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折磨和摧殘。然而安迪並沒有被多舛的命運所打倒,他忍辱負重二十多年,終於挖出一條通往自由的地道。

全書主要讚美了“希望”和“救贖”,可是大多數筆墨卻重在描寫“失望”甚至“絕望”。

或者說,肖申克監獄本身就是可以稱之爲“絕望”的,貪污、謀殺、制度化……文章很好的描寫出了三種人面對這些情況下的反應。

第一種是老布那樣的。老布在監獄裏待了五十幾年,被制度化,獲得假釋出獄後由於無法適應外面的生活而自殺。

第二種是瑞德一樣的,瑞德也和老布一樣,同樣習慣不了監獄外面的生活,但他堅持了下來,找到了安迪留給他的現金和信件,最後來到了安迪身邊。

第三種,是像安迪一樣的人。安迪在獄中所受的痛苦可能要比別人大得多,因爲他是唯一一個無罪的人。在痛苦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他的朋友們都在擔心他會自殺,他卻早已挖好了通道,奔向自由。

老布和瑞德沒有的,便是安迪的自信,或是說“希望”。

老布、瑞德和那裏的所有人,真的是從未有過希望嗎?只是被痛苦和絕望磨滅了而已。真正閃着光的希望,也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依存的火種啊。

是的。在監獄的痛苦中,爲什麼只有安迪能脫穎而出?只是因爲他在一次又一次對生活的失望下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與希望!

正像文中瑞德所說那樣:“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有些鳥註定是不該被囚於籠中的。它的羽毛閃耀着太過明亮的光輝。把它關起來是種罪過,這一點你也看清楚。而當它飛走時,你確實會暗自釋懷。但是,它一旦離開,你的居所一下子變空了,變得無生氣了……”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3

初讀《肖申克的救贖》這本書是在高中,再讀這本書是在前不久。一本好書,總是想要讓人讀了一遍又一遍,回味良久,像是刻骨銘心的一件事,在心中留下烙印,久久不能忘懷。同名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看之後也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即使困難重重,也堅定不移的相信希望。

我們讀的每一本書,最終的目的都是讀到自己,在書中與內心的自己相逢,使書中的力量轉變爲自己的力量。在今後的生活中充滿希望,更加從容,滿懷自信。

沒有經歷痛苦,就沒有真正的快樂,是故救贖之前,必先承受痛苦的煎熬。如果說不幸是一種巧合,那對於銀行家安迪來說,當他發現自己妻子有婚外情時,內在的良知他並沒有選擇槍殺他們,而時間上的巧合讓他揹負了永遠無法贖清的罪孽,不幸的生活從此由肖申克監獄開始了。

然而,雖然身體和精神上在飽受折磨,但是安迪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每天堅持看書,磨石頭,下棋,二十年如一日,用毅力和堅持挖通了將近五百米的隧道。在這世上,有些東西是石頭無法刻成的。在我們心裏,有一塊地方是無法鎖住的,那塊地方叫做希望。

含冤入獄卻也只能安於現狀,深陷圍牆但也對自由充滿嚮往。對比一位在監獄裏生活了五十年的老人,出獄後不知道該怎麼樣去活着所以選擇了自殺。體制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一開始,人們抗拒它,後來慢慢習慣它,到最後,離不開它。

當安迪無意從湯米口中得知殺害妻子和第三者的兇手時,開心的找到監獄長請求翻案被拒絕時,湯米也慘遭殺害。安迪意識到只有自己纔可以救贖自己,他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監獄長洗黑錢。逃走後,取出沒有污點的錢,將監獄長貪污與謀殺的證據寄給報社,徹底擊垮了監獄長的勢力,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爲他們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4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斯蒂芬·金的代表作。該作品用第一人稱“我”的視角講述銀行家安迪因爲被法官誤判謀殺妻子和她的情夫而入獄的故事。安迪來到了肖申克監獄後遭遇了一系列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和折磨。然而,安迪並沒有被磨難所折服,他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在監獄的牆上挖出了一條暗道。最後在一個普通的晚上,從暗道爬了出來。他從肖申克監獄中逃了出來,重獲了自由,並且在墨西哥以一個新的身份開啓了嶄新的人生。

