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描寫初一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讀後感2.38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描寫初一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描寫初一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描寫初一三國演義的讀後感1

我很喜歡讀《三國演義》,百讀不厭,讀了《三國演義》能在逆境中沉着冷靜,反敗爲勝。

讀《三國演義》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著名的“赤壁之戰”。劉備只有區區一萬兵馬,而曹操卻坐擁800萬雄兵。敵衆我寡,劣勢一目瞭然。但此時的諸葛亮還是沉着冷靜地站在船頭,輕搖着羽毛扇,望着翻滾的長江,細細思索起計策來。突然,一陣東南風吹來,諸葛亮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曹操是北方部隊,不擅長在水上打仗,爲了便於作戰,曹操就命令將士們把船連了起來,打起仗來就能如履平地。

可是,如果在他的船上放一把火呢?趁着風勢,那船就會一艘連着一艘地被燒起來,就像一根繩上的螞蚱,誰也跑不了!這樣曹操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啦?諸葛亮的臉上浮起了一絲笑容。戰號吹響,曹操率領大軍從對岸攻來,突然他的一艘船上竄出了一簇火苗,一眨眼功夫,火燒連營,那火像獅子一樣咆哮着奔來,劉備趁勢反攻,把曹操殺得片甲不留!

沉着冷靜不僅能讓你在戰場上反敗爲勝,在學習生活中,也能讓你化險爲夷。就說下棋吧,有一次我參加國際象棋的比賽,最後對陣的棋手居然是橋喬,他可是二級棋士,比我足足高出高我七個等級!我有些緊張,下了一個糟糕的開局,接着連連敗退,最後只剩下7顆棋子,而橋喬卻還有16顆。這時,我想到了“赤壁之戰”中,臨危不亂的諸葛亮,我深吸了一口氣,然後眼睛緊緊地盯着棋盤,腦袋像車輪一樣飛快地旋轉起來。突然,我眼前一亮,想出對策來啦!我先用象把他的車引開,再聲東擊西,用後、車、象把他的國王團團住,他的王就四面楚歌,只能束手就擒了!

考試遇到難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當有作業找不到,而上學馬上要遲到的時候,當練了好幾天花跳,都沒有成功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三國演義》裏沉着冷靜、智勇雙全的英雄們,我在心中暗暗告訴自己:不要着急,只要靜下心來思考,就算山窮水盡疑無路,也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描寫初一三國演義的讀後感2

“劉備劉玄德,張飛張翼德,關羽關雲長,”大家都很熟悉。沒錯,這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講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招賢納士,齊心協力同破黃巾賊。第二部分是請孔明出山,立蜀國,與吳國孫權聯軍,同抗曹操。第三部分講關羽被擒,張飛被部下斬,劉、孔明又相繼病逝,後主劉禪昏庸無能,最終孫權降魏,蜀國滅亡,三分歸一統。

我敬佩三國人物。三國英雄者,多也,其一例,我最敬佩:話說劉備撤軍,軍中不見了趙子龍,張飛誤以爲子龍降曹,大怒,欲取子龍首級,備勸住,方止。卻說子龍那邊,子龍找到後主劉禪,甘夫人卻投井自盡。於是,趙雲很是悲哀,但曹操十萬雄兵在後,不得已之下,子龍將禪護入懷中,挺鋼槍,奪寶劍,使出渾身解數,殺開一條血路。幸得曹孟德求賢若渴,不叫人殺趙雲,加上碰上張飛,終脫出重圍。

這段話描寫生動,寫出趙雲的忠心耿耿,一心爲國,忠心救主的高尚品質。再看看中國歷史,岳飛、吳佩孚,蘇軾等有節氣者固然多,但爲何會釀成悲劇?是無氣節,國之奸臣所爲。那時有節氣者似鐵鉉者甚多,卻又談何容易?餘者投敵棄友,雖利己,卻爲後人所不齒。

再看看現代者,處於享樂主義社會中的人,大部分懦弱無比,更別談中華民族的“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毀其節。”的美德了。先別說這些“之乎者也”的`了,現今中國人明說抵制日貨,與日不共戴天,誰卻曾想到過人是支援洋貨,抵制國貨了呢?

現今,中華民族之節氣,行將消弱,愛國人士都很憂心。其實,愛國不須幹出轟轟烈烈的大事,只是得有愛國氣節,愛國之情操。勿須說多好,只須有真才實幹。

讀完《三國演義》,我感慨萬千。“青山依舊在,何處夕陽紅?”民族之氣節,愛國之情操,是我中華民族千古國魂,令高山仰止!

描寫初一三國演義的讀後感3

媽媽不止一次地在我面前說:“我國四大名著很有名,作爲一箇中國人你一定要多看這一類的好書,爲初中做準備……”而我,由於對長篇小說不感興趣,所以除了看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外,其他書基本上都“無一問津”。寒假期間,老媽終於“強迫”給我買了一本《三國演義》,並讓我看完後談談感想。

雖說厚厚的書讓我感覺內容太多了,但是當我看完“宴桃園豪傑三結義”之後,就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了,由於速度“過慢”,我花了六天才看完前六十回。最吸引我的當屬“用奇謀孔明借箭”(草船借箭)這一回合。

在這一回閤中,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諸葛亮在大霧中使曹營以爲有敵軍來襲,不但讓對方水軍損失幾十萬支箭,還運用自己的計謀,成功挫敗了周瑜的謀害。他知道周瑜讓他借箭的真正目的是想迫害自己,爲了保證雙方的利益,便運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周瑜無話可說,只能甘拜下風。

而在我讀完後60回合之後,最令我佩服仍然是諸葛亮,因爲在《武候彈琴退仲達》(空城計)這一回閤中,諸葛亮在馬謖失守了街亭之後,諸葛亮竟能在如此的短的時間內運用“空城計”迷惑司馬懿,使其以爲城內有軍隊而巧妙退敵。

其實這和諸葛亮對司馬懿的瞭解有關,因爲他知道,司馬懿從來都是多疑的,對一些可能有陷阱的地方從不“跳進”去,這次,他也沒有聽從小兒子的建議,而是迅速撤軍,到最後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才後悔不已。

但是這跟諸葛亮的智慧還是分不開的,這:“空城計”如果諸葛亮沒有想出來,蜀軍亂作一團,就會被打的大敗。甚至亡國。而如果在魏軍15萬的軍馬中臉色突變,就會使司馬懿發現破綻,進而導致大敗。所以,諸葛亮的智慧以及沉着冷靜是能“嚇跑”對方的主要原因。

而書中其他一百多回合的故事我也不再一一列舉了。看不,媽媽叫我讀《三國演義》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啊!我現在只是看不慣看的太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