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馬克思靠譜》讀後感-是我所需要學習的

讀後感1.65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後感。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馬克思靠譜》讀後感-是我所需要學習的,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馬克思靠譜》讀後感-是我所需要學習的

我非常有幸能夠讀到這本書《馬克思靠譜》,因爲本書讓我們穿越時空,與一個有血有肉有靈、與九零後甚至是零零後的心靈足跡無比契合的馬克思相遇,有趣、有料、有識。

面對新的時代特點和時代要求,馬克思主義也面臨着進一步時代化、中國化、大衆化的問題。《馬克思靠譜》用通俗易懂、極富感染力的方式,再現了馬克思真實的個人形象和魅力,凸顯了馬克思主義在當下的積極現實意義,真正讓馬克思主義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本書是以馬克思的生平爲時間軸線,詳細介紹了馬克思的一生及其重要著作和思想發展脈絡,爲大家描述了一位真實的、彩色的、依然“活着”的馬克思。

書中講述馬克思在倫敦的5年時間裏,因爲經濟和債務問題,精神焦慮,受疾病所苦情緒不佳,四個孩子中的三個去世。但在這期間,馬克思曾翻閱倫敦大英圖書館裏的許多相關的資料並寫出他的最重要著作——《資本論》。

馬克思在思想上是有錢人,在經濟上卻是貧困戶,這位偉大經濟學家,一貧如洗,他的一生都是在貧困潦倒中度過的。馬克思沒有固定的工作,一家人的經濟來源主要靠他極不穩定而又極其微薄的`稿費收入,加之資產階級對他的迫害和封鎖,使飢餓和生存問題始終困擾着馬克思一家。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無着,在困境的泥沼中掙扎。

可是命運就是如此,給你關上一扇窗戶就會給你開另一扇窗戶,若非如此馬克思也不會與恩格斯相識相知共同爲信仰而追求奮鬥,他們是彼此的知己,誠如古言所講: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馬克思先生之所以可以獲得這麼偉大的思想成就,和他的勤學敏思分不開。17歲寫下“爲人類幸福而工作”的偉大目標,憑藉着堅韌的心志,知己的鼎力相助,爲了信仰一往無前。爲此也曾有黯然銷魂,煩悶苦恨之時,但他勤於學習,敢於實踐,善於思考,堅持夢想,敢於批評,不畏困苦。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走着他的道路,也正因此他一腳站在了古代哲學巨人的肩膀上,另一腳站在近代科學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既看得既深遠又站得穩健。他的這份堅持是我所敬重的,也是我所需要學習的!