在這部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安迪。安迪的入獄給黑暗的肖申克監獄帶來了一絲陽光。安迪是一個具有獨特的人性光輝和魅力的人物形象。他沉默寡言,但在那沉默寡言的外表下,隱藏着一顆永不妥協的、永不放棄的心。

剛開始,在監獄裏,安迪敢於同惡勢力作鬥爭。面對“三姊妹”的不斷侵擾,他即使孤軍奮戰,被打的滿身傷痕,也不放棄自己的原則。後來,他在監獄圖書館工資時,提出了想要擴張圖書館的請求,連典獄長都認爲這是無稽之談。但是他十多年來持之以恆的堅持給州議會寫信,最後夢想成真,爲圖書館爭取到了資金,把肖申克監獄的圖書館擴充成新英格蘭地區最好的圖書館。安迪用自己的知識教獄卒們逃稅,幫典獄長洗錢,從而得到了典獄長的重用,爲自己爭取到了一些較好的待遇,如自己一間房間,這是安迪能夠逃出去的重要的一個因素。安迪利用自己獨居一室的待遇在自己的房間裏的牆壁上挖洞。一天天,一年年的慢慢挖洞,且沒讓任何人知道。他用了二十六的時間挖暗道,最後在1975年的一個夜晚逃出了監獄,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

安迪在肖申克中待了二十幾年,在這段時間裏,他受盡了各種折磨。但是,他並沒有太多的怨恨,而是平靜地接受了這一切,獄前獄後的巨大的生活落差也並沒有使他精神崩潰,焦慮不安,而是極其冷靜地面對眼前的一切。他表現出了超於尋常的理性、平靜和忍耐。是理想的信念支援着他平靜地面對這一切,也正是因爲這一份信念的支援,他向“我”購買了一個需要挖六百年才能挖挖出一個洞的小錐子,表面上是用來磨石,但實際上他用小錘子挖出了一條通往自由的道路。

在監獄期間,他意外得知事情的真相,即指知道了殺死他妻子和她的情夫,並嫁禍給他的真正凶手。他努力過,向典獄長申請重審案件,召回找回真正的兇手,還他清白,讓他得以清白的堂堂正正的從監獄裏出去。但這一切是徒勞的。典獄長不肯見他,不肯理會他所說的言語,典獄長並非是不信,而是出於某種原因而選擇忽略安迪的請求,甚至將知道真相的唯一證人從肖申克監獄調到了其他的監獄。在這段期間,我想安迪內心是崩潰的吧,但我想這也是他堅定從按暗道裏逃出來的信念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在體制化的監獄中,安迪是一個異類,因爲他有理想有毅力,艱苦的環境並沒有使他屈服,他就像一些鳥一樣,天生就是關不住的,天生就嚮往自由。

我們要想安迪一樣,做一個有理想,有希望,有追求的人。正如同小說中安迪所說的一樣:“‘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的。”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5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小說塑造了安迪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角色,在涉嫌殺害妻子和情夫,被判處無期徒刑這樣一個絕望的環境下,他用自己,告訴我們:人如何在最壞的情況中活下去。

人性存在着諸多的可能性,安迪帶給我的震撼在於他可以透過人性的搖擺不定和脆弱性這些現象,用一種很極致的客觀性,透過這些表面,直達人心最深處的軟弱,並且嘗試着去理解這裏面的人性。人是一種很容易被環境所操控的生物,而極強的自制力,才能讓我們在最壞的情況下活下去,或許,我們都需要一場“越獄”來救贖自己。

喜歡安迪,喜歡他那種發自內在的光芒:無論何種境況中,都相信自己的價值和力量。小說中的布魯克和安迪兩個角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布魯克在多年的監獄生涯中,已經被體制化了,他的自由意識被剝奪了,出獄後的他,反而對生活感到恐懼,無所適從,甚至極端地想要透過再次犯罪回到肖申克的監獄中。

