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於《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後感

讀後感1.87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後感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確實給了我這個媽媽很大的觸動。作爲一個母親,有時對待孩子難免會以大家長的姿態處之。孩子要不然會受打擊,性格開始變得拘謹;要不然更加頑皮,與家長針鋒相對。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僅僅表現在我們家長的行動上,更要體現在我們的心態裏。以孩子的視野探索世界,以孩子的心理揣摩未來。與孩子多交流、多溝通,平等的談話,多瞭解孩子的想法。

就拿我自己的孩子來說吧,他最近看了不少課外書,並且對閱讀的興趣愈加濃厚。其實,一開始孩子也覺得讀書枯燥無趣,想着還不如看圖畫書更生動有趣。我心想,不能讓孩子一個人讀書,咱也跟着一塊看看書。既是對孩子的陪伴,也是一種自我提升的學習。於是,慢慢就變成我和孩子坐一塊,各拿一本書籍閱讀,晚上臨睡前我倆再相互分享一下閱讀中有意思的故事。透過互動,孩子越來越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也進一步體會到享受文學的樂趣。

所以說,平等的交流,讓我更能瞭解孩子的特性和喜好,挖掘他的潛能,增加他學習的興趣。同時,陪伴是給孩子的獎勵。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豐富,但精神世界不容易得到滿足,缺少家長的陪伴,就難以體會到人生的'幸福。

記得有一次,我在家裏做家務,孩子在一旁玩樂高玩具。一會兒,孩子興致盎然的叫我:“媽媽,你看我這玩具多好玩啊,你來陪我玩吧。”我回他:“媽媽正忙着呢,你自己玩會吧。”孩子語氣驟然一低:“沒意思,你都不來陪我玩,再好的玩具也沒意思啊。”我一愣,是啊,家務活什麼時候都可以做,但孩子渴望陪伴的心一旦受損就補不回來了。我立刻放下手上的事情,陪着孩子擺弄他的玩具,討論各種玩法,嘻嘻哈哈打鬧成一團,度過一段非常開心的時光。

孩子大了,能看出我們的陪伴是完全投入,還是勉強敷衍。玩耍時,家長不妨蹲下來,重拾小孩子的心態,與自己的孩子打成一片,加深父子母女之間的感情。

作爲家長,我們已給予孩子足夠的物質條件了,現在要做的,就是給予時間,耐心的看着他慢慢探索,陪着他慢慢成長。

前幾天的一個晚上,我躺在孩子牀邊陪他。孩子說:“媽媽,你剛洗澡完,把光腳伸進我被窩裏吧。”我心裏欣慰的很,心想平時真沒有白心疼這小傢伙了,曉得心疼人了,就依他言把腳伸進去。誰知孩子把他的小腳伸啊伸,一直貼到我腳上纔不動,問我:“這樣暖和了吧?”黑暗中,我的心忽然就柔軟了。我一把摟着他:“是呀,謝謝你啦。”。

有時,我們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殊不知,孩子已悄然成長到能體貼大人、爲大人分憂的高度了。孩子,謝謝你的成長,讓我感受到作爲母親的溫暖。

龍應臺在《目送》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孩子,我希望,在陪伴你的這段歲月裏,我是那個給你這張白紙塗抹鮮豔色彩而不是灰暗顏色的那個人。我會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你這個小大人,尊重你的想法,鼓勵你的決定。爸爸媽媽對你的愛只會與日俱增,即使將來你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我們也會在你背後默默的注視你、支援你,希望你這個小雛鷹將來能飛入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