安迪不同,他對現實時刻懷有警惕和剋制,在內心真實的感受到自由,不被規則所束縛。他會審時度勢,對現實社會做出恰當的妥協,利用自己的智慧,爲自己謀取一定的福利。透過自己的經商頭腦,和典獄長周旋,安迪爭取到圖書館管理員一職,並且爲圖書館的擴大不斷地努力着,讓更多的身邊人能從中受益。

一個人的內心得有多強大,才能在被完全孤立的情況下,不被外部世界所體制化,不斷地尋找和世界周旋的方法。在肖申克的監獄裏,安迪被囚禁了二十年之後,終於越獄成功。他曾經向好友瑞德透露,出去之後,他要在墨西哥海邊的一個小鎮定居,因爲在太平洋這個充滿陽光的地方,沒有記憶,他可以做一個真正的自由人。自由有多大的重量,一個人又有多大的力量,這是《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小說帶給我們的質問。

強者自救,聖者渡人,我想,自由不是一個結果,它從來都是一個過程。真正的自由在於會審時度勢,做出恰當的妥協,懂得剋制,纔能有真正的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6

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毛太鮮明,歌聲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們走,否則你哪天開啟籠子餵它們時,它們也會想辦法揚長而去。—題記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銀行家安迪由於有了婚外情,酒醉後本想用槍殺了妻子和她的情人,巧合的是有人剛好做了他想做的事。於是他被指控入獄,他有幸成爲肖申克監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無辜者。

在漫長的監獄生涯中,他結交了許多朋友,開設圖書館。之後,他開始幫道貌岸然的典獄長洗錢,並且成功的獲取了一個新的身份。他透過種種操作舉報了典獄長的貪污,典獄長吞槍自殺。更讓人驚訝的是他用一柄小小的尖頭錘子鑿了二十多年鑿出了一條通往自由的路,他在舉報典獄長的那個晚上成功越獄。

小說中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主角安迪對於自由的嚮往。也正是有了這份對自由的渴望和嚮往,他才能用二十多年日復一日的時間來鑿開一條自由之路。在我看來,安迪就是一隻心中住着自由的無足鳥,他的心中只有天空,他一生只有一次落地的機會,那便是死亡。沒有對自由的信念,他就不可能如此執着堅忍。

這部小說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所肖申克監獄了,它不僅是僅有黑白灰三色的高牆深院,它還是一種壓迫人性丶剝削自由丶使人茫目麻木的一種體制,一旦你屈服了,你就被體制化了。

故事中的老布就屬於這種大腦被體制化了,他在肖申克監獄度過了整整六十多年的時光,當他聽到自己被假釋時,臉上盡是茫然和對未知的恐懼。

當老布重新踏入社會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和社會格格不入,他還是習慣在肖申克監獄當圖書管理員的日子,他更喜歡肖申克。於是他選擇了自殺。留下了一句簡單的遺書:老布,來過這裏。

當自由突然而至的時候,它也許已經失去了光輝,因爲沒有了生活的支援,沒有生存意義的賦予,自由不過是另一所監獄。

就好比是沒有對自由的信念,即使離開監獄,也如同是身陷囹圄。

只要我們對自由有着真正的嚮往,即使身陷囹圄,我們也會是自由的,至少我們的心靈是自由的。

人生好比是海上的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但它永遠不會是一條平坦的道路。所以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或許都有着一段類似肖申克式的黑暗不堪的時光。有些人身陷在裏面,而有的人卻昂首向前走去。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7

《肖申克的救贖》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銀行家安迪的“自我救贖”和爲了重見光明而追求自由的故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抨擊了當時美國司法制度和獄政制度,主角安迪在不健全的法律制度下被陷害進入了—肖申克的監獄。在黑暗的監獄中,安迪遭受到了許多不公,但他始終保持着對生存的渴望和對希望的熱誠期盼,正是靠着這份信念,安迪最終越獄成功並獲得了自由。與主人公安迪不同,這部書的另一關鍵人物瑞德,雖看清了監獄的本質,但他從沒想過要抗爭,他只是順應監獄的規則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現,改變了他,並引導他最終走向自由的彼岸。

我認爲一本好書之所以能成爲經典更在於它能給讀者帶來深遠持久的影響,而《肖申克的救贖》正是一本值得發人深省,耐人尋味的書,它需要我們細細去品味,去感受其中的人生百態。監獄的一堵高牆將自由擋在外面,長久地困於高牆內,囚徒們已經習慣了沒有自由,沒有希望以及存在在監獄中的一切,所以就算他們出獄了,也最終因無法適應自由的社會而不得不選擇逃離。拯救安迪的不是監獄,不是聖經,而是希望,希望拯救了自由,一種心靈的救贖。無論陷入什麼樣的絕境,思想永遠是自由的。當軀體被禁錮,如果靈魂能夠繼續追求希望和自由,那麼,你也是自由的。

擁有自由是美好而幸福的,不僅僅是指身體上的自由,更是指精神上的自由。當身處絕望的谷底,我們仍需滿懷希望,爲自己的自由而活着。希望是關不住的,鎖不住的,是有翅膀的鳥兒,是流動的空氣,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遠無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無法染指的。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8

《肖申克的救贖》,美國國家圖書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美國驚悚小說之王斯蒂芬·金的代表作之一。全書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了瑞德所見證的男主人公——安迪來到鯊堡(肖申克)監獄之後發生的故事。最感動的還是安迪在越獄之後駕車馳騁在海邊的公路上,還有瑞德不畏高齡、毅然來到海邊和老朋友安迪相聚、相擁在海邊的場景。

人世間的幸福,千千萬萬種。在瑞德、安迪這羣人來說,自由便是他們的追求。安迪是銀行的副總裁,因爲不會表達對妻子的愛,妻子出軌;妻子和情夫被惡人所殺,自己卻揹負殺人罪名來到鯊堡監獄……他要克服的困難是多麼的複雜:幾個N年沒見過女人、取向都變了、連男人都不放過的罪犯;一羣只知道盤剝毆打犯人、毫無法律約束的獄警;一個手捧聖經、滿口仁義道德、各種黑暗統治的.典獄長;還有終日不見陽光的小黑屋……沒人知道自己會在裏面呆多久,瑞德呆了40年、老布呆了50年,出去後就發現,社會的發展,自己已經完全跟不上了。但是安迪挺了過來,他透過給典獄長、獄警做賬來換取他們的信任;他用小錘子一點點挖地道,用海報作掩護該在洞口上;他每天把挖出來的土透過褲兜、袖子、褲腿等,運了出來,第二天再去挖……周而復始。

有一天,他得知一名獄友湯米遇到了真正的兇手,請典獄長幫忙;典獄長不僅不幫,還把他關進了禁閉室,把湯米殺人滅口……安迪忍無可忍,於是拿到典獄長貪污受賄洗黑錢的證據,透過地道、下水道、臭水溝逃了出來。

他來到嚮往已久的墨西哥海邊小鎮,開車馳騁在鎮上的公路上,那自由像微風、像雨露,滋潤着每一個人的心靈。

瑞德不久後獲得假釋,他適應不了這個社會,想起了安迪。安迪邀請他來海邊小鎮共度餘生,於是他去了。兩位好獄友、好朋友,在海邊相擁,那場面很美。

每個人都有心中嚮往的那種生活方式,或是自由、或是富足、或是溫馨、或是靜謐……只要歷經坎坷之後,找到你所想要的那種生活方式,找到你所期待的幸福,便是極好的,別人是沒資格評判的。

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朝着這個方向,邁出自己該邁的一步、一步、再一步!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9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暢銷小說作家斯蒂芬·金寫的一篇小說,這篇小說是由三篇短篇小說組成的,今天看完了三篇小說的第一篇:春天的希望看了這篇小說我內心感觸特別的深。

主人公叫安迪·杜佛尼,一九四八年被控告謀殺自己的妻子和和妻子的情婦,肖申克的救贖—春天的希望讀後感。被囚禁在肖申克監獄。被囚禁在那個監獄的人,經過時間的渲染,已經習慣了那種沒有自由的生活。連裏面的小鳥也變得像人一樣習慣了在狹小的空間裏面沒有自由的生活而獨自餓死。但是主人公安迪從一開始進入監獄的時候都抱着希望,雖然內心有很多很多的不確定,但是他始終做颱風來領消極而想辦法保護着自己名畫的商人!抱着希望,運用自己的頭腦,還有監獄裏麪人心的貪婪,和保持在一個不自由的世界過着外面自由世界的生活狀態,時刻準備着!二十七年!用了十英寸的小石錘和無數張海報!成功的逃離了那個沒有自由的社會,同時也改變了好朋友的內心,讓好朋友重新來到有自由的社會的時候珍惜和適應自由的生活。

看完了這篇小說讓我體會到:沒有什麼能打敗一個堅定的人內心的希望,不確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懷有希望,後果可能會領人失望,但是一定要有成功的希望,藉助周邊的環境,運用自己的大腦,希望就會變成現實,主人公二十七年在那樣的環境下都還懷着希望,而活在自由世界的我們有什麼不能的呢?這篇斯蒂芬·金的小說告訴了我,成功是要懷着希望,而且要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把握周邊的人和事,還有自己堅定的信念。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10

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寫的是一個關於希望,關於執着於這份希望的信念何其偉大的故事。

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有一套令人震驚的觀點。他認爲,人類之所以從動物中脫穎而出,不是因爲人類會製造工具,而是因爲人類能夠創造並相信虛無的東西。比如面對一片黑森林,人類會想像裏面有仙女,而動物只能想象出裏面有兔子,或者有獅子。於是人類依靠這種構建虛無的能力,最終形成了文化、國家等想象的共同體。而在《肖申克的救贖》中,這份能力便化身成主人公安迪·杜弗尼永不凋零的希望之翼。當然安迪之所以擁有如此堅定的毅力,是因爲他原本就不屬於那裏,不屬於監獄中墮落的那一類,他是被誣陷的。可是剛好他妻子的死太過巧合,使他對圓滿的邏輯推理不知該如何辯駁,於是他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殺妻兇手。在監獄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消沉之後,安迪開始慢慢的恢復生氣,並實施他的逃亡計劃。“一個人不能讓心空着!”他說。他從獄友瑞德那裏弄到了錘子、勺子和一幅女明星海華絲的海報。爲了掩人耳目,安迪開始雕刻一些小擺件。當有人和他一起住的時候,他就表現出各種惡習,讓其不堪忍受,自行申請離開。而爲了讓自己擁有一直在一個房間持續不間斷挖掘的特權,他不惜用自己金融家的天賦幫典獄長。然而漫長的十幾年之後,安迪仍然沒有成功越獄。這時候一個新來的獄友帶來了他透過正常途徑證明自己無罪的證據,但是這一切都被貪婪的典獄長無情的掐滅了。沒辦法他只能在痛哭後重拾計劃。從開始計劃到成功,整整十七年。牆上的海報從海華坦變成了韋爾奇,而他也已從年輕的小夥變成了老頭。故事的情節如此漫長曲折,而人們向來喜歡美好的事物,因此當安迪最終在風雨交加的夜晚逃出生天,向天空張開雙臂之時,感動的喜悅使我彷彿也猛然張開了雙翼承載着自己飛昇涅槃。故事寫得太好了,我完全陶醉其中。

希望和強大的信念,是一個人走下去的全部支撐和動力,這也是這本書所要表達核心思想。作者斯蒂芬·金所說:“希望乃是人間至善!”正因爲有希望,有憧憬,人才能活得更充實,更有意義,才能不斷去學習、創造。那些一時找不到方向的人才因此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因希望而堅持,也因堅持有了更多的希望,由此進入生活的正向循環。

在這本小說的結尾,有這樣一段美麗的文字:“我發現自己是如此的激動,以至於不能靜靜地坐下來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獲自由即將踏上新徵程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即將揭開未來神祕面紗的激動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